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式分配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压式分配器,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即
使翻倒也能切实防止液体漏出的按压式分配器。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用于将容器内的液体吐出的分配器装置。其中,已知有按压式
分配器,其通过上下移动喷嘴头,将容器内的液体上吸至液缸内,并利用
活塞加压而将液体从喷嘴头的喷嘴口吐出。
此外,已知有按压式分配器,其或者在喷嘴头推进时下压液缸内的活
塞,从喷嘴头的喷嘴口喷射液体,或者利用弹簧的复原力上压活塞,将容
器内的液体上吸至液缸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9)。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5-314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5-855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7-14415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平8-7146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平8-84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平8-182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专利特开平9-290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专利特开平10-235241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专利特开2002-273277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9所述的按压式分配器中,均存在结构较
复杂,零部件数量较多的缺点。
尤其是,翻倒时的液体防漏措施不够充分。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即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即使翻
倒时也能切实防止液体漏出的按压式分配器。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经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后意外发现,通过采用沿活塞
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来开闭贯通孔的结构,即可解决上述问题,从
而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第1方案为,一种按压式分配器,其具备:
盖部,其可安装于容纳有液体的容器,
壳体部,其嵌入该盖部的中央部,
活塞部,其可在该壳体部内滑动,
喷嘴头部,其嵌接于该活塞部的上部,
弹簧部,其容纳于壳体部内,将喷嘴头部向上方推压,
管部,其安装于壳体部的下部,
F阀门,其容纳于壳体部且开闭从管部内到壳体部内的液体的流路,
以及
S阀门,其容纳于活塞部且开闭该活塞部内的液体的流路;
通过向下方移动喷嘴头部,将壳体部内的液体从喷嘴头部吐出,
该按压式分配器的特征在于,
在活塞部的上部侧面,设置有供液体流通的贯通孔,
通过沿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开闭贯通孔。
本发明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按压式分配器,其特征在
于,
通过沿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使贯通孔与喷嘴头部的流路
对齐,打开贯通孔,通过使贯通孔与喷嘴头部的流路错开,关闭贯通孔。
本发明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2方案所述的按压式分配器,其特征在
于,
在壳体部的上部外壁设置有突起部,
在喷嘴头部的下部内壁设置有钩挂部,
关闭了贯通孔时,通过使钩挂部卡合于突起部,限制喷嘴头部在上下
方向的移动。
本发明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第3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
按压式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活塞部和喷嘴头部的接触面,在活塞部的贯通孔下方,沿圆周方向
设置有凸状的第1密封部。
本发明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4方案所述的按压式分配器,其特征在
于,
在活塞部和喷嘴头部的接触面,在第1密封部的下方,沿圆周方向设
置有凸状的第2密封部,
