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西北地区防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坡面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北地区防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利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最终使得岩石暴露。水土流失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和风力侵蚀三种类型。
中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又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的国家;山地丘陵和黄土地区地形起伏,黄土或松散的风化壳在缺乏植被保护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侵蚀。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中国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而西北地区是我国发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这里2/3地区被黄土所包围,俗称“黄土高原”,故而在这里防治水土流失历来被重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的方法或装置显得尤为突出。
专利号201420007595.9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水利生态墙,包括基体,基体包括底部的块石层以及位于块石层一侧且与块石层垂直的块石墙壁,块石层与块石墙壁之间设有三角形防渗透夹板混凝土层,三角形防渗透夹板混凝土层的外表面形成基体的斜坡面,基体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碎石砂层、耐腐蚀土层以及绿化层,本申请文件公开的水利生态墙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土质松散的黄土来说,虽然斜坡面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碎石砂层、耐腐蚀土层以及绿化层,但是渗入砂垫层下面的水质会侵蚀下部的土质,长时间这样会使斜坡面从底部整体垮塌,造会造成预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专利号201410232207.1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水利护坡,本申请文件所公开的分体式水利护坡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很明显,但是对于西北地区土质松散的黄土来说,其所提到的技术不能满足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简单、操作方便、防治效果好,适合西北地区防治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解决现有技术中本领域的装置欠缺,且防治效果差、施工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西北地区防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包括护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1斜面沿竖直方向设有四个上端开口的凹槽2,沿横向设有弧形凹槽4;所述凹槽2槽体内部两侧设有混凝土层6,混凝土层6上设有透水孔5;所述透水孔5贯穿护坡1上的四个凹槽2;所述凹槽4上设有透水孔7,且凹槽4相互之间设有相互交叉的混泥土隔板3。
所述凹槽2槽体截面形状与护坡1截面形状一致。
所述弧形凹槽4的弧长小于弧所在圆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利工程中,坡体表面的水通过斜面上的透水孔实现流动,渗入土质深处,其上设置的混凝土层、混泥土隔板有效的稳固由于雨水冲刷和冲蚀造成的土质流失,混泥土隔板之间种上草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生态护坡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不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整个生态护坡安全性大,景观效果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护坡1、凹槽2、混泥土隔板3、凹槽4、透水孔5、混凝土层6、透水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其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
一种西北地区防水土流失的生态护坡,包括护坡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坡1斜面沿竖直方向设有四个上端开口的凹槽2,沿横向设有弧形凹槽4;所述凹槽2槽体内部两侧设有混凝土层6,混凝土层6上设有透水孔5;所述透水孔5贯穿护坡1上的四个凹槽2;所述凹槽4上设有透水孔7,且凹槽4相互之间设有相互交叉的混泥土隔板3。
所述凹槽2槽体截面形状与护坡1截面形状一致。
所述弧形凹槽4的弧长小于弧所在圆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实施的:在具体使用该生态护坡时,在坡体竖直方向上开挖凹槽2,横向设置弧形凹槽4,在槽体内部两侧加固混凝土层6,护坡上凹槽4之间再加固混泥土隔板3,然后在凹槽2槽体内加上石子,使其充实凹槽2,最后在混泥土隔板之间种上草木;完成上述操作,该生态护坡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