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轴组件及其转轴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与公交车的机械构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轨道车与公交车的塞拉门锁构件。
背景技术
所谓塞拉门主要是这种车门具有塞和拉两种动作。即门关闭时是由车内或车外塞入车门口处,使之关闭、密封;门开启时,当门移开门口一定距离后,能延车体内侧或外侧滑动。
塞拉门的锁芯结构在运转时,机构之间的触发多采用转轴联动。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1546535U的中国专利文件移门自动锁,该专利文件中记载,人工旋转解锁钮,进行解锁,该过程中解锁钮与其套设的转轴同步转动,解锁钮与转轴之间一般采用间隙垫片固定,但转轴的传动稳定性能差,且该结构解锁钮与转轴连接稳定性能差,解锁钮与转轴之间易发生相对转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性稳定的转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包括轴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两端之间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第一四方轴部、第一圆轴部、第二四方轴部、第二圆轴部与第三四方轴部,且第一圆轴部、第二四方轴部、第二圆轴部、第三四方轴部横截面依次覆盖下一轴部的横截面,且所述轴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四方轴部、第二四方轴部与第三四方轴部的横截面为方形,可以为长方形或正放形,该方形截面由于与匹配的构件进行定位安装,由于方形的转角为90度,具有良好的防滑功能,与套设在四方轴部的构件能够稳定与转轴同步旋转。且构件能够通过转轴的两端进入转轴的四方轴安装工,转轴安装更便捷。螺纹孔用于安装螺钉,通过螺钉可对安装在第一四方轴部与第三四方轴部的构件起到轴向固定作用,防止构件发生轴向偏移,使转轴旋转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较佳的,第一四方轴部的轴向侧边设有第一圆角,第一四方轴部一端与第一圆轴部连接,且该连接处形成第一轴肩,第一四方轴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轴肩与安装构件抵接,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第一圆角与第一倒角有效除去第一四方轴部的毛刺,便于构件顺畅的滑套至第一四方轴部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且圆角的设置减少了四方轴边沿的应力集中,防止了四方轴边沿因被构件构挤压而形变的情况发生,使得第一四方轴部的结构更加稳定。
较佳的,第二四方轴部的轴向侧边设有第二圆角,第二四方轴部一端与第一圆轴部连接,且该连接处形成第二轴肩,第二四方轴部的另一端设有第三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轴肩与安装构件抵接,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第二圆角与第三倒角有效除去第一四方轴部的毛刺,便于构件顺畅的滑套至第二四方轴部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且圆角的设置减少了四方轴边沿的应力集中,防止了四方轴边沿因被构件构挤压而形变的情况发生,使得第一四方轴部的结构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第三四方轴部朝外的边缘设有第二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轴肩与安装构件抵接,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第二圆角与第三倒角有效除去第一四方轴部的毛刺,便于构件顺畅的滑套至第二四方轴部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关系性稳定的转轴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第一四方轴部套设有连板,且所述连板与第一轴肩之间设有垫片,所述第二四方轴部套设有与所述第二轴肩抵接的回复盘,所述第三四方轴部套设有凸轮片,且所述凸轮片与所述第二圆轴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板、回复盘、凸轮片均配合套于四方轴部,利用四方轴较优同步转动性能,使得连板、回复盘、凸轮片三者具有良好的同步性能,使得转轴组件的连接于与传动更加稳定;垫片增加了连板与第一轴肩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板受到的螺钉锁紧力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螺纹孔能均设有固定连板的第一螺钉与固定凸轮片的第二