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78768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363014.4

申请日:

2015.06.26

公开号:

CN105278095A

公开日:

2016.01.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23/24申请日:20150626|||公开

IPC分类号:

G02B23/24

主分类号:

G02B23/24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原田惠介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优先权:

2014-136509 2014.07.02 JP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代理人:

刘文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小型化、细径化、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具备该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镜。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负的第一透镜组(G1)、光阑、正的第二透镜组(G2)。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G2)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整个系统包含正的单透镜。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与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正的单透镜的中心厚度、接合透镜的中心厚度、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光阑的距离、从光阑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距离相关的规定的条件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其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
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
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整个系统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2),
1.0<f/(Dp-Dc)<10(1)
Lf×Lr/f2<5.0(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Dp: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中心厚

Dc: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中心厚度
Lf: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所述光阑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r:从所述光阑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数学式1】
1. 6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 - ( 3 ) ]]>
其中,
Dp: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中心厚

Dcp:构成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中
心厚度
Rpf: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物侧
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pr: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像侧
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f:构成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物
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r:构成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像
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3.一种内窥镜用物镜,其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
透镜组、光阑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
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整个系统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数学式2】
1. 6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 - ( 3 ) ]]>
其中,
Dp: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中心厚

Dcp:构成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中
心厚度
Rpf: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物侧
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pr:所述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像侧
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f:构成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物
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r:构成所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像
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
Lf×Lr/f2<5.0(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Lf: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所述光阑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r:从所述光阑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组及所述第二透镜组都具有所述接合透镜。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仅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所述接合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仅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所述接合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和一方
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和一方
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和一方
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和具有
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和一方
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
TL/f<4.0(4)
其中,
TL: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6),
Nd1p<1.72(5)
vd1p<35(6)
其中,
Nd1p: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vd1p:构成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所述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
贝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
50<vd2p(7)
其中,
vd2p: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
贝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1),
1.4<f/(Dp-Dc)<9.5(1-1)。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1),
0.5<Lf×Lr/f2<4.0(2-1)。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1),
【数学式3】
1. 8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10 - - - ( 3 - 1 ) . ]]>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4-1),
0.5<TL/f<3.5(4-1)。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1),
1.50<Nd1p<1.72(5-1)。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6-1),
15<vd1p<34(6-1)。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镜用物镜,其中,
该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下述条件式(7-1),
52<vd2p(7-1)。
2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
内窥镜用物镜。

说明书

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

背景技术

以往,在医疗领域中,为了对患者的体内进行观察、治疗等而使用内
窥镜。作为内窥镜用的物镜,例如提出有下述专利文献1、2记载的物镜。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从物侧起依次包括负的前组、正的中间组、正的
后组的内窥镜用物镜。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4组5片结构或4组6片
结构的内窥镜用物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7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69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被插入到患者体内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除了配置有
物镜之外,还配置有照明部、处置用具插入口及用于对物镜表面进行清洗
的送气·送水喷嘴等构件。一方面配置有这样的多个构件,另一方面为了
减轻将插入部插入体内时对患者的负担而期望插入部的细径化。并且,伴
随于此,对物镜也期望小型化、细径化。例如,对于专利文献1、2记载
的物镜而言,要求对透镜全长进行进一步改善。

一般来说,为了实现物镜的小型化、细径化,需要缩短透镜全长、缩
短外径尺寸,因此,考虑透镜片数的削减、透镜的中心厚度的薄壁化。但
是,当削减透镜片数时,存在容易产生使析像性能变差的像面弯曲、倍率
色差等各种像差这样的不良情况。当减小中心厚度时,导致被称为端边厚
度的透镜最周边的厚度也变小,特别是需要注意端边厚度比中心厚度小的
正透镜。就内窥镜用物镜所使用那样的小径透镜而言,难以通过研磨加工
制作端边厚度非常小的形状,在控制方面存在限制。另外,端边厚度小的
单透镜成为组装时透镜倾倒的原因,若产生透镜倾倒,则无法实现期望的
性能,因此,为了防止透镜倾倒,也需要形成为适当的厚度。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谋求小型化、细
径化、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具备该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
镜。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
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及第
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
镜,整个系统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2)。

1.0<f/(Dp-Dc)<10(1)

Lf×Lr/f2<5.0(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Dp: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中心厚度

