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769905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6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035825.8

申请日:

2012.02.07

公开号:

CN102672689A

公开日:

2012.09.19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B25F 5/00申请公布日:20120919|||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5F 5/00申请日:20120207|||公开

IPC分类号:

B25F5/00; F02N3/02; F02B63/02; B23D57/02

主分类号:

B25F5/00

申请人: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发明人:

S·博林

地址:

德国魏布林根

优先权:

2011.02.07 DE 102011010494.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肖日松;杨国治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其具有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起动装置具有操纵装置和用于与内燃机的曲轴相连接的连结装置。操纵装置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构造成螺旋弹簧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上布置在操纵装置与连结装置之间。螺旋弹簧在其关于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至少一个接管突出到螺旋弹簧的内部中。接管在其关于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区域处具有支撑面。为了实现操纵力的合适的走向设置成,在接合面与支撑面之间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在螺旋弹簧的至少一个截段中形成有距离,其在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变大。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其带有内燃机(11)并且带有用于起动
所述内燃机(11)的起动装置(8),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具有操纵装置(46)
和用于与所述内燃机(11)的曲轴(10)相连接的连结装置(47),其中所述
操纵装置(46)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构造成螺
旋弹簧(17)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操纵装置(46)与所述
连结装置(47)之间,其中所述螺旋弹簧(17)在其关于所述旋转轴线(44)
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43),其中至少一个接管(21,
35)突出到所述螺旋弹簧(17)的内部中,并且其中所述接管(21,35)在其
关于所述旋转轴线(44)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区域处具有支撑面(41,
4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弹簧(17)的接合面(43)与所述接管(21,35)
的支撑面(41,42)之间在所述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在所述螺旋
弹簧(17)的至少一个截段中存在距离(a,b,c),其在所述操纵装置(46)
的旋转轴线(44)的方向上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b,
c)从所述螺旋弹簧(17)的面向所述操纵装置(46)一侧向所述螺旋弹簧
(17)的面向所述连结装置(47)一侧均匀地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b,
c)从所述面向所述连结装置(47)一侧向所述面向所述操纵装置(46)一
侧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
接管(21,35)是锥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
(17)锥形地卷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
柱形地卷绕。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接管(21)
布置在所述操纵装置(46)处而第二接管(35)布置在所述连结装置(47)
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
管(21)的支撑面(41)和所述第二接管(35)的支撑面(42)在每个包含所述
旋转轴线(44)的截面中处于一条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
(21)和所述第二接管(35)彼此贴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
簧具有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
簧(17)利用第一端(18)保持在所述操纵装置(46)处并且利用第二端(19)
保持在所述连结装置(47)处。
12.一种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其中所述起动装置
(8)具有操纵装置(46)和用于与所述工作器具的内燃机(11)的曲轴(10)
相连接的连结装置(47),其中所述操纵装置(46)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
(44)旋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构造成螺旋弹簧(17)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
上布置在所述操纵装置(46)与所述连结装置(47)之间,其中所述螺旋弹
簧(17)在其关于所述操纵装置(46)的旋转轴线(44)在径向上处于里面
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43),其中至少一个接管(21,35)突出到所述螺旋
弹簧(17)的内部中,并且其中所述接管(21,35)在其关于所述操纵装置
的旋转轴线(44)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区域处具有支撑面(41,42),其特
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弹簧(17)的接合面(43)与所述接管(21,35)的支撑
面(41,42)之间在所述起动装置(8)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存在距离(a,b,c),
其在所述操纵装置(46)的旋转轴线(44)的方向上变大。

说明书

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
起动装置。

背景技术

从文件US 7,174,874B2中已知一种起动装置,其具有布置在操纵
装置与连结装置之间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布置在操纵装置的接管
(Stutzen)的外周缘处。在拉动起动器绳(Starterseil)时,螺旋弹簧以其内
周缘均匀地围绕接管装设。在操纵起动装置时,首先减震弹簧被拉起,
直至其完全围绕操纵装置的接管铺设。一旦螺旋弹簧围绕接管铺设,
那么起动装置抗扭地与曲轴连接,使得操纵力突然上升。这表现在起
动器绳处对于操作者不舒服的猛拉(Ruck)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其在开动时具有
高的操作舒适性。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高操作舒适性
的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内燃机的起动装置。

