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尤其涉及一种桥梁。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常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其一,就地现浇施工,
即各部分主体结构钢筋均在现场绑扎,模板、支架等临时设施现场安装,混凝
土现场浇筑;其二,半预制半现浇,即桥梁下部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施工,
之后运输到待架部位。架设前,在桥梁下部预制构件与已完成的主体结构接触
位置预留高度约1m左右的湿接头现浇缝,现场安装现浇缝的接头钢筋、模板及
浇筑湿接头混凝土,从而完成预制构件与已完主体结构的连接。
采取上述方式,现场作业工序多,施工工期长,对于陆上的市政工程来说,
现场搭设支架、安装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工序,均需要大量人力和
机具设备,并需要一定的站位,上述施工方法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对于水上半
预制半现浇的项目,对于已完主体结构内的预埋钢筋和预制构件内的预埋钢筋
的连接,是施工的难点,也是湿接头质量的关键所在。除上述工序外,还另需
搭设上述施工所需的操作平台以及所需的船机、吊装设备等,操作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桥梁施工工期
长,操作比较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以及预制的至少一
个桥梁下部构件,各所述桥梁下部构件均竖直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基座上
设置有与各所述桥梁下部构件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插接部,每一所述插接部均
包括竖直设置的若干套筒,每一所述桥梁下部构件包括与对应所述插接部的各
所述套筒一一对应的若干预埋钢筋,每一所述预埋钢筋与对应的所述套筒之间
插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套筒的上端部处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注浆管,且其下
端部处设置有延伸至所述基座上表面的排气管。
具体地,每一所述桥梁下部构件的各所述预埋钢筋均绕其端面的边沿间隔
分布。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桥梁下部构件的下端面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之间采用
粘贴介质粘接。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桥梁下部构件与所述基座上表面的连接缝均采用环形
模板包裹。
进一步地,于每一所述套筒的上端口处均设置有凸出所述粘贴介质上表面
的环形止水座,所述环形止水座环绕对应的所述套筒上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桥梁下部件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之间还夹设有水平设置的
至少一个四氟板,各所述四氟板均嵌设于对应的所述粘贴介质内。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桥梁下部构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各所述预埋钢筋一
一对应的若干锥形止水座,每一所述预埋钢筋均由对应的所述锥形止水座伸出,
且所述锥形止水座封堵对应的所述套筒上端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桥梁下部构件,其下端具有若干预埋钢筋,在施工现
场制备基座,同时在基座上设置有若干套筒组成的插接部,然后将桥梁下部构
件的各预埋钢筋插接于对应的套筒内,最后采用浆液浇筑各套筒,且在浆液凝
固后桥梁下部构件与基座之间联接稳定。在上述拼装过程中,桥梁下部构件为
预制,在基座制备完成后即可完成两者之间的吊装插接,快捷方便,施工现场
的施工周期比较短,而且两者之间采用浆液凝结,稳定性非常高,桥梁成型快,
施工周期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的桥梁下部构件与基座的安装调节示
意图;
图2为图1的桥梁的桥梁下部构件与基座的安装定位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桥梁的基座的上表面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
