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
座。
背景技术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以下简称为爬架)渐渐成为一种高层、超高层的主要防护脚手
架,与普通脚手架相比更经济、更安全、更便捷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接受并广泛在
建筑工程中应用。由于爬架产品的规格、样式也是百家争鸣,而只有不断创新的爬架产品才
是长久发展路线。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是作为爬架机位布置的构造基础,其布置不同影响
着整个爬架的构造连接不同,现随着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其机位布置也越来越难,该老式
底座是用两侧连接板与桁架槽钢固定螺栓连接的,但桁架槽钢是有固定模数的,所以底座
在布置时其位置难以根据需求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灵活固定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
底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设置于底座本体两侧的第一
槽钢和第二槽钢;
在第一槽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U型螺栓固定孔,第二槽钢的两端分别设
置有与第一U型螺栓固定孔对应的第二U型螺栓固定孔;
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两端分别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脚手架的桁架梁槽钢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本体上设置有脚手架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本体由设置于第一槽钢与第二槽钢之间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
连接块组成,第一槽钢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与第二槽钢连接,第一槽钢的另一端通过第
二连接块与第二槽钢连接,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上分别设置有脚手架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包括底座本
体和设置于底座本体两侧的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的两端分别设置有
固定孔,并分别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脚手架上的桁架上,因此不受定型桁架梁槽钢连接限
制,该升降底座可以固定在定型桁架梁槽钢任意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的俯视图;
图2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的侧面视图;
图3为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与桁架槽钢梁以及脚手架的连接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第一连接块;12、第二连接块;2、第一槽钢;3、第二槽钢;
4、桁架梁槽钢;5、U型螺栓;6、脚手架;21、第一U型螺栓固定孔;31、第二U
型螺栓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
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一种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底座,包括
底座本体和设置于底座本体两侧的第一槽钢2和第二槽钢3。
在第一槽钢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U型螺栓固定孔21,第二槽钢3的两端分
别设置有与第一U型螺栓固定孔21对应的第二U型螺栓固定孔31;
第一槽钢2和第二槽钢3的两端分别通过U型螺栓5固定于脚手架的桁架梁槽钢4
上。在底座本体上设置有脚手架安装孔,脚手架6则固定于底座本体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本体由设置于第一槽钢2与第二槽钢3之间的第一连接
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组成,第一槽钢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块11与第二槽钢3连接,第一槽
钢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块12与第二槽钢3连接,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上分别设
置有脚手架安装孔,脚手架6的底部分别固定于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上。
所述底座本体除了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方案,还可以是一体式的,只要是能够满
足安装脚手架的底座,都可做为上述底座本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U型螺栓固定孔之间以及第二U型螺栓固定孔之间的间
距为7cm,所述U型螺栓的型号为M14。本升降底座通过M14的U型螺栓与定型桁架梁槽钢连
接,不受定型桁架梁槽钢连接限制,该升降底座可以固定在定型桁架梁槽钢任意位置,除了
桁架立杆连接位置,该位置也就10cm的空间限制,在建筑结构上稍微调整并不受影响。并
且,本实施方式提高整体定型桁架槽钢的覆盖面积,提高整体水平梁桁架的强度。
同时,本升降底座提高水平梁桁架型钢的连接率,保证了爬架整体架体的强度,也
提高了班组的安装效率。在现今人工费高涨的情况下,节省人工而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显而
易见的。每次排底时赶进度,主体防护跟紧到位是服务单位的根本。相对以前班组排底组装
好水平梁桁架一栋楼30机位左右需要50人工左右,而如今一栋楼30机位左右只需要40人工
左右,明显可以看到每栋楼可节约10人工,后期不再添加架体变形加固措施等费用。这对于
长期效益也是一笔不小数目,如今人工费高涨,人工短缺,同时加强了架体强度,得到各方
的一致好评,提高了公司的企业形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形状或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
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