一种用于巷间煤柱对穿加固的支护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巷间煤柱对穿加固的支护结构,属于矿山的支护领域。
背景技术
为有效解决高瓦斯矿井开采过程存在的通风、瓦斯抽放和运输等问题,工作面布置时常采用多巷布置系统,即需要在工作面一侧同时布置区段轨道(或运输)平巷和瓦斯抽放巷,其中瓦斯抽放巷在本工作面回采结束后还将为下工作面服务。因此,瓦斯抽放巷与区段轨道(或运输)平巷间的巷间煤柱,将先后受到两侧巷道掘进、本工作面回采及下工作面回采全过程的影响,巷道变形破坏异常严重,如果得不到有效维护,煤柱将发生大范围扩容变形,直至破坏坍塌,严重影响工作面高效回采。以往多采用锚网索支护技术进行巷间煤柱加固,虽具有一定效果,但无法从整体上给以煤柱足够控制效果,巷道变形破坏严重。
申请号为200720131114.5的“一种对拉锚索”,申请号为201310014594.7的“一种多巷顺槽巷间薄煤柱加固的方法”和申请号为201410612449.3的“一种防止煤柱冲击的护巷方法”,上述三项专利根据锚索长度大、抗拉强度高的特点,提出了采用锚索(或钢筋)对穿加固煤柱的方法,所采用方法均是单根锚索(或钢筋)穿过煤柱后在两侧分别预紧加固;但从深层次来说,上述对穿锚索支护仍属于点支护,即对穿锚索提供的高预紧力只能通过托盘施加到煤壁上,高预紧力作用范围仅限于托盘附近区域,而且上下相邻锚索间无法共同加载,进而无法对煤柱提供整体围压;此外,巷间煤柱在多次采动影响下,极易发生大范围扩容变形,钢筋网和钢带的表面支护系统无法控制巷间煤柱的强烈扩容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往对穿锚索加固巷间煤柱存在的锚索预紧力作用范围小、相邻锚索无法共同加载和扩容变形无法有效控制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巷间煤柱对穿加固的支护结构,该支护结构可实现相邻锚索的共同加载,扩大锚索预紧力的作用范围,并能有效控制煤柱浅部扩容变形,提高煤柱整体控制效果,保证煤柱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巷间煤柱对穿加固的支护结构,在巷间煤柱两侧分别安装混凝土模板,并浇筑形成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墙体;待混凝土墙体达到一定强度后,采用锚杆、钢筋网、钢筋托梁进行初步加固;沿煤柱纵向间隔一定距离,采用锚机在混凝土墙和煤柱帮获取上、下一组钻孔,将两根锚索分别穿入上述上、下钻孔中;分别将同侧两根锚索尾部依次穿过锚索连接器,并安装锁具沿混凝土墙体预紧。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为200~600mm,上、下一组钻孔间距b为1200~2200mm。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锚杆选用直径为16~20mm的高强螺纹钢锚杆,锚杆间距700~900mm,排距700~900mm。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锚索选用直径为17~22mm的1×19丝钢绞线,预紧力为120-250KN,锚索长度L为L=a+b+(400~600)mm,其中a为煤柱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以往对穿锚索加固巷间煤柱的方法相比,通过锚索连接器可对上下相邻的两根锚索同时施加高预紧力,而在煤柱两侧增设的一定厚度的高强混凝土墙体,相当于在煤柱表面施加了大面积高强度应力传递板,锚索高预紧力通过该应力传递板可均匀施加到煤柱表面,极大提高表面围压,真正意义上实现煤岩体三向受压;此外,因混凝土墙具有较强刚度,当煤柱发生扩容变形时,可有效抑制煤柱变形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多巷布置系统俯视图。
图2为图1的Ⅰ-Ⅰ剖视图。
图3为图1的II-II剖视图。
图中1.上区段轨道(或运输)平巷,2.瓦斯抽放巷,3.巷间煤柱,4.混凝土墙,5.锚杆,6.钢筋网,7.钢筋托梁,8.托盘,9.钻孔,10.锚索,11.锚索连接器,12.锚索锁具,13.螺母,a.煤柱宽度,b.煤柱钻孔纵向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描述,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巷间煤柱3两侧分别安装混凝土模板,浇筑形成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墙体4,混凝土墙体厚度为200~600mm。
步骤二,待混凝土墙体4达到一定强度后,依次安装锚杆5、钢筋网6、钢筋托梁7、托盘8和螺母13,并对锚杆施加预紧力,完成初步支护。其中,锚杆5选用直径为16~20mm的高强螺纹钢锚杆,锚杆间距700~900mm,排距700~900mm;钢筋网、托梁的参数结合工程实践确定。
步骤三,沿煤柱纵向间隔一定距离b,采用锚索钻机在混凝土墙4和煤柱帮3钻取上、下一组钻孔9,将两根锚索10分别穿入上述上、下钻孔中。其中上、下两钻孔的纵向间距b为1200~2200mm,锚索10选用直径为17~22mm的1×19丝钢绞线。
步骤四,分别将同侧两根锚索尾部依次穿过锚索连接器11,并安装锁具12,沿混凝土墙体施加预紧力。其中,施加的预紧力为120-250KN,锚索长度L为L=a+b+(400~600)mm,其中a为煤柱宽度。由于锚索连接器为本领域公开的技术,在此不做具体描述。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整个煤柱支护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巷间煤柱加固的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实现相邻锚索共同加载,锚索高预紧力大面积、均匀扩散,真正意义上实现煤柱三向受压,并能有效抑制煤柱浅部松扩变形,实现混凝土墙体、煤柱和锚索的整体承载,利于巷道长期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实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