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空板.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9174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9174A21申请号201410254823722申请日20140610F16S1/1020060171申请人海宁市海创塑胶电器有限公司地址314400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谈桥工业园区72发明人周平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17代理人沈东宁54发明名称中空板57摘要本发明涉及板材结构,尤其涉及中空板。本发明提供的中空板,通过在上板和下板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上板和下板的强度,上板或下板受到尖锐物体刺破后,裂纹不会延伸到整个上板或下板上,中空板损坏程度为局部损坏,对中空板的整体强度影。
2、响不大,延长了中空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加强板,由于加强板与上板、下板平行且接触,有效地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另外通过设置与支撑筋为一体式结构的加强板,提高了支撑筋与上板、下板的接触面积,使支撑筋与上板、下板连接可靠;通过设置竖直板,提高了上板与下板之间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中空板的整体强度。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9174ACN104089174A1/1页21中空板,包括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设用支撑部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和下板2均设有用于提高上。
3、板1和下板2强度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包括横筋41和竖筋42;所述支撑部3包括用于支撑上板1、下板2的支撑筋31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31之间用于提高上板1、下板2抗压强度的加强板32,所述加强板32与支撑筋3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板32分别与上板1、下板2平行且接触;相对两加强板32之间还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竖直板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支撑筋31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31之间的加强板32组成的形状为中空的四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支撑筋31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31之间的加强板32组成的形状为两个顶角相接且中空的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
4、1所述的中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1底面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肋板5,相邻两支撑部3之间设有用于容纳肋板5的空腔6,所述空腔6与肋板5相适配。权利要求书CN104089174A1/3页3中空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板材结构,尤其涉及中空板。背景技术0002中空板为板材的一种,常用于天花板吊顶装饰、包装等领域,由于其重量轻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0003现有技术中的中空板材结构多种多样,如专利文献号为201120151343X公开的X型新型塑料中空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设有若干个X形横板,相邻两个X形横板之间设有竖直板,该专利相对于传统的。
5、两面板之间仅有竖直板的中空板结构,大大的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但这种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X形横板上部存在缺口,板材具体使用过程中,X横板上部缺口处的面板由于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撑,因此,该处的抗压强度很低很容易损坏;专利文献号为991002253公开的中空板材及其制造工艺与施工法,其中一种结构包括上平板、下平板和设置在上平板、下平板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纵隔板和横隔板,纵隔板和横隔板分别设置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方状弓形凸起,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使中空板的强度有一定的提高,但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相邻两个方形弓状凸起之间仍然具有空腔,位于该处的上平板和下平板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支撑,因此,该处的抗压强。
6、度很低容易损坏;另外,上述两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中,两面板均采用普通平板,使得两面板结构简单但强度较低,具体使用时中空板容易损坏。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的中空板,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中空板结构简单,强度较低的不足。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中空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与下板之间设用支撑部,0006所述上板和下板均设有用于提高上板和下板强度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筋和竖筋;0007所述支撑部包括用于支撑上板、下板的支撑筋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之间用于提高上板、下板抗压强度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支撑筋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板分别与上板、下板平行且接触;0008相对两加。
