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插接组装的新型房屋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安装和拆卸的可插
接组装的新型房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可拆卸式房屋有多种,例如,很大一部分采用铁皮板房,这
种结构存在的缺陷是结构在保温、隔热、隔音效果方面差,适合于短期的使用。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自住型简易房,大多采用红砖砌筑的砖房或水泥砖房结构,
存在的缺陷是结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差,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红砖、水泥砖,
质量重,对土地资源破坏较严重,而且结构一般是不可拆卸的,重复利用性差,
甚至不可再次利用,不符合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发展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插接组
装的新型房屋;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质量轻,可以方便地组装
成的临时用房或永久住房,作为办公用房或者自住房,可以方便地拆除,能够
重复利用,而且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插接组装的新型房屋,包括相连接的首层钢屋架、第二层的地面钢
屋架、墙体板、槽钢块、角钢块,所述首层钢屋架设于防水混凝土垫层上,所
述防水混凝土垫层设于经过夯实的素土上,所述首层钢屋架包括中间的底部四
通接头、居中的地面纵梁、外围地面横梁、房屋四角的四个三通接头、外围的
地面纵梁、首层立柱,所述三通接头设于屋角位置,底部四通接头设于三通接
头之间的位置,临近的两个底部四通接头之间通过居中的地面纵梁连接,所述
底部四通接头水平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地面横梁连接,房屋四角的四
个三通接头的一端与地面横梁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一端与地面纵梁连接,所述
底部四通接头的垂直端与首层立柱连接,每个三通接头的垂直端与首层立柱相
连接;
所述第二层的地面钢屋架包括中间的两个五通接头、二层横梁、一层屋面
横梁、二层纵梁、两个角部四通接头、两个三通接头、一层屋面纵梁,两个五
通接头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相连接;所述五通接头与二层居中的纵
梁连接;所述五通接头的水平左右两端分别与位于五通接头两侧的二层横梁、
一层屋面横梁连接;其中第一个角部四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一端与二层横梁配
合就位后连接,第一角部四通接头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相配合就位
后连接;第一角部四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二层纵梁相配合就位后连接,
二层纵梁的另一端与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的水平方向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
接,将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二层横梁相配合就位
后连接,将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相配合就位后
连接;将已安装就位的一层屋面横梁与一层屋面处的三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一
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一层屋面处的三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一层屋面
纵梁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屋面处的三通接头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相配合就位
后连接;
将已安装就位的一层屋面纵梁的另一端与屋面处的另一个三通接头的水平
方向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该三通接头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一
层屋面横梁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该三通接头的下端与首层立柱相配合就位后
连接;
所述槽钢块分别与二层横梁、地面横梁、与二层纵梁、地面纵梁连接,所
述角钢块分别与二层横梁、地面横梁连接、二层纵梁、地面纵梁连接,墙体板
