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登高脚手架,具体涉及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变电站内高压等级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断路器、隔离开关和避雷器等众多变电设备通常安装在半空构架上,半空构架通过支撑水泥柱支撑固定在半空中,半空变电设备停电检修时,工作人员需要借助于绝缘梯上下登高作业,雨雪天气时绝缘梯斜靠部位容易侧滑,且上下登高不小心脚踩空容易造成工作人员半空坠落,造成人身伤害,作业时工作人员还需背着检修装备,大大的增加了作业难度,且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变电设备需要维修时,通过将踏台装置牢固装接在支撑柱上,且在支撑柱上布置多个踏台装置,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扶手进行攀爬,无需配戴传统的脚手架,维修人员还可以配戴安全吊索挂在铁链上大大的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且工作效率高适合运用推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包括支撑柱、锁紧机构I、圆弧脚踏板、防滑圈、扶手、套筒I、套筒II、锁紧机构II、挂钩、圆环、支撑架、铁锁链,所述锁紧机构I一端和圆弧脚踏板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和套筒I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弧脚踏板和扶手固定在一起,所述锁紧机构II一端和支撑架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和套筒II连接在一起,所述圆环固定在锁紧机构I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弧脚踏板设置为圆环形,所述防滑圈设置在圆弧脚踏板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扶手和圆弧脚踏板固定在一起,所述扶手设置有防滑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挂钩和圆弧脚踏板固定在扶手的下端,所述铁锁链连接在圆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弧脚踏板和铁锁链的材料为绝缘体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扶手和挂钩的材料为绝缘体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变电设备需要维修时,通过将踏台装置牢固装接在支撑柱上,且在支撑柱上布置多个踏台装置,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扶手进行攀爬,无需配戴传统的脚手架,维修人员还可以配戴安全吊索挂在铁链上大大的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且工作效率高适合运用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整体结构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局部结构示意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支撑柱;2、锁紧机构I;3、圆弧脚踏板;4、防滑圈;5、扶手;6、套筒I;7、套筒II;8、锁紧机构II;9、挂钩;10、圆环;11、支撑架;12、铁锁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包括支撑柱1、锁紧机构I2、圆弧脚踏板3、防滑圈4、扶手5、套筒I6、套筒II7、锁紧机构II8、挂钩9、圆环10、支撑架11、铁锁链12,所述锁紧机构I2一端和圆弧脚踏板3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和套筒I6连接在一起,所述圆弧脚踏板3和扶手5固定在一起,所述锁紧机构II8一端和支撑架11固定在一起另一端和套筒II7连接在一起,所述圆环10固定在锁紧机构I2的下端。
所述圆弧脚踏板3设置为圆弧形,所述防滑圈4设置在圆弧脚踏板3 上端。所述扶手5和圆弧脚踏板3焊接在一起,所述扶手5置有防滑壳,防止手滑脱落。所述挂钩9和圆弧脚踏板3固定在扶手5的下端,挂钩9用于放置操作所需工具,所述铁锁链12连接在圆环10上,铁锁链12用于吊挂操作人员吊索装置。所述圆弧脚踏板3和铁锁链选12的材料为绝缘体材料。所述扶手5和挂钩9的材料为绝缘体材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变电设备检修登高脚手架,工作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变电设备需要维修时,通过将踏台装置牢固装接在支撑柱上,且在支撑柱上布置多个踏台装置,维修人员可以通过扶手进行攀爬,无需配戴传统的脚手架,维修人员还可以配戴安全吊索挂在铁锁链上大大的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圆弧脚踏板上设有防滑圈可在冰雪天增加摩擦力,圆弧脚踏板和扶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保证人身安全,扶手4下端设有挂钩可方便操作人员放置检修设备,扶手上设有防滑壳可以增加因手心出汗导致的摩擦力,且工作效率高适合运用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