7、强板之间还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竖直板。0009作为优选,相邻两支撑筋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之间的加强板组成的形状为中空的四边形,通过将支撑筋和加强板组成的形状设置为中空的四边形,支撑部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提高中空板强度的同时还使中空板造价低廉。0010作为优选,相邻两支撑筋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之间的加强板组成的形状为两个顶角相接且中空的三角形,通过将支撑筋和加强板组成的形状设置为两个顶角相接且中空的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最好的稳定性能,使支撑部不易变形,有效地提高了支撑部的稳定性能,延长的支撑部的使用寿命。说明书CN104089174A2/3页40011作为优选,所述上板底面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
8、度的肋板,相邻两支撑部之间设有用于容纳肋板的空腔,所述空腔与肋板相适配,通过设置肋板和空腔,上板和下板组合后各处均能得到有效地支撑,提高了上板和下板的抗压强度,上板和下板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延长了中空板的使用寿命。0012本发明提供的中空板,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上板和下板上均设置加强筋,提高了上板和下板的强度,上板或下板受到尖锐物体刺破后,裂纹不会延伸到整个上板或下板上,中空板损坏程度为局部损坏,对中空板的整体强度影响不大,延长了中空板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加强板,由于加强板与上板、下板平行且接触,有效地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另外通过设置与支撑筋为一体式结构的加强板,提高了支撑筋与上板、下板。
9、的接触面积,使支撑筋与上板、下板连接可靠;通过设置竖直板,提高了上板与下板之间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了中空板的整体强度。附图说明0013附图1是本发明中空板实用例中一种结构的爆炸图,0014附图2是本发明中空板实用例中另一种结构的爆炸图,0015附图3是本发明中空板中上板的结构示意图,0016附图4是本发明中空板实施例二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0017实施例一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中空板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中空板,包括上板1和下板2,所述上板1与下板2之间设用支撑部3,0019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上板1和下板2均设有用于提高上板1和下板2强度的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包。
10、括横筋41和竖筋42,加强筋4的设置是为了提高上板1、下板2的强度,因此,相邻横筋41和相邻竖筋42之间的距离越小,上板1、下板2的强度就越高,由于上板和下板的结构相同,附图中仅画出了上板的结构示意图;0020所述横筋41或竖筋42还可以倾斜设置,即横筋41与竖筋42之间组成的网格形状还可以棱形、梯形或其它形状的四边形,0021所述支撑部3包括用于支撑上板1、下板2的支撑筋31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31之间用于提高上板1、下板2抗压强度的加强板32,所述加强板32与支撑筋3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加强板32分别与上板1、下板2平行且接触,通过设置加强板32且将加强板32设置为分别与上板1、下板2平行。
11、且接触,这种结构的中空板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没有加强板32的中空板强度明显得到提高,现有技术中没有加强板32结构的中空板,上板1、下板2之间具有没有得到可靠支撑的空隙,该处明显减弱了中空板的抗压强度,通过设置加强板32有效地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0022可选的,如图3所示,相邻两支撑筋31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31之间的加强板32组成的形状为中空的四边形,通过将支撑筋31和加强板32组成的形状设置为中空的四边形,支撑部3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在提高中空板强度的同时还使中空板造价低廉;0023可选的,如图2所示,相邻两支撑筋31和设置在相邻两支撑筋31之间的加强板32说明书CN104089174A3/3页5。
12、组成的形状为两个顶角相接且中空的三角形,通过将支撑筋31和加强板32组成的形状设置为两个顶角相接且中空的三角形,由于三角形具有最好的稳定性能,使支撑部3不易变形,有效地提高了支撑部3的稳定性能,延长的支撑部3的使用寿命;0024进一步的,相对两加强板32之间还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竖直板33,通过在相对两加强板32之间设置竖直板33,进一步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0025本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地提高中空的强度,相邻两支撑部3应当相接,即相邻两支撑部3相邻的支撑筋31应当相接触,也就是说两支撑部3之间没有空隙,由于邻两支撑部3之间没有空隙,上板1、下板2均能得到可靠的支撑,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0026实。
13、施例二0027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上板1底面设有用于提高支撑强度的肋板5,相邻两支撑部3之间设有用于容纳肋板5的空腔6,所述空腔6与肋板5相适配,通过设置肋板5和空腔6,上板1和下板2组合后各处均能得到有效地支撑,提高了上板1和下板2的抗压强度,上板1和下板2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损坏,延长了中空板的使用寿命。0028本实施用新型的中空板,上板1、支撑部3和下部的连接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中空板的生产工艺过行制造,由于上板1和下板2上设有加强筋4,上板1、下板2可以通过铸造的方法制得,即将加强筋4与上板1、下板2制造为一体式结构;本发明的中空板通过设置加强筋4,加强板32及竖直板33有效地提高了中空板的强度,延长了中空板的使用寿命。0029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旨在体现本发明的突出技术效果和优势,并非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发明技术内容所做出的修改、变化或者替代技术特征,皆应涵盖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主张的技术范畴内。说明书CN104089174A1/4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9174A2/4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9174A3/4页8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9174A4/4页9图4说明书附图CN10408917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