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788477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271391.5

申请日:

2016.04.01

公开号:

CN205531056U

公开日:

2016.08.3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D 13/00申请日:20160401授权公告日:20160831终止日期:20170401|||授权

IPC分类号:

E04D13/00; E03B3/02; A01G27/02; E03F5/10

主分类号:

E04D13/00

申请人: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何婷婷; 史志鹏; 刘家春; 张子贤; 陈建; 王文芬; 陈晨

地址:

221116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代理人:

周爱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属于雨水集蓄利用技术领域;在屋顶上制作有蓄水池及景观水体;在蓄水池上部有盖板,盖板上设有通气孔;在蓄水池及盖板的外围有人工基质;人工基质上部种植植物;蓄水池连接有地下集水管;在集水管的管壁上径向制作有渗水孔;集水管的外壁制作有土工布;在土工布外围有粗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外部为人工基质;蓄水池的上部通过溢流管与景观水体连通;景观水体及蓄水池的底部分别设防水层;防水层下部依次为结合层及混凝土结构层。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蓄水池能够收集人工基质中多余雨水,用于非雨季灌溉,超过蓄水池容积雨水通过溢流管来补充景观水体中用水,将屋面雨水充分做到就地收集和利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在屋顶的上部种植植物,在屋
顶的外周制作有墙体(3);其特征在于:在屋顶上制作有蓄水池(4)及景观水
体(5);在所述蓄水池(4)上部设有盖板(4);在所述蓄水池(4)及盖板(4)
的外围制作有人工基质(8);在所述人工基质(8)的上部种植植物;所述盖板
(4)上设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孔(6);所述蓄水池(4)连接有地下集水管(2);
在所述集水管(2)的管壁上径向制作有渗水孔(14);在集水管(2)的外壁制
作有土工布(9);在所述土工布(9)的外围设有粗砂过滤层(7);粗砂过滤层
(7)的外部为人工基质(8);所述蓄水池(4)的上部通过溢流管(1)与景观
水体(5)连通;所述景观水体(5)及蓄水池(4)的底部分别设有防水层(10);
所述防水层(10)的下部依次为结合层(11)及混凝土结构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管(2)有多条,均布设置在蓄水池(4)的外围,集水管(2)呈纵坡,
其最小纵坡处与蓄水池(4)连接贯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溢流管(1)呈纵坡,其最大纵坡处连接蓄水池(4),最小纵坡处连
接景观水体(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景观水体(5)有多个,分别为混凝土池壁(15)制作,并分布在屋顶四角,
与墙体(3)连接。

说明书

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集蓄利用系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花园式绿色屋顶
的雨水集蓄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屋面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大多是将屋面雨水收集到地面后加以利用,这
样屋面需要设计很多排水装置,绿色屋顶作为一种节能生态型的新型屋顶,在世
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花园式的绿色屋顶作为一种密植型屋顶形式,其对
灌溉和管理要求较高,需要经常灌溉,如能将屋面雨水就地收集用于非雨季的屋
顶灌溉,不但能够节约排水和灌溉成本,从长远角度来说,更是节能生态型建筑
模式的首选。

发明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
统,将绿色屋顶和雨水集蓄利用结合起来,将屋面雨水充分做到就地收集和利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
系统,在屋顶的上部种植植物,在屋顶的外周制作有墙体;在屋顶上制作有蓄水
池及景观水体;在所述蓄水池上部设有盖板;在所述蓄水池及盖板的外围制作有
人工基质;在所述人工基质的上部种植植物;所述盖板上设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
孔;所述蓄水池连接有地下集水管;在所述集水管的管壁上径向制作有渗水孔;
在集水管的外壁制作有土工布;在所述土工布的外围设有粗砂过滤层;粗砂过滤
层的外部为人工基质;所述蓄水池的上部通过溢流管与景观水体连通;所述景观
水体及蓄水池的底部分别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下部依次为结合层及混凝土
结构层。

所述集水管有多条,均布设置在蓄水池的外围,集水管呈纵坡,其最小纵坡
处与蓄水池连接贯通。

所述溢流管呈纵坡,其最大纵坡处连接蓄水池,最小纵坡处连接景观水体。

所述景观水体有多个,分别为混凝土池壁制作,并分布在屋顶四角,与墙体
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布局合理,蓄水池能够收集人工基质中多余雨水,
用于非雨季的屋顶灌溉,超过蓄水池容积的雨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来补充景观水体
中的用水,将屋面雨水充分做到就地收集和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屋顶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池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水管的纵剖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水管的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景观水体的剖面图。

图中:1、溢流管,2、地下集水管,3、墙体,4、蓄水池,5、景观水体,6、
通气孔,7、粗砂过滤层,8、人工基质,9、土工布,10、防水层,11、结合层,
12、混凝土结构层年,13、盖板,14、渗水孔,15、混凝土池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在屋顶的上部
种植植物,在屋顶的外周制作有墙体3;在屋顶上制作有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池
4及景观水体5;在所述蓄水池4上部设有防止杂物进入的盖板4;在所述蓄水
池4及盖板4的外围制作有人工基质8;在所述人工基质8的上部种植用于美化
屋顶植物;所述盖板4上设有与外部通气的通气孔6,以便及时将有害气体排出
池外;所述蓄水池4连接有地下集水管2;在所述集水管2的管壁上径向制作有
渗水孔14,用于收集人工基质8中的多余雨水;在集水管2的外壁制作有土工
布9,防止杂物堵塞渗水孔;在所述土工布9的外围设有粗砂过滤层7,起到进
水挡砂的作用;粗砂过滤层7的外部为人工基质8;所述蓄水池4的上部通过溢
流管1与景观水体5连通;所述景观水体5及蓄水池4的底部分别设有防水层
10;所述防水层10的下部依次为结合层11及混凝土结构层12。

所述集水管2有多条,均布设置在蓄水池4的外围,集水管2呈纵坡,其最
小纵坡处与蓄水池4连接贯通。所述溢流管1呈纵坡,其最大纵坡处连接蓄水池
4,最小纵坡处连接景观水体5。

所述景观水体5有多个,分别为混凝土池壁15制作,并分布在屋顶四角,
与墙体3连接。

本实用新型布局合理,蓄水池能够收集人工基质中多余雨水,用于非雨季的
屋顶灌溉,超过蓄水池容积的雨水可以通过溢流管来补充景观水体中的用水,将
屋面雨水充分做到就地收集和利用。

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园式绿色屋顶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属于雨水集蓄利用技术领域;在屋顶上制作有蓄水池及景观水体;在蓄水池上部有盖板,盖板上设有通气孔;在蓄水池及盖板的外围有人工基质;人工基质上部种植植物;蓄水池连接有地下集水管;在集水管的管壁上径向制作有渗水孔;集水管的外壁制作有土工布;在土工布外围有粗砂过滤层;粗砂过滤层外部为人工基质;蓄水池的上部通过溢流管与景观水体连通;景观水体及蓄水池的底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