Dc:上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中心厚度

Lf: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光阑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r:从光阑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一内窥镜用物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

【数学式1】

1.6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 - ( 3 ) ]]>

其中,

Dp: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中心厚度

Dcp:构成上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中
心厚度

Rpf: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物侧的面
的近轴曲率半径

Rpr: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像侧的面
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f:构成上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物
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r:构成上述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像
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本发明的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
度的第一透镜组、光阑、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第一透镜组及第
二透镜组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
镜,整个系统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数学式2】

1.6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 - ( 3 ) ]]>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内窥镜用物镜的条件式(3)与上述的
本发明的第一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的条件式(3)相同,因此,在此省
略在条件式(3)中使用的记号的意义的重复记载。

在本发明的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

Lf×Lr/f2<5.0(2)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Lf: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光阑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r:从光阑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也可以为第一透镜组及第二
透镜组都具有上述接合透镜。在该情况下,可以为,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
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
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
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
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也可以为,仅第一透镜组具
有上述接合透镜。在该情况下,可以为,第一透镜组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
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
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
焦度的单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也可以为,仅第二透镜组具
有上述接合透镜。在该情况下,可以为,第一透镜组实质上包括具有负的
光焦度的单透镜,第二透镜组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
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
镜。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

TL/f<4.0(4)

其中,

TL: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在第一透镜组具有上述接合
透镜的情况下,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6)。

Nd1p<1.72(5)

νd1p<35(6)

其中,

Nd1p:构成第一透镜组的上述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νd1p:构成第一透镜组的上述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在第二透镜组具有上述接合
透镜的情况下,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

50<νd2p(7)

其中,

νd2p:构成第二透镜组的上述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内窥镜用物镜中,分别代替上述的条件式(1)~
(7),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1)~(7-1)。

1.4<f/(Dp-Dc)<9.5(1-1)

0.5<Lf×Lr/f2<4.0(2-1)

【数学式3】

1.8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10 - - - ( 3 - 1 ) ]]>

0.5<TL/f<3.5(4-1)

1.50<Nd1p<1.72(5-1)

15<νd1p<34(6-1)

52<νd2p(7-1)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实质上~包括~”的“实质上”是指除了作为
构成要素而列举出的透镜组以外,实质上还可以包括不具有放大率的透
镜、光阑或玻璃罩等透镜以外的光学要素、透镜凸缘、透镜镜筒等。

需要说明的是,“单透镜”是指由未接合的一片透镜构成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
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可以是从物侧起按照正透镜、负透镜的顺序接合而
成的接合透镜,也可以是从物侧起按照负透镜、正透镜的顺序接合而成的
接合透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光焦度的符号对于包含非球面的情况而言,在
近轴区域进行考虑。另外,就近轴曲率半径的符号而言,将凸面朝向物侧
的形状的情况设为正,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的情况设为负。

本发明的内窥镜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记载的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作为2组结构的负焦距类型,包括将正透镜和
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满足规定的条件
式,因此,能谋求小型化、细径化,能实现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内窥镜具备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因此能谋求插入部的小
型化、细径化,能获得良好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内窥镜用物镜的结构和光路的剖视
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7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8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9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0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从纸面左侧
起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图、倍率色差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面的俯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窥镜的前端部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包含光
轴Z的截面的结构和光路的图,分别对应于后述的实施例1~10的透镜结
构。在图1~图10中,左侧为物侧,右侧为像侧,光路表示来自无限远物
体的轴上光束B0及最大视场角的轴外光束B1的光路。图1~图10所示
的例子的基本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主要以图1所示的结构例为基本进行
说明,根据需要也对图2~图10的结构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图
1中,为了有助于理解,记入关于后述的条件式的记号。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沿着光轴Z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负
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G1、孔径光阑St和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
G2。另外,就该内窥镜用物镜而言,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中
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整个系统
构成为包含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以上的结构是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
镜的基本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图10中,示出在第二透镜组G2的像侧配置
了入射面和出射面为平行平面的光学构件PP的例子,但是在本发明中,
也可以为省略光学构件PP的结构。光学构件PP是假定用于将光路折弯的
光路转换棱镜、滤光片、玻璃罩等的构件。在使用光路转换棱镜的情况下,
成为弯曲光路,但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图10中示出将光路展开的图。
另外,在图1~图10中,示出光学构件PP的像侧的面与像面Sim一致的
结构,但未必限定为该结构。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通过从物侧起依次配置负透镜组、正透镜组而
成为负焦距类型的透镜系统,成为能良好地应对内窥镜所要求的广角的可
见角的光学系统。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组G2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
一组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从而能极力抑制透镜片数而
谋求小型化,且还能实现色差的良好的修正。该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
成的接合透镜优选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另外,除了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
镜之外,整个系统构成为包含正的单透镜。在透镜系统的小型化中,由于
通过有限的透镜片数进行像差修正,因此,光焦度的分配不好,有时难以
进行像面弯曲的修正,但通过该正的单透镜能进行像面弯曲的修正。

