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井规.pdf

上传人:zhu****69 文档编号:1803246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1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1108449.6

申请日:

2015.12.28

公开号:

CN205297475U

公开日:

2016.06.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21B37/00; E21B37/02

主分类号:

E21B37/00

申请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树强; 高一云; 王岩; 赵海艳; 蒋艳; 李宜森; 张卫伟; 李春风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代理人:

韩嫚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井规,其包括:主体,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主体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通井规套,其套设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通井规套相对所述主体能径向伸缩地设置,所述通井规套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所述刮削部具有洗井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能十分简便快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还能大幅的减少通井规被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实现了防卡通井,预防卡住通井管柱的隐患,提高了作业速度,节约了作业成本,实现了通井工序的优质、高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井规包括:
主体,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主体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
通井规套,其套设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通井规套相对所述主体能径向伸缩地设置,
所述通井规套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所述刮削部具有洗井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削部由水平间隔设置的多组刮削环
组成,每一所述刮削环包括沿所述通井规套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两两相邻的
所述凸块之间形成所述洗井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削部为设置在所述通井规套外周壁
上的多个螺旋状凸棱,两两相邻的所述凸棱之间形成所述洗井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壁上端形成内螺纹,所述主
体与所述油管或所述钻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下部向外凸设形成滑块插入部,
所述滑块插入部与所述主体外周壁之间形成多个滑块插入通道;所述通井规套由两个相对
设置的半规套组成,两所述半规套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滑块插入部的上方;
每个所述滑块插入通道内能插入一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块插入部之间通过剪切销
钉相连接,两个所述半规套套设在多个所述滑块的外部;
其中,在所述剪切销钉剪断的状态下,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插入通道下移,两个所述半
规套径向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回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部套设有压帽,所述压帽的
下端面顶抵于所述通井规套的上端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井规套具有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
道,多个所述滑块上部形成有由上至下渐扩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与所述内通道相配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插入通道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通
道,所述滑块下部形成有由上至下渐缩的滑动端,所述滑动端插入所述滑块插入通道内。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一环形导向体套设于多个所述滑块的下
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井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导向体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
周壁。

说明书

通井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修井技术领域的工具,尤其是一种通井规。

背景技术

在油田钻井、修井中,经常需要通井作业这项工序,通井是通过工具对井筒内的污
垢进行清除、修整的技术措施。多年来,在通井过程中多采用规定长度和外径的柱状规连接
在油管上进行套管通井,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只能进行通井,由于柱状规与井壁接触紧密,
从油管进入油井底的洗井液不能向上排出,不具备洗井的功能;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只能粗
略将井内通道打通,而无法将井壁上的污垢清除干净,这样洗井就不彻底,时间久了很容易
结垢,而一旦产生结垢或者其他杂物进入等意外情况时,容易造成通井规的卡死,通常,为
解决此类事故不得不进行油井大修作业,既延长了施工周期,又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井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
能相对主体径向伸缩的通井规套,实现通井规的解卡,以减少通井规卡死现象的发生;通过
通井规套外周壁上刮削部具有的洗井通道,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洗井功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通井规包括:

主体,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主体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

通井规套,其套设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通井规套相对所述主体能径向伸缩地
设置,所述通井规套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所述刮削部具有洗井通道。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刮削部由水平间隔设置的多组刮削环组成,每一所述
刮削环包括沿所述通井规套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两两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形
成所述洗井通道。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刮削部为设置在所述通井规套外周壁上的多个螺旋
状凸棱,两两相邻的所述凸棱之间形成所述洗井通道。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主体的内壁上端形成内螺纹,所述主体与所述油管或
所述钻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主体下部向外凸设形成滑块插入部,所述滑块插入部
与所述主体外周壁之间形成多个滑块插入通道;所述通井规套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规套组
成,两所述半规套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滑块插入部的上方;

每个所述滑块插入通道内能插入一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块插入部之间通过剪
切销钉相连接,两个所述半规套套设在多个所述滑块的外部;

其中,在所述剪切销钉剪断的状态下,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插入通道下移,两个所
述半规套径向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回缩。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主体的外部套设有压帽,所述压帽的下端面顶抵于所
述通井规套的上端面。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通井规套具有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道,多个所述滑块
上部形成有由上至下渐扩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与所述内通道相配合。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滑块插入通道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通道,所述滑块下部
形成有由上至下渐缩的滑动端,所述滑动端插入所述滑块插入通道内。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一环形导向体套设于多个所述滑块的下端。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环形导向体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井规的特点及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能十分简便快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还能大幅
减少通井规被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实现了防卡通井,预防卡住通井
管柱的隐患,提高了作业速度,节约了作业成本,实现了通井工序的优质、高效。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刮削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主体24半规套

