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排水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805499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596.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42995.3

申请日:

2015.11.24

公开号:

CN205242604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5/20; E03F5/22

主分类号:

E03F5/20

申请人:

北京东方博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春龙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中心区D2地块住宅、办公项目用地(D19、D20地块)温泉镇D19地块D8办公楼4层51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管路,真空泵通过防水装置与管路连接,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启闭机构,当启闭机构闭合时,壳体内形成相互隔绝的隔离室和触发室,触发室内设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在管路内水位上升至预设水位时,触发启闭机构闭合,该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真空泵对管路进行抽气,当水位到达预设水位,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水流交汇时,则形成虹吸现象,由于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启闭机构在水位在到达之前就已闭合,因此能有效防止水流进入隔离室,从而有效的进行了对真空泵的保护,触发机构和启闭机构分离动作,不存在水中杂物影响闭合效果的问题,防水效果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管路,真空泵通过防水装置与管路连接,其特征是: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启闭机构,当启闭机构闭合时,壳体内形成相互隔绝的隔离室和触发室,触发室内设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在管路内水位上升至预设水位时,触发启闭机构闭合,该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杆旋转连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铰接有顶杆,顶杆的下端连接有浮体,所述顶杆的外围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顶杆于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杠杆的另一端向启闭机构方向凸设有卡钩,所述卡钩用于触发启闭机构开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启闭装置包括滑动槽和滑动板,滑动板滑移连接于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与滑动板之间抵接有弹性件,所述滑动板背向弹性件的一侧连接有推杆,该推杆沿滑动板的滑动方向穿透壳体延伸至壳体外,当滑动板滑移至滑动槽内时,所述卡钩与滑动板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盖合有盖板,该盖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有锁扣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盖板与活动口之间设有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由橡胶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虹吸排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锁扣装置包括锁扣挂钩、锁扣扳起以及锁扣挂环,所述锁扣挂钩连接于盖板的外壁,所述锁扣扳起的一端铰接于壳体的外壁,所述锁扣挂环的一端与锁扣扳起的中部铰接,锁扣挂环的另一端用于与锁扣挂钩扣接。

说明书

虹吸排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虹吸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虹吸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管井是汲取深层或浅层地下水的取水建筑物,在城市中,受降雨、地下水位的变化等因素影响,相邻的管井内的水位有高低差距,当一管井内的水位过高时,需要将管井内的水排出或向相邻的管井内转移。

比如在将一口管井内的水转移至另一管井内时,现有技术中的排水手段,通常通过排水泵来连接管路,将管路深入管井中,以将多余的水转移,但是该方式在抽水时产生的噪音大,能耗高,且对排水泵的性能有较高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开发出了虹吸排水装置对水进行转移,其原理是利用虹吸现象,使得高液位的管井内的液体自行向低液位的管井内转移,如申请号为201010501514.7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真空泵辅助虹吸排水装置,其通过真空泵将进水管与出水管管中的气体抽出,使水位上升形成虹吸,实现高水位向低水位的转移,真空泵运行时间短,噪音小,能耗也小。

但是上述方案存在新的问题,在真空泵抽出空气的同时,水位不断逼近真空泵的抽气口2,若水进入到真空泵内,则会对真空泵内的部件造成损坏,存在风险,虽然市面上存在既能排气又能排水的真空泵,但是其成本很高,亦不适用。

