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10524935.X
2014.10.08
CN104552185A
2015.04.29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F 5/00申请日:20141008|||公开
B25F5/00; B25D16/00; B25D17/00
B25F5/00
株式会社牧田
多田祥朗; 古泽正规
日本爱知县安城市
2013-212929 2013.10.10 JP; 2013-212931 2013.10.10 JP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潘炜; 王艳江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可以包括电池安装部,电池安装部具有能够与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配装的导引凹槽结构。加强构件可以附接至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将加强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导引凹槽结构的连接结构。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构造成使得随着可充电电池沿着所述电池安装部滑动而将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以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通过来自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力的供给而被驱动,其中: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关于所述可充电电池沿着所述电池安装部的滑动方向被划分成分别位于前侧和后侧,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还包括导引凹槽结构,所述导引凹槽结构构造成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沿所述滑动方向配装,从而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时引导所述可充电电池沿所述滑动方向移动;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附接至所述电池安装部的所述导引凹槽结构以覆盖所述导引凹槽结构的滑动接触部,其中所述导引突出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所述导引凹槽结构的所述滑动接触部;在所述第一模制构件与所述第二模制构件彼此接合之前,随着所述加强构件朝向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的相对部移动而将所述加强构件连接至所述导引凹槽结构;所述加强构件包括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与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的与所述加强构件连接的部分接合,从而阻止所述加强构件在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电池安装部时从所述导引凹槽结构移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加强构件具有沿所述滑动方向观察的大致U形形状,并且具有沿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三个侧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接合结构包括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所述第一接合结构和所述第二接合结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加强构件的三个侧部中的两个侧部上,使得他们彼此相对。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接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引外边缘部,所述至少一个导引外边缘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的接合方向倾斜,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导引 外边缘部构造成引导所述加强构件使得在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时所述加强构件被带入待连接位置。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加强构件附接至所述导引凹槽结构的接近插入开口端的位置,其中,所述导引突出结构从所述插入开口端开始配装到所述导引凹槽结构中。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当所述第一模制构件和所述第二模制构件彼此分离时,所述加强构件能够从所述导引凹槽结构的一部分拆下。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多个电池安装部,所述多个电池安装部中的每一个电池安装部均包括所述导引凹槽结构;所述加强构件包括多个加强构件;所述多个加强构件附接至所述多个电池安装部的所述导引凹槽结构。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往复地移动作业工具;所述电动工具还包括电池接触部;所述电池接触部由弹性体材料模制以与所述电池安装部集成为一体,并且所述电池接触部构造成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时接触所述可充电电池;以及所述电池接触部沿与所述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迫压所述可充电电池。9.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具有导引凹槽结构,所述导引凹槽结构构造成与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配装;以及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构造成附接至所述电池安装部的所述导引凹槽结构,并且所述加强构件包括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将所述加强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导引凹槽结构。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所述电池安装部;以及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接合结构,所述接合结构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构件或所述第二构件接合。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接合结构包括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在沿着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滑动方向的第一方向上摩擦地接合所述第一构件;以及所述第二接合部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摩擦地接合所述第二构件。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锁定棘爪,所述锁定棘爪沿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滑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接合所述第一构件。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工具,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通过来自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力的供给往复地移动作业工具;以及电池接触部,所述电池接触部由弹性体材料模制以与所述电池安装部集成为一体,并且所述电池接触部构造成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时接触所述可充电电池,并且所述电池接触部沿与所述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方向迫压所述可充电电池。14. 一种电动工具,包括: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构造成使得随着可充电电池沿着所述电池安装部在滑动方向上滑动而将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构造成通过来自所述可充电电池的电力的供给往复地移动作业工具;以及第一电池接触部,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由弹性体材料模制以与所述电池安装部集成为一体,并且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构造成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时接触所述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沿与所述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 第一方向迫压所述可充电电池。