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可以采用以下所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第
一实施方式是第一透镜组G1及第二透镜组这双方具有上述接合透镜的实
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是仅第一透镜组G1具有上述接合透镜的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是仅第二透镜组G2具有上述接合透镜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可以例如图1~图6所示,第一透镜组
G1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
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
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
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通过如上述那样在第一透镜组G1的最靠物侧配置负的单透镜,对于
实现内窥镜所要求的广角的透镜系统有利。另外,通过使第一透镜组G1
具有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对实现良好的色差的修正有利。
利用配置于第二透镜组G2的最靠物侧的正的单透镜,能良好地修正像面
弯曲。另外,通过使第二透镜组G2具有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的接合透
镜,对实行良好的色差的修正有利。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整个系统具有
两组上述接合透镜,它们分别配置于光阑的物侧和像侧,因此,对色差的
修正有利。

在图1~图6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包括作为
负的单透镜的透镜L11、接合透镜CE11,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包
括作为正的单透镜的透镜L14、接合透镜CE12。图1~图3的接合透镜
CE11将负的透镜L12和正的透镜L13从物侧起按该顺序接合而成。图4~
图6的接合透镜CE11将正的透镜L12和负的透镜L13从物侧起按该顺序
接合而成。图1、图3、图5、图6的接合透镜CE12将正的透镜L15和负
的透镜L16从物侧起按该顺序接合而成。图2、图4的接合透镜CE12将
负的透镜L15和正的透镜L16从物侧起按该顺序接合而成。

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可以例如图7、图8所示,第一透镜组
G1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
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
起实质上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和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

通过如上述那样在第一透镜组G1的最靠物侧配置负的单透镜,对实
现内窥镜所要求的广角的透镜系统有利。另外,通过使第一透镜组G1具
有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对实现良好的色差的修正有利。利
用第二透镜组G2的正的单透镜及负的单透镜,能良好地修正像面弯曲。

在图7、图8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透镜组G1从物侧起依次包括作为
负的单透镜的透镜L21、接合透镜CE21,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包
括作为正的单透镜的透镜L24和作为负的单透镜的透镜L25。图7的接合
透镜CE21将正的透镜L22和负的透镜L23从物侧起按该顺序接合而成。
图8的接合透镜CE21将负的透镜L22和正的透镜L23从物侧起按该顺序
接合而成。

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可以例如图9~图10所示,第一透镜组
G1实质上包括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单透镜,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起实质上
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一方为正透镜而另一方为负透镜的两
片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第一透镜组G1包括负的单透镜,对实现内窥镜所
要求的广角的透镜系统有利。利用配置于第二透镜组G2的最靠物侧的正
的单透镜,能良好地修正像面弯曲。另外,通过使第二透镜组G2具有由
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对实现良好的色差的修正有利。

在图9、图10所示的例子中,第一透镜组G1包括作为负的单透镜的
透镜L31,第二透镜组G2从物侧起依次包括作为正的单透镜的透镜L32、
接合透镜CE32。图9的接合透镜CE32将正的透镜L33和负的透镜L34
从物侧起按该顺序接合而成。图10的接合透镜CE32将负的透镜L33和
正的透镜L34从物侧起按该顺序接合而成。

