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788912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8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36537.X

申请日:

2016.04.20

公开号:

CN205530636U

公开日:

2016.08.3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3F 5/04登记生效日:20170822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孔文艺变更后权利人:成都建工预筑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同盛路29号5栋1单元8号变更后权利人: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乡农寺街51-129号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李锋|||授权

IPC分类号:

E03F5/04; E03F5/06; E03F5/10

主分类号:

E03F5/04

申请人:

孔文艺; 李锋

发明人:

李锋; 孔文艺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同盛路29号5栋1单元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代理人:

赵正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包括截流缝盖板构件(1)和U型渗排水沟构件(2);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安装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顶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横向截面外形为矩形,其内部设为U型沟槽,且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渗水孔(201)。通过设置在沟槽侧壁上的渗水孔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中,从而可实现渗排功能的融合,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同时,还可实现渗透设施与排水设施的互通,提高设施利用率,减少工程成本,利于实际推广和使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流缝盖板构件(1)和U型渗排水沟构件(2);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安装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顶部,其由两块侧板(101)、两块底板(102)和若干个连接件(103)构成,其中,两块所述侧板(101)上下对齐设置,并形成一条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流缝(104),两块所述底板(102)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101)的底端且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10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101)的相对侧;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横向截面外形为矩形,其内部设为U型沟槽,且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渗水孔(2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201)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201)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介于30~60度之间。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所述渗水孔(201)的外部口径大于内部口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孔(201)的外部口径与内部口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板(101)与所述底板(102)的连接处沿纵向设置有一倒L型纵向梁板(105),所述倒L型纵向梁板(105)位于所述侧板(10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底板(102)的上方。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纵向的一端设有第一企口(202),其纵向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企口(202)相配合的第二企口。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2)为弧形板,使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的底部构成一拱形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2)的外端边缘设有纵向插接条(106),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侧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纵向插接条(106)相配合的纵向插接槽(203)。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为不锈钢预制构件或钢化玻璃预制构件,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为钢筋混凝土构件。

说明书

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城市出现内涝灾害的报道漏见不鲜,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城
市排水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引起了社
会的重视,其作为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
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
市排水系统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能力,并在需要时可将蓄存的
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在构建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中,现有措施主要是通过在源
头建立小型、分散的雨洪管理工程来减少径流,因此通常将雨水渗透和雨水排放
分开考虑,分别对渗透设施和排水设施进行相应的建设。缝隙式排水沟构件作为
排水设施中最常用的工程构件之一,其主体功能就是先通过缝隙将路面上的径流
雨水导入至处于路面下方的沟槽中,然后将收集得到的雨水排放至与沟槽连通的
市政雨水管网中。现有这种缝隙式排水构件存在一定的功能局限:其没有考虑要
与路面下的渗透系统相连通,因此只具有单一的截排功能,无法将雨水导入到渗
流系统中,不利于雨水的蓄存以及真正地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目前缝隙式排水沟构件的功能局限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
种截渗排水沟组件,通过设置在沟槽侧壁上的渗水孔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
方的渗流系统中,从而可实现渗排功能的融合,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
市”的理念。同时,还可实现渗透设施与排水设施的互通,提高设施利用率,减
少工程成本,利于实际推广和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包括截流缝盖
板构件和U型渗排水沟构件;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安装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
的顶部,其由两块侧板、两块底板和若干个连接件构成,其中,两块所述侧板上
下对齐设置,并形成一条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流缝,两块所述底板分别连接在
两块所述侧板的底端且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的
相对侧;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的横向截面外形为矩形,其内部设为U型沟槽,
且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渗水孔。

具体的,所述渗水孔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渗水
孔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介于30~60度之间。

具体的,所述渗水孔的外部口径大于内部口径。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渗
水孔的外部口径与内部口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

具体的,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沿纵向设置有一倒L型纵向梁
板,所述倒L型纵向梁板位于所述侧板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具体的,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纵向的一端设有第一企口,其纵向的另
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企口相配合的第二企口。

具体的,所述底板为弧形板,使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的底部构成一拱形
结构。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底板的外端边缘设有纵向插接条,所述U型渗排水沟
构件的侧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纵向插接条相配合的纵向插接槽。