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
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预制结构拼装联接的方法,
主要是对桥梁下部结构的拼装,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预制至少一个桥梁下部构件1,其数量根据施工桥梁的长度来确定,制备时,
在每一桥梁下部构件1的下端伸出有若干预埋钢筋11,各预埋钢筋11均沿桥梁
下部构件1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成型后的各桥梁下部构件1运送至施工现场;
在施工现场采用混凝土浇筑制备基座2,成型时在基座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
插接部21,插接部21与桥梁下部构件1一一对应,而每一插接部21则包括埋
设于基座2内的若干套筒211,各筒套与对应桥梁下部构件1的各预埋钢筋11
一一对应,且套筒211竖直向下设置,其上端口连通至基座2的上表面,在预
埋套筒211时,每一套筒211的上端部处向外延伸有注浆管212,同时在其下端
部处设置有向上延伸且伸出基座2上表面的排气管213;
采用吊装的方式吊挂桥梁下部构件1,桥梁下部构件1呈竖直状态,且具有
预埋钢筋11的一端处于下方,吊装时控制桥梁下部构件1位于对应插接部21
的正上方,然后控制其竖直下移,使得各预埋钢筋11可以顺利插入对应的各套
筒211内,且桥梁下部构件1抵接至基座2上表面上;
在上述各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插接完成后,向各注浆管212内分别注
入浆液,通常采用混凝土浆液,且当对应套筒211的排气管213的端口处有均
匀的浆液流出时,对该套筒211的注浆动作完成。当各套筒211的注浆动作全
部完成后,还应对各桥梁下部构件1的其它部位进行相关衔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法中,先将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分两步进行,
预制桥梁下部构件1,现场施工制备基座2,然后将两者采用吊装拼接的方式进
行安装,在预埋钢筋11插入套筒211内后,向套筒211内浇灌浆液,且在浆液
凝固后,强度非常高,预埋钢筋11与套筒211之间形成为一整体,整个过程方
便快捷,现场施工周期非常短,安装效率高,不仅可适用于交通繁忙以及干扰
较大的陆上桥梁工程,同样适用于条件恶劣、施工时间受限的江河湖海上等水
域施工。
参见图2,针对上述的施工步骤,当桥梁只有一个桥梁下部构件1时,基座
2上只设置有一个插接部21,控制其处于竖直状态后,即可将其各预埋钢筋11
插入对应的套筒211内;若桥梁下部构件1有多个时,则基座2上对应的插接
部21也有多个,在吊装桥梁下部构件1时,在控制每一桥梁下部构件1的垂直
度,且相邻的两个桥梁下部构件1之间采用定位架4控制两者的相对位置,且
在相邻的两个桥梁下部构件1调整合适后,两者之间的定位架4的两端部分别
套入两个桥梁下部构件1顶部的钢筋内。
参见图2以及图3,优化上述施工方式,在基座2上设置有顶升装置3,顶
升装置3的个数与桥梁下部构件1相对应,且在吊装时,桥梁下部构件1竖直
下移至一定距离后,顶升装置3支撑对应的桥梁下部构件1,顶升装置3采用伸
缩的结构,其在支撑对应的桥梁下部构件1后,逐渐回缩以使桥梁下部构件1
继续竖直下移,且当桥梁下部构件1位于基座2上表面3-5cm时,调整该桥梁
下部构件1的垂直度。顶升装置3可采用两组对称的伸缩油缸,通过两伸缩油
缸的收缩调节,可以实现桥梁下部构件1整体的垂直度的精确调节。继续优化
上述施工方式,在每一桥梁下部构件1的外表面上均安装有反力座12,在竖直
下移的过程中,顶升装置3支撑对应的反力座12。一般,在预制桥梁下部构件
1时,其内预埋有锚固装置13,在将桥梁下部构件1运送至施工现场后,通过
锚固装置13固定反力座12,反力座12位于桥梁下部构件1的外缘面上,其数
量与顶升装置3的伸缩油缸对应,当桥梁下部构件1竖直下移一定距离后,顶
升装置3支撑连接反力座12以实现对桥梁下部构件1的支撑作用。采用这种结
构形式,顶升装置3无需位于桥梁下部构件1的正下方,且当桥梁下部构件1
与基座2安装完成后,可以将顶升装置3拆除。
参见图1以及图3,进一步地,在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插接之前,在基
座2的上表面铺设有粘贴介质22,当然粘贴介质22的铺设位置与桥梁下部构件
1相对应,当桥梁下部构件1的各预埋钢筋11完全插入对应的套筒211内后,
通过该粘贴介质22形成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之间的粘接,且在该粘贴介质
22初凝之前,向各注浆管212内注入浆液。本实施例中,粘贴介质22具有强度
高以及补偿性好等特点,其能够使得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粘接为一个整体,
