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疏浚工程中使用的有关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疏浚工
程的排泥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航道、港池浚深、海港浅滩、码头基槽等机械疏浚工程都需要排泥管连接而
成的排泥管线来实现输送。作为排泥管线中的排泥管,至今大部分一直使用各种不同的自
浮式金属排泥管,由于自浮式金属排泥管一旦破损,将导致整根管线报废,费用较高。为解
决这一技术问题,捆绑式的托浮金属排泥管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而捆绑式托浮金属排泥
管的核心是排泥管浮体,随着中密度聚乙烯浮体,橡胶制品浮体相继投入市场,较好地解决
了自浮式排泥管的技术缺陷,但也存在易老化、破损,不耐碰撞的技术缺陷。为进一步改进
排泥管浮体所存在的技术缺陷,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8月26日公开的专利号为:
ZL200820172143.0的技术方案和2009年11月18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ZL200820233371.4
的技术方案都不仅较好地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且在耐老化、抗碰撞、抗冲
击、耐磨损、耐撕裂等方面达到了特别显著的技术效果,因而促使捆绑式托浮金属排泥管存
在如下不足之处:其一是现有捆绑式托浮金属排泥管内壁耐磨性能差,每工作一段时间就
会发生排泥管损坏进行返修,造成不必要的停工损失:其二是由于金属排泥管内壁耐磨性
能差,致使与现有的排泥管浮体不配套;因此,如何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高金属排泥管内
壁的耐磨性能,全面提高捆绑式托浮金属排泥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疏浚工程的生产成本,提
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金属排
泥管内壁的耐磨性能,全面提高捆绑式托浮金属排泥管的使用寿命,降低疏浚工程的生产
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
排泥管,包括管体和管体两端的法兰盘,其特殊之处是所述的管体是由一铸钢管作为内层
钢管,内层钢管的管外壁圆心与管内壁圆心为非同一圆心,非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之偏厚
一侧为排泥管的底部,在内层钢管的外侧包覆有一用碳素钢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
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
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包括管体和管体两端的法兰盘,其特殊之处是所述
的管体是由一铸钢管作为内层钢管,内层钢管的管外壁圆心与管内壁圆心为非同一圆心,
非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之偏厚一侧为排泥管的底部,在内层钢管的外侧包覆有一用碳素钢
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所述的管体的外侧中间处紧固有一排
泥管浮体。
上述所述的碳素钢板为一整块、二块板块拼接、二块以上板块拼接的任一种。
上述所述内层钢管的管外壁圆心与管内壁圆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5㎜。
上述所述管体的内经为219-1820㎜,其内层钢管平均壁厚为5-10㎜,外层钢管的
壁厚为8-12㎜。
上述所述的法兰盘为焊接在管体两端的连接接头,该法兰盘的内径与外层钢管的
外径相匹配,其法兰盘与外层钢管的纵向相接处均布的设有2个以上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积极的进步:
其一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单层钢管的基础上采取管体
是由耐磨高铬铸铁材料旋转铸造而成的铸钢管作为内层钢管,内层钢管的管外壁圆心与管
内壁圆心为非同一圆心,非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之偏厚一侧为排泥管的底部,在内层钢管
的外侧包覆有一用碳素钢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的技术方案,
此方案不仅提高排泥管的耐磨性能,适应输送各种物料可能给内层钢管带来的摩擦磨损、
冲击磨损和切削磨损,提高其排泥管内壁的耐磨性能和抗腐蚀能力,全面提高复合金属排
泥管的使用寿命;而且采取非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之偏厚一侧为排泥管的底部的技术方
案,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泥管能够做到在疏浚工程施工过程中无须使用期内先后调整排
泥管180°后再调整90°停机调整管线的办法来提高排泥管的使用寿命,节省了因停机而浪