15. 根据权利要求8、13和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位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内部;以及所述弹性体材料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外部引入内部以用于形成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包括接触远端部,所述接触远端部构造成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接触所述可充电电池。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动工具,还包括第二电池接触部,所述第二电池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电池安装部处并且构造成沿第三方向接触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的所述可充电电池,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两者相交。18. 根据权利要求14或从属于权利要求14的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电池安装部还包括导引凹槽结构,所述导引凹槽结构构造成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沿所述滑动方向配装,从而在所述可充电电池安装至所述电池安装部时引导所述可充电电池沿所述滑动方向移动;以及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设置在所述导引凹槽结构处。19.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工具,还包括本体外壳、电气部件和部件支承部,所述本体外壳包括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气部件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内,所述部件支承部构造成接触并支承所述本体外壳内的所述电气部件,其中,所述部件支承部由与所述第一电池接触部的弹性体材料相同的弹性体材料形成。20.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电池安装部包括多个电池安装部,使得多个可充电电池能够安装至所述多个电池安装部。21.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动工具,其中,所述可充电电池的所述滑动方向与所述作业工具的所述往复运动方向相交。
说明书电动工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序列号2013-212929和2013-212931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参引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动工具,其中,用作电源的可充电电池能够以其沿着电动工具的一部分滑动的方式被安装。 背景技术 已知能够安装有用作电源的可充电电池的电动工具。在这些电动工具中,设置在电动工具内的电动马达可以通过来自所安装的可充电电池的电力的供给而旋转。电动马达的旋转可以适当地用于使电动工具根据需要来执行功能。已知的电动工具中的一些电动工具构造成使得可充电电池能够以其沿着电动工具的一部分滑动的方式被安装及移除(例如,见JP-A-2010-240797)。 关于这一点,可以在电动工具的电池安装部上设置有导引凹槽结构。可充电电池通过滑动而被安装。可充电电池上可以形成与导引凹槽结构沿滑动方向配装的导引突出结构。以这种方式,配装到导引凹槽结构中的导引突出结构可以用于引导可充电电池的滑动运动。 当可充电电池的剩余电池电量变低时,该可充电电池能够从电动工具移除,并且能够由充电器充电。在电池完全充满电之后,该电池可以被再次安装至电动工具。由于电池重复很多次地安装至电动工具及从电动工具移除,导引凹槽结构的接触表面可能会被磨损至如下程度:在导引凹槽结构与导引突出结构的接触表面之间会产生一些间隙。为了阻止 导引凹槽结构的接触表面的磨损,已经提出了通过焊接或热压接将加强构件附接至接触表面。 然而,由于导引凹槽结构由两个单独的模制部形成,该两个单独的模制部彼此接合以形成导引凹槽结构,因此难以将加强构件通过焊接或热压接附接至导引凹槽结构。 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有使得加强构件能够容易地并且紧固地附接的需要。 发明内容 在根据本教示的一个方面中,电动工具可以包括具有导引凹槽结构的电池安装部,该导引凹槽结构能够与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配装。加强构件可以附接至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结构,并且可以包括将加强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导引凹槽结构的连接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作为电动工具示例的锤钻的左侧视图; 图2为图1的锤钻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锤钻的后视图; 图4为示出了锤钻的内部结构的右侧半截面视图; 图5为示出了锤钻的内部结构的左侧半截面视图; 图6为图1中示出的电池安装部的放大视图,其中,可充电电池从该电池安装部移除; 图7为图2中示出的电池安装部的放大视图,其中,可充电电池从该电池安装部移除; 图8为沿着图4的线(Ⅷ)-(Ⅷ)截取的截面图; 图9为沿着图4的线(Ⅸ)-(Ⅸ)截取的截面图; 图10为沿着图4的线(Ⅹ)-(Ⅹ)截取的截面图; 图11为沿着图8的线(Ⅺ)-(Ⅺ)截取的截面图; 图12为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部的从下方观察的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3为导引凹槽部的从上方观察的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4为锤钻的主体外壳和加强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加强构件和组装着加强构件的部分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16为示出了安装至主体外壳的左手侧外壳的加强构件的正视图; 图17为图7的由XⅦ表示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其中,加强构件在左手侧外壳和右手侧外壳接合在一起的点处组装; 图18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加强构件的放大立体图;以及 图19为示出了图18的组装至左手侧外壳的加强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可以包括电池安装部、驱动装置和加强构件。电池安装部可以构造成使得可充电电池能够以可充电电池沿着电池安装部滑动的方式安装至电池安装部。驱动装置可以通过来自可充电电池的电力的供给而驱动。电池安装部可以包括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关于可充电电池沿着电池安装部的滑动方向被划分成分别位于前侧和后侧。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可以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电池安装部。电池安装部还可以包括导引凹槽结构,该导引凹槽结构构造成与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沿滑动方向配装从而引导可充电电池在其安装至电池安装部时沿滑动方向移动。加强构件可以附接至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结构以覆盖导引凹槽结构的滑动接触部,其中导引突出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该导引凹槽结构 的滑动接触部。加强构件可以在第一加强构件朝向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的相对部移动时连接至导引凹槽结构。这通常在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之前发生。加强构件可以包括与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的一部分接合的接合结构。这阻止了加强构件在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电池安装部时从导引凹槽结构移除。 通过这种设置,在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时,加强构件能够连接至导引凹槽结构。此外,由于加强构件包括接合结构,因此可以阻止加强构件在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电池安装部时从导引凹槽结构移除。以这种方式,加强构件能够容易地组装而无需焊接。此外,可以防止加强构件从其已经被组装的部分移除。 