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桥隔热铜合金门窗外框型材【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材,更详细地说是一种断桥隔热铜合金门窗外框型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门窗及其衍生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现代建筑为
满足采光的要求,在设计门窗尺寸时最大限度的增大其几何尺寸,结果大大降低了建筑物
的节能效果,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隔热断桥铝合金门窗,其中,断桥铝合金门窗型材中
的“冷桥”作用至关重要,外面的冷热媒体会通过外层铝合金传递到“冷桥”,但是普通门窗
“冷桥”的宽度只有10毫米,冷热缓冲带过于狭窄,热量通过“冷桥”很快传递给内层的铝合
金型材,导致节能效果并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桥隔热铜合金门窗外框型材,以解决上述背景
技术中提出的冷桥节能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桥隔热铜合金门窗外框型材,包括:内框架、外框架、第一隔热条和第二隔
热条,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上两个相对称的面的中部均对称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凹
槽,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均通过所述凹槽将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连为一
体,所述第一隔热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注 胶层,所述第二隔热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
二注胶层,所述第一注胶层和所述第二注胶层均与所述内框架的外侧面和所述外框架的外
侧面平齐,所述第一隔热条、所述第二隔热条、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之间形成空腔,所
述空腔内设置有保温层。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由泡沫或保温棉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均与所述凹槽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的形状均为带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热条和所述第二隔热条采用聚酰胺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上两个相对称的面的间距为14.8毫米-35毫
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注胶层和所述第二注胶层均为玻璃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框架和所述外框架均由铜合金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增加的注胶层不仅可以提高外框型材的强度,延长门窗的使
用寿命,还可以提高门窗的密封性,增加的保温层可以提高门窗的保温性,采用增大内框架
和外框架之间的距离从而增大“冷桥”的宽度,可以达到节能保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内框架;2-外框架;3-第一隔热条;4-第二隔热条;5-第一注胶层;6-第二注胶
层;7-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断桥隔热铜合金门窗外框型材,包括:内框架
1、外框架2、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4,内框架1和外框架2上两个相对称的面的中部均对
称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凹槽,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4均通过凹槽将内框架1和外框
架2连为一体,第一隔热条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一注胶层5,第二隔热条4的外侧面上设置
有第二注胶层6,第一注胶层5和第二注胶层6均与内框架1的外侧面和外框架2的外侧面平
齐,增加外框型材的强度,第一隔热条3、第二隔热条4、内框架1和外框架2之间形成空腔,空
腔内设置有保温层7,提高外框型材的保温性。
保温层7由泡沫或保温棉制成。
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4均与凹槽卡合连接,拆装方便。
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4的形状均为带状。
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4采用聚酰胺制成。
内框架1和外框架2上两个相对称的面的间距为14.8毫米-35毫米,以满足不同地
区的建筑要求,同时,内框架1、外框架2、第一隔热条3、第二隔热条4可以形成不同长度的
“冷桥”,达到不同的保温效果。
第一注胶层5和第二注胶层6均为玻璃胶层。
内框架1和外框架2均由铜合金材质制成。
实施例一:
将内框架1和外框架2通过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隔热条4连接,第一隔热条3外侧面
设置第一注胶层5,第二隔热条4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二注胶层6,然后在第一隔热条3和第二
隔热条4中间设置保温层7,形成外框型材。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内框架1和外框架2之间的间距可以在14.8毫
米-35毫米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建筑要求。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
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
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