关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手
操纵式工作器具实现。关于起动装置,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2
的特征的起动装置实现。

通过在螺旋弹簧的接合面与接管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在螺旋弹
簧的总长度上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个方向上变大,螺旋弹簧逐渐贴
靠到支撑面处。由此操作力不跳跃式地上升,而是实现力逐渐上升。
由此提高操作舒适性。

有利地,距离从螺旋弹簧的一侧向另一侧均匀地变化。由此使均
匀的力上升成为可能。在此,距离有利地从面向连结装置一侧向面向
操纵装置一侧变小。由此螺旋弹簧首先利用其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贴
靠在支撑面处。通过在螺旋弹簧与接管之间的距离在面向操纵装置一
侧处较小或者螺旋弹簧在该侧也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贴靠
在接管处,螺旋弹簧的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在操纵起动装置时所经过
的径向路径较小。由此,对螺旋弹簧的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的容纳可
利用仅仅较小的间隙来实施。尤其地,螺旋弹簧的面向操纵装置的端
部是弯曲的并且在相应地弯曲的容纳部中悬挂在操纵装置处。由于在
螺旋弹簧的端部与容纳部之间较小的径向相对运动,螺旋弹簧的端部
可利用比较大的弯曲半径来实施。大的弯曲半径成为可能,这是因为
对于螺旋弹簧的端部的径向运动几乎不需要结构空间而供使用的结
构空间很大程度上供螺旋弹簧的弯曲的端部使用。

当该至少一个接管锥形地构造时,得到简单的设计。替代地或者
附加地,螺旋弹簧也可锥形地卷绕。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均匀
变化的距离。在此,螺旋弹簧的直径有利地从面向操纵装置一侧向面
向连结装置一侧变大。当该至少一个接管锥形地构造并且螺旋弹簧柱
形地卷绕时,得到简单的设计。

当第一接管布置在操纵装置处而第二接管布置在连结装置处时,
实现螺旋弹簧的良好的引导和简单的结构。有利地,第一接管的支撑
面和第二接管的支撑面在每个包含旋转轴线的截面中处于一条直线
上。第一接管的支撑面因此直地过渡到第二接管的支撑面中。在支撑
面之间不形成台阶或凸肩。两个支撑面也以相同的角度延伸。由此实
现螺旋弹簧均匀地贴靠到支撑面处。如果支撑面通过各个、彼此分离
的面截段(Flaechenabschnitt)形成,则包络曲线被认为是支撑面,各个
面截段位于其上。相应地,面截段实际上不必布置在每个截面中。当
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彼此贴靠时,得到简单的设计。然而也可设置成,
在两个接管之间布置有另外的元件,其有利地同样具有对螺旋弹簧的
支撑面。

当螺旋弹簧具有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Drahtquerschnitt)时,可在减
震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实现紧凑的结构类型。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在结
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允许高的弹簧常数。尤其螺旋弹簧利用第一端保
持在操纵装置处并且利用第二端保持在连结装置处。

对于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其具有操纵装置和用于
与工作器具的内燃机的曲轴相连接的连结装置,其中操纵装置围绕旋
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其中构造成螺旋弹簧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
(Wirkrichtung)上布置在操纵装置与连结装置之间,其中螺旋弹簧在其
关于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其
中至少一个接管突出到螺旋弹簧的内部中,并且其中螺旋弹簧的接合
面在操纵起动装置时贴靠到形成在接管处的支撑面处,设置成,在螺
旋弹簧的接合面与接管的支撑面之间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
存在距离,其在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变大。由此可实现操纵
力的相对缓和的上升。

附图说明

接下来根据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显示机动锯的示意性的侧视图,

图2显示通过图1的机动锯的示意性的剖示图,

图3和图4显示图1的机动锯的起动装置的分解图,

图5至图7显示起动装置的实施例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机动锯1作为对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实施例。然而
所提出的起动装置也可在其它手操纵式工作器具(例如磨切机
(Trennschleifer)、自由切削机(Freischneider)等中)使用。机动锯1具有
罩壳2,在其处布置有后部的把手3和握管(Griffrohr)4。在罩壳2的
相对后部的把手3一侧处,导轨5向前突出,在导轨5处围绕地布置
有锯链6。起动柄7从罩壳2中突出。

