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805383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4.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060533.5

申请日:

2015.12.17

公开号:

CN205242792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B7/10; E04G23/00

主分类号:

E04B7/10

申请人:

深圳市中德膜结构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茂亦; 汪妍君; 劳歆淇

地址: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布龙路南侧127陈设艺术产业园A座1208-1209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代理人:

郑学伟;叶利军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中,其包括沿气膜跨度方向布设并且贴附在气膜的内表面的至少一根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气膜连接固定,所述吸尘管道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在气膜内表面贴附设置有吸尘管道,用连接件将吸尘管道连接固定在气膜上,并且吸尘管道上设置多个通孔,使得气膜建筑内的粉尘能从吸尘管道的通孔进入管道并且排出,结构简单、耗材少、成本低、能有效、及时地排出粉尘;多根吸尘管道的一端或两端通过一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的出风口设置有除尘装置,使用耗材少,排尘方便;吸尘管道通过材质与气膜相同的披帘与气膜焊接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非常牢固可靠,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沿气膜跨度方向布设并且贴附在气
膜的内表面的至少一根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气膜连接固定,所述吸
尘管道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朝气膜建筑
围成的内部空间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沿所述吸尘
管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通孔为圆孔、椭
圆孔或方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道沿所述吸尘
管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排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排所述通孔中相邻的两
排通孔交错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管道为并排设置
的多根,所述多根吸尘管道的一端或两端共同连接有一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出风口
设置有除尘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与气膜同材
质的披帘,所述披帘覆盖包裹所述吸尘管道并且两端焊接在气膜上。

说明书

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膜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充气膜建筑通常是采用高强度、高柔性的薄膜材料为主材料,利用密封空间内空
气压力支撑原理,将充气膜材的外缘固定在地面基础或屋面结构上,利用充气系统将空气
送入气膜内部空间,当气膜内压力大于气膜外压力时,就产生一定的气压差,气膜内气体就
能将充气膜材支撑起来覆盖在地面上或屋面上,形成大跨度的无梁无柱的建筑空间。充气
膜建筑由于自身的结构特性,使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与现有的普通建筑相比,具有较好的
经济性、环保性、舒适性和施工便捷性,因而,在建筑领域的实际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用于搭
建水泥厂、化肥厂、煤仓库等工业设施。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灰尘在气膜建筑围成的
空间内,而进行一次换气较为费时费力,造成不便。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
其中,其包括沿气膜跨度方向布设并且贴附在气膜的内表面的至少一根吸尘管道,所述吸
尘管道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气膜连接固定,所述吸尘管道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通孔朝气膜建筑围成的内部空间的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通孔沿所述吸尘管道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通孔为圆孔、椭圆孔或方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管道沿所述吸尘管道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有多排所述通孔。

进一步地,多排所述通孔中相邻的两排通孔交错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吸尘管道为并排设置的多根,所述多根吸尘管道的一端或两端共
同连接有一排风管道,所述排风管道的出风口设置有除尘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与气膜同材质的披帘,所述披帘覆盖包裹所述吸尘管道
并且两端焊接在气膜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气膜内表面贴附设置有吸尘管道,用连接件将吸尘
管道连接固定在气膜上,并且吸尘管道上设置多个通孔,使得气膜建筑内的粉尘能从吸尘
管道的通孔进入管道并且排出,结构简单、耗材少、成本低、能有效、及时地排出粉尘;多根
吸尘管道的一端或两端通过一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的出风口设置有除尘装置,使得进入排
风管道的含有灰尘的废气能排出,使用耗材少,排尘方便;吸尘管道通过材质与气膜相同的
披帘与气膜焊接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非常牢固可靠,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方向剖面示意图;

图3是连接件与气膜连接的侧面放大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记:

气膜10;气膜建筑基础110;

吸尘管道20;

通孔210;

连接件30;

排风管道40;

除尘装置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
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
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
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
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包括至少一根吸
尘管道20、连接件30,吸尘管道20沿气膜10跨度方向布设并且贴附在气膜10的内表面,连接
件30用于将吸尘管道20和气膜10连接固定,吸尘管道20上设置有多个通孔210。由于气膜建
筑的气膜10是利用内外气压差支撑的,从气膜建筑内部不断地充气,使内部压力维持在一
定的范围内,吸尘管道20上设置多个通孔210,使得气膜建筑内部空间的灰尘能从该通孔
210进入,进而排出。

