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
窗。
背景技术
当前,平开窗以其良好的通风性、密封性、抗渗性以及开启面积
大而深受人们青睐。现有的平开窗的中框需要专用设备中柱铣床进行
加工,受加工精度的影响,安装困难,生产成本高;当平开窗开启后,
缺少防护网格,对幼儿暗藏安全隐患,现有的可安装的防护网格的平
开窗型材虽能弥补以上问题,但其使用材料种类过多,安装复杂,进
一步增加了原材料及安装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
开窗,解决了平开窗材料种类过多,防护网格安装复杂,中框需要专
用设备加工而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一体
节材节能平开窗包括窗框、窗扇、纱扇、亮子,所述窗框的型材采用
分体式设计,将密封挡边分割出来,设计为密封挡边型材,所述密封
挡边型材的装饰平面设有若干冲压缺口,可拼装插入防护格条,构成
防护网格,所述防护网格通过螺钉与所述窗框的型材固定拼装,组成
完整的所述窗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一种较佳实施
例中,所述亮子采用分体后的所述窗框的型材做为中框,直接组框用
螺钉固定并在其两侧扣装玻璃压条。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一种较佳实施
例中,所述密封挡边型材的装饰平面设有的若干冲压缺口为梅花状的
孔。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一种较佳实施
例中,所述防护格条采用梅花管,其材质为铝合金或不锈钢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
有益效果是:
一、所述窗框的型材采用分体式设计,方便安装所述防护网格,
提高了窗体的安全性;
二、分体后的所述窗框的型材可做为中框使用,设计有螺孔,可
直接组框用螺钉固定,省去了中框型材,且不需要专用设备加工,降
低了生产成本;
三、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及隔热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
节能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
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
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结构示意
图;
图2是图1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A-A切面图;
图3是图1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C-C切面图;
图4是图1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B-B切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
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
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
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提供的防护
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A-A切面图,图3是图1提供的防护一体节
材节能平开窗的C-C切面图,图4是图1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
平开窗的B-B切面图。
所述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1包括窗框11、窗扇12、纱扇13、
亮子14、防护网格15、螺钉16、玻璃压条17。
所述窗框11的型材111采用分体式设计,将密封挡边分割出来,
设计为密封挡边型材112,所述密封挡边型材112的装饰平面设有若
干的冲压缺口113,可拼装插入防护格条151,构成防护网格15,所
述防护网格15通过螺钉16与所述窗框11的型材111固定拼装,组
成完整的所述窗框11。
所述亮子14采用分体后的所述窗框11的型材111做为中框,直
接组框用螺钉16固定并在其两侧扣装玻璃压条17。
具体实施时,将安装好所述防护网格15的所述窗框11组框用螺
钉16固定,所述纱扇13活动安装于所述窗框11内侧,所述窗扇12
通过铰链安装于所述窗框11外侧,将分体后的所述窗框11的型材
111两侧扣装玻璃压条17,配合玻璃的安装形成所述亮子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一体节材节能平开窗的
有益效果是:
一、所述窗框11的型材111采用分体式设计,方便安装所述防
护网格15,提高了窗体的安全性;
二、分体后的所述窗框11的型材111可做为中框使用,设计有
螺孔,可直接组框用螺钉固定,省去了中框型材,且不需要专用设备
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三、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及隔热性,在一定范围内具有
节能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
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
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