锯链6由布置在罩壳2中的、在图2中示意性地显示的内燃机11
驱动。为此内燃机11的曲轴10经由离心式离合器13与传动小齿轮
(Antriebsritzel)14连接,围绕传动小齿轮14来引导锯链6。也如图2
所示,曲轴10由来回运动地支承的活塞12驱动。

为了起动内燃机11,机动锯1具有起动装置8,其可经由起动柄
7由操作者操纵。代替经由起动柄,起动装置8也可是电气操纵的,
例如经由电动机。起动装置8经由接下来还更详细地描述的连结装置
与风扇叶轮9连接,风扇叶轮9抗扭地布置在曲轴10处。

图3和图4详细地显示了起动装置8的结构。起动装置8布置在
风扇叶轮盖15处,风扇叶轮盖15是罩壳2的一部分。风扇叶轮盖15
具有支承轴26,起动装置8可旋转地支承在其处。在风扇叶轮盖15
处形成有用于在图3和图4中未显示的回位弹簧的容纳室27。邻近于
容纳室27在支承轴26处布置有卷绳筒(Seiltrommel)16,其是起动装
置8的操纵装置46的一部分。在卷绳筒处模制有第一接管21,在其
外周缘处形成有用于螺旋弹簧17的容纳部28。螺旋弹簧17形成起动
装置8的减震元件。螺旋弹簧17具有第一端18,螺旋弹簧17利用其
邻近于容纳部28保持在卷绳筒16处。为此卷绳筒16具有悬挂部
(Einhaengung)20,第一端18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其中。在接管21处布
置有多个径向向外伸的肋22。

螺旋弹簧17的第二端19在轴向上从螺旋弹簧17突出。起动装
置8具有带动件24,其是用于与风扇叶轮9相连接的连结装置47(图
4)的一部分。带动件24具有开口34,螺旋弹簧17的第二端19可被
插入其中并且由此形状配合地与带动件24连接。可设置成,带动件
24具有多个开口34,使得多个位置对于螺旋弹簧17与带动件24彼
此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能的。

如图3和图4所示,带动件24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齿25,其与
可摆动地支承在风扇叶轮9处的棘爪29共同作用。棘爪29经由扭转
弹簧30弹性加载到其径向向内摆动的位置中。棘爪29可摆动地支承
在轴承螺栓32上并且在轴向上经由卡环31卡住。在停机时棘爪29
被压向齿25,使得带动件24与风扇叶轮9在旋转方向上抗扭地连接。
在反方向上,棘爪29可在齿25上滑下。一旦内燃机11运行,风扇
叶轮9可复原带动件24。在超过结构上所规定的转速时,棘爪29由
于离心力径向向外摆动,使得在带动件24与风扇叶轮9之间不再存
在连接。

如图4所示,带动件24具有用于螺旋弹簧17的容纳部33。带动
件24的接管35突出到容纳部33中,螺旋弹簧17布置在其外周缘处。
接管35在其外周缘处承载有大量的肋36,其在轴向上并且径向向外
延伸。也如图4所示,在卷绳筒16的外周缘处形成有用于容纳在图5
中示意性地显示的起动绳45的槽23。在面向容纳室27一侧处,卷绳
筒16具有边缘40,其构造成圆环形并且具有敞开的区域48。在图5
中显示的构造为螺旋弹簧的回位弹簧37可悬挂在敞开的区域48处。

如图5所示,卷绳筒16在很大程度上封闭用于回位弹簧37的容
纳室27。带动件24贴靠在卷绳筒16处并且向外封闭卷绳筒16的内
腔。卷绳筒16和带动件24支承在支承轴26处。带动件24在其面向
风扇叶轮9一侧处具有凹部49,在其处布置有螺栓39的头部,其将
带动件24保持在支承轴26处。螺栓39旋入风扇叶轮盖15中。为了
固定带动件24,也可设置有盘,其由螺栓39的头部在轴向上固定。

