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及长工件传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输送设备(conveyer)传送长工件(长尺物),特别是能够高速并且容易地转换传送方向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pallet)装置及长工件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以前,转变输送设备传送被传送物的传送方向的方式有升降方式和弯曲传送带的方式。
上述升降方式为这样的一种方式:在2个输送设备交叉成直角的地方,在一个输送设备中设置在传送面上升降的传送用传送单元,使传送物在这个地方停止后,用上述传送单元升起传送物,转换方向,移载到直交的另一个输送设备上。
或者,弯曲传送带方式为这样一种方式:将传送物载置在纵长的板状托板上,在保持纵长的状态不变的情况下在圆弧状的拐角处传送。
上述升降方式的传送方法在转换传送物的传送方向时,必须使传送物暂时停止,不仅大幅度地降低了传送速度,而且必须要有用于升降传送物的其他传送单元,因此存在增加设备成本的问题。
上述弯曲传送带方式虽然转换传送方向时不需停止传送物,但为了使纵长的板状托板作圆弧运动,需要有大的圆弧状导向装置,因此存在有在方向转换区域的设备空间变大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以前的问题,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方向转换区域的设备空间不会变大、在传送长工件时能够高速地转换方向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及长工件传送系统。
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侧面基本为平面、外周地至少1/2为向外侧凸出的连续曲面的一对托板;在沿长度方向分开的2个地方,被设置在这些托板的上侧面上的支持部以围绕相对于上述托板垂直方向的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被支持,由此将上述一对托板连接起来的连接杆;能够直接或通过上述连接杆将长传送物件载置在上述一对托板上。
上述托板俯视为圆形。
上述支持部配置在上述托板的俯视形状的中心。
上述支持部配置在上述托板的俯视形状的中心。
上述支持部包括:安装在上述托板侧的旋转中心轴;设置在上述连接杆侧、被上述旋转中心轴旋转自由地支持着的旋转套筒;设置在与该旋转套筒成为一体的连接板上、沿旋转方向自由滑动地与上述托板的上面接触的环状滑板。
上述旋转中心轴贯穿上述套筒凸出到上方,其凸出量为能够从下方与上述长传送物件或用于载置该长传送物件的夹具之一相结合的长度。
本发明的长工件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和从上述托板的下侧面支持传送该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的传送装置构成,该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由下侧面基本为平面、外周的至少1/2为向外侧凸出的连续曲面的一对托板,和在沿长度方向分开的2个地方,被设置在这些托板的上侧面上的支持部以围绕相对于上述托板垂直方向的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持、由此将上述一对托板连接起来的连接杆,能够直接或通过上述连接杆将长传送物件载置在上述一对托板上;上述传送装置至少包括传送宽度比与上述托板的传送方向直交的方向的宽度大的第1输送设备及第2输送设备;并且,上述第2输送设备配置在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一个侧面,与该第1输送设备交叉,在该第1输送设备与第2输送设备交叉部的附近,备有从该第1输送设备的与上述侧面相反的侧面附近到该第2输送设备的第1输送设备下游侧的侧面附近连续的导向面;设置了将在第1输送设备上传送来的上述托板沿该导向面引导到第2输送设备上的方向转换导向装置。
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使上述导向面在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传送面上自由出没地配置,并且有选择性地被驱动至:与在第1输送设备上传送来的托板相抵接、引导到第2输送设备方向的方向转换位置,或者即使非接触或者接触也不引导到第2输送设备方向的不转换方向的位置。
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为在上述第1及第2输送设备的传送面外靠垂直轴支持、在水平面内自由摇动的杆,该杆的水平方向的一个侧面构成上述导向面,其他的面在上述不转换位置构成挡住该第2输送设备的直线状的导向面,为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第2输送设备侧的宽度方向的侧端面。
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传送面的与上述第2输送设备的传送面相交叉的区域的托板方向转换区域,沿传送方向并列多个具有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宽度方向的旋转轴的输送辊,各输送辊同轴地支持多个小宽度辊,各小宽度辊互相独立能够旋转。
作为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传送面的与上述第2输送设备的传送面相交叉的区域的托板方向转换区域,通过二维地分散配置多个分别能够在水平方向内向任意方向传送上述托板的滑轮辊而构成。