分别与槽钢块、角钢块连接,角钢块与屋架的钢梁连接,屋面板与角钢块连接。
还包括第二层立柱、第二层的屋面钢屋架,所述五通接头的立面的上端接
口与二层立柱相连接,两个角部四通接头的立面的上端接口与二层立柱相连接;
将第二层屋面处的第一个三通接头的下端与二层立柱连接,将该三通接头的水
平面的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二层屋面纵梁相配合就位,将该二层屋面纵梁的
另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第二个三通接头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
将第二个三通接头的下端与二层立柱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个三通接头的
水平面的剩余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二层屋面横梁相配合就位,将该二层屋面
横梁的另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第三个三通接头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
将第三个三通接头的下端与二层立柱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三个三通接头的
水平面的剩余一端与该二层屋面纵梁相配合就位,将该二层屋面纵梁的另一端
与第四个三通接头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将第四个三通接头的下端与二
层立柱相配合就位,将第四个三通接头的水平面的另一端与二层屋面横梁及第
一个三通接头的一端相配合就位。
所述首层立柱、二层立柱、地面横梁、地面纵梁、二层横梁、二层纵梁、
二层屋面横梁、二层屋面纵梁、居中的地面纵梁、二层居中的纵梁、一层屋面
横梁、一层屋面纵梁均采用方钢管结构。
所述底部四通接头包括四根钢管组合,其中一根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设置,
另外三根水平钢管组合在水平面内与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连接,其中两根水平钢
管组合一在垂直钢管组合左右两侧,另一根水平钢管组合二在垂直钢管组合的
内侧,所述钢管组合包括主钢管、副钢管,副钢管的外表面与主钢管的内表面
配合,副钢管的端部深入主钢管内设定长度,所述主钢管与副钢管在外部端口
连接处采用满焊连接;副钢管的外表面口径与主钢管的内孔口径完全吻合,各
主钢管的外部接触面拼接严密,接触面之间采用满焊连接;
所述五通接头包括五根钢管组合,其中两根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设置,另外
三根水平钢管组合在水平面内与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连接,其中两根水平钢管组
合一在垂直钢管组合的左右两侧,另一根水平钢管组合二在垂直钢管组合的内
侧,所述钢管组合包括主钢管、副钢管,副钢管的外表面与主钢管的内表面配
合,副钢管的端部深入主钢管内设定长度,所述主钢管与副钢管在端口连接处
采用满焊连接;副钢管的外表面口径与主钢管的内孔口径完全吻合,各主钢管
的外部接触面拼接严密,接触面之间采用满焊连接;
所述三通接头包括一根垂直钢管组合、与垂直钢管组合下部连接的水平钢
管组合一、水平钢管组合二,水平钢管组合一与水平钢管组合二垂直设置;
所述的两个角部四通接头包括四根钢管组合,其中两根垂直钢管组合垂直
设置,另外两根水平钢管组合一、水平钢管组合二在水平面内与垂直钢管组合
垂直连接,其中水平钢管组合一在垂直钢管组合左侧或者右侧,水平钢管组合
二在垂直钢管组合的内侧,所述钢管组合包括主钢管、副钢管,副钢管的外表
面与主钢管的内表面配合,副钢管的端部深入主钢管内设定长度,所述主钢管
与副钢管在端口连接处采用满焊连接;副钢管的外表面口径与主钢管的内孔口
径完全吻合,各主钢管的外部接触面拼接严密,接触面之间采用满焊连接。
所述底部四通接头、五通接头、三通接头、角部四通接头的各个钢管组合
在副钢管的四面位置分别设有接头连接孔;所述首层立柱、二层立柱、地面横
梁、地面纵梁、二层横梁、二层纵梁、二层屋面横梁、二层屋面纵梁、居中的
地面纵梁、二层居中的纵梁、二层横梁、一层屋面横梁、二层纵梁、一层屋面
纵梁的两端四面的位置设有梁或柱连接孔,所述梁或柱连接孔与接头连接孔配
合,梁或柱连接孔与接头连接孔通过螺杆、螺母连接。
所述接头连接孔在每个面设有两个,四面共设置八个接头连接孔;所述梁
或柱连接孔在每个面设有两个,四面共设置八个梁或柱连接孔,所述螺母焊接
在副钢管的内壁上。
所述墙体板包括中间墙板、端部墙板,墙体板采用固定尺寸的内置钢筋的
硅砂发泡板,将槽钢块分别与二层横梁、地面横梁通过自攻螺丝连接,将槽钢
块分别与二层纵梁、地面纵梁通过自攻螺丝连接;中间墙板从左右侧平推入槽
钢块内,利用槽钢块将中间墙板固定;将角钢块分别与二层横梁、地面横梁通
过自攻螺丝连接,将角钢块分别与二层纵梁、地面纵梁通过自攻螺丝连接,端
部墙板从前侧平放入相应墙体位置,采用自攻螺丝将角钢块与端部墙板连接。
所述首层立柱、二层立柱、地面横梁、地面纵梁、二层横梁、二层纵梁、
二层屋面横梁、二层屋面纵梁、居中的地面纵梁、二层居中的纵梁、一层屋面