如图5所示,在接管21的外周缘处形成有支撑面41。支撑面41
由肋22的关于旋转轴线44径向上指向外的面形成并且相应地不是连
续的柱面,而是由各个面截段形成。相应地在接管35的外周缘处,
通过肋36的径向上指向外的面形成有支撑面42。然而支撑面41和/
或42也可构造为连续的柱面或锥面。螺旋弹簧17布置在支撑面41
和42的外周缘处并且在运行中贴靠在支撑面41和42处。如图5所
示,螺旋弹簧17有利地具有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然而其它的横截
面形状、例如圆的或扁平的(abgeflacht)金属丝横截面也可以是有利的。
在螺旋弹簧17的内侧处形成有接合面43,螺旋弹簧17利用其贴靠在
支撑面41和42处。在面向卷绳筒16一侧处,螺旋弹簧17的端部区
域可利用其内周缘贴靠在支撑面41处。然而有利地在起动装置的未
操纵的状态中,在螺旋弹簧17与支撑面41之间存在距离。螺旋弹簧
17锥形地卷绕,其中螺旋弹簧的直径从面向连结装置47一侧向面向
操纵装置46一侧变小。接合面43相对于操纵装置46的轴线46的平
行线倾斜角度α延伸,角度α有利地可为从大约1°至大约10°。由此
螺旋弹簧17在运行中逐渐地贴靠到支撑面41和42处。在此螺旋弹
簧17首先贴靠到在卷绳筒16处的支撑面41处并且接下来贴靠到在
带动件24中的支撑面42处。在图5中所示的未操纵的状态中,螺旋
弹簧17距离支撑面41在突出到带动件24中的侧面处具有距离c。

在图6中所显示的实施例中,螺旋弹簧17在所显示的未操纵的
状态中在突出到卷绳筒16中的侧面处距离支撑面41具有距离a。在
相对的、突出到带动件24中的侧面处,在螺旋弹簧17的接合面43
与带动件24的支撑面42之间形成距离b,其比距离a更大。螺旋弹
簧17构造成柱形,而接管21和35锥形地延伸。两个接管21和35
以其端面彼此触碰,其中支撑面41过渡到支撑面42中。由此支撑面
41和42在每个包含旋转轴线44的截面中形成直线。如果肋22和36
在接管21和35处相互旋转,那么支撑面41和42的想像的延长部、
即肋22和36的锥形的包络曲线相应地彼此形成直线。也如图6所示,
支撑面41和42相对于接合面43以角度β延伸,角度β在朝向卷绳
筒16的方向上张开并且其例如可为大约1°至大约10°。

在图7中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不仅螺旋弹簧17而且接管21和35
锥形地延伸。螺旋弹簧17与旋转轴线44的平行线形成角度γ,其在
朝向连结装置47的方向上张开。在此,旋转轴线44的平行线在螺旋
弹簧17的突出到卷绳筒16中的端部区域处切割螺旋弹簧17。支撑面
41和42与旋转轴线44的平行线包围角度δ,其朝向连结装置47张
开。由此,在螺旋弹簧17与支撑面42和42之间的距离从操纵装置
46向连结装置47变小。

由于锥形的构造,在全部三个实施例中得到在螺旋弹簧17与接
管35和21之间的距离的均匀的、恒定的变化。距离相应地在面向连
结装置47一侧处最大。也在图7中的实施例中,螺旋弹簧17在其突
出到带动件24中的端部区域处贴靠在支撑面42处。

螺旋弹簧17或支撑面41和42的内直径的曲线形的走向也可以
是有利的,使得不产生距离a、b、c的恒定的变化。对于不连续的支
撑面41、42,所提及的距离相应地关于支撑面41和42的想像的延长
部在周缘方向上测量。支撑面41和42的阶梯状的走向也可以是有利
的。螺旋弹簧17由此分段地贴靠到支撑面41和42处。

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672689 A(43)申请公布日 2012.09.19CN102672689A*CN102672689A*(21)申请号 201210035825.8(22)申请日 2012.02.07102011010494.1 2011.02.07 DEB25F 5/00(2006.01)F02N 3/02(2006.01)F02B 63/02(2006.01)B23D 57/02(2006.01)(71)申请人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地址德国魏布林根(72)发明人 S博林(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代理人肖日松 杨国治(54) 发明名称。

