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进气口的气举管道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举管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固定进气口的气举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气举装置是将压缩空气注入提升管道的适当部位,利用管内外造成的压差输送液体或浆体,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输浆管内密度较小的气-液-固三相流与环境水间密度差所形成的压差进行水下物料提升。
气举装置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一般在输送条件复杂的工况下使用。例如,在化工行业输送爆炸性或有毒的液体,水利行业河道疏浚和港口清淤,在采矿行业油气水多相流管道输送,深部矿石管道提升开采,矿山竖井开凿时土石和钻孔岩粉的排除等。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加紧了资源开发的步伐。因此气举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固定进气管道口的气举管道结构,提供一种可以防止输送压缩空气时进气口抖动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提升管道的结构可以减少气举沿程压力损失带来的影响的管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固定进气口的气举管道结构,包括进气管道、喉管、提升管道,所述进气管道、喉管、提升管道轴心重合,所述进气管道位于喉管内,所述提升管道整体呈椎体,位于喉管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喉管上端有凹槽,凹槽上设置有凹型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气管道上端设置有凹型卡槽,卡环将进气管道出口固定于喉管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道呈锥形,该锥角为δ,0°≤δ≤15°,所述喉管顶部设置有喉管上端尖角,所述喉管上端尖角贴合提升管道下端的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道通过下端凸型卡扣与凹型卡扣一起固定在喉管上部的凹槽里。
进一步的,所述凹型卡扣有n条,其中1≤n≤8,卡环伸出到提升管上部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道上端凹型卡槽设置于距进气管道出口端距离1-30cm,在出口处可采用部分射流喷嘴装置结构造型。
进一步的,所述提升管道下端凸型卡扣设置为普通连接杆或者弹簧连接杆结构造型,确保提升管道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喉管上端尖角开有与卡扣上卡环相同数量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离喉管与提升管道的方法,设置了能将进气管出口固定于喉管中心的卡扣,使进气管道在输送压缩空气时能保持稳定,减小振动,使在喉管内发生的各相混合在更平稳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分离出来的提升管道通过嵌入的连接方式连接到喉管上端,便于拆卸检修和更换;对提升管道设置了一定的角度,使得在气举过程中沿程压力损失对于各相转变的影响降低,提升过程中高效率的流型将持续更长时间,从而提高气举装置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卡扣2的上视图;
图3为喉管上端局部放大图。
图中:1、进气管;2、凹型卡扣;3凹槽、4、提升管道;5喉管上端尖角;6、凸型卡扣;7、喉管;8、凹型卡槽;9、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固定进气口的气举管道结构,包括进气管道1、喉管7、提升管道4,所述进气管道1、喉管7、提升管道4轴心重合,所述进气管道1位于喉管7内,所述提升管道4整体呈锥体,位于喉管7上部。
所述喉管7上端有凹槽3,凹槽3上设置有凹型卡扣2。
所述进气管道1上端设置有凹型卡槽8,卡环9将进气管道1出口固定于喉管7中心位置。
所述提升管道4呈锥形,该锥角为δ,0°≤δ≤15°,所述喉管7顶部设置有喉管上端尖角5,所述喉管上端尖角5贴合提升管道4下端的角度。
所述提升管道4通过下端凸型卡扣6与凹型卡扣2一起固定在喉管7上部的凹槽3里;
所述凹型卡扣2有n条,其中1≤n≤8,卡环8伸出到提升管1上部的凹槽3内。
所述进气管道1上端凹型卡槽8设置于距进气管道1出口端距离1-30cm,在出口处可采用部分射流喷嘴装置结构造型。
所述提升管道4下端凸型卡扣6设置为普通连接杆或者弹簧连接杆结构造型,确保提升管道4工作时的稳定性。
所述喉管上端尖角5开有与卡扣2上卡环9相同数量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分离喉管与提升管道的方法,设置了能将进气管出口固定于喉管中心的卡扣,使进气管道在输送压缩空气时能保持稳定,减小振动,使在喉管内发生的各相混合在更平稳的环境下进行。同时,分离出来的提升管道通过嵌入的连接方式连接到喉管上端,便于拆卸检修和更换;对提升管道设置了一定的角度,使得在气举过程中沿程压力损失对于各相转变的影响降低,将高效率的流型存在更长时间,从而提高气举装置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