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80700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52339.1

申请日:

2015.11.26

公开号:

CN205259171U

公开日:

2016.05.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5/30申请日:20151126授权公告日:20160525终止日期:20161126|||授权

IPC分类号:

E02D5/30

主分类号:

E02D5/30

申请人:

烟台三原建筑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俊峰; 占昌成; 周晓伟; 郄建慧

地址: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汇宾路8-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包括钢筋笼及其钢筋笼的端板,钢筋笼由箍筋、箍筋内四个角部对称分布的第一主筋、第二主筋构成,钢筋笼的主筋分别与钢筋笼端板的钢筋穿孔连接。端板的拉紧螺钉孔与钢筋穿孔连通,且沿预制桩的边长方向同方向平行布置。第一主筋、第二主筋首先插入端板的拉紧螺钉孔,通过平移端板,使钢筋笼的第一主筋、第二主筋卡进端板的钢筋穿孔中。本实用新型预制桩钢筋笼连接快速、高效,简化了预制桩的制备工艺,节省了劳动力。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其特征在于钢筋笼(1)由箍筋(2)、箍筋(2)内四个角部对称分布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或第三主筋、第四主筋构成,钢筋笼(1)的端板(5)由与预制桩截面边长相同的中空钢板(6)、拉紧螺钉孔(7)、钢筋穿孔(8)组成,且沿预制桩的边长方向同方向平行布置,拉紧螺钉孔(7)、钢筋穿孔(8)对称分布在端板(5)的四个角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其特征在于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与钢筋笼(1)的端板(5)的钢筋穿孔(8)连接,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分布在小于桩截面边长30-300mm的圆周上,第一主筋(3)与相邻第二主筋(4)的间距为25-2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其特征在于钢筋笼(1)的端板(5)的拉紧螺钉孔(7)与钢筋穿孔(8)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其特征在于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首先插入端板(5)的拉紧螺钉孔(7),通过平移端板(5),使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卡进端板(5)的钢筋穿孔(8)中。

说明书

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厂预制桩制造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预制桩钢筋笼的制造,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基桩工程的预应力预制桩其钢筋笼的端板作为必备部件,安装在预制桩两端,端板上部的等径圆周上开有若干拉紧螺钉孔,拉紧螺钉孔一侧开有与拉紧螺钉孔连通的钢筋穿孔,将预制桩的钢筋穿过拉紧螺钉孔后旋转端板锁定钢筋,并通过拉紧螺钉孔拉紧钢筋,给钢筋施加预应力。此传统端板的缺点是:首先,在钢筋布置较近时,拉紧螺钉孔与临近的钢筋穿孔将发生交错重叠,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造成施工工序的繁琐。其次,这种传统钢筋穿孔布局(等径圆周均匀布置)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受弯能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桩四角布置钢筋的方式能增加钢筋的受力力臂长度,从而增加抗弯力矩。这种新型端板上钢筋穿孔布置方式能适应这种钢筋笼主筋变化,又能快速方便的安装在钢筋笼上,满足大工业化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新型的预制桩钢筋笼结构,应用此钢筋笼结构于预制桩中,可提高桩身抗弯能力,且制作工艺简便、易于大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钢筋笼(1)由箍筋(2)、箍筋(2)内四个角部对称分布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或第三主筋、第四主筋构成,钢筋笼(1)的端板(5)由与预制桩截面边长相同的中空钢板(6)、拉紧螺钉孔(7)、钢筋穿孔(8)组成,且沿预制桩的边长方向同方向平行布置,拉紧螺钉孔(7)、钢筋穿孔(8)对称分布在端板(5)的四个角部。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与端板(5)的钢筋穿孔(8)连接。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分布在小于桩截面边长30-300mm的圆周上,第一主筋(3)与相邻第二主筋(4)的间距为25-200mm。端板(5)的拉紧螺钉孔(7)与钢筋穿孔(8)连通。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首先插入端板(5)的拉紧螺钉孔(7),然后通过平移端板(5),使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卡进端板(5)的钢筋穿孔(8)中。

本实用新型同已有技术相比可产生如下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主筋位于桩体截面的四个角部,相比传统的钢筋布置方式(四角及中部位置均匀布置钢筋)可充分利用钢筋在桩中的受拉能力,增加钢筋受拉力矩的力臂长度,使本方桩的抗弯能力大幅度提高。另外,钢筋笼的端板的拉紧螺钉孔和钢筋穿孔平行同方向布置,能与钢筋笼的主筋很好的配合,便于安装及卡紧钢筋笼,简化了预制桩的制备工艺,节省了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筋笼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参见图1、图2、图3),钢筋笼(1)由箍筋(2)、箍筋(2)内四个角部对称分布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构成,钢筋笼(1)的端板(5)由与预制桩截面边长相同的中空钢板(6)、拉紧螺钉孔(7)、钢筋穿孔(8)组成。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与端板的钢筋穿孔(8)连接。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分布在小于桩截面边长50mm的圆周上,第一主筋(3)与相邻第二主筋(4)的间距为50mm。端板(5)的拉紧螺钉孔(7)与钢筋穿孔(8)连通,且沿预制桩的边长方向同方向平行布置。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首先插入端板(5)的拉紧螺钉孔(7),通过平移端板(5),使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卡进端板(5)的钢筋穿孔(8)中。

实施例2: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参见图1、图2、图3),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钢筋笼(1)的第一主筋(3)、第二主筋(4)分别分布在小于桩截面边长60mm的圆周上,位于四个角部对称分布,第一主筋(3)与相邻第二主筋(4)的距离为60mm。

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确定的范围内。

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桩钢筋笼,包括钢筋笼及其钢筋笼的端板,钢筋笼由箍筋、箍筋内四个角部对称分布的第一主筋、第二主筋构成,钢筋笼的主筋分别与钢筋笼端板的钢筋穿孔连接。端板的拉紧螺钉孔与钢筋穿孔连通,且沿预制桩的边长方向同方向平行布置。第一主筋、第二主筋首先插入端板的拉紧螺钉孔,通过平移端板,使钢筋笼的第一主筋、第二主筋卡进端板的钢筋穿孔中。本实用新型预制桩钢筋笼连接快速、高效,简化了预制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