2、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其具有内燃机和用于内燃机的起动装置。起动装置具有操纵装置和用于与内燃机的曲轴相连接的连结装置。操纵装置可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地支承。构造成螺旋弹簧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上布置在操纵装置与连结装置之间。螺旋弹簧在其关于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至少一个接管突出到螺旋弹簧的内部中。接管在其关于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区域处具有支撑面。为了实现操纵力的合适的走向设置成,在接合面与支撑面之间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在螺旋弹簧的至少一个截段中形成有距离,其在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变大。(30。

3、)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4 页1/2页21.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其带有内燃机(11)并且带有用于起动所述内燃机(11)的起动装置(8),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具有操纵装置(46)和用于与所述内燃机(11)的曲轴(10)相连接的连结装置(47),其中所述操纵装置(46)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构造成螺旋弹簧(17)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操纵装置(46)与所述连结装置(47)之间,其中所述螺旋弹簧(17)在其关于所述旋转轴。

4、线(44)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43),其中至少一个接管(21,35)突出到所述螺旋弹簧(17)的内部中,并且其中所述接管(21,35)在其关于所述旋转轴线(44)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区域处具有支撑面(41,4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弹簧(17)的接合面(43)与所述接管(21,35)的支撑面(41,42)之间在所述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在所述螺旋弹簧(17)的至少一个截段中存在距离(a,b,c),其在所述操纵装置(46)的旋转轴线(44)的方向上变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b,c)从所述螺旋弹簧(17)的面向所述操纵装置(46)一侧向所。

5、述螺旋弹簧(17)的面向所述连结装置(47)一侧均匀地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a,b,c)从所述面向所述连结装置(47)一侧向所述面向所述操纵装置(46)一侧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管(21,35)是锥形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17)锥形地卷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柱形地卷绕。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接管(21)布置在所述操纵装置(46)处而第二接管(35)布置在所述连结装置(47)处。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

6、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21)的支撑面(41)和所述第二接管(35)的支撑面(42)在每个包含所述旋转轴线(44)的截面中处于一条直线上。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管(21)和所述第二接管(35)彼此贴靠。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具有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弹簧(17)利用第一端(18)保持在所述操纵装置(46)处并且利用第二端(19)保持在所述连结装置(47)处。12.一种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其中所述起动装置(8)具有操纵装置(46)和用于与所述工作器具。

7、的内燃机(11)的曲轴(10)相连接的连结装置(47),其中所述操纵装置(46)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的方式支承,其中构造成螺旋弹簧(17)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上布置在所述操纵装置(46)与所述连结装置(47)之间,其中所述螺旋弹簧(17)在其关于所述操纵装置(46)的旋转轴线(44)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43),其中至少一个接管(21,35)突出到所述螺旋弹簧(17)的内部中,并且其中所述接管(21,35)在其关于所述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44)在径向上处于外面的区域处具有支撑面(41,4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弹簧(17)的接合面(43)与所述接管(21,35)的支。

8、撑面(41,42)之间在所述起动装置(8)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存在距离(a,b,c),其在所述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72689 A2/2页3操纵装置(46)的旋转轴线(44)的方向上变大。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672689 A1/4页4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和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背景技术0002 从文件US 7,174,874B2中已知一种起动装置,其具有布置在操纵装置与连结装置之间的螺旋弹簧。螺旋弹簧布置在操纵装置的接管(Stutzen)的外周缘处。在拉动起动器绳(Starterseil)时,。

9、螺旋弹簧以其内周缘均匀地围绕接管装设。在操纵起动装置时,首先减震弹簧被拉起,直至其完全围绕操纵装置的接管铺设。一旦螺旋弹簧围绕接管铺设,那么起动装置抗扭地与曲轴连接,使得操纵力突然上升。这表现在起动器绳处对于操作者不舒服的猛拉(Ruck)中。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其在开动时具有高的操作舒适性。本发明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高操作舒适性的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内燃机的起动装置。0004 关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手操纵式工作器具实现。关于起动装置,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起动装置实现。0005 通过在螺旋弹簧的接合面与。