申请号为20072010296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虹吸泥机抽真空装置,其在管路中设置止水阀,解决真空泵进水损坏的问题,但是止水阀的原理是利用水位的上升带动浮子上升,堵住管口,以防止水进入真空泵,但是这种方式,在水体环境较为复杂时,例如水中带有大颗粒杂质,当其附着在浮子上,可能导致管口不能被完全堵住,依然存在真空泵进水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能优良的虹吸排水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管路,真空泵通过防水装置与管路连接,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启闭机构,当启闭机构闭合时,壳体内形成相互隔绝的隔离室和触发室,触发室内设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在管路内水位上升至预设水位时,触发启闭机构闭合,该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启闭机构开启时,隔离室和触发室连通,真空泵通过隔离室和触发室对管路内进行抽气,从而使得管路内水位上升,当水位到达管路的顶端,分别插于两口管井内的管路内的水交汇时,则形成虹吸现象,此时,真空泵继续将残余的气体抽出,水位进一步上升,当水位到达预设水位时,触发机构触发启闭机构闭合,隔离室与触发室相互隔绝,由于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启闭机构在水位在到达之前就已闭合,因此能有效防止水流进入隔离室,从而有效的进行了对真空泵的保护,触发机构和启闭机构分离动作,不存在水中杂物影响闭合效果的问题,防水效果可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杆旋转连接有杠杆,所述杠杆的一端铰接有顶杆,顶杆的下端连接有浮体,所述顶杆的外围还设有限位槽,所述顶杆于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内,杠杆的另一端向启闭机构方向凸设有卡钩,所述卡钩用于触发启闭机构开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到达管路内预设水位时,浮体受到浮力的作用开始上升,由于顶杆被限定在限位槽内,从而浮体呈竖直上升状态移动,顶杆通过杠杆带动卡钩下降,触发所述启闭机构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滑动槽和滑动板,滑动板滑移连接于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的内壁与滑动板之间抵接有弹性件,所述滑动板背向弹性件的一侧连接有推杆,该推杆沿滑动板的滑动方向穿透壳体延伸至壳体外,当滑动板滑移至滑动槽内时,所述卡钩与滑动板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抵接于滑动槽的内壁与滑动板之间,储蓄了弹性势能,当管路内水位达到预设水位,所述卡钩与滑动板脱离卡接时,滑动板由于受到弹性件的弹力从而快速从滑动槽中弹出进行关闭密封,当排水完毕需要下次再一次使用时,推动延伸出壳体之外的推杆使滑动板移至滑动槽内,卡钩在杠杆另一侧重力作用下自然向上移动,与滑动板再次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盖合有盖板,该盖板与壳体之间连接有锁扣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顶部安装有活动口,并且活动口盖合有盖板,在需要对壳体内部问题进行检修与维护时,只需打开盖板即可,操作空间大,在盖板和壳体之间安装锁扣装置,可以防止非人为性的盖板随意开启,从而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与活动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活动口的密封性,同时密封圈也可以增大活动口与盖板之间的活动阻力,达到良好的密封性与良好的紧密性,进一步防止盖板不会随意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由橡胶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可以受到很小的压力产生形变,压力消失恢复初始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所述锁扣装置包括锁扣挂钩、锁扣扳起以及锁环,所述锁扣挂钩连接于盖板的外壁,所述锁扣扳起的一端铰接于壳体的外壁,所述锁环的一端与锁扣扳起的中部铰接,锁环的另一端用于与锁扣挂钩扣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动锁扣扳起,使锁环向锁扣挂钩靠近,当锁环与锁扣挂钩扣接之后,往回拨动锁扣扳起,即可将盖板与壳体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在开启时也只需再次拨动锁扣扳起,即可使锁环和锁扣挂钩脱离,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虹吸排水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C-C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虹吸排水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虹吸排水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活动口;2、抽气口;23、真空泵;61、出水管;62、进水管;6、管路;41、滑动板;5、卡钩;54、浮体;42、弹簧;11、锁扣装置;51、杠杆;4、推杆;52、限位槽;44、固定杆;43、滑动槽;8、壳体;53、顶杆;71、盖板;111、锁扣挂钩;112、锁扣挂环;113、锁扣扳起;22、抽气管道;63、支脚;7、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真空泵23与管路6,真空泵23通过防水装置与管路6相连接,管路6的底部还设有支脚63,保证管路6置于地面上时的稳定性,管路6包括用于抽水的进水管62和用于排水的出水管61,当真空泵23启动时,管路6开始由进水管62与出水管61同时进水,水位上升,此时防水装置内的多余气体也在不断通过抽气管道22被真空泵23抽出。