具体的,吸尘管道20为中空的圆管,多个通孔210是朝气膜建筑围成的内部空间的
方向设置的,较好的,所有的通孔210的开口方向都是垂直向下的,方便灰尘从吸尘管道20
的正面进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将多个通孔210等间距设置,将通
孔210设置为圆孔或椭圆孔、方孔,当然的,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形状。

如图1所示,吸尘管道20上可以设置有多排通孔210,并且将多排通孔210并排设
置,比如,设置有两排通孔210时,每排通孔210都是等间距设置,两排通孔210连成的线相互
平行。较好的,相邻的两排通孔形成交错分布,即错开设置。

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吸尘管道20设置为并排的多根,还可以设置一排风管道40,
该排风管道40设置在多根吸尘管道的一端或两端,排风管道40位于气膜建筑外,较好的,可
以将排风管道与气膜建筑的一侧的气膜建筑基础110平行布设。也就是说,多根吸尘管道中
的灰尘都是由设置在一侧或两侧的排风管道40排出至气膜建筑外的,设置该结构所使用的
耗材较少,也便于统一管理和维护。较好的,还可以在排风管道的出风口设置一除尘装置
50,用于将排风管道出来的灰尘进行初步吸附沉降,使其排出至外部空间的灰尘量大大减
少,除尘装置50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更为有利的是,可以在吸尘管道20的一端设置有电动排气阀(图未示),设置电动
排气阀有利于加快灰尘的排放速度,能适于用户对快速排尘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尘管道20可以设置为一端具有便于灰尘排出的开口,为开口
端,一端封闭,为封闭端,较好的,可以将封闭端靠近气膜10与气膜建筑基础的连接处。开口
端与排风管道40连通,电动排气阀连接设置在吸尘管道20的开口端;也可以设置为两端都
具有便于灰尘排出的开口,吸尘管道20的两端分别与两边的排风管道40连通,靠近吸尘管
道20的两端或者一端设置电动排气阀,两端设置有电动排气阀时,可以在吸尘管道20内的
某个位置设置一用于将吸尘管道20内部分隔成两部分的挡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件30采用的材质与气膜10采
用的材质相同,即连接件30也具有高强度、高柔性,连接件30可以设置呈带状,两端分别与
气膜10内表面焊接连接,将吸尘管道20固定并贴附在气膜10的内表面上,使吸尘管道20与
气膜10成为一整体。

更为详细的,设置多根吸尘管道20时,可以多根并排设置,吸尘管道20本身有一定
的柔韧性,能适于气膜10弧形的轮廓并贴附于气膜10内表面。当然的,多根吸尘管道20也可
以是交错设置的,即多根吸尘管道20为经纬交错设置,在交错出的两根吸尘管道20是相互
连通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在气膜内表面贴附设置有吸
尘管道,用连接件将吸尘管道连接固定在气膜上,并且吸尘管道上设置多个通孔,使得气膜
建筑内的粉尘能从吸尘管道的通孔进入管道并且排出,结构简单、耗材少、成本低、能有效、
及时地排出粉尘;多根吸尘管道的一端或两端通过一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的出风口设置有
除尘装置,将含有灰尘的废气排出,使用耗材少,排尘方便;吸尘管道通过材质与气膜相同
的披帘与气膜焊接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非常牢固可靠,且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
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
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
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
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
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
变型。

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膜建筑的吸尘装置,其中,其包括沿气膜跨度方向布设并且贴附在气膜的内表面的至少一根吸尘管道,所述吸尘管道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气膜连接固定,所述吸尘管道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在气膜内表面贴附设置有吸尘管道,用连接件将吸尘管道连接固定在气膜上,并且吸尘管道上设置多个通孔,使得气膜建筑内的粉尘能从吸尘管道的通孔进入管道并且排出,结构简单、耗材少、成本低、能有效、及时地排出粉尘;多根吸尘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