粘贴介质22为常规材料,无需定做,在实现快速施工的前提下,还能够有效降
低施工成本。一般地,在铺设粘贴介质22时,在该粘贴介质22内还水平设置
有至少一块四氟板23,安装时,四氟板23夹设于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之间,
通过各四氟板23可以满足已预制完成的桥梁下部构件1的水平位置要求。
进一步地,在基座2的上表面对应每一桥梁下部构件1的安装处还均按设
有环形模板24,且将粘贴介质22铺设于环形模板24内。桥梁下部构件1竖直
方向下的投影位于环形模板24内,环形模板24的形状与桥梁下部构件1的截
面相同,而尺寸略大,通过环形模板24可以起到显示粘贴介质22流动的作用,
避免粘贴介质22在桥梁下部构件1压迫后外溢,且在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
安装完成后,环形模板24刚好包裹两者之间的连接缝。
参见图1以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桥梁,包括基座2以及至
少一个桥梁下部构件1,基座2水平设置,各桥梁下部构件1均为预制且均竖直
安装于基座2上,基座2上设置有与各桥梁下部构件1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插
接部21,插接部21根据桥梁下部构件1的设置方式沿基座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
隔设置,每一插接部21均包括有竖直设置的若干套筒211,每一桥梁下部构件
1的下端部则设置有与对应插接部21的各套筒211一一对应的若干预埋钢筋11,
每一预埋钢筋11与对应的套筒211之间为插接。本实施例中,预埋钢筋11与套
筒211之间对应插接,通常在套筒211内灌注混凝土浆液,当其凝固后桥梁下
部构件1与基座2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凝固后混凝土浆液的强度非常大,
使得两者的稳定性非常高,且施工时采用上述的施工步骤,方便快捷,施工周
期比较短。对于桥梁下部构件1的各预埋钢筋11的分布方式,通常为各预埋钢
筋11绕桥梁下部构件1的端面的边沿依次间隔分布。各预埋钢筋11围设形成
封闭环形,同时均靠近端面的边沿,使得各预埋钢筋11围设的面积较大,进而
保证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之间的插接面积比较大,保证两者之间连接稳定
性。
针对上述套筒211与对应预埋钢筋11之间的连接方式,每一套筒211的上
端部处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注浆管212,其下端部处设置有延伸至基座2上表面
的排气管213。本实施例中,通过注浆管212可将浆液导入套筒211内,使得套
筒211内充满混凝土浆液,而在注浆的过程中套筒211内的气体可由排气管213
排出,避免套筒211内形成压力差,同时当排气管213的端口处有浆液均匀流
出时,则表明套筒211内浆液注满,即通过排气管213还可起到预测套筒211
内浆液是否注满的作用。
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3,根据上述的方法中,桥梁下部构件1的下端面与基
座2上表面之间采用粘贴介质22进行粘接,增强两者的连接方式,由此在桥梁
下部构件1与基座2上表面的连接缝处采用环形模板24进行包裹,能够有效避
免粘贴介质22由连接缝处溢出。进一步地在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的上表面
之间还夹设有水平设置的至少一个四氟板23,各四氟板23均嵌设于对应的粘贴
介质22内,可满足安装时桥梁下部构件1的水平位置要求。
进一步地,在每一套筒211的上端口处均设置有突出粘贴介质22上表面的
环形止水座25,每一环形止水座25均环绕与其对应的套筒211上端口。本实施
例中,在向基座2的上表面上铺设粘贴介质22时,由于环形止水座25的格挡
作用,粘贴介质22难以经上端口进入套筒211内形成堵塞,当然环形止水座25
只是略高于粘贴介质22上表面,在桥梁下部构件1与插接部21安装时,其还
与粘贴介质22接触,使得桥梁下部构件1与基座2之间形成粘接。
再次参见图1以及图2,进一步地,每一桥梁下部构件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
与各预埋钢筋11一一对应的若干锥形止水座14,每一预埋钢筋11均由对应的
锥形止水座14伸出,当将预埋钢筋11插入对应的套筒211内时,锥形止水座
14也逐渐伸入该套筒211内,进而形成对该套筒211上端口的封堵。锥形止水
座14与环形止水座25配合使用,安装时,锥形止水座14伸入对应地环形止水
座25内,使得套筒211的上端口充分闭合,且能够使得预埋钢筋11插入套筒
211内处于居中位置,结构简单,功能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