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建材领域,具体设置一种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着深化改革、积极创新、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在建设建筑领域,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绿色建筑是中央提出的重要方针政策。发展绿色建筑主要的一个方式是推行3D模块化建房,所谓3D模块化建房,即是房屋结构模块的拼接过程,其操作流程就像搭积木一样,而且是无湿化作业。它将房屋分解成若干个模块,从承重结构、门窗墙体到室内装修等,统一设计并在工厂里制造、在现场按图组装,施工现场看不到任何传统建筑工地建筑垃圾成堆、泥水横流的景象。如何加快墙体的建设和顺应墙体的多边性,有必要发明一种新型的不局限于加工场地的组合墙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支撑骨架;
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笼架体和穿过所述笼架体的钢筋,所述笼架体由多个笼体沿三维方向堆砌形成,所述笼架体的左右向为两个笼体,前后向为m个笼体,上下向为x个笼体,所述m和x均大于等于;
所述笼体1为由十二根柱构成的立体方形笼,所述十二根柱包括前左柱、前右柱、后左柱、后右柱、上左柱、上前柱、上右柱、上后柱、下左柱、下前柱、下右柱和下左柱,所述前左柱和所述下前柱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前限位块,所述前限位块上设置有前限位孔,所述上右柱和所述上后柱形成的角部设置有上限位块,所述上限位块上开设有上限位孔,所述前右柱和所述上右柱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突,所述上后柱和所述后右柱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突,所述前右柱和所述下右柱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卡突,所述后右柱和所述下右柱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四卡突,所述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垂直所述前右柱、后右柱、上右柱和下右柱所在的平面;
所述钢筋包括上下向钢筋和前后向钢筋,上下向x个所述笼体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上限位孔的上下向钢筋贯穿固定,前后向m个所述笼体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前限位孔的前后向钢筋贯穿固定;
所述挡板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1和第四卡突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笼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卡突、第二卡突1-、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的一面朝向所述挡板,并与所述挡板卡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两个所述挡板上固定设置有上盖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多根所述上下向钢筋末端绑扎,多根所述前后向钢筋末端绑扎。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十二根柱均为方形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十二根柱长短粗细均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通过使用笼体和钢筋替代传统笼骨,简化了钢筋架设的步骤,降低了钢筋架设的难度。仅仅需要将钢筋穿过笼体,将笼体贯穿形成与墙体匹配的笼架体,然后笼架体的两侧面设置有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两侧挡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突、第二卡突、第三卡突和第四卡突相匹配的卡槽,卡突上设置倒钩,可以卡入卡槽内,使挡板和支撑骨架结合成为一体,避免了对拉螺杆的使用,现场直接插装成型,降低了施工的难度,简化了施工的步骤。在笼体上设置有前限位孔、右限位孔和上限位孔,对钢筋的穿插起到限位作用,使各个笼体更加稳固,排列更加整齐均匀,提高了墙体的一致性。由于两个挡板之间为空心结构,隔音保温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具备结构简单、施工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骨架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笼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笼体组装示意图;
在附图中:
1笼体、1-1前左柱、1-2前右柱、1-3后左柱、1-4后右柱、1-5上左柱、1-6上前柱、1-7上右柱、1-8上后柱、1-9下左柱、1-10下前柱、1-11下右柱、1-12下左柱、1-21前限位块、1-22前限位孔、1-23上限位块、1-24上限位孔、1-31第一卡突、1-32第二卡突、1-33第三卡突、1-34第四卡突、2钢筋、2-1上下向钢筋、2-2左右向钢筋、2-3前后向钢筋、100挡板、10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2、3和4所示,一种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挡板100,两个所述挡板100之间设置有支撑骨架;
所述支撑骨架包括笼架体和穿过所述笼架体的钢筋2,所述笼架体由多个笼体1沿三维方向堆砌形成,所述笼架体的左右向为两个笼体,前后向为十五个笼体,上下向为九个笼体,所述m和x均大于等于2;
所述笼体1为由十二根柱构成的立体方形笼,所述十二根柱包括前左柱1-1、前右柱1-2、后左柱1-3、后右柱1-4、上左柱1-5、上前柱1-6、上右柱1-7、上后柱1-8、下左柱1-9、下前柱1-10、下右柱1-11和下左柱1-12,所述前左柱1-1和所述下前柱1-10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前限位块1-21,所述前限位块上设置有前限位孔1-22,所述上右柱1-7和所述上后柱1-8形成的角部设置有上限位块1-23,所述上限位块1-23上开设有上限位孔1-24,所述前右柱1-2和所述上右柱1-7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卡突1-31,所述上后柱1-8和所述后右柱1-3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卡突1-32,所述前右柱2和所述下右柱1-11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卡突1-33,所述后右柱1-3和所述下右柱1-11形成的角部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四卡突1-34,所述第一卡突1-31、第二卡突1-32、第三卡突1-33和第四卡突1-34垂直所述前右柱1-2、后右柱1-3、上右柱1-7和下右柱1-11所在的平面。
所述钢筋2包括上下向钢筋2-1和前后向钢筋2-3,上下向九个所述笼体1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上限位孔1-24的上下向钢筋2-1贯穿固定,上下向钢筋2-1的末端可以直接绑扎在笼体1上,也可以两根上下向钢筋2-1相互绑扎。前后向十五个个所述笼体1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前限位孔1-22的前后向钢筋2-3贯穿固定,后向钢筋2-3的末端可以直接绑扎在笼体1上,也可以两根前后向钢筋2-3相互绑扎。
所述挡板100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突1-31、第二卡突1-32、第三卡突1-33和第四卡突1-34相匹配的卡槽101,所述笼体1设置有所述第一卡突1-31、第二卡突1-32、第三卡突1-33和第四卡突1-34的一面朝向所述挡板100,并与所述挡板100卡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笼体1由十二根长短粗细均相同的方形柱组成的立体方形笼。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所述挡板100上固定设置有上盖板。可以形成墙体的顶面,使墙体更加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如下:
首先,根据墙体涉及需要,选择合适大小的笼体和笼体的数目,进行三维方向的堆砌,形成笼架体,笼架体的左右向为两个笼体,前后向为m个笼体,上下向为x个笼体,左右向两个笼体背对背设置,使设置第一卡突1-31、第二卡突1-32、第三卡突1-33和第四卡突1-34的一面朝向所述挡板100。上下向x个所述笼体1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的上限位孔的上下向钢筋2-1贯穿固定,左右向n个所述笼体1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的右限位孔的左右向钢筋2-2贯穿固定,前后向m个所述笼体1通过依次穿过各笼体的前限位孔的前后向钢筋2-3贯穿固定,三个方向交错钢筋和笼体形成支撑骨架,在支撑骨架两侧加装挡板,使第一卡突1-31、第二卡突1-32、第三卡突1-33和第四卡突1-34卡入挡板上的卡槽内完成挡板和支撑骨架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3D模块化建房用内隔墙,可以工厂或现场施工,现场组装,不局限于钢筋的搭设限制,挡板和支撑骨架直接固定。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