横梁、一层屋面纵梁的方钢管结构的内腔中填充聚苯板;所述首层立柱、二层
立柱、地面横梁、地面纵梁、二层横梁、二层纵梁、二层屋面横梁、二层屋面
纵梁、居中的地面纵梁、二层居中的纵梁、一层屋面横梁、一层屋面纵梁安装
完毕后,与大气裸露接触部位涂刷三遍厚涂型防火隔热涂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梁、钢柱均采用方钢管,钢梁、钢柱之间采用相应的接头
连接,采用可拆卸式结构,质量轻,运输、施工迅速简便,可以方便地组装成
的临时用房或永久住房,作为办公用房或者自住房,可以方便地拆除,能够重
复利用,而且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本房屋是总体两层,局部一层的建筑
结构,满足了不同的使用要求。
2.副钢管与主钢管焊接连接后组成的单个构件,若干个单个构件相互焊接组成
了三通接头、四通接头、五通接头等。若干个单个构件焊接连接,保证了接头
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加强了节点的稳定性,对抗震极为有利。
3.主钢管的内口径与副钢管的外口径完全吻合,减少了两者之间的晃动摇摆,
同时两者结合处焊接连接,使主钢管与副钢管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保证接
头的整体稳定性极为有利。
4.各种接头的副钢管的外口径与相应的钢梁或钢柱的内口径完全吻合,从而减
少了两者结合处的晃动摇摆。各种接头的副钢管与其紧邻的钢梁或钢柱的连接
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副钢管及钢梁或钢柱的钻孔总共十六个,采取固定间距,
固定孔径,固定端距,使钢梁或钢柱的八个钻孔能与副钢管的八个钻孔完全重
合,保证螺杆自由进出。
5.墙板采用成品的内置钢筋的硅砂泡沫板,墙板分为中间墙板和端部墙板,分
别采用槽钢块、角钢块、自攻螺丝与钢梁连接,槽钢块、角钢块、自攻螺丝都
是常用建筑材料,保证了施工的迅速,快捷。
6、中间墙板采用从两侧平推进入的方式,端部墙板采用从前侧放置进入的方式,
保证了墙板与钢梁之间的紧密结合。
7、钢屋架房屋的组装顺序按照先地面钢梁,再一层立柱,再一层顶梁,再二层
立柱,再而屋面梁的顺序施工,保证了整体的有序性;每个房间内的地面钢梁
的组装顺序按照逆时针或顺时针的顺序依次组装,从而保证操作的有序性。
附图说明
图1:插接式房屋立面示意图;
图2:a-a剖面图;
图3:b-b剖面图;
图4:c-c剖面图;
图5:底部四通接头示意图;
图6:五通接头示意图;
图7:三通接头示意图;
图8:角部四通接头示意图;
图9:副钢管与各个钢梁组装示意图;
图10:d-d剖面示意图;
图11:副钢管与各个钢梁铆接示意图;
图12:墙体板立面组装示意图;
图13:中间墙板组装示意图;
图14:端部墙板组装示意图;
图15:屋面板组装示意图;
图16:三通接头的组装示意图;
图中,1.首层立柱,2.二层立柱,3.地面横梁,4.地面纵梁,5.二层
横梁,6.二层纵梁,7.二层屋面横梁,8.二层屋面纵梁,9.底部四通接头,
10.五通接头,11.三通接头,12.夯实素土,13.防水混凝土垫层,14.居中
的地面纵梁,15.二层居中的纵梁,17.一层屋面横梁,19.角部四通接头,
20.一层屋面纵梁,21.主钢管,22.副钢管,23.螺母,24.螺杆,25.中
间墙板,26.端部墙板,27.槽钢块,28.角钢块,29.屋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
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图中,首层立柱1、二层立柱2、地面横梁3、地面纵
梁4、二层横梁5、二层纵梁6、二层屋面横梁7、二层屋面纵梁8、底部四通接
头9、五通接头10、三通接头11、夯实素土12、防水混凝土垫层13、居中的地
面纵梁14、二层居中的纵梁15、一层屋面横梁17、角部四通接头19、一层屋
面纵梁20、主钢管21、副钢管22、螺母23、螺杆24、中间墙板25、端部墙板
26、槽钢块27、角钢块28、屋面板29。
一种可插接组装的新型房屋,包括相连接的首层钢屋架、第二层的地面钢
屋架、墙体板、槽钢块27、角钢块28,所述首层钢屋架设于防水混凝土垫层13
上,所述防水混凝土垫层13设于经过夯实的素土12上,所述首层钢屋架包括
中间的底部四通接头9、居中的地面纵梁14、外围地面横梁3、房屋四角的首层
四个三通接头11、外围的地面纵梁4、首层立柱1,所述三通接头11设于屋角
位置,底部四通接头9设于三通接头11之间的位置,临近的两个底部四通接头
9之间通过居中的地面纵梁14连接,所述底部四通接头9水平方向的左右两端
分别与两侧的地面横梁3连接,房屋四角的首层四个三通接头11的一端与地面
横梁3连接,三通接头11的另一端与地面纵梁4连接,所述底部四通接头9的
垂直端与首层立柱1连接,每个三通接头11的垂直端与首层立柱1相连接;
所述第二层的地面钢屋架包括中间的两个五通接头10、二层横梁5、一层
屋面横梁17、二层纵梁6、两个角部四通接头19、第二层的两个三通接头11、
一层屋面纵梁20,两个五通接头10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1首层立柱相连接;
所述五通接头10与二层居中的纵梁15连接;所述五通接头10的水平左右两端
分别与位于五通接头10两侧的二层横梁5、一层屋面横梁17连接;其中第二层
