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1773399 上传时间:2018-07-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885202.3

申请日:

2016.08.15

公开号:

CN205935173U

公开日:

2017.02.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5/10

主分类号:

E03F5/10

申请人:

合肥致盛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蔡永超; 李淑鑫

地址: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学大道103号浙商大厦A座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代理人:

金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包括有雨水收集池,设置于雨水收集池顶部的雨水进口,设置于雨水收集池侧壁上的排污口和雨水出口,以及设置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浮球式截留阀;浮球式截留阀包括有浮球、截留板、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上摆动连杆的顶端与浮球固定连接,下摆动连杆的底端与设置于排污口上侧方的截留板固定连接,且截留板紧贴雨水收集池带有排污口的内侧壁,上摆动连杆的底端、下摆动连杆的顶端均与雨水收集池内侧壁高于排污口的定位转轴固定连接,且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定值。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可快速有效的将初期雨水排出,后期雨水进行收集。

权利要求书

1.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雨水收集池,设置于雨水收集池顶部的
雨水进口,设置于雨水收集池侧壁上的排污口和雨水出口,以及设置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浮
球式截留阀;所述的浮球式截留阀包括有浮球、截留板、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上摆动
连杆的顶端与浮球固定连接,下摆动连杆的底端与设置于排污口上侧方的截留板固定连
接,且截留板紧贴雨水收集池带有排污口的内侧壁,上摆动连杆的底端、下摆动连杆的顶端
均与雨水收集池内侧壁高于排污口的定位转轴固定连接,且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之间
形成夹角,夹角为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内设
置有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的底端与雨水收集池底板固定连接,溢流堰的顶端与雨水收集
池顶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溢流堰将雨水收集池内腔分割成截流室和溢流室,所述的排
污口设置于截流室的侧壁上,所述的雨水出口设置于溢流室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球和雨水收集
池底板之间连接有回复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堰的顶端与
雨水收集池顶板之间设置有滤网。

说明书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资源再利用系统,具体是一种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全球淡水缺乏的情况下,雨水收集利用变得非常必要。由于降雨过程中不同历
时的降雨水质有很大差别,且受到大气、建筑物表面、室外道路等因素影响,初期降雨中悬
浮物等污染物浓度远高于中后期雨水,如果不进行雨水净化处理就不宜直接使用。为了减
少收集到雨水中的污染物,降低雨水利用的处理难度和费用,所以一般将这部分初期雨水
直接排除,而把其后的降雨收集起来。现有的弃流装置,大多采用弃流雨污分流严格的结构
和系统,但结构较为复杂,设置有电动弃流阀和电动出水阀,以及外置的控制器,在实际施
工时,还要单独做一个电动弃流井连接弃流管,而且是电动式,存在不确定因素,特别是下
雨天,附带的控制器设置在地面上,露天安装,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结构简单、易
于维护,可快速有效的将初期雨水排出,后期雨水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包括有雨水收集池,设置于雨水收集池顶部的雨水进口,
设置于雨水收集池侧壁上的排污口和雨水出口,以及设置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浮球式截留
阀;所述的浮球式截留阀包括有浮球、截留板、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上摆动连杆的顶
端与浮球固定连接,下摆动连杆的底端与设置于排污口上侧方的截留板固定连接,且截留
板紧贴雨水收集池带有排污口的内侧壁,上摆动连杆的底端、下摆动连杆的顶端均与雨水
收集池内侧壁高于排污口的定位转轴固定连接,且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之间形成夹
角,夹角为定值。

所述的雨水收集池内设置有溢流堰,所述的溢流堰的底端与雨水收集池底板固定
连接,溢流堰的顶端与雨水收集池顶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的溢流堰将雨水收集池内腔分
割成截流室和溢流室,所述的排污口设置于截流室的侧壁上,所述的雨水出口设置于溢流
室的侧壁上。

所述的浮球和雨水收集池底板之间连接有回复弹簧。

所述的溢流堰的顶端与雨水收集池顶板之间设置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由于初期雨水量小,本实用新型的浮球静止,排污口打开,将初期雨水从排污口顺
利排出,当后期雨水增多时,本实用新型的浮球带动两个定值夹角的连杆摆动,随之带动截
留板摆动,当浮球达到最高点位置,截留板正好摆动至排污口处将排污口关闭,实现后期雨
水的收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电动设备,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包括有雨水收集池1,设置于雨水收集池1内溢流堰2,设
置于雨水收集池1顶部的雨水进口3,设置于雨水收集池1侧壁上的排污口4和雨水出口5,以
及设置于雨水收集池1内的浮球式截留阀;溢流堰2的底端与雨水收集池1底板固定连接,溢
流堰2的顶端与雨水收集池1顶板之间留有空隙,溢流堰2的顶端与雨水收集池1顶板之间设
置有滤网6,溢流堰2将雨水收集池1内腔分割成截流室11和溢流室12,排污口4设置于截流
室11的侧壁上,雨水出口5设置于溢流室12的侧壁上;浮球式截留阀包括有浮球71、截留板
72、上摆动连杆73和下摆动连杆74,浮球71和雨水收集池1底板之间连接有回复弹簧75,上
摆动连杆73的顶端与浮球71固定连接,下摆动连杆74的底端与设置于排污口4上侧方的截
留板72固定连接,且截留板72紧贴雨水收集池1带有排污口4的内侧壁,上摆动连杆73的底
端、下摆动连杆74的顶端均与雨水收集池内侧壁高于排污口4的定位转轴76固定连接,且上
摆动连杆73和下摆动连杆74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定值。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由于初期雨水量小,本实用新型的浮球71在回复弹簧75的拉力下静止,排污口4打
开,将初期雨水从排污口4顺利排出;当后期雨水增多时,浮球71的浮力带动上摆动连杆73
摆动,上摆动连杆73带动上摆动连杆73旋转,随之上摆动连杆73摆动,截留板2随之摆动,当
浮球71达到最高点位置,截留板72正好摆动至排污口4处将排污口4关闭,实现后期雨水的
收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无需电动设备,易于维护,使用寿命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
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截流式弃流装置,包括有雨水收集池,设置于雨水收集池顶部的雨水进口,设置于雨水收集池侧壁上的排污口和雨水出口,以及设置于雨水收集池内的浮球式截留阀;浮球式截留阀包括有浮球、截留板、上摆动连杆和下摆动连杆,上摆动连杆的顶端与浮球固定连接,下摆动连杆的底端与设置于排污口上侧方的截留板固定连接,且截留板紧贴雨水收集池带有排污口的内侧壁,上摆动连杆的底端、下摆动连杆的顶端均与雨水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