在喷嘴头部设置有槽部,
第2密封部嵌接于槽部。
本发明的第6方案为,根据第2方案所述的按压式分配器,其特征在
于,
在喷嘴头部的内圆筒部和外圆筒部之间的顶部壁面形成有肋,且在弹
簧部的上圈部形成有突起,通过使该肋越过突起,打开贯通孔。
本发明的第7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第6方案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按
压式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弹簧部为双重螺旋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通过采取在活塞部的上部侧面设置供液
体流通的贯通孔、沿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来开闭该贯通孔的结
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达到即使翻倒时也能切实防止液体漏出的效果。
例如,沿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通过使贯通孔与喷嘴头部
的流路对齐来打开贯通孔,通过使贯通孔与喷嘴头部的流路错开来关闭贯
通孔,通过采取此结构设计切实地关闭贯通孔。
据此,即使按压式分配器由于翻倒等原因而倒置,也能切实防止液体
漏出。
根据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关闭了贯通孔时,通过使钩挂部卡合于
突起部,限制了喷嘴头部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能够防止因喷嘴头部意外
向下移动而导致壳体部内的液体吐出。
根据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由于在活塞部和喷嘴头部的接触面,在
活塞部的贯通孔下方设置有凸状的第1密封部,因此即使有液体进入了活
塞部和喷嘴头部之间,第1密封部也能抑制液体漏出。
再者,由于第1密封部呈较小的凸状,易于沿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
喷嘴头部。
此外,由于在第1密封部的下方设置有凸状的第2密封部,且第2密
封部嵌接于喷嘴头部的槽部,因此即使有液体越过第1密封部进入,第2
密封部也能切实防止液体漏出。
根据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由于在喷嘴头部的内圆筒部和外圆筒部
之间的顶部壁面形成有肋,且在弹簧部的上圈部形成有突起,通过使上述
肋越过突起而打开贯通孔,因此能够通过感受冲击来感知按压式分配器已
处于可吐出液体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由于弹簧部为双重螺旋结构,因此不仅
具有优异的弹性及复原性,而且不容易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弹簧部的一例的斜视图。
图3(a)及图3(b)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中沿
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的状态的局部切断斜视图。
图4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钩挂部和突起部处于卡
合状态的局部切断斜视图。
图5(a)为示出本实施携带的按压式分配器的贯通孔处于打开状态的
剖面图,图5(b)为示出从图5(a)的状态到将喷嘴头部向下方移动的
状态的剖视图。
图6为对具备感知功能的按压式分配器进行说明的图,图6(a)为喷
嘴头部的斜视图,图6(b)为弹簧部的斜视图。
图7示出了采用了不同结构的F阀门的按压式分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需要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而且,对附图中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了重复的说明。
此外,若非有特别说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均指图示的位置关系。
而且,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局限于图示的比例。
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一例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按压式分配器100具备:盖部1,其可安装于容纳有液
体的容器X;壳体部2,其嵌入固定于该盖部1的中央部;活塞部3,其可
在该壳体部2内滑动;喷嘴头部4,其嵌接于该活塞部3的上部;弹簧部
5,其容纳于壳体部2内且将喷嘴头部4向上方推压;管部6,其安装于壳
体部2的下部;F阀门A,其容纳于壳体部2且开闭从管部6内到壳体部2
内的液体的流路;以及S阀门B,其容纳于活塞部3且开闭该活塞部3内
的液体的流路。
此处的容器X可适当选用可安装于盖部1的公知的容器,对容器X的
形状也不做特别的限定。