加强构件可以具有沿滑动方向观察的大致U形形状,并且可以具有沿三个不同方向延伸的三个侧部。通过该加强构件,可以从与滑动方向相交的三个不同方向加强滑动接触表面。以这种方式,可以使用单个加强构件有效地加强可以面向多个不同方向的滑动接触表面。 接合结构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加强构件的三个侧部中的彼此相对的两个侧部上的第一接合结构和第二接合结构。以这种方式,加强构件的接合可以通过平衡的接合力在不同的位置处完成。因此,可以更确定地阻止加强构件被移除。 接合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导引外边缘部,该至少一个导引外边缘部相对于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的接合方向倾斜。该至少一个导引外边缘部可以引导加强构件使得其在第一模制构件和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时被带入待组装位置。通过这种设置,加强构件能够在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接合在一起时自动地组装。因此,可以增大组装该加强构件的便捷性。 加强构件可以在导引凹槽结构的接近插入开口端的位置处被组装。导引突出结构可以从插入开口端开始时配装到导引凹槽结构中。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插入开口端周围区域的加固,而这些区域可能比其他区域倾向于磨损得更快。 加强构件能够从导引凹槽结构的组装加强构件的一部分拆下。这会 在第一模制构件与第二模制构件解除接合并且彼此分离时发生。以这种方式,加强构件能够由另一加强构件容易地替换。被移除的加强构件在其不再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被处理掉。 电池安装部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安装部,每个电池安装部均具有导引凹槽结构。加强构件可以包括多个加强构件。多个加强构件可以分别连接至多个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结构。通过这种设置,由于设置有多个电池安装部,因此可以安装对应数目的可充电电池。这会增大供电能力以使得电动工具能够长期使用。替代性地,可以增大电压以使得电动工具中能够有较大的输出。因此,可以增大电动工具的适用范围。此外,由于多个加强构件连接至多个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结构,因此可以加强导引凹槽结构。因此,可以在能够增大多个电池安装部的强度的同时增大电动工具的适用范围。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可以包括电池安装部、驱动源和第一电池接触部。电池安装部可以构造成使得可充电电池能够在其沿着电池安装部在滑动方向上滑动时安装至电池安装部。驱动装置可以构造成通过来自可充电电池的电力的供给往复地移动作业工具。第一电池接触部可以由弹性材料模制以与电池安装部集成为一体。第一电池接触部可以在可充电电池安装至电池安装部时接触可充电电池。第一电池接触部可以沿与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迫压可充电电池。 由第一电池接触部沿与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平行的第一方向施加至可充电电池的迫压力可以阻止可充电电池相对于电池安装部沿第一方向的运动。以这种方式,可以消除可充电电池在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上会受到的振动而产生的潜在咔哒声。 第一电池接触部可以位于电池安装部的内部,并且弹性材料可以从电池安装部的外部引入至内部以用于形成第一电池接触部。以这种方式,第一接触部可以通过利用可以模制位于电池安装部的外侧上的另一元件的弹性材料相同的弹性材料而模制。因此,可以阻止材料在模制时的数量的增加。这在有助于制造操作、减少生产成本等观点中是有利的。 第一电池接触部可以包括接触远端部,该接触远端部构造成在可充电电池安装至电池安装部时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因此,可以在第一电池接触部从两个方向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 接触可充电电池的同时支承可充电电池。以这种方式,可以抑制可充电电池关于彼此相交的两个方向上的任何潜在的咔哒声。因此,可以进一步确定地抑制可充电电池的潜在的咔哒声。 电动工具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电池安装部处并且构造成沿第三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的第二电池接触部。可充电电池安装至电池安装部。第三方向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两者相交。以这种方式,可充电电池能够由第一电池接触部和第二电池接触部从三个彼此相交的方向支承。因此,可以抑制可充电电池在三个相对于彼此相交的方向上的潜在的咔哒声。因此,可以进一步抑制可充电电池的潜在的咔哒声。 电池安装部还可以包括导引凹槽结构。导引凹槽结构可以构造成与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沿滑动方向配装,从而在可充电电池安装至电池安装部时引导可充电电池沿滑动方向移动。第一接触部可以设置在导引凹槽结构处。该导引凹槽结构可以围绕导引突出结构。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安装至电池安装部的可充电电池在多个方向上的咔哒声。 电动工具还可以包括本体外壳、电气部件和部件支承部,该本体外壳包括电池安装部,电气部件设置在本体外壳内,部件支承部构造成接触并且支承本体外壳内的电气部件。该部件支承部可以由与第一电池接触部的材料相同的弹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在模制部件支承部时阻止材料数量的增大。这在有助于制造操作、减少生产成本等观点中是有利的。 电池安装部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安装部,每个电池安装部均能够安装可充电电池。因此,可以增大供电能力。 可充电电池的滑动方向可以与作业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相交。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减小可充电电池在往复运动方向上的尺寸。 现在参照附图将对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1至图5中的标记10表示作为电动工具的示例的锤钻。锤钻10还可以是往复式工具的实施方式和冲击式工具的实施方式。 在描述锤钻10时,前侧、后侧、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参照以正常方式使用锤钻10期间从用户侧观察的位置来确定。通常,在将要使用锤钻10时,可以像握手枪那样握住锤钻10。因此,要被处理的工 件的方向确定为锤钻10的前侧,以及该方向的相反方向确定为锤钻10的后侧。左侧、右侧、上侧和下侧基于该前后方向而确定。锤钻10的前后方向可以是锤钻头B往复运动的方向,并且该方向与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方向正交。锤钻10的前后方向在下文中还可以被称为第一方向。锤钻10的左右方向为可充电电池90通过滑动分别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的方向。锤钻10的左右方向在下文中还可以被称为第二方向。上下方向或竖向方向在下文中还将被称为第三方向。即,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面向电池安装部50的方向对应于第三方向。 锤钻头B作为作业工具安装至锤钻10,因此,形成了待用于钻孔等的电动工具。如下文详细描述的,锤钻头B可以通过工具保持部37保持,同时通过夹具38防止锤钻头B移除。该工具保持部37可以用作工具输出部。 锤钻10可以为手持式工具,其中,可充电电池90可以用作电源。即,通常,锤钻10可以配备有作为工具主体的锤钻主体11和作为电源的可充电电池90,可充电电池90能够相对于锤钻主体11拆卸。两个可充电电池90可以安装至锤钻主体11从而提供大容量的电源。因此安装有可充电电池90的锤钻主体11可以包括由可充电电池90提供的电力驱动的电动马达15。电动马达15可以用作驱动源。 如图4和图5中所示,锤钻主体11通常可以包括驱动部13、把手部40和电池安装部50。驱动部13可以包括马达部14和往复运动机构部21。马达部14可以由主体外壳12支承,该主体外壳12可以用作把手部40的外壳并且也可以用作电池安装部50的外壳。往复运动机构部21可以由齿轮外壳22支承,该齿轮外壳22仅用作往复运动机构部21的外壳。主体外壳12支承诸如设置在锤钻主体11内的电动马达15之类的部件,同时用作往复运动机构部21的齿轮外壳22的后侧上的封闭件。往复运动机构部21可以用于使得安装至工具保持部37的锤钻头B往复运动。 将对马达部14进行描述,电动马达15设置在马达部14中。电动马达15可以包括定子151、转子152和换向器153。定子151可以由主体外壳12支承。转子152可以由用作旋转轴的马达轴16支承。通过电力的供给,转子152可以相对于定子151旋转,其中马达轴16用作旋转轴。如在附图中所示,马达轴16可以设置成沿竖向方向延伸,同时朝向后侧略微倾斜。马达轴16的下端部可以由下侧轴承161支承,并且马达轴16的上端 部可以由上侧轴承162支承。这两个轴承161和162可以由主体外壳12支承。用于对转子152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17可以安装至该马达轴16的下部。