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蜗壳外包混凝土配筋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电站混凝土施工坝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
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蜗壳外包混凝土配筋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金属蜗壳外包混凝土部份的配筋结构型式主要是按圆
形来设计和施工,蜗壳配筋由环向钢筋和径向钢筋组成。在施工现场
不难发现,直径25mm以上的钢筋加工比较困难,尤其是加工成圆弧
形;由于粗钢筋有较大的刚度,在加工后存在一定的回弹现象,使得
配筋结构型式发生改变而导致钢筋在安装时发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过大,增加钢筋安装难度,钢筋与其他埋件产生冲突等问题。另外,
蜗壳在现场是分节拼装焊接,其外壁设有钢板吊耳,再加上蜗壳管节
尺寸较大,加工后的钢筋往往由几段组成;在这种条件下,钢筋的连
接不能使用套筒只能焊接,从而增加了施工工序、延缓了施工进度。
由于钢筋加工后的回弹、蜗壳支墩及吊耳的存在及部分施工空间的狭
小,常常导致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易控制,往往比设计要求值偏大
很多,造成施工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蜗壳
外包混凝土配筋结构,从而减轻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加快现场施工
进度,节约工程直接投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蜗壳外包混凝土配筋结构,包括蜗壳及机
坑里衬,所述蜗壳及机坑里衬通过座环连接,所述蜗壳外侧分别设置
有蜗壳竖向钢筋网和蜗壳水平钢筋网,所述蜗壳竖向钢筋网和蜗壳水
平钢筋网垂直相连,且蜗壳水平钢筋网的所有钢筋外侧一端超过竖向
钢筋网位置1m~1.5m。
所述蜗壳竖向钢筋网的钢筋呈交错布置,且钢筋布置间距为
150mm~200mm。
所述蜗壳水平钢筋网的钢筋呈交错布置,且钢筋布置间距为
150mm~200mm。
所述蜗壳竖向钢筋网的竖向钢筋下端低于蜗壳腰线1m~1.5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筋结构,使得蜗壳内
侧钢筋便于加工及安装,内侧钢筋工程量减少约25%;采用该配筋结
构既降低施工难度、减少钢筋焊接数量或全面采用套筒连接、加快施
工进度、节约工程投资,同时还能保证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座环,2-蜗壳,3-机坑里衬,4-蜗壳竖向钢筋网,5-蜗
壳水平钢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
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用于水电站厂房的蜗
壳外包混凝土配筋结构,包括蜗壳2及机坑里衬3,所述蜗壳2及机
坑里衬3通过座环1连接,所述蜗壳2外侧分别设置有蜗壳竖向钢筋
网4和蜗壳水平钢筋网5,所述蜗壳竖向钢筋网4和蜗壳水平钢筋网
5垂直相连,且蜗壳水平钢筋网5的所有钢筋外侧一端超过竖向钢筋
网4位置1m~1.5m。
所述蜗壳竖向钢筋网4的钢筋呈交错布置,且钢筋布置间距为
150mm~200mm。
所述蜗壳水平钢筋网5的钢筋呈交错布置,且钢筋布置间距为
150mm~200mm。
所述蜗壳竖向钢筋网4的竖向钢筋下端低于蜗壳腰线1m~
1.5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计算结果分析,蜗壳下半拱主要为承
压结构,可将采用传统方式布置于蜗壳下半拱的环向钢筋和径向钢筋
取消,这样在满足结构受力的情况下,可节约近50%的钢筋用量。蜗
壳上半拱主要为压、弯结构,即蜗壳外侧竖向混凝土作为墙体结构、
蜗壳顶部水平混凝土作为板梁结构,以竖向钢筋网作为墙体结构钢
筋、以水平钢筋网作为板梁结构钢筋,钢筋间距布置范围为150mm~
200mm;因需增加钢筋一端的锚固长度,每根钢筋增加长度约1m~
1.5m,将导致蜗壳上半拱钢筋用量比常规设计方案有所增加。
如图1、图2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配筋结构,在进行蜗壳混
凝土浇注施工时,主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分仓浇筑蜗壳下半拱部分混凝土,要求最后一仓混凝土
顶面距蜗壳最低点高度为1m~1.5m;
第二步,绑扎蜗壳竖向钢筋网4,要求该蜗壳竖向钢筋网4的竖
向钢筋下端低于蜗壳腰线1m~1.5m;
第三步,分仓浇筑蜗壳下半拱剩余部分混凝土及蜗壳上半拱部分
混凝土,要求最后一仓混凝土顶面距蜗壳最低点高度为0.5m~1.0m;
第四步,绑扎蜗壳水平钢筋网5,要求该蜗壳水平钢筋网5的所
有钢筋外侧一端超过竖向钢筋网4位置1m~1.5m;
第五步,浇筑蜗壳上半拱剩余部分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