10、接管的支撑面之间的距离在螺旋弹簧的总长度上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个方向上变大,螺旋弹簧逐渐贴靠到支撑面处。由此操作力不跳跃式地上升,而是实现力逐渐上升。由此提高操作舒适性。0006 有利地,距离从螺旋弹簧的一侧向另一侧均匀地变化。由此使均匀的力上升成为可能。在此,距离有利地从面向连结装置一侧向面向操纵装置一侧变小。由此螺旋弹簧首先利用其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贴靠在支撑面处。通过在螺旋弹簧与接管之间的距离在面向操纵装置一侧处较小或者螺旋弹簧在该侧也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贴靠在接管处,螺旋弹簧的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在操纵起动装置时所经过的径向路径较小。由此,对螺旋弹簧的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的容纳可利用仅。

11、仅较小的间隙来实施。尤其地,螺旋弹簧的面向操纵装置的端部是弯曲的并且在相应地弯曲的容纳部中悬挂在操纵装置处。由于在螺旋弹簧的端部与容纳部之间较小的径向相对运动,螺旋弹簧的端部可利用比较大的弯曲半径来实施。大的弯曲半径成为可能,这是因为对于螺旋弹簧的端部的径向运动几乎不需要结构空间而供使用的结构空间很大程度上供螺旋弹簧的弯曲的端部使用。0007 当该至少一个接管锥形地构造时,得到简单的设计。替代地或者附加地,螺旋弹簧也可锥形地卷绕。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均匀变化的距离。在此,螺旋弹簧的直径有利地从面向操纵装置一侧向面向连结装置一侧变大。当该至少一个接管锥形地构造并且螺旋弹簧柱形地卷绕时,得到简。

12、单的设计。0008 当第一接管布置在操纵装置处而第二接管布置在连结装置处时,实现螺旋弹簧的良好的引导和简单的结构。有利地,第一接管的支撑面和第二接管的支撑面在每个包含旋说 明 书CN 102672689 A2/4页5转轴线的截面中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一接管的支撑面因此直地过渡到第二接管的支撑面中。在支撑面之间不形成台阶或凸肩。两个支撑面也以相同的角度延伸。由此实现螺旋弹簧均匀地贴靠到支撑面处。如果支撑面通过各个、彼此分离的面截段(Flaechenabschnitt)形成,则包络曲线被认为是支撑面,各个面截段位于其上。相应地,面截段实际上不必布置在每个截面中。当第一接管和第二接管彼此贴靠时,得到简。

13、单的设计。然而也可设置成,在两个接管之间布置有另外的元件,其有利地同样具有对螺旋弹簧的支撑面。0009 当螺旋弹簧具有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Drahtquerschnitt)时,可在减震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实现紧凑的结构类型。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在结构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允许高的弹簧常数。尤其螺旋弹簧利用第一端保持在操纵装置处并且利用第二端保持在连结装置处。0010 对于用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起动装置,其具有操纵装置和用于与工作器具的内燃机的曲轴相连接的连结装置,其中操纵装置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其中构造成螺旋弹簧的减震元件在工作方向(Wirkrichtung)上布置在操纵装置与连结装置之间,其中螺旋。

14、弹簧在其关于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在径向上处于里面的区域处具有接合面,其中至少一个接管突出到螺旋弹簧的内部中,并且其中螺旋弹簧的接合面在操纵起动装置时贴靠到形成在接管处的支撑面处,设置成,在螺旋弹簧的接合面与接管的支撑面之间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下存在距离,其在操纵装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变大。由此可实现操纵力的相对缓和的上升。附图说明0011 接下来根据附图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0012 图1显示机动锯的示意性的侧视图,0013 图2显示通过图1的机动锯的示意性的剖示图,0014 图3和图4显示图1的机动锯的起动装置的分解图,0015 图5至图7显示起动装置的实施例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00。

