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灌溉系统,特别是一种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园林灌溉基本上多是依靠人力完成的,导致灌溉成本较高。
对于上述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足,并加以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
种园林自动灌溉系统[申请号:201520215648.0;授权公告号:CN 204579352 U],包括一雨
水收集器、一蓄水装置、一输送装置和一微灌装置,所述蓄水装置埋于地下,所述雨水收集
器固设于所述蓄水装置上方,所述输送装置分别连接于所述蓄水装置和所述微灌装置,所
述输送装置还依次与一进水阀和一自来水管连接,所述自来水管与一进水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进水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进水阀打开和关闭;雨水收集器包括一碗状收集盘以及一
与所述收集盘连接的雨水存储器,所述雨水存储器还与所述蓄水装置相连通;蓄水装置内
上部设有一第一过滤网,所述蓄水装置内下部设有一第二过滤网。
上述的灌溉系统通过将雨水收集在蓄水装置中,并通过微灌装置对园林植被进行
灌溉,上述的整个过程自动进行,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该灌溉系统还是
存在一个问题:蓄水装置是埋在地面的,当要清洗过滤网时,就需要先将蓄水装置挖出,并
断开蓄水装置与雨水收集器以及输送装置的连接,然后将其打开将过滤网取出进行清洗,
整个过程操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清洗过滤板方便
的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
包括桶体、盖在桶体上的桶盖以及设于桶盖顶部的收集碗,桶盖顶部具有进口,收集碗的内
腔通过连接管与所述的进口连通,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收集碗和桶盖固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桶体的上端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的台阶,台阶内设有呈筒状的磁铁,磁铁套在桶体
上且两者相固定,磁铁的外侧壁以及上端面均与桶盖的内壁相贴靠,桶体内设有将其内腔
分隔为连接腔和储水腔的过滤板,连接腔和储水腔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两者通过过滤板的滤
孔连通,过滤板能沿桶体的轴向滑动,所述的桶盖内具有呈筒状凸出的连接部,且连接部的
内腔与所述的进口连通,所述的连接部竖直设置在连接腔内且其下端与过滤板固定,所述
的连接部的侧壁上贯穿有若干通水孔,所述的桶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出水口,
所述的桶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安装时,桶体完全埋于地下;桶盖埋于地下并使其顶面露出;出水口通过管件与输
水装置相连。使用时,雨水通过收集碗进入,并依此流经连接管、进口、连接部、通水孔进入
到连接腔内,经过过滤板的过滤后流入储水腔,并最终通过出水口流出;需要清洗过滤板
时,只需手握收集碗上拉即可。
本装置在收集碗和桶盖通过连接管相固定以及过滤板通过连接部与桶盖固定这
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收集碗、桶盖、过滤板三者形成一个整体,以在具体使用时只需握住
收集碗便可将上述的三者所组成的整体拔出即可对过滤板进行清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清
洗过滤板的方便性。通过设置与桶体固定的磁铁以及桶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不仅能
施加吸引力在桶盖上,以提高桶盖被定位的稳定性,来提高整个灌溉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而
且实现桶盖与桶体可拆卸固定,使提高清洗过滤板方便性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上述的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中,所述的桶体的上端面与桶盖的内顶壁
相贴靠,所述的桶盖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0形圈,且0形圈的内周面与
所述的桶体的外侧壁相抵,所述的磁铁位于0形圈和桶盖内顶壁之间。
采用上述的结构,以将磁铁包裹在由0形圈、桶盖和桶体三者所组成的封闭腔体
内,从而有效隔绝外部环境对磁铁的干扰,继而提高磁铁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寿命,来提高本
设备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寿命。
在上述的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中,所述的桶体的内侧壁为圆柱面,所述
的过滤板呈圆板状且其侧壁与桶体的内侧壁相贴靠,过滤板的侧壁上设有环形卡槽,环形
