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墙体垂直吊装装
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住宅和办公用建筑的需求越来越
大。现有的建筑物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
过程较为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拆
除时,需要进行破坏性拆除,拆卸后的建筑材料无法进行回收再利用,造
成的资源的严重浪费。基于此,钢结构整体装配式楼体应运而生,其能够
简单快速地完成楼体搭建。因此,提供一种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以期配
合起重机实现外墙体竖起固定,从而降低墙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以期配合起重机
实现外墙体竖起固定,从而降低墙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包括底
架,所述底架上固接有底部支撑板、具有第一固定件的第一侧支撑板和具
有第二固定件的第二侧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侧支
撑板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撑板和所述第
二侧支撑板之间形成外墙体容置空间,处于垂直状态时,外墙体的底端支
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板,其一侧壁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抵靠于所述第一侧支
撑板,另一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抵靠于所述第二侧支撑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支撑板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沿水
平方向开设,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旋入所述第一螺
纹孔,并抵靠于所述外墙体的一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二侧支撑板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沿水
平方向开设,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旋入所述第二螺
纹孔,并抵靠于所述外墙体的另一侧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支撑板的上端内侧,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
内侧均开设有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支撑板的内侧壁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壁均
粘贴有橡胶保护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板之间通过角铁固定连
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固接有
底部支撑板、具有第一固定件的第一侧支撑板和具有第二固定件的第二侧
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侧支撑
板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侧支撑板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板之间形成外
墙体容置空间,处于垂直状态时,外墙体的底端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板,
其一侧壁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抵靠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板,另一侧壁通过所
述第二固定件抵靠于所述第二侧支撑板。在施工过程中,外墙体竖起进入
两侧支撑板形成的容置空间内,并通过两固定件固定,该装置配合起重机
实现外墙体竖起固定,从而降低了墙体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
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
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
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以期配合起重机
实现外墙体竖起固定,从而降低墙体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一种具体
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墙体垂直吊装装置包括
底架1,所述底架1上固接有底部支撑板2、具有第一固定件的第一侧支撑
板3和具有第二固定件的第二侧支撑板4,所述底部支撑板2水平设置,
所述第一侧支撑板3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板4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
侧支撑板3和所述第二侧支撑板4之间形成外墙体容置空间5,处于垂直
状态时,外墙体的底端支撑于所述底部支撑板2,其一侧壁通过所述第一
固定件抵靠于所述第一侧支撑板3,另一侧壁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抵靠于
所述第二侧支撑板4。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外墙体能够顺利放入,第
一侧支撑板3和第二侧支撑板4之间的宽度应大于外墙体厚度5mm左右;
在施工过程中,外墙体竖起进入两侧支撑板形成的容置空间5内,并通过
两固定件固定,该装置配合起重机实现外墙体竖起固定,从而降低了墙体
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具体地,上述底座、底部支撑板2、第一侧支撑板3和第二侧支撑板4
可使用60*60的方管加工而成,显然地,也可以为板状结构,能够起到支
撑功能即可。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侧支撑板3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
沿水平方向开设,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第一螺栓6,所述第一螺栓6旋入所
述第一螺纹孔,并抵靠于所述外墙体的一侧壁;使用螺栓作为第一固定件,
不仅固定结构简单,且能够横向调整第一螺栓6在第一螺纹孔内的旋紧深
度,进而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墙体结构。
与上述结构相类似地,上述第二侧支撑板4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
第二螺纹孔沿水平方向开设,所述第二固定件为第二螺栓7,所述第二螺
栓7旋入所述第二螺纹孔,并抵靠于所述外墙体的另一侧壁。
为了便于外墙体进入容置空间5,避免外墙体进入时被尖角划伤,上
述第一侧支撑板3的上端内侧,和/或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端内侧均开设有
导向斜面。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侧支撑板3的内侧壁和/或第二支撑板的内侧壁均
粘贴有橡胶保护层8,以避免外墙体于两侧支撑板发生剐蹭,提高了外墙
体的安全性能。
上述第一侧支撑板3和第二侧支撑板4之间可以通过角铁9固定连接,
以保证两侧支撑板的结构稳定性,理论上,两侧支撑板可以分别仅与底座
固接。
需要指出的是,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为了区分相同
名称的不同结构,仅为了描述方便,不表示某种顺序,更不应理解为任何
限定。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
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
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