的第一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水平方向的一端与二层横梁5配合就位后连接,第
一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待
以上构件就位完毕后,将以上构件相连接紧固;第一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水平
方向的另一端与二层纵梁6相配合就位后连接,二层纵梁6的另一端与第二层
的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水平方向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个角部
四通接头19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二层横梁5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
二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待
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上构件相连接紧固。将已安装就位的一层
屋面横梁17与屋面处的第二层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一端相配合就
位后连接,第二层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一层屋面纵梁20
相配合就位后连接,第二层一个三通接头11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
位后连接。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上构件相连接紧固;
将已安装就位的一层屋面纵梁20的另一端与屋面处的第二层第二个三通接
头11的水平方向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层第二个三通接头11的水
平方向的另一端与一层屋面横梁17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层第二个三通接
头11的下端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
将以上构件相连接紧固;
所述槽钢块27分别与二层横梁5、地面横梁3连接,所槽钢钢块27分别与
二层纵梁6、地面纵梁4连接,所述角钢块28分别与二层横梁5、地面横梁3
连接,所述角钢块28分别与二层纵梁6、地面纵梁4连接,所述槽钢块27、角
钢块28分别屋架的其他钢梁连接,墙体板分别与槽钢块27、角钢块28连接。
所述一层屋面横梁17与角钢块28连接,角钢块28与屋面板29连接。
还包括二层立柱2、第二层的屋面钢屋架,所述五通接头10的立面的上端
接口与二层立柱2相连接,第一个角部四通接头、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立
面的上端接口与二层立柱2相连接;将第二层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下端与二层
立柱2连接,将第二层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二
层屋面纵梁8相配合就位,将该二层屋面纵梁8的另一端与第二层第二个三通
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层第二个三通接头11的下
端与二层立柱2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上
构件相连接紧固;将第二层第二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剩余一端与第二层屋
面处的二层屋面横梁7相配合就位,将该二层屋面横梁7的另一端与第二层屋
面处的第三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将第三个三通接头11
的下端与二层立柱2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
以上构件相连接紧固;将第三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剩余一端与该二层屋面
纵梁8相配合就位,将该二层屋面纵梁8的另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第四个三
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将第四个三通接头11的下端与二层立
柱2相配合就位,将第四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另一端与二层屋面横梁7及
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
上构件相连接紧固。第一至第四个三通接头的安装顺序是按照逆时针的顺序组
装。
所述首层立柱1、二层立柱2、地面横梁3、地面纵梁4、二层横梁5、二层
纵梁6、二层屋面横梁7、二层屋面纵梁8、居中的地面纵梁14、二层居中的纵
