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80904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7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18215.4

申请日:

2016.06.21

公开号:

CN205955490U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5F15/40(2015.01)I; E05F15/75(2015.01)I

主分类号:

E05F15/40

申请人:

亚萨合莱自动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景峰

地址:

215126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龙街428号苏春工业坊23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唐清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包括:柔性管道,设置于所述自动门的一侧或门翼上,具有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的第二端口,所述柔性管道可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内,用以检测所述柔性管道是否发生形变,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结果,控制自动门动作或停止,上述用于自动门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可通过检测模块检测柔性管道是否发生了形变从而判断是否有人被自动门所夹住或撞到,由于检测模块设置并密封在上述柔性管道内,避免了检测模块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蚀而影响检测模块所检测的灵敏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管道,设置于所述自动门的一侧或门翼上,具有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的
第二端口,所述柔性管道可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内部,用以检测所述柔性管道是否发生形变;
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结果控制自
动门动作或停止;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柔性管道发生形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自
动门停止;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柔性管道未发生形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自动门
继续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发射单元,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一端口,用于向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口发射光
信号;
反射单元,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口,用于反射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光信号;
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一端口,用于接收经所述反射单元所反射的光信
号;
判断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是否可以接收到所述反
射单元所反射的光信号,判断所述柔性管道是否发生形变,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光信号
时,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柔性管道未发生形变;当所述接收单元未接收到光信号时,所述
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柔性管道发生形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红光
发射器,用以发射红色光束,所述接收单元包括光敏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出
的红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
红光信号的波长为620nm~750n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红外
发射器,用以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出
的红外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单元包括:
至少一个凹面反射结构,用于反射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信号至所述接收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用以将所述发射单元及接收单元固定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一端口;
第二固定件,用以将所述反射单元固定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管道
为橡胶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门防夹或防撞
装置还包括:
自检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或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以检测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
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10.一种自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门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门防
夹或防撞装置。

说明书

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
门。

背景技术

在目前公共场所,时常会设置有全自动旋转门,当该全自动旋转门感应到有人进
入时便会运转,待人离开或一段之间后,便会自动进入待机模式(停止,低速运行等)。但有
时当该自动旋转门自动运转时,若有人员进出该自动旋转门,或是由于自动旋转门内的人
员长期处于危险区域或行动过慢,自动旋转门会很容易夹到或撞到进出的人员,进而造成
安全事故。

为了防止上述安全事故发生,人们会在感应门的一侧和门翼上设置防夹或防撞装
置,目前市场上具有安全接触滑条,传统型压力感应保护装置等被动防护装置及类似红外
对射和漫反射安全光幕等主动防护装置:其中,被动防护装置都需要机械外力使橡胶内部
机械结构放生位移形变才能触发动作保护。由于内部机械机构长度限定,每套系统高度的
差异都需要单独定制,因此生产成本较高,周期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传统的用于自动门设置的防夹或防撞装置生产成本较
高,周期较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

一种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包括:

柔性管道,设置于所述自动门的一侧或门翼上,具有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
对的第二端口,所述柔性管道可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

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内部,用以检测所述柔性管道是否发生形变;

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结果,控
制自动门动作或停止;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柔性管道发生形变 时,所述控制模块控
制自动门停止;当所述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柔性管道未发生形变时,所述控制模块控制自
动门继续动作。

上述用于自动门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可通过检测模块检测柔性管道是否发
生了形变从而判断是否有人被自动门所夹住或撞到,由于检测模块设置并密封在上述柔性
管道内,避免了检测模块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蚀而影响检测模块120所检测的灵敏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发射单元,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一端口,用于向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口发
射光信号;

反射单元,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口,用于反射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光
信号;

接收单元,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一端口,用于接收经所述反射单元所反射的
光信号;

判断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是否可以接收到所
述反射单元所反射的光信号,判断所述柔性管道是否发生形变,当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光
信号时,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柔性管道未发生形变;当所述接收单元未接收到光信号时,
所述判断单元判定所述柔性管道发生形变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红光发
射器,用以发射红色光束,所述接收单元包括光敏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出的
红光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射的红光信号的波长为620nm~75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单元包括红外发射器,用以发射红外信号;所述接
收单元包括红外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发射单元所发出的红外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凹面反射结构,用于反射所述
发射单元所发出的光信号至所述接收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用以将所述发射单元及
接收单元固定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一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模块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用以将所述接收 单元固
定于所述柔性管道的第二端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管道为橡胶管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还包括:自检模块,与所述检测
模块或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用以检测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一种自动门,所述自动门包括以上所述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