冷却风扇17可以是沿离心方向产生气流的多叶片风扇,使得外部空气可以从图1等中示出的进入开口181吸入,并且在对电动马达15进行冷却之后,随后可以经由排出开口182排放。输入齿轮20设置在马达轴16的上端处。该输入齿轮20用于将马达轴16的旋转驱动输入至往复运动机构部21。该输入齿轮20可以形成为锥齿轮。 现在将对往复运动机构部21进行描述。往复运动机构部21可以设置在马达部14的上侧。往复运动机构部21可以将电动马达15的旋转驱动力在输出之前视情况转换。往复运动机构部21可以是具有斜盘支承式摇摆机构27的功率传递机构。往复运动机构部21可以通过将驱动转换部23和往复运动部30安装在齿轮外壳22的内部来构造。驱动转换部23可以在将由输入齿轮20输入的旋转驱动力传递至锤钻头B之前将其转换成旋转驱动力和往复运动。 驱动转换部23通常可以包括锥形齿轮24、中间轴25和旋转传递齿轮26。锥形齿轮24与上述输入齿轮20啮合,并且中间轴25设置为旋转轴。中间轴25可以与在接收到输入齿轮20的旋转时而旋转的锥形齿轮24一起旋转。中间轴25可以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中间轴25的后端部能够由后侧轴承251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中间轴25的前端部能够由前侧轴承252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两个轴承251和252分别由主体外壳12和齿轮外壳22支承。 旋转传递齿轮26可以安装至中间轴25的靠近前端的外周缘。该旋转传递齿轮26与中间轴25一起旋转,并且与设置在其上侧的旋转接收齿轮35啮合。旋转接收齿轮35可以安装至之后将要描述的设置在管状活塞31的外周缘处的旋转圆筒部34。以这种方式,旋转接收齿轮35能够与旋转圆筒部34一起旋转。工具保持部37可以与旋转圆筒部34一起旋转并且可以安装至旋转圆筒部34的前部。 斜盘支承式摇摆机构27可以设置在中间轴25的中部处。摇摆机构27可以将中间轴25的旋转驱动转换成往复运动。摇摆机构27可以包括旋转本体271、滚动球状部273和摇摆环状部275。旋转本体271可以与中间轴25集成一体。球状凹槽272可以形成在旋转本体271的外周表面中。该球状凹槽272可以相对于与中间轴25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沿前后方 向倾斜。滚动球状部273的径向内部可以配装到球状凹槽272中。滚动球状部273用作滚动轴承的滚珠。滚动球状部273的径向外部可以配装到摇摆环状部275的内周表面中。在摇摆环状部275的上侧上,设置有从摇摆环状部275突出的摇摆杆状件277,并且下文描述的管状活塞31的后部连接至该摇摆杆状件277的上端。在图1中,标记39表示能够操作用于对锤钻头B的操作模式进行切换的开关。 关于摇摆机构27,当旋转本体271与中间轴25一起旋转时,由球状凹槽272引导的滚动球状部273可以改变摇摆环状部275的倾斜角度。由于摇摆环状部275的倾斜角度因此被改变,所以摇摆环状部275上方的摇摆杆状件277可以沿前后方向摇摆。摇摆杆状件277的摇摆引起往复运动部30(具有管状活塞31)进行往复运动从而沿前后方向前进及后退。 往复运动部30通常可以包括管状活塞31、撞针32和冲击螺栓33。管状活塞31可以形成为中空的管状件,并且能够以可旋转的方式由齿轮外壳22支承。管状活塞31可以在旋转圆筒部34内沿前后方向移动。在旋转圆筒部34的外周上,可以设置有旋转接收齿轮35,旋转接收齿轮35与设置在中间轴25的外周上的旋转传递齿轮26啮合。 在管状活塞31的内部,撞针32设置成用作冲击施加构件。撞针32能够相对于旋转圆筒部34沿前后方向前进及后退。撞针32的撞击力作为轴向冲击力可以经由相对于锤钻头B设置在前侧的冲击螺栓33传递至锤钻头B。锤钻头B可以由工具保持部37保持并且可以通过夹具38防止移除。摇摆机构27、撞针32和冲击螺栓33可以构成冲击机构。工具保持部37基本形成为能够随着旋转圆筒件34旋转的圆筒管状件,并且锤钻头B可以插入到工具保持部37中。在工具保持部37的前侧上,安装有可以防止锤头钻B被移除的夹具38。锤头钻B可以如通过沿周向方向旋转的方式进行操作用于对工件进行加工。锤头钻B接收沿轴向方向撞击的锤击作用。 此外,在往复运动机构部21的后侧上,可以设置有具有从侧面角度观察的D状构型的把手部40。在把手部40的后部,可以设置有抓握部41以被用户的手握住。该抓握部41可以设置有触发式操作开关43。操作开关43可以包括开关主体431和操作触发器432。当拉动操作触发器432时,开关主体431可以接收打开输入。当接收到打开输入时,开关主体431可以将打开信号传递至之后将要描述的控制器47。 把手部40和电池安装部50可以由主体外壳12形成。主体外壳12可以通过将单独模制的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接合在一起而形成。即,主体外壳12为模制构件。左手侧半外壳121在下文中也将被称为第一模制构件,以及右手侧半外壳122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二模制构件。以这种方式,主体外壳12通过将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接合在一起而形成,该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沿左右方向划分,即,沿相对于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方向的前后方向划分。因此,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被划分的左右方向可以与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方向一致。主体外壳12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护锤钻10的外保护构件70。外保护构件70可以通过粘合等附接至主体外壳12。外保护构件70可以由弹性体构件制成,更具体地,外保护盖70可以通过由显示弹性的弹性体制成的模制产品形成。优选地,外保护构件70可以与主体外壳12(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通过所谓的双色模制工艺集成一体,其中,外保护构件70由弹性体材料模制,同时,主体外壳12由塑料树脂模制。提供外保护构件70的目的可以是关于美学方面的、即锤钻10的外观设计的改进,当锤钻10意外掉落时减轻了由于不可避免的外力而带来的撞击,或在用户使用锤钻10时改进了触觉。因此,外保护构件70可以由弹性体材料或显示弹性的任意其他材料制成。 应当注意的是,外保护构件70具有设定成沿锤钻主体11的左右方向(即,宽度方向)突出的缓冲部。如图3中所示,缓冲部71可以在电池安装部50的上侧沿宽度方向向左和向右突出。提供缓冲部71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由于不可避免的外力而带来的撞击。因此,沿宽度方向向左和向右突出的缓冲部71可以减轻由外力引起的撞击。 主体外壳12的位于把手部40下侧的一部分可以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和电池安装部50。 控制器支承部45可以支承设置在其中的并且可以控制供应至电动马达15的电力的控制器47。尽管未在图4和图5中示出,但控制器47可以经由适当的引线连接至电动马达15和电池安装部50。如图4、图9和图10中所示,控制器47可以形成为矩形外部构型。控制器支承部45可以在主体外壳12内由主体外壳12的以肋状方式从前侧、后侧、上侧、下侧、 左侧和右侧朝向控制器47突出的一部分形成。 即,如图9中所示,在左手侧半外壳121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左侧部的前侧肋状部451、后侧肋状部452和左手侧肋状部453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同样,在右手侧半外壳122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右侧部分的前侧肋状部461、后侧肋状部462和左手侧肋状部463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前侧肋状部451和461以及后侧肋状部452和462可以接触并且支承控制器47以从前侧和后侧对其保持。同样,主体外壳12的左手侧肋状部453和右手侧肋状部463可以接触并且支承控制器47以从左侧和右侧对其保持。 此外,如图10中所示,在左手侧半外壳121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左上部和左下部的上接触部455和下接触部456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同样在右手侧半外壳122中,构成控制器支承部45的右上部和右下部的上接触部465和下接触部466设置成朝向内侧突出。上接触部455和465以及下接触部456和466可以接触并且支承控制器47以从上方和下方对其保持。 此外,在控制器支承部45的与控制器47相邻的部分处,设置有迫压减震部48。迫压减震部48中的每一个迫压减震部可以用作在接触控制器47的同时施加迫压力的减震器。如图9和图10中所示,迫压减震部48可以接触控制器47的右手侧表面并且将控制器47向左迫压。当模制缓冲部71时,迫压减震部48可以与缓冲部71一体地模制。更具体地,在右手侧半外壳122中,设置有在外部与内部之间建立连通的连通孔19,如图10中所示。可以将模制材料(弹性体材料)注入以流动通过连通孔19,使得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48可以彼此一体地模制。迫压减震部48可以设置在左手侧肋状部453与右手侧肋状部463之间。注入的模制材料可以从主体外壳12的外侧经由连通孔19流至内侧。流至内侧的模制材料可以进入定位在控制器47下侧的模制材料存储室49。可以设置模制材料存储室49以在模制之后将要描述的前电池接触部55(65)时提高模制稳定性。因此设置的迫压减震部48可以支承控制器47以由于模制材料的弹性而将控制器47压向左。