使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固定,在从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传送面到第2输送设备的传送面的约1/4圆的扇形的托板方向转换区域内,沿传送方向并列多个具有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宽度方向的旋转轴的输送辊,各输送辊同轴地支持多个小宽度辊,各小宽度辊互相独立能够旋转。
使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固定,在从上述第1输送设备的传送面到第2输送设备的传送面的约1/4圆的扇形的托板方向转换区域内,二维地分散配置多个分别能够在水平方向内向任意方向传送上述托板的滑轮辊。
本发明的长工件传送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和从上述托板的下侧面支持传送该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的传送装置构成,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包括:下侧面基本为平面、外周的至少1/2为向外侧凸出的连续曲面的一对托板;和在沿长度方向分开的2个地方,被设置在这些托板的上侧面上的支持部以围绕相对于上述托板垂直方向的轴线自由旋转的方式支持、由此将上述一对托板连接起来的连接杆构成,能够直接或通过上述连接杆将长传送物件载置在上述一对托板上;上述传送装置至少包括传送宽度比与上述托板的传送方向直交的方向的宽度大的第1输送设备及第2输送设备;上述第1、第2输送设备构成直线状传送面;并且,上述第1输送设备使其传送方向的出口从侧面与上述第2输送设备的直线状传送面连接地配置,使在第1输送设备上传送来的上述托板移载到第2输送设备上。
在上述第1输送设备与第2输送设备的交叉部的上述方向转换内侧的拐角处设置了,具有引导从该第1输送设备上方向转换到第2输送设备上的上述托板的至少1/4的凸圆弧状导向面的圆形旋转导向装置。
上述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的上述托板俯视为圆形。
上述支持部配置在上述托板的俯视形状的中心。
上述支持部由安装在上述托板侧的旋转中心轴,设置在上述连接杆侧、靠上述旋转中心轴旋转自由地支持着的旋转套筒,和设置在与该旋转套筒成为一体的连接板上、沿旋转方向自由滑动地与上述托板的上面接触的环状滑板构成。
上述旋转中心轴贯穿上述套筒凸出到上方,其凸出量为能够从下方与上述长传送物件或用于载置该长传送物件的夹具之一相结合的长度。
发明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那样的结构,具有能够不增大方向转换区域的设备空间、在传送长工件时以高速度转换方向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的俯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的正视图
图3相当于图2的III-III线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4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例的长工件传送系统的俯视图
图5放大表示该长工件传送系统的方向转换导向装置及其附近的俯视图
图6表示该长工件传送系统的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及其附近的俯视图
图7表示该长工件传送系统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8表示该长工件传送系统中的方向转换区域中使用了其他结构的辊式输送机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9表示使用了更其他的结构的滑轮辊式输送机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10表示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中的托板的其他形状的俯视图
图11表示长工件传送系统中的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的其他形状的俯视图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下面参照图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例子。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形态例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10由俯视为圆形的一对托板12、14,和其两端与上述托板12、14结合、能够围绕托板的垂直轴线自由地旋转的棒状构件的连接杆16构成。
直径比上述托板12、14小的圆形连接板18、18与上述棒状连接杆16的两端连接成一体,由设置在各连接板18的圆形中心位置的旋转套筒20和设置在上述托板12、14侧的旋转中心轴22构成支持部24,上述托板12、14通过该支持部24同轴并且围绕旋转中心轴22自由旋转地支持在连接杆16两端的连接板18上。
上述连接板18与托板12、14之间设置有外径与该圆形连接板18大致相同的环状滑板26,上述托板12、14沿旋转方向滑动自由地与该滑板26接触。
这里,使上述滑板26从上面将其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嵌入形成在托板12、14的上面、与上述旋转中心轴同轴的圆形凹部28内,来对托板12、14定位。
图3的符号29表示将上述旋转中心轴22固定在托板12、14的中心的螺钉。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例的长工件传送系统30由多个上述那样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10和多个连接辊式输送机形成的传送通道构成。
