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废水回收系统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回收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间废水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珍贵的资源。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
的国家之一,水资源并不丰富,所以国家提倡国民节约每一滴水。大量较干
净的生活用水都能聚集以便循环使用,但是,目前人们都懒得亲自动手收集
洗手、洗脸、洗澡等废水,而是选择让废水直接通过下水道排出,同时,抽
水马桶也是直接使用洁净的自来水冲刷,严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违背节约
用水理念。随着家庭用水比例不断增加,家庭节水设备已明显落后,浪费水
资源日益严重,所以发展新的节水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卫生间废水回收系统,解
决目前因技术缺陷造成大量生活可用水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卫生间废水回收系统,包括蓄水箱,
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位于卫生间的地面下方,蓄水箱前面设置进水管,
进水管与洗脸盆、浴盆的下水管连通,蓄水箱后面设有与下水道相连通的出
水管,所述蓄水箱内底部设有潜水泵,所述潜水泵上面安装有控制器,所述
控制器与第一水位检测器连接,所述潜水泵用泵水管与马桶水箱连通,所述
泵水管靠近马桶水箱的一端设置阀门,马桶水箱上面接有供水管,所述马桶
水箱内部放置第二水位检测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水位检测器、第二
水位检测器、阀门和潜水泵。
进一步地,在所述蓄水箱投加净水剂。
进一步地,所述马桶水箱内还放置有除味剂。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系统把洗浴废水汇集后用以冲刷厕所,做
到对生活可用水的二次利用,不仅节约大量水资源,而且减少城市污水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水箱,
2、潜水泵,
3、控制器,
4、第一水位检测器,
5、进水管,
6、出水管,
7、泵水管,
8、阀门,
9、供水管,
10、冲水开关,
11、第二水位检测器,
12、马桶水箱,
13、抽水马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
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位于卫生间的地面下方,
可以储备大量废水。蓄水箱1前面设置进水管5,后面设置出水管6,进水管
5与洗脸盆、浴盆的下水管(图未示)连通,出水管6与下水道(图未示)连
通。蓄水箱1内底部设有潜水泵2,潜水泵2上面安装有控制器3,控制器3
与第一水位检测器4连接,潜水泵2用泵水管7与马桶水箱12连通,泵水管
7靠近马桶水箱12的一端设置阀门8,以防止马桶水箱12的水倒流进蓄水箱
1。马桶水箱12上面接有供水管9,供水管9就是自来水水管,自来水能通过
供水管9进入马桶水箱12,马桶水箱12内部放置第二水位检测器11。控制
器3用于控制第一水位检测器4、第二水位检测器11、阀门8和潜水泵2,可
以接收两个水位检测器的信息,控制阀门8和潜水泵2工作,使整个系统正
常运行。本系统储存大量洗浴废水,并使用废水冲厕所,实现洗浴废水重复
利用,对节约城市的用水量起到巨大的作用。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人们洗手、洗脸和洗澡的废水进入下水管(图未示)
经过进水管5流入蓄水箱1,并储存起来,这时候第一水位检测器4会把蓄水
箱1有废水的信息传给控制器3。当废水蓄满蓄水箱1时,多余的废水则会从
出水管6流出到下水道(图未示)。抽水马桶13有冲水开关10,冲厕时摁下
冲水开关10,此时,第二水位检测器11就会检测到马桶水箱12的水位下降,
并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3,控制器3根据第一水位检测器4传来的信息判断蓄
水箱1是否存有废水,如果有就打开潜水泵2和阀门8,通过泵水管7抽水到
马桶水箱12,同时马桶水箱12与自来水连接的供水管9也会进水,避免蓄水
箱1汲水时抽水马桶13缺水。抽水马桶13有洗浴废水和自来水两个供水源,
既不会出现断水,也可以及时利用洗浴废水,具有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
放的有益效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控制器可以是个简单的逻辑与门电路,第一水
位检测器在蓄水箱有废水可以发出高电平,第二水位检测器在马桶水箱水位
下降可以发出高电平,两个高电平在与门电路作用下输出高电平带动潜水泵2
和阀门8工作。水位检测器可以是浮球式的水位检测器。
其中,洗浴废水如果存放较长时间容易滋生细菌,且废水里的杂质随时
间推移变质会引起水质变坏,所以蓄水箱1投加净水剂,所述净水剂就是市
场上普通的净水剂,内含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碱式氯化铝、聚丙烯
酰胺、硫酸亚铁、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化学物质,实现对蓄水箱1内的废
水除色、除菌。
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除去废水中的各种气味,马桶水箱12内还放置有
除味剂,实现对马桶水箱12内的废水去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
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
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
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