图1~图10所示的内窥镜用物镜基于以下所述的本发明的思想实现
了小型化、细径化。正的单透镜为了确保端边厚度而需要一定程度的中心
厚度,相对于此,由两片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只要能确保接合透镜所包含
的一方的透镜的端边厚度即可,另一方的透镜的中心厚度优选极小。若是
由正透镜和负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则由于通常情况下负透镜的端边厚度
能够充分确保,因此只要极力减小正透镜的中心厚度即可。因此,正的单
透镜构成为具有能确保端边厚度的程度的中心厚度,在由正透镜和负透镜
构成的接合透镜中,构成为将该接合透镜所包含的正透镜的中心厚度充分
减薄,由此能谋求内窥镜用物镜的小型化、细径化。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构成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薄壁化,通过使用例如
能量固化型树脂能够实现。使用能量固化型树脂,在成形前将树脂材料成
形为半固化的状态,从而容易控制透镜壁厚比,能以端边厚度极薄的方式
进行控制从而制作透镜。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说的透镜壁厚比是指中心
厚度与端边厚度之比。

以下,叙述包含关于透镜的中心厚度的条件式在内的内窥镜用物镜优
选满足的条件式。需要说明的是,与以下所述的条件式(1)~(7)相关
的接合透镜是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4)
中的任一个或任意的组合。

1.0<f/(Dp-Dc)<10(1)

Lf×Lr/f2<5.0(2)

【数学式4】

1.6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 - ( 3 ) ]]>

TL/f<4.0(4)

其中,

f: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

Dp: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中心厚度

Dc: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中心厚度

Lf: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光阑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r:从光阑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Dcp:构成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中心厚

Rpf: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物侧的面
的近轴曲率半径

Rpr: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的像侧的面
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f:构成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物侧的
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cpr:构成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像侧的
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TL: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6)。

Nd1p<1.72(5)

νd1p<35(6)

其中,

Nd1p: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νd1p:构成第一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物镜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

50<νd2p(7)

其中,

νd2p:构成第二透镜组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以下,说明各条件式的作用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
将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单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透镜称为最薄正单透镜,
将接合透镜中的中心厚度最小的接合透镜称为最薄接合透镜。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防止最薄正
单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厚,能有助于透镜系统的小型化。另外,通过谋求透
镜系统的光轴方向的长度的小型化,能够抑制透镜外径容易变大的最靠物
侧的透镜、最靠像侧的透镜的光线高度,由此,能有助于透镜系统的细径
化。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1)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抑制最薄正
单透镜的中心厚度与最薄接合透镜的中心厚度接近的情况,关于最薄正单
透镜,能确保用于确保端边厚度的透镜中心厚度而防止透镜倾倒,关于最
薄接合透镜,能充分减薄构成最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中心厚度而谋求内
窥镜用物镜的小型化、细径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1)相关的效果,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1-1),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1-2)。

1.4<f/(Dp-Dc)<9.5(1-1)

1.7<f/(Dp-Dc)<9.0(1-2)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2)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缩短透镜全
长,能谋求小型化、细径化。并且,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2-1)。假
设由于透镜片数的削减等而Lf、Lr变小,在成为了条件式(2-1)的下
限以下的情况下,会导致各个透镜的光焦度变强,难以进行良好的像差修
正。或者,在Lf及Lr中的任一方变得极小、成为了条件式(2-1)的下
限以下的情况下,夹着孔径光阑St而物侧和像侧的透镜系统的对称性变
差,因此不能充分地进行像差修正。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2-1)的下
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避免上述那样的不良情况。另外,通过以避免成为
条件式(2-1)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2)相
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2-1)相关的效果,进一步优选满
足下述条件式(2-2)。

0.5<Lf×Lr/f2<4.0(2-1)

1.0<Lf×Lr/f2<3.0(2-2)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就最薄正单透
镜而言,能确保用于确保端边厚度的透镜中心厚度而防止透镜倾倒,关于
最薄接合透镜,能充分减薄构成最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的中心厚度,从而
能谋求内窥镜用物镜的小型化、细径化。

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1)。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3-
1)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避免最薄正单透镜的中心厚度过厚而有助
于小型化,而且能确保最薄接合透镜所包含的正透镜的厚度而获得色差修
正的效果。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3-1)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进
一步提高与条件式(3)相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3-1)
相关的效果,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3-2)。

【数学式5】

1.8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10 - - - ( 3 - 1 ) ]]>

【数学式6】

2.0 < D p D c p - ( 1 R p f - 1 R p r ) ( 1 R c p f - 1 R c p r ) < 5.0 - - - ( 3 - 2 ) ]]>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4)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缩短透镜全
长,能谋求小型化、细径化。而且,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1)。通
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4-1)的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能形成具有为了获
得期望的性能而需要的透镜片数的结构,由于不需要极端加强各个透镜的
光焦度,因此能实现像面弯曲等的各种像差的良好的修正。另外,通过以
避免成为条件式(4-1)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
(4)相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4-1)相关的效果,更进
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4-2)。

