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车联网车载终端和系统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联网领域,尤其涉及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车联
网车载终端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特别是家用小轿车逐渐走进了普通
家庭。家用轿车的普及或大量使用,也使得人们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出现各种
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威胁生命。这种威胁主要来自于停驶车辆的车主在停车
锁门之后,忘记了车内还有其他人员、特别是未成年的小朋友、婴幼儿等而自
顾自地离开,此时很容易发生不测事故,例如,将这些人员憋死在车内。
上述使用汽车时威胁人员生命安全的事件屡见报端后,业界开始不断寻求
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中,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车内前排可以取点的位置安
装红外收发器,红外线收发器通过发射脉冲反射到接收器之后,利用红外线传
播时的不扩散原理,根据红外线从发出到被收到的时间以及红外线的传播速度
计算出距离,从而判断出车内是否有人。
然而,一方面,红外收发器利用红外线测距一般是长距离测距时优先考虑
的方案,在短径传输时间很小的情况下,例如,狭窄的车内不足以精确判断出
是否有人员;另一方面,红外收发器的安装位置固定,而滞留车内的人员可能
在车内不同位置,当这个位置是红外收发器的探测盲区时,上述现有的解决方
案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车联网车载终端
和系统,以简便有效的方式探测停驶车辆内是否有人滞留,减少威胁生命安全
的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识别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若识别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收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中
心发送报警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若识别所述
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语音进行信号增强处理。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所述停
驶车辆内的声音是否为语音,包括:
提取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的特征值;
将所述特征值与语音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停驶车辆内
的声音为语音。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所
述车联网车载终端包括:
声音采集模块,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
收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车联网车载
终端还包括:
信号增强模块,用于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
音为语音后,对所述语音进行信号增强处理。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语音识别模
块包括:
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的特征值;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特征提取单元提取的特征值与语音特征进行匹配,
若匹配成功,则确定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车联网车载终端和无线收发设备,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语
音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声音采集模块,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声音为语音,则向
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用于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提示所述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车联网车载终端和无线收发设备,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语
音识别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声音采集模块,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声音为语音,则向
所述无线收发设备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在车辆停驶时,向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或其包含的模
块提供电源;
所述无线收发设备,用于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提示所述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车联网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中心,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语
音识别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声音采集模块,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声音为语音,则向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的无线接收设备发送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的提示信息。
本发明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车联网车载终端和数据处理中心,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包括声音采集模块、语
音识别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
所述声音采集模块,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声音采集模块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若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识别所述声音为语音,则向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在车辆停驶时,向所述车联网车载终端或其包含的模
块提供电源;
所述数据处理中心,用于收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的无线接收设备发送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的提示信息。
从上述本发明技术方案可知,在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时,采用的是对
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的方式,并且在识别出所述声音为语音时向无线收
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由于声音采集不像现有的红外收发器
那样存在盲区,而是可以不留死角地对停驶车辆内的一切动响进行采集,并且
声音的采集手段简单易行,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以简便的方式,
非常容易、精确地发现停驶车辆内是否有人员滞留,从而减少了汽车使用过程
中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
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
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
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
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停
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识别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是否为语音;若识别所
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收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
号。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相应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和
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
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车联网车载终端,其可以在车辆停驶
时也能够获得电源以正常工作。附图1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3:
S101,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为了能够非常容易采集到停驶车辆内细微的声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
以对声音的采集装置采用数字硅麦和全向拾音孔结构设计,而调制手段采用脉
冲密度调制技术进行,并使用高保真数字音频I2S接口。
S102,识别停驶车辆内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语音可以是人正常的说话声音,例如,停驶车辆内滞
留人员的呼救声,也可以是人发出的哭闹声,例如,停驶车辆内婴幼儿、儿童
等未成年人的哭泣、哭闹声,等等。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识别停驶车辆内
的声音是否为语音具体可以通过如下步骤S1021和S1022实现:
S1021,提取停驶车辆内的声音的特征值。
由于语音信号有区别于其他声音信号,例如,环境噪声等的特征,包括短
时时域特征和短时频域特征,其中,短时时域特征有短时能量、短时平均幅度、
短时过零率、短时自相关函数、短时平均幅度差函数等,短时频域特征包括短
时频谱或短时功率谱,因此,当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的特征值进行提取后,就
有可能对其是否为语音信号进行判决。
S1022,将步骤S1021提取的特征值与语音特征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
则确定所述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语音特征是特征库里的预先做好的模板,它利用前述
实施例提及的短时域特征和短时频域特征等表征了语音的特征。若将步骤
S1021提取的特征值与语音特征进行匹配成功,则可以确定所述停驶车辆内的
声音为语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上述匹配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阈值,当步骤S1021
提取的特征值与语音特征相似度接近这一阈值时,则可以确定所述停驶车辆内
的声音为语音。
S103,若识别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收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
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为了得到信噪比较强的语音信号,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若识别停驶车
辆内的声音为语音,则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语音进行信号增强处理。具体地,
可以是先预加重语音对应的数字语音信号,然后,将所述经过预加重的数字语
音信号从时域形式转换为频域形式,并放大所述频域形式的数字语音信号的基
波成分和衰减所述频域形式的数字语音信号的谐波成分,最后,将经过基波成
分放大和谐波成分衰减的数字语音信号从频域形式转换为时域形式。如此,可
