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795114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2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86549.2

申请日:

2015.12.03

公开号:

CN205224681U

公开日:

2016.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H5/12; E04B1/82; E04B1/00; E04B1/98; E04B2/88

主分类号:

E04H5/12

申请人:

厦门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振国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谊爱路16号海西文创大厦4楼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代理人:

张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建筑基础及建筑外墙,建筑主体内部设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冷却塔与电动控制阀连接,冷却塔出风口通过消音弯头与消音器连接,冷却塔与建筑基础连接处设置弹簧减震器,建筑基础与建筑主体连接处设置全浮筑层,建筑主体内墙壁和顶棚位置设置吸音材料层。本实用新型将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设置在建筑主体内部,解决了部分特殊建筑没有室外空间设置冷却塔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

1.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建筑基础及建筑外墙,其特征在于,建筑主体内部设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所述的冷却塔与电动控制阀连接,所述的冷却塔出风口通过消音弯头与消音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塔与建筑基础连接处设置弹簧减震器,建筑基础与建筑主体连接处设置全浮筑层,建筑主体内墙壁和顶棚位置设置吸音材料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外墙设有防水型消音百叶,所述的消音百叶与消音器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建筑外墙为玻璃幕墙,所述的玻璃幕墙底侧向外倾斜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塔为低矮型离心式冷却塔。

说明书

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部分特殊建筑没有室外空间设置冷却塔的位置,而将冷却塔设于建筑内部,运行时会有噪音、振动及漂水等各种因素对建筑使用带来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解决了部分特殊建筑没有室外空间设置冷却塔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建筑基础及建筑外墙,建筑主体内部设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所述的冷却塔与电动控制阀连接,所述的冷却塔出风口通过消音弯头与消音器连接,所述的冷却塔与建筑基础连接处设置弹簧减震器,建筑基础与建筑主体连接处设置全浮筑层,建筑主体内墙壁和顶棚位置设置吸音材料层。

优选地,建筑外墙设有防水型消音百叶,所述的消音百叶与消音器连接。

优选地,建筑外墙为玻璃幕墙,所述的玻璃幕墙底侧向外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塔为低矮型离心式冷却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将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设置在建筑主体内部,通过消音器、消音材料层的设置减少其运行时的噪音,通过弹簧减震器、全浮筑层的设置减少其运行时的振动,幕墙底侧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可防止冷却塔出风所带有的水蒸气贴附在玻璃幕墙的表面,减少漂水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将冷却塔设于建筑内部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建筑使用产生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建筑主体,2:建筑基础,3:建筑外墙,4:冷却塔,5:电动控制阀,6:消音弯头,7:消音器,8:弹簧减震器,9:吸音材料层,10:消音百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1、建筑基础2及建筑外墙3。建筑主体1内部设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4,冷却塔4与电动控制阀5连接。

冷却塔4一旦进进入主体结构内部,其运行时的噪音、振动及漂水等因素将会对整个建筑带来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些因素,本实用新型设置相应的建筑结构进行一些弥补的措施。

消音方面:冷却塔4出风口通过消音弯头6与消音器7连接,建筑主体1的内墙壁和顶棚位置设置吸音材料层9。建筑外墙3设有防水型消音百叶10,消音百叶10与消音器7连接。以上设置可减少冷却塔4运行时的噪音。

隔振方面:冷却塔4与建筑基础2连接处设置弹簧减震器8。建筑基础2与建筑主体1连接处设置全浮筑层(图中未示出)。弹簧减震器8和全浮筑层的设置可减少冷却塔4运行时的振动。

漂水方面:建筑外墙3为玻璃幕墙,将玻璃幕墙底侧向外倾斜设置,可防止冷却塔4出风所带有的水蒸气贴附在玻璃幕墙的表面,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冷却塔4出风的风速,从而减少漂水的影响。

同时由于设于建筑主体内部,冷却塔4为低矮型离心式冷却塔,可节省建筑空间。受到建筑平面及立面的限制,冷却塔的机位不能满足与主机一一对应的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考虑通过机房群控系统对冷却塔的运行台数及频率进行控制。具体思路为:将主机能耗、冷却水泵能耗、冷却塔风机能耗三者统一考虑,根据气候条件、系统特性,通过机房群控系统自带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在各种负荷条件下找到一个能保持系统效率(系统COP)最高所对应的冷却水温度,并以此控制冷却塔风机运行频率及台数,使冷却水温度趋近于控制器给出的最优值,从而保证整个空调系统始终处于最佳效率状态下运行。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将冷却塔设于建筑内部产生的各种因素对建筑使用产生的影响。解决了部分特殊建筑没有室外空间设置冷却塔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冷却塔设于内部的建筑结构,包括建筑主体、建筑基础及建筑外墙,建筑主体内部设置空调系统的冷却塔,冷却塔与电动控制阀连接,冷却塔出风口通过消音弯头与消音器连接,冷却塔与建筑基础连接处设置弹簧减震器,建筑基础与建筑主体连接处设置全浮筑层,建筑主体内墙壁和顶棚位置设置吸音材料层。本实用新型将空调系统的冷却塔设置在建筑主体内部,解决了部分特殊建筑没有室外空间设置冷却塔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