15、16 图1显示了机动锯1作为对于手操纵式工作器具的实施例。然而所提出的起动装置也可在其它手操纵式工作器具(例如磨切机(Trennschleifer)、自由切削机(Freischneider)等中)使用。机动锯1具有罩壳2,在其处布置有后部的把手3和握管(Griffrohr)4。在罩壳2的相对后部的把手3一侧处,导轨5向前突出,在导轨5处围绕地布置有锯链6。起动柄7从罩壳2中突出。0017 锯链6由布置在罩壳2中的、在图2中示意性地显示的内燃机11驱动。为此内燃机11的曲轴10经由离心式离合器13与传动小齿轮(Antriebsritzel)14连接,围绕传动小齿轮14来引导锯链6。也如图2所示,。

16、曲轴10由来回运动地支承的活塞12驱动。0018 为了起动内燃机11,机动锯1具有起动装置8,其可经由起动柄7由操作者操纵。代替经由起动柄,起动装置8也可是电气操纵的,例如经由电动机。起动装置8经由接下来还更详细地描述的连结装置与风扇叶轮9连接,风扇叶轮9抗扭地布置在曲轴10处。0019 图3和图4详细地显示了起动装置8的结构。起动装置8布置在风扇叶轮盖15说 明 书CN 102672689 A3/4页6处,风扇叶轮盖15是罩壳2的一部分。风扇叶轮盖15具有支承轴26,起动装置8可旋转地支承在其处。在风扇叶轮盖15处形成有用于在图3和图4中未显示的回位弹簧的容纳室27。邻近于容纳室27在支承轴。

17、26处布置有卷绳筒(Seiltrommel)16,其是起动装置8的操纵装置46的一部分。在卷绳筒处模制有第一接管21,在其外周缘处形成有用于螺旋弹簧17的容纳部28。螺旋弹簧17形成起动装置8的减震元件。螺旋弹簧17具有第一端18,螺旋弹簧17利用其邻近于容纳部28保持在卷绳筒16处。为此卷绳筒16具有悬挂部(Einhaengung)20,第一端18形状配合地保持在其中。在接管21处布置有多个径向向外伸的肋22。0020 螺旋弹簧17的第二端19在轴向上从螺旋弹簧17突出。起动装置8具有带动件24,其是用于与风扇叶轮9相连接的连结装置47(图4)的一部分。带动件24具有开口34,螺旋弹簧17的。

18、第二端19可被插入其中并且由此形状配合地与带动件24连接。可设置成,带动件24具有多个开口34,使得多个位置对于螺旋弹簧17与带动件24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可能的。0021 如图3和图4所示,带动件24具有径向向外突出的齿25,其与可摆动地支承在风扇叶轮9处的棘爪29共同作用。棘爪29经由扭转弹簧30弹性加载到其径向向内摆动的位置中。棘爪29可摆动地支承在轴承螺栓32上并且在轴向上经由卡环31卡住。在停机时棘爪29被压向齿25,使得带动件24与风扇叶轮9在旋转方向上抗扭地连接。在反方向上,棘爪29可在齿25上滑下。一旦内燃机11运行,风扇叶轮9可复原带动件24。在超过结构上所规定的转速时,棘爪。

19、29由于离心力径向向外摆动,使得在带动件24与风扇叶轮9之间不再存在连接。0022 如图4所示,带动件24具有用于螺旋弹簧17的容纳部33。带动件24的接管35突出到容纳部33中,螺旋弹簧17布置在其外周缘处。接管35在其外周缘处承载有大量的肋36,其在轴向上并且径向向外延伸。也如图4所示,在卷绳筒16的外周缘处形成有用于容纳在图5中示意性地显示的起动绳45的槽23。在面向容纳室27一侧处,卷绳筒16具有边缘40,其构造成圆环形并且具有敞开的区域48。在图5中显示的构造为螺旋弹簧的回位弹簧37可悬挂在敞开的区域48处。0023 如图5所示,卷绳筒16在很大程度上封闭用于回位弹簧37的容纳室27。