此外,对容纳于容器X内的液体的成分也不做特别限定,除了液状,
也可以是泡状或凝胶状,只要能吐出即可。
按压式分配器100通过将盖部1拧固于容器X的口部,固定于容器X。
此外,作为盖部1的固定方法,除了拧固之外,也可采用卡止方式。
在盖部1的中央部设置有孔,壳体部2嵌入该孔。
而且,通过使设置于壳体部2的中央外壁的嵌接部21a嵌入盖部1,
将壳体部2固定于盖部1。
壳体部2为筒状,由以下部分组成:下壳体部(壳体部的下部)23,
其可安装后述的管6;中壳体部(壳体部的中部)22,其与该下壳体部23
连续形成;以及上壳体部(壳体部的上部)21,其与该中壳体部22连续
形成。
下壳体部23的直径小于中壳体部22,上壳体部21的直径大于中壳体
部22。
也就是说,壳体部2呈沿下壳体部23、中壳体部22、上壳体部21的
顺序直径逐渐变大的阶梯状。
下壳体部23可安装管部6。
而且,管部6也可与下壳体部23成为一体。
此外,对于管的形状、材质不做特别的限定。
据此,容器X内的液体藉由管部6进入下壳体部23的内部空间。
中壳体部22的内部空间可用于储存液体。
此外,在中壳体部22的内部空间和下壳体部23的内部空间之间,设
置有F阀门A。
也就是说,F阀门A容纳于壳体部2,具有开闭从管部6内到壳体部2
内的液体的流路的功能。
据此,进入下壳体部23的内部空间的液体经过F阀门A,到达并储存
于中壳体部22的内部空间。
进而,活塞部3沿着中壳体部22的内壁滑动。
也就是说,中壳体部22起到了活塞部3的所谓液缸的作用。
关于活塞部3,参见后述内容。
在上壳体部21的内部容纳有弹簧部5及活塞部3。
具体而言,弹簧部5以围绕活塞部3的方式,配置于活塞部3的周围。
而且,上述嵌接部21a设置于中壳体部22与上壳体部21的大致边界
部分的外壁。
弹簧部5具有将后述的喷嘴头部4向上方推压的功能。
图2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弹簧部的一例的斜视图。
如图2所示,弹簧部5为双重螺旋结构。
也就是说,在上圈部5a和下圈部5b之间,相差180度相位设置有螺
旋部51和螺旋部52。
此处的弹簧部5的螺旋部51、螺旋部52,均为局部倾斜角度不同的
可变间距。
具体而言,从上部到中部急剧倾斜,在中部附近倾斜变缓,从中部到
下部又急剧倾斜。
此外,螺旋部51与螺旋部52由中央附近的两处相连接。
上述结构的优点在于,弹簧部5不仅具有优异的弹性及复原性,而且
不易破损。
此外,轴线稳定,易于高效地发挥弹力。
进而,即使弹簧部5的某一螺旋部发生了破损,另一螺旋部也能发挥
弹力。
回到图1,筒状的活塞部3由以下部分组成:主体部32,其具有可在
上述中壳体部22的内壁滑动的舌片32a;以及头部31,其以与该主体部
32连续的方式形成于该主体部32的上部。
活塞部3通过将主体部32压入中壳体部22,安装于壳体部2。
此外,在活塞部3的主体部32的内部空间和头部31的内部空间之间,
设置有S阀门B。
也就是说,S阀门B容纳于活塞部3,具有开闭从主体部32内到头部
31内的液体的流路的功能。
此外,喷嘴头部4压入固定于活塞部3的上部。
具体而言,从活塞部3的头部31到主体部32为止嵌入有喷嘴头部4。
此时,在喷嘴头部4设置有环状肋4a。
因此,活塞部3的上部嵌接于设置在喷嘴头部4的最上顶部壁面的环
状肋4a和壁部4b之间。
据此,切实地实现了活塞部3和喷嘴头部4间的密封。
图3(a)及图3(b)为用于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中沿
活塞部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的状态的局部切断斜视图。
如图3(a)所示,按压式分配器100中,在活塞部3的上部侧面设置
有供液体流通的贯通孔34。
在图3(a)所示的状态下,由于贯通孔34和喷嘴头部4的流路P错
开,贯通孔34被关闭。
然后,通过沿活塞部3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4,如图3(b)所示,
使贯通孔34和喷嘴头部4的流路对齐,贯通孔34被打开。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100中,仅仅通过沿活塞部3
的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4,即可开闭贯通孔34。
因此,按压式分配器100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即使翻倒时也能切实地
防止液体漏出。
此外,如图3(a)所示,按压式分配器100中,在活塞部3和喷嘴头
部4的接触面(即压合接触面),在活塞部3的贯通孔34下方沿圆周方向
设置有凸状的第1密封部35a。
因此,即使有液体进入了活塞部3和喷嘴头部4之间,第1密封部35a
也能抑制液体漏出。
而且,由于第1密封部35a为极小的凸状,在活塞部3和喷嘴头部4
之间基本不会产生空隙。
此外,通过设置第1密封部,摩擦系数降低,因此易于沿活塞部3的
圆周方向转动喷嘴头部4。
不仅如此,按压式分配器100中,在活塞部3和喷嘴头部4的接触面,
在前述第1密封部35a的下方,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凸状的第2密封部35b。
另一方面,在喷嘴头部4设置有槽部36b,第2密封部35b嵌接于槽
部36b。
因此,即使有液体越过了第1密封部35a而进入,第2密封部36b也
可切实防止液体漏出。