费时间的损失,既延长排泥管产品使用寿命,降低疏浚工程的生产成本,又提高企业经济效
益。特别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泥管产品经天津航道局在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试验证
明:耐磨性能和抗腐蚀性能适应各种不同环境和条件,使用寿命比现有技术产品提高两倍
以上,这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其二是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现有单层钢管的基础上采取在内层钢
管的外侧包覆有一用碳素钢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的技术方
案,该技术方案不仅利用紧固焊接所产生的应力,使外层钢管与内层钢管之间构成紧固捆
绑式的包覆结构的技术方案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而且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排泥管管体
在满足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同时也为排泥管的现场安装和运输过程中提供诸多的便利,提高
了工作效率,这与现有技术相比,确实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和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
的进步。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提供了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其被并入到本说明书中构成本
说明书的一部分,所述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
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管口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管体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3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泥管底部2-排泥管管体3-法兰盘4-内层钢管4.1-内层钢
管管外壁4.2-内层钢管管内壁4.3-内层钢管上部4.4-内层钢管底部4.5-内层钢
管两侧边5-外层钢管6-管体外端部7-加强筋8-排泥管浮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的具体结构细节
和安装使用过程,不得理解为任何意义上的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参见图1、图2、图3),它包括排
泥管管体2和其两端外端部6各设有一法兰盘3。所述的排泥管管体2是由材料旋转铸造而成
的铸钢管作为内层钢管4,内层钢管4的管外壁4.1圆心与管内壁4.2圆心为非同一圆心,非
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4之偏厚一侧为排泥管底部1,在内层钢管4的外侧包覆有一用碳素钢
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5;所述的排泥管管体2的内经为219㎜,
鉴于为延长排泥管底部的耐磨损使用时间,达到整根内层钢管4的使用寿命相一致,因而内
层钢管4的管外壁4.1圆心与管内壁4.2圆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为2㎜,其内层钢管4壁厚为非
等壁厚状态,内层钢管4为偏心管,其内层钢管上部4.3为3㎜,内层钢管底部4.4为7㎜,内层
钢管两侧边4.5的平均壁厚为5㎜,外层钢管5的壁厚为8㎜,是为小马力挖泥船专门配备的
疏浚工程专用的排泥管。
上述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是依次进行管体2、法兰盘3及配套标准件的配料、零
部件加工、部件组装、现场装配的工艺过程制得的,所述的外层钢管5是采用碳素钢板经配
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所述的配料是根据内层钢管4的长度、外径尺寸,裁剪
符合尺寸要求的碳素钢板料块,碳素钢板料块的尺寸还应考虑到焊接过程的焊缝数量和焊
口尺寸;所述的压型是将碳素钢板料块在压型机上压制成与内层钢管的外径表面弧形相一
致的形状;所述的焊接是将压制成型的一整块碳素钢板料块贴合在内层钢管的外侧,在碳
素钢板料块相接处的焊口部位用焊接的方法将其紧固焊接为一体。所述的法兰盘3为焊接
在管体外端部6两端的连接接头,该法兰盘3的内径与外层钢管5的外径相匹配,其法兰盘3
与外层钢管5的纵向相接处均布的设有2个加强筋7。
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的一静态结构。
本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宜适用于任何内陆江河、湖泊、码头等地