0.5<TL/f<3.5(4-1)

1.0<TL/f<3.0(4-2)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5)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够从现存的
光学材料中使用合适的材料来进行良好的像差修正、特别是色差的修正。
而且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1)。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5-1)的
下限以下的方式构成,即使减小构成第一透镜组G1的接合透镜的正透镜
的透镜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也能确保适当的放大率,能有助于小型化。
假设在减小透镜面的曲率半径的绝对值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端边厚度,可
能需要加厚中心厚度,在该情况下对小型化不利。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
式(5-1)的下限相关的效果,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5-2)。

1.50<Nd1p<1.72(5-1)

1.60<Nd1p<1.72(5-2)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6)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容易良好地进
行轴上色差的修正,而且能平衡良好地修正倍率色差和轴上色差。而且更
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1)。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6-1)的下限以
下的方式构成,能避免光线的分散过大,能实现良好的色差修正。另外,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6-1)的上限以上的方式构成,能进一步提高与
条件式(6)相关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6-1)相关的效果,
更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6-2)。

15<νd1p<34(6-1)

20<νd1p<33(6-2)

通过以避免成为条件式(7)的下限以下,能良好地修正色差,特别
是能充分地修正倍率色差。由此,能抑制内窥镜观察时的色彩模糊等的产
生。为了进一步提高与条件式(7)相关的效果,更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
(7-1),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式(7-2)。

52<νd2p(7-1)

55<νd2p(7-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透镜组G1的接合透镜优选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
这样,容易选择满足条件式(5)、(5-1)、(5-2)、(6)、(6-1)、(6-2)
的材料。即,若第一透镜组G1的接合透镜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则对色
差的修正有利。另外,第二透镜组G2的接合透镜优选整体具有正的光焦
度,这样,容易选择满足条件式(7)、(7-1)、(7-2)的材料。即,若
第二透镜组G2的接合透镜整体具有正的光焦度,则对色差的修正有利。

也包括与条件式相关的结构在内的上述的优选的结构、可能的结构优
选根据内窥镜用物镜所要求的事项而适当选择。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所述
的两个方式作为优选的例子。

第一方式是具有上述的基本结构、且满足条件式(1)、(2)的方式。
第二方式是具有上述的基本结构、且满足条件式(3)的方式。需要说明
的是,在第一方式中,可以具有满足条件式(1)、(2)以外的条件式的结
构、可能的结构,另外,在第二方式中,可以具有满足条件式(3)以外
的条件式的结构、可能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窥镜用物镜没有保护构件而搭载于内窥镜的情况
下,最靠物侧的透镜暴露于体液、清洗液、油脂等。因此,最靠物侧的透
镜的材料优选使用耐水性、耐酸性、耐药品性等较高的材料。

接着,说明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实施例1~10。以下所述的实施
例1~6对应于第一实施方式,实施例7、8对应于第二实施方式,实施例
9、10对应于第三实施方式。另外,以下所说明的实施例的数据、像差图
是对于实施例1~10全部,以使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为1的方式进行了标
准化时的数据、像差图。

[实施例1]

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和光路示于图1中,关于其图
示方法如上述那样,因此在此省略重复说明。表1、表2分别表示实施例
1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基本透镜数据的表中的Si
一栏表示将最靠物侧的構成要素的物侧的面作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
依次增加的第i个(i=1、2、3、…)面编号,Ri一栏表示第i个面的曲
率半径,Di一栏表示第i个面与第i+1个面的在光轴Z上的面间隔,Ndj
一栏表示将最靠物侧的光学要素作为第一个而随着朝向像侧依次增加的
第j个(j=1、2、3、…)光学要素的相对于d线(波长587.56nm)的折
射率,νdj一栏表示第j个光学要素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

曲率半径的符号以面形状向物侧凸出的情况为正,以面形状向像侧凸
出的情况为负。面间隔的最下栏的值是表中所示的最靠像侧的面与像面之
间的在光轴Z上的面间隔。基本透镜数据也包含孔径光阑St及光学构件
PP在内而示出,在与孔径光阑St对应的面的面编号一栏中,与面编号一
起也记入(St)。需要说明的是,表1所示的基本透镜数据是物体距离(从
最靠物侧的透镜的物侧的面到物体的在光轴上的距离)为9.62时的基本透
镜数据。