梁15、一层屋面横梁17、一层屋面纵梁20均采用方钢管结构。
所述底部四通接头9包括四根钢管组合,其中一根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设置,
另外三根水平钢管组合在水平面内与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连接,其中两根水平钢
管组合一在垂直钢管组合左右两侧,另一根水平钢管组合二在垂直钢管组合的
内侧,所述钢管组合包括主钢管21、副钢管22,副钢管22的外表面与主钢管
21的内表面配合,副钢管22的端部深入主钢管21内设定长度,所述主钢管21
与副钢管22在外部端口连接处采用满焊连接;副钢管22的外表面口径与主钢
管的内孔口径完全吻合,各主钢管21的外部接触面拼接严密,接触面之间采用
满焊连接。当然两根水平钢管组合一可以采用整体结构,垂直钢管组合与水平
钢管组合二分别与整体结构的水平钢管组合一连接。
所述五通接头10包括五根钢管组合,其中两根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设置,另
外三根水平钢管组合在水平面内与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连接,其中两根水平钢管
组合一在垂直钢管组合的左右两侧,另一根水平钢管组合二在垂直钢管组合的
内侧,所述钢管组合包括主钢管21、副钢管22,副钢管22的外表面与主钢管
21的内表面配合,副钢管22的端部深入主钢管21内设定长度,所述主钢管21
与副钢管22在端口连接处采用满焊连接;副钢管22的外表面口径与主钢管的
内孔口径完全吻合,各21主钢管的外部接触面拼接严密,接触面之间采用满焊
连接。当然两根水平钢管组合一可以采用整体结构,两根垂直钢管组合与水平
钢管组合二分别与整体结构的水平钢管组合一连接。也可以采用两根垂直钢管
组合的整体结构,两根水平钢管组合一、水平钢管组合二分别与整体结构的垂
直钢管组合连接。
所述三通接头11包括一根垂直钢管组合、与垂直钢管组合下部连接的水平
钢管组合一、水平钢管组合二,水平钢管组合一与水平钢管组合二垂直设置。
所述角部四通接头19包括四根钢管组合,其中两根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设置,
另外两根水平钢管组合一、水平钢管组合二在水平面内与垂直钢管组合垂直连
接,其中水平钢管组合一在垂直钢管组合左侧或者右侧,水平钢管组合二在垂
直钢管组合的内侧,所述钢管组合包括主钢管21、副钢管22,副钢管22的外
表面与主钢管21的内表面配合,副钢管22的端部深入主钢管21内设定长度,
所述主钢管21与副钢管22在外部端口连接处采用满焊连接;副钢管22的外表
面口径与主钢管的内孔口径完全吻合,各21主钢管的外部接触面拼接严密,接
触面之间采用满焊连接。也可以采用两根垂直钢管组合的整体结构,两根水平
钢管组合一、水平钢管组合二分别与整体结构的垂直钢管组合一连接。
所述底部四通接头9、五通接头10、三通接头11、角部四通接头19的各个
钢管组合在副钢管的四面位置分别设有钢管的连接孔;所述首层立柱1、二层立
柱2、地面横梁3、地面纵梁4、二层横梁5、二层纵梁6、二层屋面横梁7、二
层屋面纵梁8、居中的地面纵梁14、二层居中的纵梁15、一层屋面横梁17、一
层屋面纵梁20的两端四面的位置设有相应连接孔,所述相应连接孔与副钢管的
连接孔配合,相应梁或柱的连接孔与副钢管的连接孔通过螺杆24、螺母23连接。
所述副钢管的连接孔在每个面设有两个,四面共设置八个接头连接孔;所
述梁或柱的连接孔在每个面设有两个,四面共设置八个梁或柱连接孔,见图9;
所述螺母23焊接在副钢管的内壁上,见图10。
所述墙体板包括中间墙板25、端部墙板26,墙体板采用固定尺寸的内置钢
筋的硅砂发泡板,以二层横梁5、地面横梁3之间的墙体板为例说明墙体板安装
方法。将槽钢块27分别与二层横梁5、地面横梁3通过自攻螺丝连接;中间墙
板25从左右侧平推入槽钢块内,利用槽钢块27将中间墙板25固定;将角钢块
28分别与二层横梁5、地面横梁3通过自攻螺丝连接,端部墙板26从前侧平放
入相应墙体位置,采用自攻螺丝将角钢块28与端部墙板26连接。
所述角钢块28与屋架的钢梁通过自攻螺丝连接,屋面板29与角钢块28通
过自攻螺丝连接。
所述首层立柱1、二层立柱2、地面横梁3、地面纵梁4、二层横梁5、二层
纵梁6、二层屋面横梁7、二层屋面纵梁8、居中的地面纵梁14、二层居中的纵
梁15、一层屋面横梁17、一层屋面纵梁20的方钢管结构的内腔中填充聚苯板。
所述首层立柱1、二层立柱2、地面横梁3、地面纵梁4、二层横梁5、二层纵梁
6、二层屋面横梁7、二层屋面纵梁8、居中的地面纵梁14、二层居中的纵梁15、
一层屋面横梁17、一层屋面纵梁20安装完毕后,与大气裸露接触部位涂刷三遍
厚涂型防火隔热涂料。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房屋组装时,将素土12夯实,在素土12上面浇筑防水
混凝土垫层,在防水混凝土垫层13上安装首层的钢屋架:首先放置底部四通接
头9,在两个底部四通接头9中间放置居中的地面纵梁14,底部四通接头9与
放置居中的地面纵梁14连接,将底部四通接头9水平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
侧的地面横梁3连接,将房屋四角的四个三通接头11的一端与地面横梁3连接,
三通接头11的另一端与地面纵梁4连接;将底部四通接头9的垂直端与首层立
柱1连接,将每个三通接头11的立面端与首层立柱1相连接;分别将两个五通