具体的,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为不锈钢预制构件或钢化玻璃预制构件,
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构件。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截渗排水沟组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在沟槽侧壁上的渗水孔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
中,从而可实现渗排功能的融合,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
(2)通过配置倒L型纵向梁板和/或将盖板构件的底部设置成拱形结构,可以提
高盖板构件的承载等级,进而可使其能够被应用于具有高强负荷特点的路面下,
适用场景更广;(3)由于在截流缝盖板构件中设置有一条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
流缝,可以在截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堵塞情况;(4)由于渗水孔为向下倾斜的结构
和/或从内至外口径逐渐增大的结构,可以在渗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堵塞情况,进
一步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5)可实现渗透设施与排水设
施的互通,提高设施利用率,减少工程成本,利于实际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在组合时的横向截面
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截渗排水沟组件中U型渗排水沟构件的
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截渗排水沟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截流缝盖板构件 101、侧板 102、底板 103、连接
件 104、截流缝 105、倒L型纵向梁板 106、纵向插接条 2、U型渗排水沟
构件 201、渗水孔 202、第一企口 203、纵向插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截渗排
沟水组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
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描述的各种技术可以但不限于城市排水技术领域,还可以用于其
它类似领域。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
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
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
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
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
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在组合时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包括截流缝盖板构件1和U型渗排水沟构
件2;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安装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顶部,其由两块
侧板101、两块底板102和若干个连接件103构成,其中,两块所述侧板101上
下对齐设置,并形成一条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流缝104,两块所述底板102分
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101的底端且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103的两端分别连接
在两块所述侧板101的相对侧;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横向截面外形为矩形,
其内部设为U型沟槽,且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渗水孔201。

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三维坐标系XYZ中,横向方向为X轴方向,竖直
方向为Y轴方向,纵向方向为Z轴方向。在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的结构中,所述
截流缝盖板构件1可以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预制构件或钢化玻璃预制构件,其可以
是通过模型浇灌方式预制成的一体化结构,也可以是通过焊接组装等方式而预制
成的组合结构。作为优化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为通过模型
浇灌方式预制成的一体化钢化玻璃预制构件,不但可以确保较高的承载等级及较
宽的应用场景,还可以方便人员查看下方沟槽是否出现堵塞情况,以便及时排除
问题。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可以是对称的中缝式结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中缝
式结构(在极端情况下,可省略横向其中一侧的所述底板102,构成侧缝式结构)。
所述侧板101和所述底板102构成L型结构,所述连接件103为杆状结构,并与
横向两端的所述侧板102的内侧面相连接,以稳固支撑两侧的所述侧板102,在
两块所述侧板之间形成一个可从上至下导入雨水的且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流
缝104,可以在截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堵塞情况。所述截流缝104可以通过调节所
述连接件103的横向长度来改变缝隙的宽度及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以满足不同
的截流水量的要求。

如图1所示,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可以但不限于为钢筋混凝土构件,
其中的U型沟槽用于组合构成可纵向连通市政雨水管网系统的排水沟道,在沟槽
横向两侧设置的多排(如图1所示,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四排所述渗水孔
201)所述渗水孔201用于横向连通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以便将沟槽中雨水导
入至渗流系统。所述路面可以但不限于为广场表面、人行道面和机动车道面等。

如图2所示,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和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组合后
埋设于路面的下方,并使所述截流缝104的顶端刚好露出路面,因此可在下雨时
使路面上的部分径流雨水,顺着所述截流缝104导入下方的U型沟槽中,一方面
通过所述渗水孔201横向渗流进入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中,可实现雨水的蓄存;
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构成的排水沟道纵向流入市政雨水官网系统中,可在降雨量较
大时避免出现内涝情况。由此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通过设置在沟槽侧壁上的渗
水孔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中,从而可实现渗排功能的融合,
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同时,还可实现渗透设施与排水设
施的互通,提高设施利用率,减少工程成本,利于实际推广和使用。