在各种因素的表中示出焦点距离f、后焦距Bf、F值FNo.、全视场角
2ω(单位为度)。各种因素的表中所示的值是关于d线的值。需要说明的
是,在以下所示的各表中记载以规定的位数进行了四舍五入后的数值。

【表1】

实施例1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5029
0.2807
1.88300
40.81
2
0.5016
0.2862




3
3.3591
0.2807
1.77849
50.15
4
0.8021
0.2567
1.68893
30.79
5
-2.4179
0.0000




6(St)

0.0281




7

0.8590
1.60875
45.54
8
-0.8970
0.0802




9
6.6283
0.5615
1.58458
66.99
10
-0.7392
0.2807
1.91735
21.08
11
-1.8005
0.3063




12

2.6469
1.55920
53.92
13

0.0000




【表2】

实施例1各种因素

f
1.00
Bf
1.90
FNo.
6.89
2ω[°]
135.4

图11表示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在图11中,从纸面
左侧起依次分别表示球面像差图、像散图、歪曲像差(畸变)图、倍率色
差(倍率的色差)图。在球面像差图中,分别用黑实线、长虚线、短虚线
表示关于d线、C线(波长656.3nm)、F线(波长486.1nm)的像差。在
像散图中,分别用实线、短虚线表示径向、切向的关于d线的像差。在歪
曲像差图中,用实线表示关于d线的像差。在倍率色差图中,分别用长虚
线、短虚线表示关于C线、F线的像差。球面像差图的FNo.是指F值,
其他的像差图的ω是指最大全视场角的半值(半视场角)。图11所示的各
像差图是物体距离为9.62时的图。

与上述的实施例1的内窥镜用物镜相关的图示方法、各种数据的记号、
意思、记载方法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对于以下的实施例的内窥镜用物镜
也同样,因此以下省略重复说明。

[实施例2]

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2所示。表3、表4中分
别表示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12示出
实施例2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2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
图是物体距离为9.86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表3】

实施例2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6114
0.2875
1.88300
40.80
2
0.5109
0.2931




3
2.2988
0.2875
1.92001
36.00
4
0.5476
0.2629
1.68822
30.84
5
-1.5234
0.0000




6(St)

0.0369




7
-3.8029
0.6982
1.86375
24.96
8
-0.9771
0.1163




9
-158.0477
0.2875
1.92001
19.00
10
0.9838
0.6161
1.68494
57.25
11
-1.9331
0.2909




12

2.7107
1.55920
53.90
13

0.0000




【表4】

实施例2各种因素

f
1.00
Bf
1.93
FNo.
6.70
2ω[°]
134.6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3所示。表5、表6分别
表示实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13示出实
施例3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3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是物体距离为9.60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需要说明的是,对表5
的基本透镜数据的面编号标注了*符号的面为非球面,曲率半径一栏中示
出近轴曲率半径的数值。表7中示出这些非球面的非球面系数。表7的非
球面系数的数值的“E-n”(n:整数)是指“×10-n”。非球面系数是下
式所表示的非球面式中的各系数KA、Am(m=3、4、5、…)的值。关
于上述的非球面的记载方法对于以下的实施例也同样。

【数学式7】

Z d = C × h 2 1 + 1 - K A × C 2 × h 2 + Σ m A m × h m ]]>

其中,

Zd:非球面深度(从高度h的非球面上的点向非球面顶点相接的垂直
于光轴的平面引出的垂线的长度)

h:高度(从光轴到透镜面的距离)

C:近轴曲率

KA、Am:非球面系数(m=3、4、5、...)