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钉连接稳定优异,难以发生松动,将连板与凸轮片稳定的固定的转轴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螺钉或第二螺钉上套设有平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轴的轴径较小,其开设的螺纹孔孔径较小,平垫增大螺钉的面积,使小螺钉可以安装在在较大的孔里,同时也可以防止因为拧螺丝中的转动和压紧过程而损坏被紧固件,使得螺钉的紧固效果更优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转轴上设置四方轴部用于安装构件,使构件在转轴过程中的同步性更加稳定;且通过开设有倒角与圆角的方式除去转轴上的毛刺,使得构件的安装更加便捷、顺畅,本案中的构件均指向连板、回复盘、凸轮片。且通过螺钉、平垫与垫片的配合,将构件稳定的锁固在转轴上,防止构件的轴向移动,提高了转轴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转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转轴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转轴;2、轴杆;21、螺纹孔;3、第一四方轴部;31、第一圆角;32、第一倒角;33、第一轴肩;4、第一圆轴部;5、第二四方轴部;51、第二圆角;52、第二轴肩;53、第三圆角;6、第二圆轴部;7、第三四方轴部;71、第二倒角;81、连板;82、垫片;83、回复盘;84、凸轮片;85、第一螺钉;86、第二螺钉;87、平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参阅图1与图2,包括长条状的金属轴杆2,轴杆2的左端至右端依次为相互连接的第一四方轴部3、第一圆轴部4、第二四方轴部5、第二圆轴部6、第三四方轴部7,且轴杆2为一体成型的部件。第一四方轴部3为矩形体,且其横截面为正方形,第一四方轴部3在轴杆2轴线方向的四个侧边均开设有圆角,且第一四方轴部3的左端四边沿设有第一倒角32,第一倒角32为45度,第一圆角31与第一倒角32有效除去第一四方轴部3的毛刺,减少了毛刺对装配人员的划伤,且便于构件顺畅的滑移并套设至第一四方轴部3使得后期装配更加的便捷;且圆角的设置减少了四方轴边沿的应力集中,防止了四方轴边沿因被构件构挤压而形变的情况发生,使得第一四方轴部3的结构更加稳定。
其中,第一圆轴部4的横截面积为轴杆2中最大,第一四方轴部3与与第一圆轴部4形成第一轴肩33,第二四方轴部5均与第一圆轴部4形成第二轴肩52,第一轴肩33与第二轴肩52为呈外圆内方的铜钱面。第二轴肩52圆形边缘开设有圆角,圆角具有除去毛刺,防止毛刺与构件接触,避免构件被毛刺划破。
进一步优化为,第二四方轴部5的为矩形体,第二四方轴部5的轴向侧边设有第二圆角51,第二四方轴部5的右端设有第三圆角53。且第二四方轴部5截面置于第一圆轴部4的截面内,第二圆轴部6截面置于第二四方轴部5的截面内,第二四方轴部5的截面置于第二圆轴部6截面内,便于构架从轴杆2的左侧滑入第二四方轴部5。
第二圆轴部6为圆杆,其与第一圆轴部4配合通过轴承固定安装锁架上。第三四方轴部7的为矩形体,其右端面开设有第二倒角71,第二倒角71便于构件的滑移并套设。
进一步优化为,轴杆2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孔21,螺纹孔21用于安装螺钉,通过螺钉可对安装在第一四方轴部3与第三四方轴部7的构件起到轴向固定作用,防止构件发生轴向偏移,使转轴1旋转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
实施例二:参阅图3与图4,第一四方轴部3套设有长条形的连板81,连板81中间开设有方孔,该方孔套于第一四方轴部3,且连板81于第一轴肩33的抵接处圆形的垫片,垫片增加了连板81与第一轴肩33的接触面积,使得连板81受到的螺钉锁紧力更加稳定。连板81的左侧设有与第一四方轴部3螺纹连接的第一螺钉85,该第一螺钉85的与连接板的接触面条状的防滑纹路,防滑纹路使第一螺钉85难以发生松动,将连板81固定的转轴1上。
第二四方轴部5套设有从轴杆2左端进入的回复盘83,该回复盘83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孔,该方形孔与第二四方轴部5配合,回复盘83的左端与第二轴肩52定位抵接。
第三四方轴部7套设有凸轮片84,该凸轮的中间开设有方形孔,该方形孔与第三四方轴部7配合,且凸轮片84的右侧设有与第三四方轴部7螺纹连接的第二螺钉86,第二螺钉86与凸轮片84之间抵接有圆形的平垫87,平垫87增大螺钉的面积,使小螺钉可以安装在在较大的孔里,同时也可以防止因为拧螺丝中的转动和压紧过程而损坏被紧固件,使得螺钉的紧固效果更优异。
本案原理:转轴1上设有三个四方轴部用于连板81、回复盘83、凸轮片84,使连板81、回复盘83、凸轮片84在转轴1过程中的同步性更加稳定;且通过开设有倒角与圆角的方式除去转轴1上的毛刺,使得构件的安装更加便捷、顺畅,本案中的构件均指向连板81、回复盘83、凸轮片84。且通过螺钉、平垫87与垫片的配合,将构件稳定的锁固在转轴1上,防止构件的轴向移动,提高了转轴1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