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及其成套装置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机罩的机器。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保护机器的机罩免受损坏的护罩组件。
背景技术
许多机器包括封包机器的机罩。这种机罩通常包括格栅部分,所述格栅部分具有用于在机罩下方的发动机舱和外部环境或周围环境之间空气流动的开口。在一些应用中,诸如林业工程和垃圾管理,存在物品可能掉落在机罩上或损坏机罩的风险。受损的机罩会妨碍空气流动或使异物进入发动机舱。
护罩组件有时用于保护机罩。例如,第6,837,326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牵引机格栅和护栅。护栅被固定到支架上,而支架进而通过紧固件焊接或安装到牵引机的机架上。由此,牵引机的护栅和机架之间存在刚性连接。然而,这种刚性连接结构在撞击事故的情况下可能容易破裂。
因此,需要与用于机器的护罩组件相关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所述机器包括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机架、由邻近第一端的机架支撑的作业工具,以及由邻近第二端的机架支撑的配重。所述机器进一步包括由机架支撑的机罩,以及由配重支撑且被配置为保护机罩免受损坏的护罩组件。所述机器进一步包括插在护罩组件和配重之间以便提供护罩组件和配重之间的非刚性连接的柔性隔震安装件。
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包括头部,并且所述护罩组件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头部被放置在所述配重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以便限定所述配重和所述安装支架之间的空隙。
所述护罩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为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所述配重之间的第一柔性隔震安装件,并且进一步包括:
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和所述配重之间的第二柔性隔震安装件。
所述配重包括孔,并且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孔中。
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包括头部和主体部分,所述头部位于所述配重和所述护罩组件之间,并且所述主体部分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孔中。
所述配重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延伸的孔,
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为至少部分地位于邻近所述上表面的孔中的第一柔性隔震安装件,并且进一步包括:
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之间的孔中的第二柔性隔震安装件。
所述第一柔性隔震安装件和所述第二柔性隔震安装件均包括头部和主体部分,所述第一柔性隔震安装件的头部延伸至所述上表面之外,且所述第二柔性隔震安装件的头部从所述下表面凹进。
进一步包括将所述护罩组件、柔性隔震安装件和配重固定在一起的紧固件。
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由弹性材料形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套装置,所述成套装置包括被配置为保护机器的机罩的护罩组件以及多个柔性隔震安装件。所述护罩组件和柔性隔震安装件被配置为一起固定到机器的配重上,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插在护罩组件和配重之间以便提供护罩组件和配重之间的非刚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护罩附接到具有配重的机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护罩组件放置为邻近配重,并且将柔性隔震安装件放置在配重和护罩组件之间。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护罩组件、柔性隔震安装件和配重固定在一起,以使得所述柔性隔震安装件提供护罩组件和配重之间的非刚性连接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机器提供护罩组件,一个或多个柔性隔震安装件插在机器的护罩组件与配重之间,以便提供护罩组件与配重之间的非刚性连接。优点是,这种配置可以提高护罩组件的耐久性并且使其在碰撞事故中避免断裂或减轻和降低损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护罩组件的机器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机器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其包括护罩组件、机罩和配重。