即,迫压减震部48可以支承控制器47以沿正交于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方向的左右方向(第二方向)按压。在锤钻10由于外部不可避免的力而被施加撞击的情况下,迫压减震部48可以弹性地支承控制器47以减轻由撞击引起的控制器47的损坏。即,迫压减震部48用 作支承作为电气部件示例的控制器47的部件支承部。 接下来将对电池安装部50进行描述。电池安装部50的数目可以为两个并且可以彼此平行地设置。两个电池安装部50可以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控制器支承部45的下侧。两个电池安装部50可以是大致相同的构型,两个电池安装部50中的设置在前侧的一个电池安装部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前侧电池安装部51,以及设置在后侧的电池安装部50在下文将被称为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一个可充电电池90能够附接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中的每一者。以这种方式,两个可充电电池90能够附接至锤钻主体11。与侧附接式可充电电池相对应,前侧电池安装部51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可以具有允许滑动附接的结构。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51和61)的滑动方向可以设定成从左到右的方向。在前侧电池安装部51(50)与后侧电池安装部61(50)之间,可以设置有将电池安装部50彼此分离的隔开构件60。该隔开构件60可以设置有之后将要描述的导引凹槽部522和621。 前侧电池安装部51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两者可以具有大致相同的构型。因此,在描述电池安装部50时,通常将参考用于前侧电池安装部的附图标记51,而用于后侧电池安装部的附图标记61将标识在括号中。 如图6和图7中所示,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具有允许通过滑动来附接可充电电池90的结构。更具体地,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构造成使得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通过滑动机械地并且电气地连接至可充电电池90。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设置有用作滑动附接结构的一对导引凹槽部521和522(621和622)。尽管未特别地示出,但设置在可充电电池90上的导引突出部可以通过沿滑动方向插入到导引凹槽部521和522(621和622)中而配装。配装有导引突出部的导引凹槽部521和522(621和622)可以引导滑动以便安装可充电电池90。此外,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设置有电池端子连接部53(63),电池端子连接部53(63)配备有作为电器连接的结构的正极侧端子531(631)、负极侧端子532(632)和信号侧端子533(633)。尽管未特别地示出,但设置在可充电电池90上的端子连接部可以通过凸/凹连接而连接至电池端子连接部53(63),以将可充电电池90电气地连接。此外,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可以设置有用于在可充电电池90已经通过滑动安装并且电气地连接时将可充电电池90固定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61)的凹部54(64)。 尽管未特别地示出,但可充电电池90可以具有能够与凹部54(64)接合的凸钩状部。通过滑动而附接的可充电电池90的电压可以设定为适当值。 设置在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后侧上的导引凹槽部522和设置在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前侧上的导引凹槽部621可以分别设置有电池接触部55和65。更具体地,前电池安装部55可以设置在导引凹槽部522处,该导引凹槽部522相对于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滑动方向位于右手侧。后电池安装部65可以设置在导引凹槽部621处,该导引凹槽部621相对于用于将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滑动方向位于左手侧。即,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设置用于导引凹槽部522和621,其中导引凹槽部522和621设置在电池安装部51与61之间的隔开构件60的前侧和后侧。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关于隔开构件60对称地构造。 前电池接触部55可以形成为具有接触远端部56和压平部57,接触远端部56和压平部57以它们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顺序设置。前电池接触部55可以接触配装到导引凹槽部522中的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的前端部。这在可充电电池90滑动到前侧电池接触部51时发生。接触前端部56可以具有形成为外边缘的前端面向部561和设置在前端面向部561的内侧(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内侧)上的前端倾斜表面部562。前端面向部561可以具有沿与要被安装的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前端面向部561可以面向滑动的可充电电池90。相比之下,前端倾斜表面部562可以具有沿可充电电池90安装的滑动方向朝向内侧倾斜的平面构型。在完成附接之前可充电电池90滑动时,前端倾斜表面部562可以沿滑动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并且同时沿朝向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内侧、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压平部57可以具有沿滑动方向从前端倾斜表面部562的滑动方向上的前端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压平部57可以形成为面向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最内侧,并且面向前侧电池安装部51。以这种方式,前电池部55能够接触可充电电池90以将迫压力沿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的方向施加至可充电电池。 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与上述的前电池接触部55对称地形成。即,后电池接触部65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接触前端部66和压平部67,接触前端部66和压平部67以它们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顺序设置。即,后电池接触部 65可以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的前端部。可充电电池90在其滑动期间配装到导引凹槽部622中以使其安装在后侧电池安装部61上。接触前端部66可以具有形成为外边缘的前端面向部661和设置在前端面向部661的内侧上(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内侧)的前端倾斜表面部662。前端面向部661可以具有沿与要被附接的可充电电池90滑动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前端面向部661可以面向滑动的可充电电池90。相比之下,前端倾斜表面部662可以具有沿可充电电池90滑动安装的滑动方向朝向内侧倾斜的平面构型。在完成附接之前可充电电池90滑动时,前端倾斜表面部662可以沿滑动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并且同时,沿朝向后侧电池安装部90的内侧、与滑动方向正交的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压平部67可以具有沿滑动方向从前端倾斜表面部662的滑动方向上的前端延伸的平面构型。因此,该压平部67可以形成为面向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最内侧,并且面向后侧电池安装部61。即,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是能够将迫压力沿第一方向施加至可充电电池90的构型。该第一方向为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的方向。 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通过利用与用于模制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78的材料相同的材料来模制。因此,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形成为显示了与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48的弹性相同的弹性。即,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通过将注入用于模制迫压减震部48的模制材料来模制。