【表5】

实施例3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4998
0.2805
1.88300
40.81
2
0.4957
0.2860




3
2.8240
0.2805
1.84909
43.09
4
0.8015
0.2565
1.68416
31.13
5
-2.3234
0.0000




6(St)

0.0281




7

0.8323
1.61238
37.63
8
-0.8854
0.1093




9
6.6238
0.5611
1.58939
66.25
10
-0.7403
0.2805
1.91379
19.74
11
-1.8078
0.3049




12

2.6451
1.55920
53.92
13

0.0000




【表6】

实施例3各种因素

f
1.00
Bf
1.90
FNo.
6.90
2ω[°]
135.4

【表7】

实施例3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5
KA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A4
6.5965567E-02
A5
-5.4798577E-01
A6
6.1846279E-01

[实施例4]

实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4所示。表8、表9分别
表示实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14示出实
施例4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4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是物体距离为9.84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表8】

实施例4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6027
0.2869
1.88300
40.81
2
0.4892
0.2926




3
3.2540
0.2870
1.69701
30.21
4
-0.8198
0.2624
1.82138
45.86
5
-1.3305
0.0000




6(St)

0.0369




7
-3.7790
0.6969
1.79463
25.27
8
-1.3014
0.0820




9
5.6792
0.2869
1.92001
19.00
10
0.9710
0.4919
1.62136
61.33
11
-1.6808
0.2502




12

2.7055
1.55920
53.92
13

0.0000




【表9】

实施例4各种因素

f
1.00
Bf
1.89
FNo.
6.92
2ω[°]
134.2

[实施例5]

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5所示。表10、表11分
别表示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15示出
实施例5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5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
图是物体距离为959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表10】

实施例5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4883
0.2798
1.88300
40.81
2
0.4899
0.2878




3
-15.9925
0.1615
1.67199
32.00
4
-1.3325
0.2798
1.73001
55.00
5
-7.9174
0.0000




6(St)

0.0360




7
1.5274
0.9594
1.62406
35.59
8
-1.0265
0.0799




9
3.8428
0.5996
1.54117
73.67
10
-0.6883
0.2798
1.92001
20.71
11
-1.6840
0.3027




12

2.6383
1.55920
53.92
13

0.0000




【表11】

实施例5各种因素

f
1.00
Bf
1.89
FNo.
7.12
2ω[°]
136.0

[实施例6]

实施例6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6所示。表12、表13、
表14分别表示实施例6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非
球面系数。图16示出实施例6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6的
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是物体距离为941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
图。

【表12】

实施例6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4066
0.2747
1.88300
40.80
2
0.4868
0.2801




3
2.4816
0.2258
1.67199
32.00
4
-1.3082
0.2747
1.92001
36.00
5
-29.4530
0.0000




6(St)

0.0353




7
2.9022
0.7849
1.70743
29.63
8
-0.9992
0.0785




9
3.9004
0.5887
1.58694
66.62
10
-0.6984
0.2747
1.91864
19.07
11
-1.8625
0.2967




12

2.5903
1.55920
53.90
13

0.0000




【表13】

实施例6各种因素

f
1.00
Bf
1.85
FNo.
7.06
2ω[°]
135.4

【表14】

实施例6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3
KA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A4
-2.5648987E-02
A5
0.0000000E+00
A6
-9.8764748E-01
A7
0.0000000E+00
A8
2.5406868E+00
A9
0.0000000E+00
A10
-2.7398181E+00

[实施例7]

实施例7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7所示。表15、表16分
别表示实施例7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17示出
实施例7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7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
图是物体距离为9.39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表15】

实施例7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3917
0.2738
1.89024
38.98
2
0.4331
0.2347




3
1.1578
0.2738
1.68000
31.43
4
-0.4346
0.4694
1.89647
38.35
5
-0.7689
0.0000




6(St)

0.0275




7
19.9091
0.8665
1.59244
65.78
8
-0.5587
0.0235




9
-0.5493
0.2738
2.00001
16.37
10
-1.0852
0.3048




11

2.5815
1.78800
47.37
12

0.0000




【表16】

实施例7各种因素

f
1.00
Bf
1.64
FNo.
6.56
2ω[°]
133.6

[实施例8]

实施例8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8所示。表17、表18分
别表示实施例8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18示出
实施例8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8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
图是物体距离为9.64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表17】

实施例8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5090
0.2811
1.99001
29.00
2
0.4100
0.2410




3
1.4826
0.4819
2.05994
12.00
4
1.7421
0.2651
1.70999
29.50
5
-0.6882
0.0000




6(St)

0.0281




7
-11.8877
0.8835
1.63959
59.52
8
-0.5199
0.0241




9
-0.5013
0.2811
1.99001
20.70
10
-1.0313
0.3102




11

2.6505
1.78800
47.37
12

0.0000




【表18】

实施例8各种因素

f
1.00
Bf
1.69
FNo.
6.25
2ω[°]
134.0

[实施例9]

