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测风塔及其基座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风力发电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海上测风塔及其基座。
背景技术
风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风能在开发价值和商业化推广中具有
广阔的发展前景,利用风能发电的技术方案已经在各国不断的研究发展。与陆
上风场相比,由于在开阔地建造风能发电装置能达到较好的发电效果,使在海
上建造风力发电装置已成为各国风力发电的主要研究方面之一。
海上风电场具有风能资源储量大、开发效率高、环境污染小、不占用耕地
等优点。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近海风能资源丰富,用电负荷中心大多集中
于东部沿海地区,海上风电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海上风力发电正在成为新
能源领域发展的重点。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陆上风场得到了大力开发,而海上风电却还处于起
步阶段。在海上建造风力发电场前,需要在拟建风电场的海域建设海上测风塔,
以达到实测风资源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从而确定该海域是否适合建设海上风
电场。
海上测风塔通常包括基座(俗称测风塔基础)、塔架、工作平台及检测仪器,
基座支撑在海床上,塔架固定在基座上,工作平台设于塔架的顶端,检测仪器
设置于工作平台上;现有的基座通常为桩基结构,即在海床上插入钢管桩,基
座通过钢管桩固定在海床上,使用完毕后,再将测风塔拆除。然而,这种结构
的海上测风塔建造成本高、工期长,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海上测风塔的基座,利用该基座可以
降低海上测风塔的施工成本并减少浪费。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
基座的海上测风塔。
作为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海上测风塔的基座,它包括多个
浮箱,所述多个浮箱环绕同一中心均匀布置,相邻所述浮箱之间固定连接;所
述浮箱内部设置有容积腔,其顶面倾斜布置,且内边缘高于外边缘。
优选地,所述浮箱在水平面形成等腰梯形结构,且所述多个浮箱的内边缘
和外边缘在水平面内分别形成正多边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裙板,所述裙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多个浮箱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裙板的边缘向下弯折形成嵌入部。
优选地,所述裙板的底面设置有向下凸起的嵌入部。
优选地,所述浮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海水或空气流通的通道。
优选地,所述浮箱的数量为6个或者8个。
优选地,所述基座还包括用于连接塔架的四个连接座,四个所述连接座均
匀布置在所述多个浮箱上。
作为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上测风塔,它包括塔架、工作平台、
检测仪器及上述任意一项的基座,所述塔架的底端与基座连接,所述塔架的顶
端与工作平台连接,所述检测仪器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上。
优选地,所述塔架为桁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座包括多个浮箱,多个浮箱环绕同一中心均匀布置,
相邻浮箱之间固定连接;浮箱内部设置有容积腔,其顶面倾斜布置,且内边缘
高于外边缘。基于这种结构的基座,海上测风塔的施工过程为:在陆地上将海
上测风塔装配好,然后将其放在海中,使整个海上测风塔浮在水面上,以拖航
的方式将其拖至预定的位置后,将海水输入浮箱的容积腔内,使其逐步下沉,
最终使整个海上测风塔支撑于海床上;在一个地方完成测风任务后,将容积腔
内的海水排出,再将海上测风塔拖航至另一个工作地点进行测风作业。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基座,一方面可以减轻海上测风塔运输过程中的重量,
且基座本身可以产生浮力,降低了拖航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使海
上测风塔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另外,浮箱的顶面倾斜设置,且内边缘高于外
边缘;当基座遭遇水平方向的海流冲刷时,海流的作用力在浮箱顶面上形成一
个向下的分力,进而增大基座与海床的摩擦力,避免基座在海流的冲刷下移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
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海上测风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基座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基座的正面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座2—塔架3—工作平台11—浮箱12—裙板13—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
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出的海上测风塔包括基座1、塔架2、
工作平台3及检测仪器图中未示出,塔架2的底端与基座1连接,塔架2的顶
端与工作平台3连接,检测仪器设置于所述工作平台3上。其中,如图2和3
所示,基座1包括8个浮箱11及裙板12,浮箱11内设置有容积腔,8个浮箱
11在水面内围绕同一中心均匀布置,相邻浮箱11之间固定连接,浮箱11底部
与裙板12连接,在水平面内,浮箱11形成等腰梯形结构,且8个浮箱11的内
边缘和外边缘分别形成正八边形结构,浮箱11的顶面倾斜布置,且内边缘的高
度要大于外边缘,在浮箱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海水或空气流通的通道13。
该海上测风塔的施工过程为:在陆地上将海上测风塔装配好,然后将其放
在海中,使整个海上测风塔浮在水面上,以拖航的方式将其拖至预定的位置后,
利用水泵将海水经通道13泵入容积腔内,在重力作用下,海上测风塔逐步下沉,
使裙板12嵌入海床,最终基座1支撑于海床上;在一个地方完成测风任务后,
将容积腔内的海水排出,再将海上测风塔拖航至另一个工作地点进行测风作业。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基座1,一方面可以减轻海上测风塔运输过程中的重
量,且基座1本身可以产生浮力,降低了拖航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可
以使海上测风塔重复利用,减少浪费。并且,浮箱11的顶面倾斜设置,且内边
缘高于外边缘;当基座1遭遇水平方向的海流冲刷时,海流的作用力在浮箱11
顶面上形成一个向下的分力,进而增大基座1与海床的摩擦力,避免基座1在
海流的冲刷下移动。另外,通过设置裙板12,可以对浮箱11起到一定的保护
作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裙板12上设置嵌入部,可以增大基座1与海床的结
合力度,进而提升海上测风塔的稳定性,减轻海流对基座1的冲刷。
在其它实施例中,浮箱11的具体结构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另外,
塔架2的具体结构形式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为了减轻重量,优选采用桁
架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