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1805305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6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747100.0

申请日:

2015.09.23

公开号:

CN205242877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D 13/18申请日:20150923授权公告日:20160518终止日期:20160923|||授权

IPC分类号:

E04D13/18(2014.01)I; E04D13/064; E04D12/00

主分类号:

E04D13/18

申请人:

金华点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廖成敏

地址:

321025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金帆街960号金帆孵化基地2幢407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代理人:

曾少丽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包括屋顶框架、用于排除屋顶积水的导流结构和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相互交错且固定连接的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所述横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横向缝隙的下方,所述纵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纵向缝隙的下方,横向排列的两相邻所述横向导流槽之间在纵向导流槽的上方处断开,所述纵向导流槽与房屋自身的导水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连接的缝隙下方设置导流结构,能有效的防止雨水渗透至光伏组件方阵下方,同时屋顶的积水可顺着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导流至房屋自身的导水管道中,被快速排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包括屋顶框架、用于排除屋顶积水的导流结构和
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屋顶框架、导流结构和光伏组件依次层叠排列,每相邻
两所述光伏组件的纵向缝隙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防水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流结构包括相互交错且固定连接的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所述横向导流槽
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横向缝隙的下方,所述纵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
光伏组件的纵向缝隙的下方,横向排列的两相邻所述横向导流槽之间在纵向导
流槽的上方处断开,所述纵向导流槽与房屋自身的导水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流
槽和纵向导流槽均为横截面是“U”型的长条状型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流
槽的宽度大于横向导流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流
槽和纵向导流槽通过“L”型固定件固定连接。

说明书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与传统的火力发电、核能发电相
比,具有永久性、清洁性和灵活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建筑中,如房屋
建筑的屋顶、窗户等,而将光伏组件置于屋顶上使用时,遇到下雨天,雨水会
积聚在屋顶上,如不及时排走,将会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目前与光伏组
件配合使用的疏水结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光伏组件配合
使用的疏水结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包括屋顶框架、用于排除屋顶积水的导流结构和若
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屋顶框架、导流结构和光伏组件依次层叠排列,每相邻两
所述光伏组件的纵向缝隙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防水顶盖,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相互
交错固定连接的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所述横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
伏组件的横向缝隙的下方,所述纵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纵向缝
隙的下方,横向排列的两相邻所述横向导流槽之间在纵向导流槽的上方处断开,
所述纵向导流槽与房屋自身的导水管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均为横截面是“U”型的长条状型
材。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导流槽的宽度大于横向导流槽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通过“L”型固定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光伏组件连接的缝隙下方设置导流结构,能
有效的防止雨水渗透至光伏组件方阵下方,同时屋顶的积水可顺着横向导流槽
和纵向导流槽导流至房屋自身的导水管道中,被快速排出,特别适用于雨量大
的地区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结构结构简单和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
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应用与房屋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的导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的“L”型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顶框架;2-导流结构;3-光伏组件;4-横向导流槽;5-纵向导
流槽;6-“L”型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包括屋顶框架1、用于屋顶积水的导流结构2和若干
个光伏组件3,所述导流结构2固定在屋顶框架1的上方,所述若干个光伏组件
3顺序排列并固定在导流结构2的上方,为增强防水性能,每相邻两所述光伏组
件的纵向缝隙的上方固定设置有防水顶盖(未示出),用于密封纵向缝隙,所
述导流结构2包括相互交错排列的横向导流槽4和纵向导流槽5,为配合光伏组
件的排列结构,所述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呈“十”字型交错排列,且在连
接拐角处安装“L”型固定件6固定连接横向导流槽4和纵向导流槽5,所述横
向导流槽4和纵向导流槽5均为横截面是“U”型的长条状型材,结构简单,易
成型,成本较低,所述横向导流槽4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横向缝隙的下
方,所述纵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纵向缝隙的下方,横向排列的
两相邻所述横向导流槽4之间在纵向导流槽5的上方处断开,即可将横向导流
槽4中收集的积水聚集导流到纵向导流槽5中,所述纵向导流槽5与房屋自身
的导水管道连通。所述纵向导流槽5的宽度大于横向导流槽4的宽度。

在光伏组件连接的缝隙下方设置导流结构,能有效的防止雨水渗透至光伏
组件方阵下方,同时屋顶的积水可顺着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导流至房屋自
身的导水管道中,被快速排出,特别适用于雨量大的地区使用,同时,本实用
新型的导流结构结构简单和成本低,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防漏水光伏屋顶,包括屋顶框架、用于排除屋顶积水的导流结构和若干个光伏组件,所述导流结构包括相互交错且固定连接的横向导流槽和纵向导流槽,所述横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横向缝隙的下方,所述纵向导流槽嵌设于每相邻两光伏组件的纵向缝隙的下方,横向排列的两相邻所述横向导流槽之间在纵向导流槽的上方处断开,所述纵向导流槽与房屋自身的导水管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在光伏组件连接的缝隙下方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