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井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油修井技术领域的工具,尤其是一种通井规。
背景技术
在油田钻井、修井中,经常需要通井作业这项工序,通井是通过工具对井筒内的污
垢进行清除、修整的技术措施。多年来,在通井过程中多采用规定长度和外径的柱状规连接
在油管上进行套管通井,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只能进行通井,由于柱状规与井壁接触紧密,
从油管进入油井底的洗井液不能向上排出,不具备洗井的功能;而且,采用这种方式只能粗
略将井内通道打通,而无法将井壁上的污垢清除干净,这样洗井就不彻底,时间久了很容易
结垢,而一旦产生结垢或者其他杂物进入等意外情况时,容易造成通井规的卡死,通常,为
解决此类事故不得不进行油井大修作业,既延长了施工周期,又耗费大量人力、财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井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设置
能相对主体径向伸缩的通井规套,实现通井规的解卡,以减少通井规卡死现象的发生;通过
通井规套外周壁上刮削部具有的洗井通道,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洗井功能。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通井规包括:
主体,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所述主体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
通井规套,其套设于所述主体的外部,所述通井规套相对所述主体能径向伸缩地
设置,所述通井规套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所述刮削部具有洗井通道。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刮削部由水平间隔设置的多组刮削环组成,每一所述
刮削环包括沿所述通井规套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两两相邻的所述凸块之间形
成所述洗井通道。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刮削部为设置在所述通井规套外周壁上的多个螺旋
状凸棱,两两相邻的所述凸棱之间形成所述洗井通道。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主体的内壁上端形成内螺纹,所述主体与所述油管或
所述钻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主体下部向外凸设形成滑块插入部,所述滑块插入部
与所述主体外周壁之间形成多个滑块插入通道;所述通井规套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规套组
成,两所述半规套套设在所述主体的外部并位于所述滑块插入部的上方;
每个所述滑块插入通道内能插入一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块插入部之间通过剪
切销钉相连接,两个所述半规套套设在多个所述滑块的外部;
其中,在所述剪切销钉剪断的状态下,所述滑块沿所述滑块插入通道下移,两个所
述半规套径向向靠近所述主体的方向回缩。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主体的外部套设有压帽,所述压帽的下端面顶抵于所
述通井规套的上端面。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通井规套具有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道,多个所述滑块
上部形成有由上至下渐扩的插入端,所述插入端与所述内通道相配合。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滑块插入通道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通道,所述滑块下部
形成有由上至下渐缩的滑动端,所述滑动端插入所述滑块插入通道内。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一环形导向体套设于多个所述滑块的下端。
如上述的通井规,其中,所述环形导向体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井规的特点及优点为:
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能十分简便快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还能大幅
减少通井规被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预防,实现了防卡通井,预防卡住通井
管柱的隐患,提高了作业速度,节约了作业成本,实现了通井工序的优质、高效。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刮削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主体24半规套
11第一通道3滑块插入部
12内螺纹31滑块插入通道
2通井规套4滑块
21刮削部41插入端
2111凸块42滑动端
211刮削环5剪切销钉
22洗井通道6压帽
23内通道7环形导向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通井规包括:主体1,其内部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道
11,主体1的上端与油管或钻杆相连接;通井规套2,其套设于主体1的外部,通井规套2相对
主体1能径向伸缩地设置,通井规套2的外周壁上设有刮削部21,刮削部21具有洗井通道22。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进行通井工作时,先将通井规通入井里,接着上下移动与主体1
相连的油管或钻杆,进而带动主体1及套设于主体1外部的通井规套2上下运动,通过通井规
套2外周壁上设有的刮削部21在井壁上的上下运动,可将井壁上的污垢刮除,实现疏通油井
的目的;在洗井时,将洗井液从主体1内部的第一通道11灌入井底,先流入井底的洗井液受
到之后不断灌入的洗井液向下的灌入压力,洗井液由井底流至主体1的外部,再通过通井规
套2外部刮削部21具有的洗井通道22流出油井,从而达到洗井的目的。综上,本实用新型的
通井规可十分简便快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此外,当通井规在井内遇阻被卡
时,被卡部位通常是通井规套2,此时只需上提与主体1相连的油管或钻杆,将载荷增加30KN
~50KN后,主体1即可随油管或钻杆上移,主体1与通井规套2就会发生相对移动,之后,被卡
的通井规套2相对主体1径向收缩,通井规便能够解卡。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能十分简便快
捷地就达到刮井、通井、洗井的目的,还能大幅减少通井规被卡的情况,同时还能够进行一
定程度的预防,实现了防卡通井,预防卡住通井管柱的隐患,提高了作业速度,节约了作业
成本,实现了通井工序的优质、高效。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刮削部21由水平间隔设置的多组刮削环211
组成,每一刮削环211包括沿通井规套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凸块2111,两两相邻的
凸块之间形成洗井通道22。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刮削部21为设置在通井规套2外周壁上的多个螺旋状
凸棱,两两相邻的凸棱之间形成洗井通道22(未提供附图)。
进一步地,主体1的内壁上端形成内螺纹12,主体1与油管或钻杆之间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对主体1与油管或钻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主体1下部向外凸设形成滑块插入部3,滑块插入部3与主体1外
周壁之间形成多个滑块插入通道31;通井规套2由两个相对设置的半规套24组成,两半规套
24套设在主体1的外部并位于滑块插入部3的上方;每个滑块插入通道31内能插入一滑块4,
滑块4与滑块插入部3之间通过剪切销钉5相连接,两个半规套24套设在多个滑块4的外部;
其中,在剪切销钉5剪断的状态下,滑块4沿滑块插入通道31下移,两个半规套24径向向靠近
主体1的方向回缩。当通井规在井内遇阻被卡时,被卡部位通常是通井规套2,此时只需上提
与主体1相连的油管或钻杆,将载荷增加30KN~50KN后,主体1即可随油管或钻杆上移,在此
过程中,主体1与滑块4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滑块4与滑块插入部3之间的剪切销钉5被剪断,
滑块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移,两个半规套24构成的通井规套2失去多个滑块4的支撑后,
向靠近主体1的方向回缩,通井规便能够实现解卡。
较佳地,主体1的外部套设有压帽6,压帽6的下端面顶抵于通井规套2的上端面。压
帽6对主体1与通井规套2之间起固定作用。
进一步地,通井规套2具有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道23,多个滑块4上部形成有由上
至下渐扩的插入端41,插入端41与内通道23相配合。由上至下渐扩的内通道23配合多个滑
块4形成的由上至下渐扩的插入端41,可增强多个滑块4与通井规套2之间的抱紧力,同时,
在剪切销钉5被剪断的状态下,也便于多个滑块4形成的插入端41自两个半规套24形成的内
通道23中脱出。
更进一步地,滑块插入通道31为由上至下渐缩的通道,每一滑块4下部形成有由上
至下渐缩的滑动端42,滑动端42插入滑块插入通道3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解卡时,滑
块4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移,每一滑块4下部形成的由上至下渐缩的滑动端42,可使滑块4
不至于滑脱出滑块插入通道31,避免给通井工作造成不便。
在又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一环形导向体7套设于多个滑块4的下端。在将本实用
新型的通井规下入井内时,环形导向体7能起到导向作用。环形导向体7与多个滑块4之间可
通过螺纹等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较佳地,环形导向体7具有由上至下渐缩的外周壁71。环形导向体7由上至下渐缩
的外周壁71有利于将本实用新型的通井规下入井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
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
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实
用新型点有关的其它组合及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