11第一通道3滑块插入部

12内螺纹31滑块插入通道

2通井规套4滑块

21刮削部41插入端

2111凸块42滑动端

211刮削环5剪切销钉

22洗井通道6压帽

23内通道7环形导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井规包括:主体1,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
11,主体1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通井规套2,其套设于主体1的外部,通井规套2相对
主体1能径向伸缩地设置,通井规套2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21,刮削部21具有洗井通道22。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进行通井工作时,先将通井规通入井里,接着上下移动与主体1
相连的油管或钻杆,进而带动主体1及套设于主体1外部的通井规套2上下运动,通过通井规
套2外周壁上设有的刮削部21在井壁上的上下运动,可将井壁上的污垢刮除,实现疏通油井
的目的;在洗井时,将洗井液从主体1内部的第一通道11灌入井底,先流入井底的洗井液受
到之后不断灌入的洗井液向下的灌入压力,洗井液由井底流至主体1的外部,再通过通井规
套2外部刮削部21具有的洗井通道22流出油井,从而达到洗井的目的。综上,本实用新型的
通井规可十分简便快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此外,当通井规在井内遇阻被卡
时,被卡部位通常是通井规套2,此时只需上提与主体1相连的油管或钻杆,将载荷增加30KN
~50KN后,主体1即可随油管或钻杆上移,主体1与通井规套2就会发生相对移动,之后,被卡
的通井规套2相对主体1径向收缩,通井规便能够解卡。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能十分简便快
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还能大幅减少通井规被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进行一
定程度的预防,实现了防卡通井,预防卡住通井管柱的隐患,提高了作业速度,节约了作业
成本,实现了通井工序的优质、高效。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刮削部21由水平间隔设置的多组刮削环211
组成,每一刮削环211包括沿通井规套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2111,两两相邻的
凸块之间形成洗井通道22。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刮削部21为设置在通井规套2外周壁上的多个螺旋状
凸棱,两两相邻的凸棱之间形成洗井通道22(未提供附图)。

进一步地,主体1的内壁上端形成内螺纹12,主体1与油管或钻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主体1与油管或钻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主体1下部向外凸设形成滑块插入部3,滑块插入部3与主体1外
周壁之间形成多个滑块插入通道31;通井规套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规套24组成,两半规套
24套设在主体1的外部并位于滑块插入部3的上方;每个滑块插入通道31内能插入一滑块4,
滑块4与滑块插入部3之间通过剪切销钉5相连接,两个半规套24套设在多个滑块4的外部;
其中,在剪切销钉5剪断的状态下,滑块4沿滑块插入通道31下移,两个半规套24径向向靠近
主体1的方向回缩。当通井规在井内遇阻被卡时,被卡部位通常是通井规套2,此时只需上提
与主体1相连的油管或钻杆,将载荷增加30KN~50KN后,主体1即可随油管或钻杆上移,在此
过程中,主体1与滑块4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滑块4与滑块插入部3之间的剪切销钉5被剪断,
滑块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移,两个半规套24构成的通井规套2失去多个滑块4的支撑后,
向靠近主体1的方向回缩,通井规便能够实现解卡。

较佳地,主体1的外部套设有压帽6,压帽6的下端面顶抵于通井规套2的上端面。压
帽6对主体1与通井规套2之间起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通井规套2具有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道23,多个滑块4上部形成有由上
至下渐扩的插入端41,插入端41与内通道23相配合。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道23配合多个滑
块4形成的由上至下渐扩的插入端41,可增强多个滑块4与通井规套2之间的抱紧力,同时,
在剪切销钉5被剪断的状态下,也便于多个滑块4形成的插入端41自两个半规套24形成的内
通道23中脱出。

更进一步地,滑块插入通道31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通道,每一滑块4下部形成有由上
至下渐缩的滑动端42,滑动端42插入滑块插入通道3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解卡时,滑
块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移,每一滑块4下部形成的由上至下渐缩的滑动端42,可使滑块4
不至于滑脱出滑块插入通道31,避免给通井工作造成不便。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一环形导向体7套设于多个滑块4的下端。在将本实用
新型的通井规下入井内时,环形导向体7能起到导向作用。环形导向体7与多个滑块4之间可
通过螺纹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较佳地,环形导向体7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壁71。环形导向体7由上至下渐缩
的外周壁71有利于将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下入井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
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
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实
用新型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通井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井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井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井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井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井规,其包括:主体,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主体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通井规套,其套设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通井规套相对所述主体能径向伸缩地设置,所述通井规套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所述刮削部具有洗井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能十分简便快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还能大幅的减少通井规被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实现了防卡通井,预防卡住通井管柱的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