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板式海上风机五桩导管架基础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板式海上风机五桩导管架基础结构。属于海上风
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海上风电工程由滩涂、潮间带区域逐步向更深海域发展,五桩导管架
基础结构型式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海上风电结构属于高耸结构物,风电机
组运行时会产生很大的倾覆力矩;而为了节约成本,往往采用较大功率的风电
机组,大功率的风电机组又将引起更大的水平荷载和倾覆力矩。为了满足设计
寿命内的抗倾覆力矩等要求,目前的桩径、桩长、桩间距等结构设计参数均较
大,钢材耗费大,成本高,且打桩过程中会产生一定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螺旋板式海上风机五桩导管架
基础结构,意在增加整体结构的抗倾覆力矩和抗拔能力,减小导管架钢管桩基
础的重量与直径,减小桩间距,节约钢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螺旋板式海上风机五桩导管架基础结构,
包括竖直的主筒体以及通过斜撑杆、水平撑杆和桩套管连接的均布于主筒体外
围的五个钢管桩,钢管桩上部与与桩套管之间经灌浆材料连接,其特征在于所
述钢管桩为上粗下细的变直径圆桩,并在直径较细部桩外侧焊接3~5个螺旋板,
钢管桩的桩尖呈楔形。
所述主筒体为上粗下细的变直径结构,其顶部设置对接法兰与风机塔筒连
接。
所述钢管桩下部较细部分外径Φ800~1500mm,壁厚40~80mm。
所述斜撑杆和水平撑杆的外径均为Φ1000~3000mm,壁厚20~4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带螺旋板的一组变直径钢管桩以支撑整个
导管架结构,在增加结构整体抗倾覆能力的同时,又减小了导管架钢管桩基础
的重量与直径,减小了桩间距,节约了钢材。相对传统打入式桩基础,本实用
新型施工噪声小,对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也得以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面图。
图2是图1的I-I面俯视图。
图3是螺旋板式桩的局部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螺旋板式海上风机五桩导管架基础结构,具有
一个竖直的主筒体1,主筒体为上粗下细的变直径结构,其顶部设置对接法兰8
与上部塔筒9连接。在主筒体的外围均布五个竖直的钢管桩2,主筒体1通过斜
撑杆6和水平撑杆7与桩套管4焊接,桩套管4与钢管桩2之间通过灌浆材料5
连接。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钢管桩2为上粗下细的变直径圆桩,并在直径
较细部桩外侧焊接3~5个螺旋板3,钢管桩2的桩尖2-1切割成楔形。
所述钢管桩2下部较细部分外径Φ800~1500mm,壁厚40~80mm;斜撑杆6
和水平撑杆7的外径均为Φ1000~3000mm,壁厚20~40mm。
本实施例的生产及安装过程为:在工厂内,桩套管4通过斜撑杆6和水平
撑杆7与主筒体1加工制作焊接成整体,同时,在钢管桩2下部较细桩径外侧
焊接3~5个螺旋板3,并将桩尖2-1切割成楔形,以方便施工时旋入海床。
施工时,先通过放置在海底的定位架对钢管桩2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再
通过大扭矩液压马达将带有螺旋板3的变直径钢管桩2旋转至设计高程,再将
已在工厂制作完成的桩套管4与主筒体1的整体吊放至钢管桩2上,调平后对
桩套管4与钢管桩2之间的缝隙现场浇筑灌浆材料5固结成整体,最后在主筒
体1的顶部设置对接法兰8,与上部风机塔筒9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板式桩的局部图,其中:D为桩径,Dp为螺旋板直
径,p为螺旋板螺距,S为相邻螺旋板中心垂向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