卡槽内设有密封圈,且密封圈的外周面与所述的桶体的内侧壁相抵。
在密封圈的作用下,过滤板的侧壁和桶体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使水完
全通过过滤板的滤孔流入到储水腔内,来提高本装置的过滤效果。
在上述的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中,密封圈包括呈环状的支撑部和套在支
撑部上且呈环状的密封部,支撑部和密封部为一体式结构,且密封部的轴向长度小于支撑
部的轴向长度,密封部的外侧壁与桶体的内侧壁相抵,所述的密封部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采用上述的结构,在确保过滤板和桶体之间形成可靠密封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密
封圈与桶体的接触面积,从而降低将过滤板装入到桶体内时所需要施加的作用力,继而减
少密封圈受到的预紧力,来降低密封圈与桶体之间的摩擦,使操作人员能够轻松地将过滤
板拔出,从而进一步提高清洗过滤板的方便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在收集碗和桶盖通过连接管相固定以及过滤板通过连接部与桶盖固定
这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使收集碗、桶盖、过滤板三者形成一个整体,以在具体使用时只需握
住收集碗便可将上述的三者所组成的整体拔出即可对过滤板进行清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
清洗过滤板的方便性。
、通过设置与桶体固定的磁铁以及桶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这样不仅能施加吸引
力在桶盖上,以提高桶盖被定位的稳定性,来提高整个灌溉系统的工作稳定性,而且实现桶
盖与桶体可拆卸固定,使提高清洗过滤板方便性的目的稳定实现。
、在桶体的上端面与桶盖的内顶壁相贴靠以及桶盖和筒体之间设有0形圈这两者
的共同作用下,以将磁铁包裹在由0形圈、桶盖和桶体三者所组成的封闭腔体内,从而有效
隔绝外部环境对磁铁的干扰,继而提高磁铁的工作稳定性以及寿命,来提高本设备的工作
稳定性以及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桶体;1a、出水口;1c、连接腔;1d、储水腔;2、桶盖;2a、连接部;2b、通水孔;
2c、进口;3、收集碗;4、磁铁;5、过滤板;6、密封圈;6a、密封部;6b、支撑部;7、0形圈;8、连接
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园林灌溉系统的雨水收集设备由桶体1、桶盖2、收集碗3、磁铁4、过
滤板5、密封圈6、0形圈7等组成。其中,桶盖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桶体1由工程塑料制成。
具体来说,桶体1呈筒状,且其顶部敞开、底部封闭。桶体1的内侧壁为圆柱面,且该
桶体1下端侧壁上设有出水口1a。桶盖2盖在桶体1上,且桶盖2的顶部具有使桶体1的内腔与
外界连通的进口2c。进一步说明,桶体1的上端外侧壁上具有呈环状的台阶,台阶内设有呈
筒状的磁铁4,磁铁4套在桶体1上且两者相固定,磁铁4的外侧壁以及上端面均与桶盖2的内
壁相贴靠。在本实施例中,磁铁4通过胶水粘结的方式与桶体1相固定。自然,磁铁4通过紧配
合的方式与桶体1相固定也是可以的。进一步优化,桶体1的上端面与桶盖2的内顶壁相贴
靠;桶盖2的内侧壁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0形圈7,0形圈7的内周面与桶体1的外
侧壁相抵,且磁铁4位于0形圈7和桶盖2内顶壁之间,以将磁铁4包裹在由0形圈7、桶盖2和桶
体1三者所组成的封闭腔体内,从而有效隔绝外部环境对磁铁4的干扰,来提高本设备的寿
命以及工作稳定性。
收集碗3呈碗状且置于桶盖2顶部。桶盖2和收集碗3之间竖直设有连接管8,连接管
8的两端分别与桶盖2和收集碗3相固定,且收集碗3的内腔通过连接管8与进口2c连通。过滤
板5设于桶体1内,且过滤板5能沿桶体1的轴向滑动。过滤板5将桶体1的内腔分隔为连接腔
1c和储水腔1d,且置于桶体1上的出水口1a与储水腔1d连通。如图1所示,连接腔1c和储水腔
1d沿竖直方向分布且两者通过过滤板5的滤孔连通。桶盖2内具有呈筒状凸出的连接部2a,
连接部2a和桶盖2为一体式结构,且连接部2a的内腔与进口2c连通。连接部2a竖直设置在连
接腔1c内且其下端与过滤板5固定,连接部2a的侧壁上贯穿有若干通水孔2b。
进一步说明,过滤板5呈圆板状且其侧壁与桶体1的内侧壁相贴靠,过滤板5的侧壁
上设有环形卡槽,环形卡槽内设有密封圈6,且密封圈6的外周面与桶体1的内侧壁相抵,以
使过滤板5的侧壁和桶体1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如图1所示,密封圈6包括呈环状
的支撑部6b和套在支撑部6b上且呈环状的密封部6a,支撑部6b和密封部6a为一体式结构,
且密封部6a的轴向长度小于支撑部6b的轴向长度。密封部6a的外侧壁与桶体1的内侧壁相
抵,且密封部6a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安装时,桶体1完全埋于地下;桶盖2埋于地下并使其顶面露出;出水口1a通过管件
与输水装置相连。使用时,雨水通过收集碗3进入,并依此流经连接管8、进口2c、连接部2a、
通水孔2b进入到连接腔1c内,经过过滤板5的过滤后流入储水腔1d,并最终通过出水口1a流
出;需要清洗过滤板5时,只需手握收集碗3上拉即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