图4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钩挂部和突起部处于卡
合状态的局部切断斜视图。
如图1及图4所示,按压式分配器100中,在壳体部2的上部外壁设
置有突起部25a。
另一方面,在喷嘴头部4的下部内壁设置有钩挂部25b。
然后,如上所述,当相对于活塞部3转动喷嘴头部4关闭了贯通孔34
时,钩挂部25b卡合于突起部25a。据此,限制了喷嘴头部4在上下方向
上的移动。
按压式分配器100中,当关闭了贯通孔34时,钩挂部25b卡合于突
起部25a。
据此,限制了喷嘴头部4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防止在关闭
了贯通孔34的状态下由于喷嘴头部4意外地向下方移动而强行吐出壳体
部2内的液体。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a)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的贯通孔处于打开状态的
剖面图,图5(b)为示出从图5(a)的状态到将喷嘴头部向下方移动的
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5(a)所示,按压式分配器100中,通过按压喷嘴头部4使其向
下方移动,在关闭F阀门A的同时,藉由活塞部3向储存于壳体部3内的
液体加压。
这样,通过液体的压力,S阀门B打开,如图5(b)所示,液体从活
塞部3内流经喷嘴头部4内,从喷嘴头部4的喷嘴口吐出。
另一方面,若从该状态放开喷嘴头部4,则会由于弹簧部5的推压力,
在喷嘴头部4向上方移动的同时,壳体部2成为负压,容器X内的液体被
上吸至管部6,F阀门A打开,将液体充填至液缸内的空间。
这样,重新回到图5(a)所示的状态。
接下来,对上述按压式分配器100具备进一步的功能----感知功能的
例子进行说明。
图6为对具备感知功能的按压式分配器100进行说明的图,图6(a)
为喷嘴头部的斜视图,图6(b)为弹簧部的斜视图。
通过使喷嘴头部4和弹簧部5具备如图所示的结构,能够在转动喷嘴
头部4使其流路P即将到达活塞部3的贯通孔34的位置时,产生冲击感
(感知功能)。
也就是说,在喷嘴头部4的内圆筒部41和外圆筒部42之间的顶部壁
面43形成有肋44,另一方面,在弹簧部5的上圈部5a也形成有突起5a1。
喷嘴头部4的肋44设置有多个,以加强内圆筒部41和外圆筒部42,
感知功能即据此产生。
此外,弹簧部5的上圈部5a的突起5a1被设置为,当组装了弹簧部5
时处于和喷嘴头部4的肋44对应的位置。例如,喷嘴头部4的流路P的
入口来到正面并与活塞部3的贯通孔34对齐了的状态,即为可吐出液体
的状态。
然后,喷嘴头部4的肋44设置于与流路P大致呈90度的位置。
在组装了弹簧部5的状态下,弹簧部5的突起5a1位于与活塞部3的
贯通孔34大致呈90度的位置,作为与喷嘴头部4的肋44对应的位置。
现在,假设从关闭了贯通孔34的状态(即流路P和贯通孔34错开的
状态)将喷嘴头部4向正面转动。
转动喷嘴头部4,其流路P到达活塞部3的贯通孔34的近前。
如此一来,喷嘴头部4的肋44与弹簧部5的突起5a1产生冲突。
进一步转动喷嘴头部4,喷嘴头部4的肋44越过弹簧部5的突起5a1。
越过之后,流路P和贯通孔34对齐,成为可以吐出液体的状态(打
开了贯通孔34的状态)。
发生冲突且越过时产生的微小的冲击触感被手感知,即可得到所谓
“点击感”、“分寸感”。
因此,按压式分配器100的使用者即使不看喷嘴的方向,也能轻易地
凭借触感分辨是否处于可从喷嘴吐出液体的状态。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
实施方式。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中,弹簧部5为双重螺旋结构。但
其并非局限于此。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式分配器中,具备第1密封部35a及第2密封部
35b。其实,两者并非必须同时具备,也可仅具备其中之一。
此外,F阀门也可采用结构不同于上述F阀门类型的阀门。
图7示出了采用了不同结构的F阀门的按压式分配器100A。
在该例中,F阀门A1采用了具有与活塞部3的密封阀座对应的阀体的
阀门。
而且,活塞部3被分割开来,具备密封阀座的部分分体制作。
此外,喷嘴头部4进而被喷嘴头罩7覆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适合用作通过上下移动喷嘴头来吐出容器内
的液体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按压式分配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即使翻倒也能
切实防止液体漏出的效果。
【符号说明】
1…盖部
2…壳体部
21…上壳体部
21a…嵌接部
22…中壳体部
23…下壳体部
25a…突起部
25b…钩挂部
3…活塞部
31…头部
32…主体部
32a…舌片
34…贯通孔
35a…第1密封部
35b…第2密封部
36b…槽部
4…喷嘴头部
41…内圆筒部
42…外圆筒部
43…顶部壁面
44…肋
4a…环状肋
4b…壁部
5…弹簧部
5a…上圈部
5a1…突起
5b…下圈部
51、52…螺旋部
6…管部
100、100A…按压式分配器
A…F阀门
A1…F阀门
B…S阀门
P…流路
X…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