对所述防水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壳体8,由图1可见,优选地,壳体8设置成立方体形状,更便于加工组装。壳体8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口1,所述活动口1盖合有盖板71,该盖板71与壳体8之间连接有锁扣装置11。

参照图3,优选地,盖板71与壳体8内壁之间含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采用橡胶圈7制成。

参见图2,所述锁扣装置11包括锁扣扳起113、锁扣挂环112和锁扣挂钩111,所述锁扣挂钩111连接于盖板71的外壁,所述锁扣扳起113的一端铰接于壳体8的外壁,所述锁扣挂环112的一端与锁扣扳起113的中部铰接,锁扣挂环112的另一端用于与锁扣挂钩111扣接,拨动锁扣扳起113,使锁扣挂环112向锁扣挂钩111靠近,当锁扣挂环112与锁扣挂钩111扣接之后,往回拨动锁扣扳起113,即可将盖板71与壳体8可靠地连接在一起,在开启时也只需再次拨动锁扣扳起113,即可使锁扣挂环112和锁扣挂钩111脱离,操作方便。

参见图3、图4,所述壳体内设有启闭机构和触发机构,所述启闭机构包括滑动槽43和滑动板41,滑动板41滑移连接于滑动槽43内,所述滑动槽43的内壁与滑动板41之间抵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42所述滑动板41背向弹簧42的一侧连接有推杆4,该推杆4沿滑动板41的滑动方向穿透壳体延伸至壳体8外,当滑动板41滑移至滑动槽43内时,所述卡钩5与滑动板41卡接。

所述触发机构包括固定杆44,固定杆44旋转连接有杠杆51,所述杠杆51的一端铰接有顶杆53,顶杆53的下端连接有浮体54,所述顶杆53的外围还设有限位槽52,所述顶杆53于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限位槽52内,杠杆51的另一端向启闭机构方向凸设有卡钩5,所述卡钩5用于触发启闭机构开启,当管路6内水位到达预设水位,并且该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时,触发机构触发启闭机构闭合。

该虹吸排水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起始状态,推动延伸出防水装置壳体8之外的推杆4使滑动板41移至滑动槽43内,卡钩5在杠杆51另一侧重力作用下自然向上移动,与滑动板41卡接。壳体8内部空间连通,当真空泵23开启,防水装置内的气体越来越稀薄,产生真空,在该真空作用下,进水管62与出水管61开始进水,当水位到达管路6内预设水位,浮体54受到浮力的作用开始上升,由于顶杆53被限定在限位槽52内,从而浮体54呈竖直上升状态移动,顶杆53通过杠杆51带动卡钩5下降,卡钩5与滑动板41脱离卡接,在弹簧42的弹力作用下,滑动板41从滑动槽43内弹出,启闭机构关闭。

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优选地,设置于靠近壳体8与管路6相交处,必须使进水管62和出水管61内的液体相汇,以保证管路6内虹吸效应的生成。

实施例二:

参见图5,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滑动板41相对的另一侧未设置有推杆4,其虹吸现象发生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相同,但在排水完成之后需要对启闭机构进行复位,以便于再次使用,其操作过程为,拨动锁扣扳起113使锁扣挂环112和了锁扣挂钩111脱离,开启盖板71深入防水装置内部手动推动滑动板41使其滑移至滑动槽43内,卡钩5在杠杆51另一侧重力作用下自然向上移动,与滑动板41再次卡接。

实施例三:

参见图6,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壳体8的顶部未设置有活动口1、盖板71、锁扣装置11以及橡胶圈7,而是完整的立方体状的整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虹吸排水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虹吸排水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虹吸排水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虹吸排水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虹吸排水装置.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虹吸排水装置,包括真空泵和管路,真空泵通过防水装置与管路连接,所述防水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启闭机构,当启闭机构闭合时,壳体内形成相互隔绝的隔离室和触发室,触发室内设有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在管路内水位上升至预设水位时,触发启闭机构闭合,该预设水位低于启闭机构所在水平面。真空泵对管路进行抽气,当水位到达预设水位,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水流交汇时,则形成虹吸现象,由于预设水位低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