具体的,在所述侧板101与所述底板102的连接处沿纵向设置有一倒L
型纵向梁板105,所述倒L型纵向梁板105位于所述侧板101的外侧且位于所述
底板102的上方。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所述侧板101与所述底板102的连
接处的配置所述倒L型纵向梁板105,缓解来自地面的压力,并加固所述侧板101
与所述底板102的连接关系,由此可以提高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的承载等级,
进而可使其能够被应用于具有高强负荷特点的路面下,例如埋设在机动车道。

具体的,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纵向的一端设有第一企口202,其纵
向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企口202相配合的第二企口。如图1所示,由于第一
企口202与所述第二企口相配合,可实现两相邻所述U型排水沟构件2之间的适
配插接,从而方便构成一个长距离的排水沟道。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
置在沟槽侧壁上的渗水孔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中,从而可实
现渗排功能的融合,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2)通过配置
倒L型纵向梁板,可以提高盖板构件的承载等级,进而可使其能够被应用于具有
高强负荷特点的路面下,适用场景更广;(3)可实现渗透设施与排水设施的互通,
提高设施利用率,减少工程成本,利于实际推广和使用。

实施例二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截渗排水沟组件中U型渗排水沟构
件的横向截面示意图。实施例二作为实施例一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其提供的截渗
排水沟组件与实施例一所描述的截渗排水沟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渗水孔
201从内至外向下倾斜设置。如图3所示,通过对所述渗水孔201进行所述设计,
可以在渗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堵塞情况,进一步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
的理念。此外还可以在通过模型浇灌方式成型所述U型排水沟构件2时,方便去
除处于所述渗流孔201中的模具,从而方便生产制造。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渗水
孔201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介于30~60度之间。作为举例的,如图3所示,所
述渗水孔201向下倾斜的倾斜角度θ=45°。

具体的,所述渗水孔201的外部口径大于内部口径。如图3所示,通过
对所述渗水孔201进行所述设计,也可以在渗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堵塞情况,进一
步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此外还可以在通过模型浇灌方式
成型所述U型排水沟构件2时,方便去除处于所述渗流孔201中的模具,进而方
便排水沟构件的生产制造。进一步具体的,所述渗水孔201的外部口径与内部口
径的比例系数介于1.5~2.5之间。作为举例的,如图3所示,所述渗水孔201
的外部口径设为L1,其值设为10cm;所述渗水孔201的内部口径设为L2,其值
设为5cm。由此,所述渗水孔201的外部口径与内部口径的比例系数为2。

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效果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还
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由于渗水孔为向下倾斜的结构和/或从内至外口径逐渐
增大的结构,可以在渗水过程中防止出现堵塞情况,进一步利于蓄存雨水以及贯
彻“海绵城市”的理念;(2)还可以在通过模型浇灌方式成型排水沟构件时,方
便去除处于渗流孔中的模具,进而方便排水沟构件的生产制造。

实施例三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种截渗排水沟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三作为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其提供的截渗排水沟组件
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所描述的截渗排水沟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底板102
为弧形板,使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的底部构成一拱形结构。如图4所示,由于
将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的底部设置成拱形结构,可利用拱形受压时力的传递原
理,将中部受到的压力向横向两侧传递,从而可以盖板构件1在中部发生变形,
进一步提高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的承载等级,进而可使其能够被应用于具有高
强负荷特点的路面下,适用场景更广。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底板102的外端边缘
设有纵向插接条106,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侧壁顶端设有与所述纵向插接
条106相配合的纵向插接槽203。如图4所示,通过所述纵向插接条106与所述
纵向插接槽203的适配插接,可将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牢固地安装在所述U型
渗排水沟构件2的侧壁顶端,加强整个排水沟组件的组合稳固性。

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技术效果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截渗排
水沟组件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将盖板构件的底部设置成拱形结构,可
以进一步提高盖板构件的承载等级,进而可使其能够被应用于具有高强负荷特点
的路面下,适用场景更广。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
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截渗排水沟组件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
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截渗排水沟组件。所述截渗排水沟组件包括截流缝盖板构件(1)和U型渗排水沟构件(2);所述截流缝盖板构件(1)安装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顶部,所述U型渗排水沟构件(2)的横向截面外形为矩形,其内部设为U型沟槽,且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渗水孔(201)。通过设置在沟槽侧壁上的渗水孔可将雨水导入到处于路面下方的渗流系统中,从而可实现渗排功能的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