域作业环境下陆地作业小马力挖泥船进行机械疏浚工程使用。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参见图2、图3、图4),它包括由
两个半管状的浮体本体通过穿插在螺栓窝孔中的螺栓紧固连接在排泥管管体2的外表面的
排泥管浮体8,排泥管管体2和其两端外端部6各设有一法兰盘3。所述的排泥管管体2是由材
料旋转铸造而成的铸钢管作为内层钢管4,内层钢管4的管外壁4.1圆心与管内壁4.2圆心为
非同一圆心,非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4之偏厚一侧为排泥管底部1,在内层钢管4的外侧包覆
有一用碳素钢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5;所述的排泥管管体2的
内经为1820㎜,鉴于为延长排泥管底部的耐磨损使用时间,达到整根内层钢管4的使用寿命
相一致,因而内层钢管4的管外壁4.1圆心与管内壁4.2圆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为5㎜,其内层
钢管4壁厚为非等壁厚状态,内层钢管4为偏心管,其内层钢管上部4.3为5㎜,内层钢管底部
4.4为15㎜,内层钢管两侧边4.5的平均壁厚为10㎜,外层钢管5的壁厚为12㎜,是为大马力
铰吸挖泥船专门配备的疏浚工程水上专用的排泥管。
上述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是依次进行管体2、法兰盘3及配套标准件的配料、零
部件加工、部件组装、现场装配的工艺过程制得的,所述的外层钢管5是采用碳素钢板经配
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所述的配料是根据内层钢管4的长度、外径尺寸,裁剪
符合尺寸要求的碳素钢板料块,碳素钢板料块的尺寸还应考虑到焊接过程的焊缝数量和焊
口尺寸;所述的压型是将碳素钢板料块在压型机上压制成与内层钢管的外径表面弧形相一
致的形状;所述的焊接是将压制成型的6块碳素钢板料块贴合在内层钢管的外侧,在碳素钢
板料块相接处的焊口部位用焊接的方法将其紧固焊接为一体。所述的法兰盘3为焊接在管
体外端部6两端的连接接头,该法兰盘3的内径与外层钢管5的外径相匹配,其法兰盘3与外
层钢管5的纵向相接处均布的设有16个加强筋7。
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的一静态结构。
本实施例是针对港口疏浚工程作业环境相对比较差,条件相对比较恶劣,要求有
一定的抗风浪、抗碰撞能力,特别是对于水上作业抗海水浸蚀的能力要求更高一些的特定
环境和条件而进行设计和加工制造的排泥管。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参见图2、图3、图4),它包括由
两个半管状的浮体本体通过穿插在螺栓窝孔中的螺栓紧固连接在排泥管管体2的外表面的
排泥管浮体8,在排泥管管体2和其两端外端部6各设有一法兰盘3。所述的排泥管管体2是由
材料旋转铸造而成的铸钢管作为内层钢管4,内层钢管4的管外壁4.1圆心与管内壁4.2圆心
为非同一圆心,非同一圆心的内层钢管4之偏厚一侧为排泥管底部1,在内层钢管4的外侧包
覆有一用碳素钢板经配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外层钢管5;所述的排泥管管体2
的内经为820㎜,鉴于为延长排泥管底部的耐磨损使用时间,达到整根内层钢管4的使用寿
命相一致,因而内层钢管4的管外壁4.1圆心与管内壁4.2圆心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其内
层钢管4壁厚为非等壁厚状态,内层钢管4为偏心管,其内层钢管上部4.3为5㎜,内层钢管底
部4.4为11㎜,内层钢管两侧边4.5的平均壁厚为8㎜,外层钢管5的壁厚为9㎜,是为普通中
型马力铰吸挖泥船专门配备的疏浚工程专用的排泥管。
上述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是依次进行管体2、法兰盘3及配套标准件的配料、零
部件加工、部件组装、现场装配的工艺过程制得的,所述的外层钢管5是采用碳素钢板经配
料、压型、焊接工艺过程加工而成的;所述的配料是根据内层钢管4的长度、外径尺寸,裁剪
符合尺寸要求的碳素钢板料块,碳素钢板料块的尺寸还应考虑到焊接过程的焊缝数量和焊
口尺寸;所述的压型是将碳素钢板料块在压型机上压制成与内层钢管的外径表面弧形相一
致的形状;所述的焊接是将压制成型的6块碳素钢板料块贴合在内层钢管的外侧,在碳素钢
板料块相接处的焊口部位用焊接的方法将其紧固焊接为一体。所述的法兰盘3为焊接在管
体外端部6两端的连接接头,该法兰盘3的内径与外层钢管5的外径相匹配,其法兰盘3与外
层钢管5的纵向相接处均布的设有10个加强筋7。
以上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的一静态结构。
它是以作业环境和条件更为恶劣,要求排泥管具有抗风浪、抗碰撞的能力强,连续
作业时间长、排泥管线中维修方便快捷,特别是更换排泥管效率快等多种特定要求而设计
的一种排泥管。
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疏浚工程的排泥管在投入安装使用时,需将所述的用于
疏浚工程的排泥管按照需要的型号规格进行各种部件的选配,运到生产现场并按照产品的
结构要求进行组装,即可完成单排泥管的装配,再根据排泥管的输送要求将所需要的所有
排泥管用螺栓连接成一体,构成一条挖泥船的输送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