接头10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1首层立柱相连接,将两个五通接头10与二层
居中的纵梁15相连接,将五通接头10的水平左右两端分别与位于五通接头10
两侧的二层横梁5、一层屋面横梁17连接;将其中一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水平
方向的一端与二层横梁5配合就位后连接,角部四通接头19的垂直端的下端接
口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一个角部四通接头19的水平方向的另
一端与二层纵梁6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二层纵梁6的另一端与第二个角部四
通接头19的水平方向面的一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19
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二层横梁5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二个角部四通接头
19的垂直端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已安装就位的一层
屋面横梁17与屋面处的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一端配合就位后连接,屋面
处的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一层屋面纵梁20相配合就位后连接,
屋面处的三通接头11的下端接口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已安装就
位的一层屋面纵梁20的另一端与屋面处的另一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一
端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该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一层屋面
横梁17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该三通接头11的下端与首层立柱1相配合就位。
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上构件采用螺栓连接。
安装第二层的立柱时,分别将五通接头10的立面的上端接口与二层立柱2
连接,将角部四通接头19的立面的上端接口与二层立柱2相连接。
安装第二层的屋面钢屋架时,将第二层屋面处的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下端
与二层立柱2相连接,将该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的二层
屋面纵梁8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该二层屋面纵梁8的另一端与第二层屋面处
的第二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一端相配合就位连接,将第二个三通接头11
的下端与二层立柱2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
以上构件相连接紧固。
将第二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方向的剩余一端与二层屋面横梁7相配合就
位,将该二层屋面横梁7的另一端与第三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相配合
就位,将第三个三通接头11的下端与二层立柱2相配合就位。待以上构件相互
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上构件相连接。
将第三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剩余一端与二层屋面纵梁8相配合就位,
将该二层屋面纵梁8的另一端与第四个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一端配合就位后
连接,将第四个三通接头11的下端与二层立柱2相配合就位后连接,将第四个
三通接头11的水平面的另一端与第一个三通接头11的一端及两者之间的二层
屋面横梁7配合就位后连接。待以上构件相互配合就位完毕后,将以上构件相
连接。第一至第四个三通接头11按照逆时针的顺序组装。
底部四通接头9、五通接头10、三通接头11、角部四通接头19的各个钢管
组合在副钢管的四面位置的接头连接孔与所述的首层立柱1、二层立柱2、地面
横梁3、地面纵梁4、二层横梁5、二层纵梁6、二层屋面横梁7、二层屋面纵梁
8、居中的地面纵梁14、二层居中的纵梁15、一层屋面横梁17、一层屋面纵梁
20的两端四面位置的连接孔通过螺杆24、螺母23连接。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
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