上述自动门利用用于自动门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可通过检测模块检测柔性
管道是否发生了形变从而判断是否有人被自动门所夹住或撞到,由于检测模块设置并密封
在上述柔性管道内,避免了检测模块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蚀而影响检测模块120所检测
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的检测模块第一结构
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的检测模块第二结构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语只是为了
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
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自动门,该自动门包括一种自动门防 夹或防
撞装置100,该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100包括:柔性管道110、检测模块120及控制模块130,
该柔性管道110设置在自动门的一侧或门翼上,若有人员进出该自动门,或是由于自动门内
的人员行动过慢,而被正在运行的自动门夹到或撞到,该柔性管道110便会因碰触到被自动
门夹到或撞到的人员而发生形变。上述检测模块120设置在上述柔性管道110内,用以检测
上述柔性管道110是否发生形变,控制模块130与上述检测模块120电性连接,用以根据上述
检测模块120所检测到的结果,控制自动门动作或停止;当所述检测模块120检测到柔性管
道110发生形变时,控制模块130便会控制自动门立即停止动作。

具体地,上述柔性管道110可以为圆柱形的管道,该圆柱形管道具有两个端口,分
别为第一端口111及与第一端口111相对的第二端口112,当柔性管道110未受到外力的情况
下,光线可从上述第一端口111穿过该柔性管道110内腔而达到第二端口112,相反,当柔性
管道110受到外力后,该柔性管道110便发生了形变(弯曲或挤压),光线便从上述第一端口
111射向该柔性管道110的内部时,由于受到已弯曲的管道壁的阻挡,而无法达到上述第二
端口112处,为了达到更好的检测效果,上述柔性管道110的内壁由吸光材料制成,以尽可能
避免柔性管道110对光线造成反射。

上述检测模块120包括发射单元121、反射单元122、接收单元123及判断单元124,
其中,如图2所示,发射单元121设置在第一端口111处,发射单元121用于向柔性管道110的
第二端口112发射光信号,详细地说,该发射单元121包括红光发射器,其红光发射器的发射
端正对柔性管道110的第一端口处,可向柔性管道110发射一道红色光束,该红色光束的光
的波长为620nm~750nm。与上述红光发射器相配合的,上述检测模块120还包括第一固定
件,该第一固定件将上述红光发射器固定在柔性管道110的第一端口。

如图3所示,反射单元122设置在上述柔性管道110的第二端口112处,反射单元122
可将上述发射单元121所发射的光信号反射至柔性管道110的第一端口111,详细地说,上述
反射单元122包括一反射镜片,该反射镜片的镜面同样正对于上述柔性管道110的管口,上
述红光发射器所发射出的光束达到柔性管道110的第二端口112后,该反射镜片将光束原路
返回至上述柔性管道110 的第一端口111处。为了上述反射镜片更为有效地将有第一端口
111处发射来的光束反射至第一端口111处,上述反射镜片具有至少一个凹面反射结构,该
凹面反射结构可有效地将上述红光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光信号原路反射至柔性管道110的第
一端口111处,在第二端口112处,上述检测模块12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将上
述反射镜片固定在柔性管道110的第二端口112处。

接收单元123同样设置在上述柔性管道110的第一端口111,用于接收并感测上述
反射单元122的所反射回的光信号,本实施方式中,该接收单元123可以包括一光敏传感器,
用于感应上述红光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光光束。除此之外,该接收单元123可与上述发射单元
121集成在一起,这样既节省了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100的体积,也当光束从上述柔性管
道110的第二端口112依原来的路径返回至第一端口111时,接收单元123可很容易检测到,
这样也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调试。

判断模块124与上述接收单元123电性连接,用以根据上述接收单元123是否可以
接收到上述反射单元122所反射的光信号,判断所述柔性管道110是否发生形变,当接收单
元123接收到光信号时,判断单元124判定柔性管道110未发生形变;当接收单元123未接收
到光信号时,判断单元124判定110柔性管道发生形变。

上述发射单元121与接收单元123设置在柔性管道110的同一端,这样便简化了发
射单元121与接收单元123之间的线路排布,减少了工作人员安装调试的时间。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发射单元121除了可以包括上述红光发射器,还可以包括红
外发射器,当然,与该红外发射器对应地的接收单元123包括红外传感器,用以感测上述红
外发射器所发出的红外信号。

本实施方式中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100还包括自检模块140,该自检模块140与
上述检测模块120或/和控制模块130电性连接,通过检测检测模块120或/和控制模块130是
否可以正常动作,判断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100可否正常工作。当检测到检测模块120与
控制模块130任一个出现损坏、断电等突发情况后,该自检模块140可控制自动门停止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柔性管道110为橡胶管道,当然也可为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
实用新型目的的其它柔性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不作限定。

上述用于自动门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100可通过检测模块120检测柔性管道
是否发生了形变从而判断是否有人被自动门所夹住或撞到,由于检测模块设置并密封在上
述柔性管道110内,避免了检测模块受到外界恶劣环境的侵蚀而影响检测模块120所检测的
灵敏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及自动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包括:柔性管道,设置于所述自动门的一侧或门翼上,具有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相对的第二端口,所述柔性管道可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柔性管道的内,用以检测所述柔性管道是否发生形变,控制模块,与所述检测模块电性连接,用以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结果,控制自动门动作或停止,上述用于自动门的自动门防夹或防撞装置可通过检测模块检测柔性管道是否发生了形变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