图4表示将长工件传送系统30用于长工件的加工或者测定线时的情况。
该长工件传送系统30包括以下部分作为主要构成要素:在图4中沿左右方向配置在下侧,并且在该图中沿从左到右的方向配置成直线,用于沿该方向传送上述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10的第1辊式输送机32;在图4中从上侧与该第1辊式输送机32直交地设置,在该图中从下向上配置成直线的第2辊式输送机34;配置在该第2辊式输送机34的出口侧,与该第2辊式输送机34直交,并且在图4中从右向左的方向配置成直线的第3辊式输送机36;从该第3辊式输送机36的终端到上述第1辊式输送机32的始端配置的第4辊式输送机38。
上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中间部分通过加工、测量等的作业区域35。
上述第1~第4辊式输送机32~38中的任一个,其传送面的宽度(传送宽度)都比上述托板12、14的外径大,使该托板12、14在载置在传送面上的状态下能够沿输送辊的旋转方向传送。
在上述第1辊式输送机32与第2辊式输送机34的交叉部,如图4所示那样配置有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
如图5放大表示的那样,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为在上述第1及第2辊式输送机32、34的传送面外用垂直轴41支持着、在水平面内自由摇动地的杆,该杆的水平方向的一个侧面即第1辊式输送机中上游侧的侧面构成略凹圆弧装的引导面40A,其他的面构成作为直线状的侧端面的直线状导向面40B。
使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采用这样的方向转换装置:受气缸42的作用能够以垂直轴41为中心在一定范围内摇动,如图5实线所示那样,当沿逆时针方向摇动时,上述凹圆弧状的引导面40A进入第1辊式输送机32的传送面,与在第1辊式输送机32上传送来的上述托板12、14相抵接导向第2辊式输送机的方向。
而该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摇动时,如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上述直线状导向面40B构成第1辊式输送机32的一个侧端面,并且挡住上述第2辊式输送机34使其处于不转换方向的位置。
因此,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在被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驱动到不转换方向的位置时,在第1辊式输送机32上被传送的托板12、14不向第2辊式输送机34的方向转换方向,在保持直线状不变的状态下在第1辊式输送机32上被传送。而当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如图5中实线所示那样沿逆时针方向被驱动时,通过在第1辊式输送机32上传送来的托板12、14与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的引导面40A相抵接,被移载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传送面上。
并且,当托板12、14沿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的引导面40A转换方向时,第1辊式输送机32的传送力的作用方向与托板12、14的移动方向的夹角逐渐增大,从而传送力大幅度地下降。
但是,由于传送方向前端的托板12转换方向时,传送力从第1辊式输送机32付与给传送方向后端侧的托板14,因此由于该传送力通过连接杆16传递给了前端侧的托板12,所以托板12被沿引导面40A推挤,顺畅地移动到第2辊式输送机34上。
而当传送方向后侧的托板14转换方向时,由于该第2辊式输送机34的传送力被付与给已经移载到第2辊式输送机34上的传送方向前侧的托板12,因此托板14被沿引导面40A牵引不延迟地移动到第2辊式输送机34上。
图5的符号44为圆形旋转导向装置,配置在第1辊式输送机32与第2辊式输送机34的交叉部的方向转换内侧(弯曲处内侧)的拐角处,当托板12、14沿引导面40A转换方向时,与这些托板12、14的方向转换的内侧面接触。
并且,该圆形旋转导向装置可以是自由旋转的也可以是固定的。当为固定型时,只要备有沿上述交叉部的方向转换的内侧(弯曲处内侧)的拐角的至少1/4的凸圆弧状的导向面就可以。但是,在为圆形并且自由旋转的情况下,有与托板12、14的摩擦小这样的优点。
这里,如图2所示,由于上述托板12、14的直径比连接板18及滑板26的大,因此外周端从这里凸出。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及圆形旋转导向装置44为如图5所示那样的带台阶的形状,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的上侧的宽的部位40C及圆形旋转导向装置44的上侧的直径大的部位44B从上方重叠在转换方向的托板12、14的外周的一部分上,使该托板12、14在转换方向时不会冲出。并且,使小径部44A的直径为与转换方向时的托板12、14的外周仅存在很小的间隙。
并且,如图4中符号45所示的那样,在第2辊式输送机34的出口的外侧设置凹圆弧状的外侧固定导向装置,与上述圆形旋转导向装置44成对,与圆形旋转导向装置44一起动作,顺畅地引导托板12、14。并且,该外侧固定导向装置45不一定非要设置。
符号48表示用于将第1、第2辊式输送机32、34上的传送物维持在传送面内的宽度方向侧端导向装置。相对于该宽度方向侧端导向装置48的内侧面(导向面),在不转换方向的位置上,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的宽度方向侧端面40B与该宽度方向侧端导向装置48处在传送面的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并且,上述宽度方向侧端导向装置48也是带台阶的形状,使托板12、14的外周的一部分进入上侧的宽的部位的下侧。