更具体地,隔开构件60可以设置有前侧连通孔59和后侧连通孔69。前侧连通孔59和后侧连通孔69形成为用于图10中所示的模制材料存储室49与图8中示出的导引凹槽部522和导引凹槽部621之间建立连通的孔。流入模制材料存储室49的模制材料可以进一步流动通过前侧连通孔59和后侧连通孔69以形成导引凹槽部522和导引凹槽部621。朝向导引凹槽部522和导引凹槽部621流动的模制材料能够模制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以这种方式,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与缓冲部71和迫压减震部48能够同时并且一体地模制。在模制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时,图10中示出的模制材料存储室49可以用于使形成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的模制材料的流动稳定。 为了消除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的潜在的咔哒声,电池安装部50中的每个电池安装部可以设置有销状构件75,销状构件75可以接触对应的可充电电池90的上表面。面向方向,即销状构件75相对于 对应的可充电电池90的接触方向可以设定为竖向方向,该竖向方向与锤钻10的设定为第一方向的纵向方向和可充电电池90的设定为第二方向的滑动方向(锤钻10的左右方向)两者正交。 更具体地,如图11中所示,电池安装部50中的每一个电池安装部可以具有保持凹部73(图11中示出了一个保持凹部73)。销状构件75可以由显示弹性的合成橡胶模制,并且可以配装到保持凹部73中。销状构件75的长度可以设定成使得在其配装到保持凹部73中时,销状构件75从保持凹部73略微向下突出。因此,配装到保持凹部73中的每一个保持凹部中的销状构件75的暴露端76可以暴露成略微向外突出。暴露端76的端部边缘处设置有适当的斜切部77。因此,由于销状构件75的斜切部77,通过滑动安装的可充电电池90能够顺利地越过销状构件75以达到完成附接的状态。此外,暴露端76的外端表面可以形成为平坦接触端表面78。因此,附接至对应的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可以接触销状构件75的接触端表面78。此处,销状构件75的接触端表面78可以抵着附接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的上表面被略微按压。这在接触端表面78以表面对表面的接触关系接触可充电电池的上表面时发生。 保持凹部73和配装到保持凹部73中的销状构件75可以设置在四个位置处。这四个位置位于靠近边角的位置并且关于可充电电池90的中央轴线对称。可充电电池90附接至对应的电池安装部50。因此,销状构件75对附接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所施加的压力可以被良好地平衡,从而使得其可以以良好的平衡方式抑制可充电电池90附接至电池安装部50的咔哒声。 根据上述构造的前电池接触部55和后电池接触部65可以如下运行。在描述抵靠可充电电池90的接触作用时,该描述将集中在前电池接触部55上,并且将简单地通过括号中所附的相关附图标记来提及后电池接触部65。当要被安装的可充电电池90滑动时,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可以接触前电池接触部55(65)。更具体地,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的在滑动方向上的端部可以接触具有前端面向部561(661)和前端倾斜表面端部562(662)的接触前端部56(66)。在该过程期间,由于接触前端部56(66)的弹性,能够缓冲滑动的导引突出部的接触。接下来,当可充电电池90滑动以用于安装时,可以沿着前端倾斜表面562(662)的倾斜引导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即,前端倾斜表面部562(662)可以作 用为朝向电池安装部50的内侧按压滑动的导引突出部。在该过程中,前端倾斜表面部562(662)可以作用为利用前端倾斜表面部562(662)的弹性而缓冲滑动的导引突出部的接触力。当完成滑动时,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的可充电电池90能够由压平部57(67)弹性支承。即,压平部57(67)提供弹性支承以将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从设置有前电池接触部55(65)的导引凹槽部522(621)朝向与其相反的导引凹槽部521(622)按压。即,压平部57(67)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并且将迫压力沿前后方向施加至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这些方向为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的方向。 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导引凹槽部521和522可以分别设置有轨道部52和62。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导引凹槽部621和622也可以分别设置有轨道部52和62。具有克服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运动的较高耐磨性的加强构件80可以附接至轨道部52和62中的每一者。更具体地,两个加强构件80可以分别附接至一对轨道部52,从而形成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导引凹槽部521和522。类似地,两个加强构件80可以连接至一对轨道部62以形成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导引凹槽部621和622。加强构件80可以由模制金属板制成,同时,轨道部52和62可以由塑料树脂制成。由金属模制的加强构件80在耐磨性方面会优于形成轨道部52和62的塑料树脂。因此,可以阻止轨道部52和62由于在安装及移除可充电电池90时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而造成的磨损。以这种方式,附接着加强构件80的轨道部52和62可以用作导引凹槽部521和522的一部分。他们可以与导引突出部滑动地接触。 可充电电池90的重量可以施加至轨道部52和62。因此,可充电电池90在其重量施加至轨道部52和62的同时可以以可滑动的方式接触轨道部52和62。因此,附接有加强构件80的部分可以沿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的重力方向设定在下侧。 加强构件80的附接位置可以设定成靠近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的插入开口端,通过该插入开口端配装导引突出部。即,加强构件80的组装部可以为轨道部52和62的一部分。它们在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以及从电池安装部50拆卸时最会受到来自导引突出部的滑动摩擦力。通过加强构件80的加强可以有助于在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处安全地引导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 此外,轨道部52和62可以是构造成利用导引突出部配装到可充电电池90的凹部构型中的凸构型。因此,轨道部52和62很可能与可充电电池90的靠近导引突出部的部分摩擦。为此,加强构件80可以形成为具有沿滑动方向观察覆盖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并且围绕它们的三个侧部的构型。更具体地,加强构件80可以附接至轨道部52和62,使得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的下表面定位在轨道部52和62的上方。此外,如图15中所示,加强构件80可以附接至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更具体地,允许加强构件80进行组装的组装凹部850可以设置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中。组装凹部850中的每一个组装凹部均可以具有对应于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的构型。此外,如图15和16中所示,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可以形成为沿对应的可充电电池90的滑动方向观察的围绕上侧部、下侧部和内侧部(电池安装部50的内侧)的三个侧部的U状构型。更具体地,加强构件80的U状构型可以包括两个彼此竖向相对的对置壁部81和连接对置臂部81的侧边缘的连接壁部82。如图16中所示,设置成彼此竖向相对的对置壁部81可以略微倾斜使得所分离的侧边缘(在相对于电池安装部50的外侧上)之间的距离小于由连接壁部82连接的连接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因此,简单地通过将加强构件80配装到组装凹部850(配装凹部85)中,在与由连接壁部82连接的侧边缘相对的侧上的非连接侧边缘可以在它们之间夹紧组装凹部850(配装凹部85)以保持在组装凹部850处。 此外,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可以在对置壁部81的相对端部处设置有接合部83和84。也就是说,接合部83和84可以设置在分别面向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的相对端部处。