实施例9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9所示。表19、表20、
表21分别表示实施例9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非
球面系数。图19示出实施例9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9的
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是物体距离为9.49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
图。

【表19】

实施例9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4748
0.2790
1.88300
40.81
2
0.6202
0.8967




3(St)

0.0279




4
1.9159
1.1159
1.75879
27.06
5
-1.2652
0.0957




6
6.5869
0.2790
1.72298
55.35
7
-0.7814
0.2790
1.92001
19.00
8
-6.9510
0.3042




9

2.6303
1.55920
53.92
10

0.0000




【表20】

实施例9各种因素

f
1.00
Bf
1.89
FNo.
7.06
2ω[°]
133.6

【表21】

实施例9非球面系数

面编号
6
KA
1.0000000E+00
A3
0.0000000E+00
A4
-4.3405277E-02
A5
0.0000000E+00
A6
-1.4204588E-01
A7
0.0000000E+00
A8
6.3324140E-02

[实施例10]

实施例10的内窥镜用物镜的透镜结构图如图10所示。表22、表23
分别表示实施例10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基本透镜数据、各种因素。图20示
出实施例10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各像差图。实施例10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
像差图是物体距离为9.78时的基本透镜数据及各像差图。

【表22】

实施例10透镜数据

Si
Ri
Di
Ndj
νdj
1
4.5768
0.2853
1.88300
40.81
2
0.6864
0.9035




3(St)

0.0285




4
3.9089
0.9197
1.79070
25.46
5
-1.2941
0.0978




6
8.3308
0.3424
1.92001
19.00
7
0.9090
0.2853
1.71451
55.77
8
-2.9408
0.3318




9

2.6903
1.55920
53.92
10

0.0000




【表23】

实施例10各种因素

f
1.00
Bf
1.96
FNo.
6.45
2ω[°]
135.0

表24表示上述实施例1~10的上述的条件式(1)~(7)的对应值
和与条件式关联的值。表24的数据是关于d线的数据。

【表24】


下面,参照图21~图23说明应用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镜的
实施方式。图21示出其内窥镜的概略的整体结构图。图21所示的内窥镜
100主要具备操作部102、插入部104、与连接器部(未图示)连接的通用
软线106。插入部104的大半是沿着插入路径向任意的方向弯曲的柔性部
107,在该柔性部107的前端连结有弯曲部108,在该弯曲部108的前端连
结有前端部110。弯曲部108为了使前端部110朝向期望的方向而设置,
通过使设于操作部102的弯曲操作旋钮109转动而能够进行弯曲操作。

图22示出与插入部104的长轴方向垂直的面中的前端部110的前端
的俯视图。在前端部110的前端面设有作为内窥镜用物镜1的外表面的观
察窗3、配置于观察窗3的两侧而用于照射照明光的两个照明窗4、处置
用具插入口5、送气·送水喷嘴6。

图23示出图22的A-A线剖面中的前端部110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在前端部110的内部配置有其光轴与插入部104的长轴方向平行地配置的
内窥镜用物镜1、用于使内窥镜用物镜1的像侧的光路弯折大致90度的光
路转换棱镜7、以其受光面与插入部104的长轴方向平行的方式与光路转
换棱镜7接合的固体撮像元件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3中,内窥镜用物
镜1被概念性地图示出,用单点划线表示内窥镜用物镜1的观察光学系统
的光轴。固体摄像元件8以其摄像面与内窥镜用物镜1的像面一致的方式
配置。由内窥镜用物镜1形成的光学像由固体摄像元件8拍摄而转换为电
信号。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
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
间隔、折射率、阿贝数、非球面系数并不限定为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值,
可以采用其他的值。

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窥镜用物镜及内窥镜.pdf(4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小型化、细径化、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内窥镜用物镜及具备该内窥镜用物镜的内窥镜。内窥镜用物镜从物侧起实质上依次包括负的第一透镜组(G1)、光阑、正的第二透镜组(G2)。第一透镜组(G1)与第二透镜(G2)中的至少一方仅具有一组将正透镜和负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整个系统包含正的单透镜。内窥镜用物镜满足与整个系统的焦点距离、正的单透镜的中心厚度、接合透镜的中心厚度、从最靠物侧的透镜面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