在上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出口侧与第3辊式输送机36的交叉部没有设置上述那样的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
这是因为当托板12、14在第1辊式输送机32上传送并且被从出口推出时,利用第3辊式输送机36的传送力,不用方向转换导向装置也能够顺畅地移载到第3辊式输送机36上的缘故。
但是,在方向转换内侧的拐角部设置了与上述同样的圆形旋转导向装置44,以免托板12、14与方向转换内侧的拐角部相冲突。
在上述第3辊式输送机36的传送方向的出口和第4辊式输送机38的传送方向的出口分别设置有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0。该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0如图6中放大表示的那样形成在该方向转换的外侧(弯曲处外侧)的圆弧上,以使托板12、14弯曲成圆弧状从上游侧的辊式输送机转换方向到下游侧的辊式输送机。
因此,在设置了该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0的地方,上游侧的辊式输送机传送来的托板12、14不直线前进。
即使在这样的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0的情况下,也在与之相对的方向转换内侧的拐角处设置与上述同样的圆形旋转导向装置44。
在用上述这样的长工件传送系统30在加工或测定线上传送长工件时,如图3所示那样,使用长传送物件载置用夹具52。
该长传送物件载置用夹具52包括前后一对直径大致与设置在上述托板12、14的上侧的连接板18相同的圆形支持板54,在其圆形的中央位置上备有从上方自由地嵌合在上述支持部24的旋转中心轴22上的套筒55。
在上述一对支持板54上安装有端面为凹字状的传送物承受部56,该传送物承受部56前后方向用连接支板58连接,由此使一对支持板54之间的距离与上述托板12、14间的距离一致。
图3的符号60为定位销,当长传送物件载置用夹具52受升降机(图示省略)的作用上下运动时,通过与传感器(图示省略)接触确定上限位置和下限位置。
在实际传送时,图7所示的控制装置62选择地驱动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至方向转换位置或方向不转换位置,控制上述升降机(图示省略)使长传送物件载置用夹具52升降。
因此,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10根据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的摇动位置使第1辊式输送机32直线前进或者转换方向移载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方向。
以前,当移载到不同的输送设备上时由于要停止传送或用升降机升起然后移载,因此使传送速度大幅度地降低,但本实施形态例的长工件传送系统30不会降低传送速度,能够以相当高的速度将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10顺畅地移载到下一个输送设备上。
在上述长工件传送系统30中,从第1辊式输送机32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托板方向转换区域虽然原封不动地利用构成普通的辊式输送机的输送辊,但也可以使用例如图8或图9所示那样的输送辊或滑轮辊(キヤスタロ一ラ)。另外,图8、图9中省略了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或50的图示。
在图8的情况下,同轴地支持多个小宽度辊66A构成托板12、14从上述第1辊式输送机32方向转换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方向转换区域64中的输送辊66,并且,使各小宽度辊66A相互独立能够旋转。
如果这样,托板12、14在方向转换区域64内从第1辊式输送机32方向转换到第2辊式输送机34的方向时,能够吸收其方向转换弯曲处内侧与外侧的移动速度之差,与使用1根输送辊时相比,能够减小托板12、14与输送辊66的摩擦。
图9所示的情况为将能够在水平面内沿任意方向传送上述托板12、14的多个滑轮辊68分散配置在上述方向转换区域64内构成的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低成本简单地构成方向转换区域。并且,托板12、14与滑轮辊68的摩擦比使用上述小宽度辊66A的输送辊66时还小。
并且,设置了输送辊66或滑轮辊68的方向转换区域64,在设置上述方向转换导向装置40的情况下,为2个辊式输送机相交叉的四角形区域,在使用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0的情况下为2个辊式输送机相交叉的中心角为90°的扇形(1/4圆形)。
并且,虽然上述实施形态例中的长工件传送用托板装置10中的托板12、14为俯视为圆形,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图10(A)所示那样的椭圆形的托板15A或者图10(B)所示那样的,传送方向的顶端侧的180°的区域为凸圆弧状,其他部分为切断成直线状的部分方形的托板15B。
但是,这些托板15A、15B的最大宽度必须是能够在辊式输送机之间转换方向移动那样的大小。
而且,虽然上述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0具有凹圆弧状的导向面,但也可以是具有例如图11所示那样的倾斜的直线状的导向面的固定型方向转换导向装置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