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偿收缩混凝土超长结构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补偿收缩混凝土超长结构。
背景技术
对大型建构筑物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很容易因内外温差、混凝土收缩等原
因产生裂纹或较大的裂缝。为了防止或消除这些影响,一般设计和施工采取如下几种办法:
①进行建筑防水(刷聚氨酯、铺贴改性沥青卷材);②设置后浇带;③添加混凝土外加剂改善
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对于较大的水工构筑物工程,建筑面积很大,进行建筑防水施工投资
大,而且“治标不治本”,到一定使用年限后,一旦外表的防水层遭到破坏,混凝土裂缝就成
为水池渗水漏气的通道,对使用年限通常都是50年的污水处理厂来说,进行建筑防水不可
取。根据规范要求,现浇混凝土结构一般每隔20~40m设一条后浇带,这是基于普通混凝土
的收缩特性而设的,后浇带是一种扩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它既是施工
措施也是设计手段。但后浇带一般需经两个月左右才能填缝,使工期延长;而且清理十分麻
烦,清理不好,会成为渗漏的隐患,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减少的施工缝补偿
收缩混凝土超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底板、膨胀加强带、水平
温度钢筋、密孔钢丝网;所述的底板内设置有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内设置有水平温度钢
筋;所述的膨胀加强带的两侧设置有密孔钢丝网。
作为优选,所述的膨胀加强带的宽度为1.8~2.2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温度钢筋垂直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在混凝土预压应力最集中的地方设置膨胀加强带,利用抗裂
防水剂拌水后会生成大量膨胀性结晶化合物——水化硫铝酸钙,使混凝土产生适度的膨胀
的原理,膨胀混凝土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下,在机构中建立0.2~0.7MPa的预压应力,这一
预压应力可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使其小于混凝土的拉伸极限,
从而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通过配合比设计,调整抗裂防水剂掺量,使加强带内外混凝土
获得不同的限制膨胀率,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加强带外用小膨胀混凝土,浇注到加强带
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带内强度等级比两侧高5MPa,到加强带另一侧时,又改为小膨胀混
凝土浇注,如此循环下去;构造措施的采用:为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水平温度钢筋均匀布
设在上下层钢筋上,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米,并固定在上下层钢筋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补偿收
缩混凝土超长结构,实现混凝土超长结构连续无缝施工,并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的目
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底板1、膨胀加强带2、水平温度钢筋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底板1、膨胀加强带2、
水平温度钢筋3、密孔钢丝网;所述的底板1内设置有膨胀加强带2,膨胀加强带2内设置有水
平温度钢筋3;所述的膨胀加强带2的两侧设置有密孔钢丝网。
作为优选,所述的膨胀加强带2的宽度为1.8~2.2米。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平温度钢筋3垂直于膨胀加强带2长度方向分布。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在混凝土预压应力最集中的地方设置膨胀加强带2,利用
抗裂防水剂拌水后会生成大量膨胀性结晶化合物——水化硫铝酸钙,使混凝土产生适度的
膨胀的原理,膨胀混凝土在钢筋和邻位的约束下,在机构中建立0.2~0.7MPa的预压应力,
这一预压应力可抵消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使其小于混凝土的拉伸极
限,从而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开裂;通过配合比设计,调整抗裂防水剂掺量,使加强带内外混
凝土获得不同的限制膨胀率,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加强带外用小膨胀混凝土,浇注到加强
带时,改用大膨胀混凝土,带内强度等级比两侧高5MPa,到加强带另一侧时,又改为小膨胀
混凝土浇注,如此循环下去;构造措施的采用:为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水平温度钢筋3均匀
布设在上下层钢筋上,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2米,并固定在上下层钢筋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一
种补偿收缩混凝土超长结构,实现混凝土超长结构连续无缝施工,并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
开裂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
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
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
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
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