接合部83和84可以形成为防止加强构件80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已经接合以形成电池安装部50之后被拆卸。接合部83和84可以构造成分别摩擦地接合轨道部52和62的组装凹部850。轨道部52和62构成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以防止加强构件80的拆卸。 更具体地,如图15中所示,接合部83可以设置在加强构件80的位于面向左手侧半外壳121的一侧的左手端部处,并且接合部84可以设置在加强构件80的位于面向右手侧半外壳122的一侧的右手端部处。左手侧接合部83和右手侧接合部84可以相对于彼此对称地形成。左手侧接合部83和右手侧接合部84中的每一者可以具有朝向终止端部渐缩的构型。左手侧接合部83和右手侧锁定部84可以分别设置有要被接合的突出端部 831和841,并且还可以分别设置有在组装操作期间被引导的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突出端部831和841的相对于电池安装部50的外边缘可以与对置壁部81的非连接侧(电池安装部50的外侧)上的侧边缘连接。另一方面,外边缘的相对侧(电池安装部50的内侧)上设置有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可以在其朝向它们的端部延伸时朝向对置壁部81的非连接侧(电池安装部50的外侧)倾斜。即,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可以相对于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的接合方向朝向电池安装部50的外侧倾斜。因此形成的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可以配装到对应的组装凹部850的相对侧边缘处的接合凹部87和88中,并且可以限制加强构件80与组装凹部850脱离。 组装有加强构件80的组装凹部850可以形成为符合加强构件80的构型。即,如图16中所示,组装凹部850可以形成为凹部构型使得附接至该凹部构型的加强构件80与对应的轨道部52和62齐平。更具体地,组装凹部850中的每一个组装凹部可以包括配装凹部85以及接合凹部87和88。配装凹部85可以形成为其内配装有具有U状构型的加强构件80的对置壁部81和连接壁部82的凹部构型从而显示与导轨部52(62)齐平的外周表面。 配装凹部85可以是具有三个侧部——即,上侧部、下侧部和内侧部(电池安装部50的内侧)——的U状凹部。配装凹部85可以仅设置在具有轨道部52的左手侧半外壳121中,并且可以不设置在具有轨道部62的右手侧半外壳122中。此外,接合凹部87和88也形成为其内分别配装有左手侧接合部83和右手侧接合部84的凹部构型从而显示与轨道部52(62)齐平的外周表面。接合凹部87和88可以设置在形成轨道部52的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形成轨道部62的右手侧半外壳122的两者中。 接合凹部87中的每一个接合凹部可以设置有用于接合左手侧接合部83的对应于突出端部831的接合凹部871,并且还可以设置有构造成引导导引外边缘部831的导引凹槽壁872。类似地,接合凹部88中的每一个接合凹部可以设置有用于接合右手侧接合部84的对应于突出端部841的接合凹部881,并且还可以设置有构造成引导导引外边缘部841的导引凹槽壁882。当接合部83和84的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接触导引凹槽壁872和882时,突出端部831和841可以由于在所施加力的左右方向上的分量而被迫压成配装到接合凹部87和88中。即,迫压力可以施加至加强构件 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使得加强构件80与组装凹部850的凹部构型对应地正确定位。此外,施加至加强构件80的迫压力还可以用作防止加强构件80脱离组装凹部850的力。 为了将加强构件80与组装凹部850连接,在左手侧半外壳121与右手侧半外壳122分离时,加强构件80可以首先被配装到左手侧半外壳121的配装凹部85中。在该过程中,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的对置壁部81可以作用在左手侧半外壳121的对应的配装凹部85上使得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能够临时保持抵靠配装凹部85。当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接合在一起时,接合部83的导引外边缘部832和接合部84的导引外边缘部842可以接触导引凹槽壁872和882。并且突出端部831和841可以配装到接合凹部87和88中。因此,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能够被自动地定位成与组装凹部850的凹部构型对应。以这种方式,通过简单地将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连接至彼此,可以在相对于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将加强构件80可靠地组装在适当位置处。 如上所述,加强构件80能够在显示组装状态保持力和拆卸防止力(即,摩擦接合力)的同时连接至组装凹部850。因此,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的接合已经释放成将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彼此分离之后,可以将加强构件80从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拆卸。 现在将对锤钻10的优势进行描述。锤钻10的电池接触部55和65能够将迫压力沿锤钻头B(尖端工具)的往复运动方向施加至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51、61)的可充电电池90。因此,可以阻止可充电电池90相对于电池安装部50(51、61)沿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方向的相对运动。因此,可以进一步消除可充电电池90的锤钻头B的往复运动方向上遭受振动的咔哒声。以这种方式,足以消除附接至电池安装部50(51、61)的可充电电池90的咔哒声。此外,在上述的锤钻10中,电池接触部55和65通过在主体外壳12的外侧将模制材料(弹性体材料)引入至主体外壳12的内侧而形成,使得电池接触部55和65能够利用相同的模制材料通过单个模制过程而模制。因此,可以在充分消除可充电电池90的咔哒声的同时阻止了模制时材料数量的增加。这在有助于制造操作、减少生产成本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电池接触部55和65具有构造 成沿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接触可充电电池90的接触前端部56和66。接触前端部56和66在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期间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上接触可充电电池90,从而抑制了咔哒声。因此,可以以更稳定的方式安装可充电电池90,使得可以将可充电电池90更牢固地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51、61)。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设置有沿竖向方向接触所安装的可充电电池90的销状构件75,该竖向方向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相交。以这种方式,销状构件75可以与接触前端部56和66一起通过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竖向方向上的接触来支承所安装的可充电电池90。因此,可以在三个彼此相交的方向上消除可充电电池90的咔哒声。以这种方式,可以将可充电电池90附接至电池安装部50(51、61)的咔哒声消除至足够的程度。 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电池接触部55和65分别设置在导引凹槽部521和522以及导引凹槽部621和622处。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形成为对应于可充电电池90的导引突出部的凹构型,使得它们能够包围导引突出部、与导引突出部滑动接触。因此,可以有效地消除可充电电池90安装至电池安装部50(51、61)在多个方向上的咔哒声。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上述模制材料也可以一体地模制迫压减震部48,因此,他们可以在主体外壳12内部支承控制器47。以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对相同的模制材料进行模制而进一步支承控制器47。因此,可以将为了支承控制器47而用于模制的材料保持在较低的数量,同时足以消除上述可充电电池90的咔哒声。这在简化制造操作、减少生产成本等观点是有利的。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设置有多个电池安装部50(51、61),由此可以附接多个可充电电池90。这有助于提供能够增大关于电源容量的往复运动工具。例如,可以增大电源容量使得能够长期使用,并且使得电源的电压能够增大以允许较大的电力输出的利用,因此,扩大了电动工具的应用范围。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可充电电池90相对于电池安装部50(51、61)移动的滑动方向设定为与工具保持部37的往复运动的方向相交的左右方向。