20、。带动件24贴靠在卷绳筒16处并且向外封闭卷绳筒16的内腔。卷绳筒16和带动件24支承在支承轴26处。带动件24在其面向风扇叶轮9一侧处具有凹部49,在其处布置有螺栓39的头部,其将带动件24保持在支承轴26处。螺栓39旋入风扇叶轮盖15中。为了固定带动件24,也可设置有盘,其由螺栓39的头部在轴向上固定。0024 如图5所示,在接管21的外周缘处形成有支撑面41。支撑面41由肋22的关于旋转轴线44径向上指向外的面形成并且相应地不是连续的柱面,而是由各个面截段形成。相应地在接管35的外周缘处,通过肋36的径向上指向外的面形成有支撑面42。然而支撑面41和/或42也可构造为连续的柱面或锥面。螺。

21、旋弹簧17布置在支撑面41和42的外周缘处并且在运行中贴靠在支撑面41和42处。如图5所示,螺旋弹簧17有利地具有矩形的金属丝横截面。然而其它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圆的或扁平的(abgeflacht)金属丝横截面也可以是有利的。在螺旋弹簧17的内侧处形成有接合面43,螺旋弹簧17利用其贴靠在支撑面41和42处。在面向卷绳筒16一侧处,螺旋弹簧17的端部区域可利用其内周缘贴靠在说 明 书CN 102672689 A4/4页7支撑面41处。然而有利地在起动装置的未操纵的状态中,在螺旋弹簧17与支撑面41之间存在距离。螺旋弹簧17锥形地卷绕,其中螺旋弹簧的直径从面向连结装置47一侧向面向操纵装置46一侧。

22、变小。接合面43相对于操纵装置46的轴线46的平行线倾斜角度延伸,角度有利地可为从大约1至大约10。由此螺旋弹簧17在运行中逐渐地贴靠到支撑面41和42处。在此螺旋弹簧17首先贴靠到在卷绳筒16处的支撑面41处并且接下来贴靠到在带动件24中的支撑面42处。在图5中所示的未操纵的状态中,螺旋弹簧17距离支撑面41在突出到带动件24中的侧面处具有距离c。0025 在图6中所显示的实施例中,螺旋弹簧17在所显示的未操纵的状态中在突出到卷绳筒16中的侧面处距离支撑面41具有距离a。在相对的、突出到带动件24中的侧面处,在螺旋弹簧17的接合面43与带动件24的支撑面42之间形成距离b,其比距离a更大。螺。

23、旋弹簧17构造成柱形,而接管21和35锥形地延伸。两个接管21和35以其端面彼此触碰,其中支撑面41过渡到支撑面42中。由此支撑面41和42在每个包含旋转轴线44的截面中形成直线。如果肋22和36在接管21和35处相互旋转,那么支撑面41和42的想像的延长部、即肋22和36的锥形的包络曲线相应地彼此形成直线。也如图6所示,支撑面41和42相对于接合面43以角度延伸,角度在朝向卷绳筒16的方向上张开并且其例如可为大约1至大约10。0026 在图7中所显示的实施例中,不仅螺旋弹簧17而且接管21和35锥形地延伸。螺旋弹簧17与旋转轴线44的平行线形成角度,其在朝向连结装置47的方向上张开。在此,旋。

24、转轴线44的平行线在螺旋弹簧17的突出到卷绳筒16中的端部区域处切割螺旋弹簧17。支撑面41和42与旋转轴线44的平行线包围角度,其朝向连结装置47张开。由此,在螺旋弹簧17与支撑面42和42之间的距离从操纵装置46向连结装置47变小。0027 由于锥形的构造,在全部三个实施例中得到在螺旋弹簧17与接管35和21之间的距离的均匀的、恒定的变化。距离相应地在面向连结装置47一侧处最大。也在图7中的实施例中,螺旋弹簧17在其突出到带动件24中的端部区域处贴靠在支撑面42处。0028 螺旋弹簧17或支撑面41和42的内直径的曲线形的走向也可以是有利的,使得不产生距离a、b、c的恒定的变化。对于不连续的支撑面41、42,所提及的距离相应地关于支撑面41和42的想像的延长部在周缘方向上测量。支撑面41和42的阶梯状的走向也可以是有利的。螺旋弹簧17由此分段地贴靠到支撑面41和42处。说 明 书CN 102672689 A1/4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72689 A2/4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72689 A3/4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672689 A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手动工具;轻便机动工具;手动器械的手柄;车间设备;机械手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