以得到信噪比增强的语音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可以是属于停驶车辆的车主的手机等移
动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其他无线收发设备,本发明对此可以不
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报警信号也可以发送到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
心再向停驶车辆的车主的无线收发设备推送停驶车辆内尚有人员滞留的提示信
息。
从上述附图1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可知,在探明停驶车
辆内有无人员时,采用的是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的方式,并且在识别
出所述声音为语音时向无线收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由于声
音采集不像现有的红外收发器那样存在盲区,而是可以不留死角地对停驶车辆
内的一切动响进行采集,并且声音的采集手段简单易行,因此,本发明提供的
技术方案能够以简便的方式,非常容易、精确地发现停驶车辆内是否有人员滞
留,从而减少了汽车使用过程中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的发生。
请参阅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
网车载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附图2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
关的部分。附图2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包括声音
采集模块201、语音识别模块202和无线通信模块203,其中:
声音采集模块201,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为了能够非常容易采集到停驶车辆内细微的声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
以对声音的采集装置即声音采集模块201采用数字硅麦和全向拾音孔结构设
计,而调制手段采用脉冲密度调制技术进行,并使用高保真数字音频I2S接口。
语音识别模块202,用于识别声音采集模块201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语音可以是人正常的说话声音,例如,
停驶车辆内滞留人员的呼救声,也可以是人发出的哭闹声,例如,停驶车辆内
婴幼儿、儿童等未成年人的哭泣、哭闹声,等等。
无线通信模块203,用于若语音识别模块202识别声音采集模块201采集
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收发设备或者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报警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线收发设备可以是属于停驶车辆的车主的手机等移
动终端,也可以是能够接收无线信号的其他无线收发设备,本发明对此可以不
做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报警信号也可以由无线通信模块203发送到数据处理
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再向停驶车辆的车主的无线收发设备推送停驶车辆内尚
有人员滞留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附图2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
终端的实施方式中,各功能模块的划分仅是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
要,例如相应硬件的配置要求或者软件的实现的便利考虑,而将上述功能分配
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所述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
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而
且,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相应的功能模块可以是由相应的硬件实现,也
可以由相应的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完成,例如,前述的声音采集模块,可以是
具有执行前述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的硬件,例如声音采集器,也可以
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
备;再如前述的语音识别模块,可以是执行识别声音采集模块(声音采集器)
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的硬件,例如语音识别器,也可以是能够执行相应计算
机程序从而完成前述功能的一般处理器或者其他硬件设备(本说明书提供的各
个实施例都可应用上述描述原则)。
附图2示例的车联网车载终端还可以包括信号增强模块301,如附图3所
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信号增
强模块301用于若语音识别模块202识别声音采集模块201采集的声音为语音
后,对所述语音进行信号增强处理。具体地,信号增强模块301可以是先预加
重语音对应的数字语音信号,然后,将所述经过预加重的数字语音信号从时域
形式转换为频域形式,并放大所述频域形式的数字语音信号的基波成分和衰减
所述频域形式的数字语音信号的谐波成分,最后,将经过基波成分放大和谐波
成分衰减的数字语音信号从频域形式转换为时域形式。如此,可以得到信噪比
增强的语音信号。
附图2示例的语音识别模块202可以包括特征提取单元401和匹配单元
402,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
载终端,其中:
特征提取单元401,用于提取停驶车辆内的声音的特征值;
匹配单元402,用于将特征提取单元401提取的特征值与语音特征进行匹
配,若匹配成功,则确定停驶车辆内的声音为语音
请参阅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
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附图5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附图5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包括车联网车载终端501和无线
收发设备502,其中,车联网车载终端501可以是附图2至附图4任一示例的
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车联网车载终端501可以包括声
音采集模块503、语音识别模块504和无线通信模块505,其中:
车声音采集模块503,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语音识别模块504,用于识别声音采集模块503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无线通信模块505,用于若语音识别模块504识别声音采集模块503采集
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收发设备502发送报警信号;
无线收发设备502,用于收到无线通信模块505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提示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
请参阅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
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附图6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附图6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包括车联网车载终端601和无线
收发设备602,车联网车载终端601,其中,车联网车载终端601可以是附图2
至附图4任一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车联网车载
终端601可以包括声音采集模块603、语音识别模块604、无线通信模块605
和供电模块606,其中:
声音采集模块603,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语音识别模块604,用于识别声音采集模块603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无线通信模块605,用于若语音识别模块604识别声音采集模块603采集
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无线收发设备602发送报警信号;
供电模块606,用于在车辆停驶时,向车联网车载终端601或其包含的模
块提供电源;
无线收发设备602,用于收到无线通信模块605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提示所述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
请参阅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
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附图7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附图7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包括车联网车载终端701和数据
处理中心702,其中,车联网车载终端701可以是附图2至附图4任一示例的
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车联网车载终端701可以包括声
音采集模块703、语音识别模块704和无线通信模块705,其中:
车声音采集模块703,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语音识别模块704,用于识别声音采集模块703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无线通信模块705,用于若语音识别模块704识别声音采集模块703采集
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数据处理中心702发送报警信号;
数据处理中心702,用于收到无线通信模块705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的无线接收设备发送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的提示信息。
请参阅附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
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附图8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附图8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系统包括车联网车载终端801和数据
处理中心802,车联网车载终端801,其中,车联网车载终端801可以是附图2
至附图4任一示例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车联网车载终端,车联网车载
终端801可以包括声音采集模块803、语音识别模块804、无线通信模块805
和供电模块806,其中:
声音采集模块803,用于对停驶车辆内的声音进行采集;
语音识别模块804,用于识别声音采集模块803采集的声音是否为语音;
无线通信模块805,用于若语音识别模块804识别声音采集模块803采集
的声音为语音,则向数据处理中心802发送报警信号;
供电模块806,用于在车辆停驶时,向车联网车载终端801或其包含的模
块提供电源;
数据处理中心802,用于收到无线通信模块805发送的报警信号后,向停
驶车辆的车主的无线接收设备发送停驶车辆内有人员滞留的提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各模块/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
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带来的技术效果与本发明方法实施
例相同,具体内容可参见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
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
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探明停驶车辆内有无人员的方法和系统进行
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
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
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