以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可充电电池90在往复运动方向上的尺寸。这有助于提供在往复运动方向上尺寸减小的往复运动工具。 在上述锤钻10中,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彼此面对的位置可以附接加强构件80。因此,可以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接合的同时组装加强构件80。此处,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设置有接合部83和84,使得当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 122接合在一起以形成电池安装部50(51、61)时,可以防止加强构件80与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脱离。这使得可以将加强构件80锁定在它们已经被附接的部分处。以这种方式,通过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的接合,可以防止所组装的加强构件80与已经被组装的部分脱离。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接合部83和84设置有导引外边缘部832和842,使得可以对加强构件80进行引导,从而使加强构件80通过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的接合位于所组装的位置处。因此,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接合在一起时,加强构件80的组装能够自动地发生。因此,可以提高与组装加强构件80的操作相关联的便捷性。 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加强构件80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为沿滑动方向观察具有三个侧部:上侧部、下侧部和内侧部的U状构型。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构件80在与滑动方向相交的向上方向、向下方向和向内方向的三个方向上来实现加固。因此,可以由单个构件有效地加固面向不同方向的滑动接触表面。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接合部83和84分别设置在构成U状加强构件80的两个相对表面的对置壁部81上,使得可以以良好平衡的方式通过接合部83和84实现锁定。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构件80的接合部83和84更牢固地防止加强构件80的拆卸。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加强构件80的附接位置设定成靠近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的插入端口部处。此处为导引突出部配装的位置,使得可以集中地加强更易受到磨损的靠近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的插入端口部的部分。此外,在上述锤钻10中,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彼此分离时,可以相对于设置有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的部分移除加强构件80。因此,加强构件80能够容易地被其他加强构件替换。此外,当要处置锤钻10时,可以通过移除加强构件80而容易地实现。 上述加强构件80可以进行如下修改。在图18和图19中,标记80A表示修改的加强构件。图18为示出了根据修改的加强构件80A的放大立体图。图19为示出了在将加强构件80A连接至左手侧半外壳121之后的加强构件80A的立体图。这些加强构件80A相对于他们的组装凹部850A在锁定构型方面可以与上文的加强构件80不同。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相同功能的部分由在末尾后缀字母“A”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18和图19中示出的加强构件80A中的每一个加强构件可以设置有锁定棘爪部83A和84A来代替加强构件80的接合部83和84。锁定棘爪部83A和84A可以分别与设置在组装凹部850A中的配装接合凹部87A和88A配装。锁定棘爪部83A和84A与配装接合凹部87A和88A的配装接合可以通过加强构件80A的对置壁部81A和连接壁部82A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当加强构件80A已经被附接至组装凹部850A时,每个加强构件80A的锁定棘爪部83A和84A与配装接合凹部87A和88A配装接合。以这种方式,甚至在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已经彼此分离之后,加强构件80A可能也不太会从组装凹部850A脱离。由于加强构件80(80A)附接至一对轨道部的两个轨道,即,附接至前侧电池安装部51的轨道部52和后侧电池安装部61的轨道部62两者,可以增大构成电池安装部50的导引凹槽部521、522、621和622相对于可充电电池90的附接及拆卸的强度。 在上文实施方式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锤钻10已经作为电动工具和往复运动工具的示例而给出。然而,上文教示能够适用于利用电动马达作为驱动源的任意其他电动工具。例如,可适用的电动工具可以是电动螺丝刀、电钻以及电动驱动钻等,并且还可以是清洁器、圆盘磨光器以及抛光器等。此外,可适用的往复运动工具可以不限于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锤钻10的构型相同构型的往复运动工具,并且可以是诸如往复锯之类的任何其它往复运动工具。优选的是,它们具有能够往复地驱动附接有端部工具的工具输出部的往复运动机构。 此外,关于上文实施方式的弹性体材料,该材料并不限于弹性体,并且可以从具有弹性的各种材料中选择。此外,形成电池接触部的材料并不总是必须应当与通常用于缓冲部71、迫压减震部48等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此外,关于电池接触部,他们可以不限于上文实施方式的电池接触部55和65,并且可以大量地、例如彼此相对成对地设置。 此外,关于加强构件,他们可以不限于上文实施方式的加强构件80或80A。可以使用任意其他加强构件,只要它们均设置有待连接至组装加强构件的一部分的连接结构以用于阻止加强构件与导引凹槽部脱离。因此,加强构件可以具有任意其他构型,只要他们均设置有这种连接结构。类似地,关于导引外边缘部的构型,可以视情况而选择构型。 加强构件不限于上文实施方式的加强构件80或80A。可以视情况而对加强构件80和80A的长度、大小和数目进行修改。优选的是,加强构件设置在与可充电电池滑动接触的部分处。滑动接触的部分不限于轨道部。 此外,主体外壳12可以通过将单独模制的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接合在一起而形成。然而,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不是必须为模制构件。例如,左手侧半外壳121和右手侧半外壳122可以通过机加工操作形成。此外,加强构件(特别地,图18和图19中示出的加强构件80A)可以适用于单个构件的主体外壳。 代表性地,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示例在上文参照附图已进行了详细描述。该详细描述仅意在教示本领域技术人员为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面的更多细节,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上文公开的额外的特性和教示中的每一个可以单独利用,或可以与其他特性和教示结合利用以提供改进的电动工具和制作及使用该电动工具的方法。 此外,在上文的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特性和步骤的组合可以不是必须按照最广义的方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相反地,仅被教示为特别地描述本发明的代表性示例。此外,上述代表性示例的各种特性以及上文的各项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的各种特性可以以非具体地并且明确枚举的方式结合以提供本教示的额外有用的实施方式。 说明书和/或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所有特性出于原始书面公开以及限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目的而意在单独地并且彼此独立地公开,不依赖于实施方式和/或权利要求中特性的组合。此外,出于原始书面公开以及限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目的,所有的值的范围或实体组的指示意在公开每个可能的中间值或中间实体。
《电动工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工具.pdf(3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工具,该电动工具可以包括电池安装部,电池安装部具有能够与可充电电池的导引突出结构以可滑动的方式配装的导引凹槽结构。加强构件可以附接至电池安装部的导引凹槽结构并且可以包括用于将加强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导引凹槽结构的连接结构。。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