图3是类似于图2的分解视图,其示出柔性隔震安装件插在护罩组件和配重之间。
图4是示出护罩组件、隔震安装件和配重的侧视图。
图5是类似于图4但为局部截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并从图1开始,示出机器10。机器10是轮式装载机的形式,但应理解,本实用新型通常也同样应用于其它类型的机器。机器10通常包括机架12,机架12在第一端14和第二端16之间延伸。作业工具18由邻近第一端14的机架12支撑。在所示实施例中,作业工具18是铲斗的形式。操作者驾驶室20由机架12支撑。机器10还包括用于使机器10沿地面移动的地面接合构件22。在所示实施例中,地面接合构件22为车轮和轮胎组件。
机罩24由机架12支撑,且至少部分地封包诸如发动机(未示出)的动力源。机罩24可包括格栅部分26,格栅部分26示出为可包括能够使空气在周围环境和机罩24下方的机舱之间流动的开口。在所示实施例中,格栅部分26大致邻近机架12的第二端16并定向为大致的直立构造。
配重28由邻近第二端16的机架12支撑。配重28被配置为平衡机器10的重量负载,并被放置为大致与作业工具18相对(诸如用于平衡作业工具18的重量加上其中的任何有效负载)。护罩组件30由配重28支撑并被配置为保护机罩24免受损坏。
如图2所示,护罩组件30被固定到配重28上并相对于邻近机罩24的格栅部分26的配重28大致向上延伸。护罩组件30包括两个直立柱32和在柱32之间延伸的防护构件34。防护构件34可以被设置为邻近格栅部分26以便保护格栅部分26免受损坏。
如图2所示,防护构件34可以经由铰链36可移动地固定到一个柱32上。由此,防护构件34可枢转远离格栅部分26以便向用户提供护罩24的进入路径。每个柱32包括安装支架38,安装支架38被配置为固定到配重28上,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
配重28大致在横向方向上沿机器10的长度轴线方向延伸。配重28包括上表面40和下表面42。配重28还包括第一侧段44、第二侧段46和介于其间的中间段48。在所示实施例中,护罩组件30大致被支撑在上表面40的上方,其中一个安装支架38固定到第一侧段44且另一个安装支架38固定到第二侧段46。防护构件34横跨在柱32之间并且大致在中间段48的上方。
接着参照图3,分解视图示出一个或多个柔性隔震安装件50插在护罩组件30与配重28之间,以提供护罩组件30与配重28之间的非刚性连接。任选地并且如所示,护罩组件30的每个安装支架38与配重28之间可以放置有若干隔震安装件50。可以使用任何适当数量的隔震安装件50。
进一步参照图4和图5,每个隔震安装件50包括头部52和主体部分54。如图所示,头部52可以具有比主体部分54更大的宽度范围。隔震安装件50的头部52可以位于配重28与安装支架38之间以便在其间限定空隙56。如图所示,空隙56大致在配重28的上表面40的上方。
配重28包括一个或多个孔58。如图5中所示,孔58可以大致在配重28的上表面40与下表面42之间延伸。每个隔震安装件50可以至少部分位于孔58内。例如并且如所示,每个隔震安装件50的头部52可以位于配重28与护罩组件30之间,且每个主体部分54可以至少部分位于孔58中。
如图3和图5中所示,第一组隔震安装件50可以被放置为大致邻近配重28的上表面40,且第二组隔震安装件50可以被放置为大致在上表面40与下表面42之间。所述两组中的每个隔震安装件50可以在结构上相同。
第一组隔震安装件50至少部分位于孔58中并且邻近上表面40。具体地说,第一组隔震安装件50的头部52可以延伸超出上表面40。
第二组隔震安装件50至少部分位于在上表面40与下表面42之间的孔58中。具体地说,第二组隔震安装件50的头部52可以从下表面42凹进。如所示,第二组隔震安装件50的头部52和主体部分54全部在孔58中。
紧固件60可以用来将护罩组件30、每个隔震安装件50和配重28固定在一起。例如并且如所示,每个紧固件60是螺栓62(具有头部64)和螺母66的形式。如图5中所示,每个紧固件60可以与均介于头部64与螺母66之间的两个隔震安装件50相关联。
隔震安装件50可以由弹性材料形成以具有柔性并且以便提供护罩组件30与配重28之间的非刚性连接。
有利的是,可以提供包括护罩组件30和多个隔震安装件50的成套配件。从而,用户可以获取护罩组件30并且将其安装在机器(诸如机器10)上。
工业实用性
根据前文,为机器10提供护罩组件30。一个或多个柔性隔震安装件50插在机器10的护罩组件30与配重28之间以便提供护罩组件30与配重28之间的非刚性连接。有利的是,这种配置可以提高护罩组件30的耐久性并且使其在碰撞事故的情况中不太可能被损坏或从机器10上断裂。
护罩组件30可以如下附接到具有配重28的机器10。
将护罩组件30放置为邻近配重28。将一个或多个隔震安装件50放置在配重28与护罩组件30之间。这可以包括将隔震安装件50的头部52放置在配重28与护罩组件30的安装支架38之间以便限定配重28与安装支架38之间的空隙56。配重28可以包括孔58,且隔震安装件50的主体部分54可以被放置在至少部分进入孔58中。任选地,多个隔震安装件50可以位于配重28与护罩组件30之间。
护罩组件30、每个隔震安装件50和配重28以使得隔震安装件50提供护罩组件30与配重28之间的非刚性连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机器的配重28最初可以不包括孔58。在这种情况中,在护罩组件30附接到配重28之前可能必须在配重28中产生孔58。例如,孔58可以在配重28上钻孔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