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pdf

上传人:柴****2 文档编号:1767921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8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1026911.2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号:

CN105401313A

公开日:

2016.03.16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D03D 49/12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上海宏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变更后:宏和电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201315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沪南公路2502号306室变更后:201315 上海市浦东康桥工业区秀沿路123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3D 49/12申请日:20151231|||公开

IPC分类号:

D03D49/12; D03D49/70; D03D47/30

主分类号:

D03D49/12

申请人:

上海宏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甫; 孙小虎; 邹新娥

地址:

201315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工业区沪南公路2502号306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290

代理人:

叶凤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左调节单元、右侧调节单元,分别位于织布机的左右两边侧,左调节单元包括主喷嘴、左剪刀、调节器、绞边纱、织口、织口底座。调节器的工作段悬于织物上,调节器将绞边纱形成的绞边始终限位于其工作段的内腔部,由此形成左侧单元对布面的压力和限位;所述的右侧调节单元又包括舍尔纱、弃边纱、织口底座、右剪刀,舍尔纱、弃边纱都位于织口底座上。提高玻璃纤维超薄布的织造效率,减少甚至消除绞边不良、裂坏边、脱丝等布边异常,提升玻璃纤维织布机的生产效率及玻璃纤维超薄布产品的外观品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方法,其特征在于,边纱张力控
制机构包括左调节单元、右侧调节单元,分别位于织布机的左右两边侧,所述左
调节单元又包括主喷嘴(5)、左剪刀(4)、调节器(2)、绞边纱(3)、织口、
织口底座(10),
调节器(2)的工作段悬于织物上,其固定端固定在织口底座(10)上,调
节器(2)将绞边纱(3)形成的绞边始终限位于其工作段的内腔部,由此形成左
侧单元对布面的压力和限位;
经纱穿过钢筘,钢筘前后运动将在先的纬纱定位在上、下两层经纱之间的织
口边界上;
投纬纱从主喷嘴(5)向右侧喷出,穿过上、下两层经纱形成的织口;
所述的右侧调节单元又包括舍尔纱(9)、弃边纱(12)、织口底座(10)、右
剪刀(11),舍尔纱(9)、弃边纱(12)都位于织口底座(10)上;所述投纬纱
运行至右侧调节单元后由舍尔纱(9)绞住形成投纬纱张力,投纬纱张力达到织
布机控制系统预置的设定值时,织布机系统控制左剪刀(4)执行剪断投纬纱,
实现了纬纱的张力控制和剪断;剪断后形成新的弃边纱;
舍尔纱(9)内保持绞住的同数量的弃边纱形成右侧单元的布面压力,对应
于左侧单元的布面压力,有助于对织口以及布面的平面控制;
右剪刀(11)用于剪断在先的弃边纱,从原来舍尔纱(9)对其的限制中脱
离;
动作周期结束后,主喷嘴(5)向右侧喷出新的投纬纱;
在左调节单元调节器(2)的协同作用下,左右两个调节单元之间形成平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方法,其特征在
于,工作段的内腔部设计成弧形曲线状,确保与之接触的绞边纱(3)的张力能
平滑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方法,其特征在
于,调节器(2)的工作段悬于位于打纬线附近的织物上。
4.一种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调节单元、右侧调节单元,
分别位于织布机的左右两边侧,所述左调节单元又包括主喷嘴(5)、左剪刀(4)、
调节器(2)、绞边纱(3)、织口、织口底座(10),
调节器(2)的工作段悬于织物上,其固定端固定在织口底座(10)上,调
节器(2)将绞边纱(3)形成的绞边始终限位于其工作段的内腔部,由此形成左
侧单元对布面的压力和限位;
所述的右侧调节单元又包括舍尔纱(9)、弃边纱(12)、织口底座(10)、右
剪刀(11),舍尔纱(9)、弃边纱(12)都位于织口底座(10)上;所述投纬纱
运行至右侧调节单元后由舍尔纱(9)绞住形成投纬纱张力,投纬纱张力达到织
布机控制系统预置的设定值时,织布机系统控制左剪刀(4)执行剪断投纬纱,
实现了纬纱的张力控制和剪断;
舍尔纱(9)内保持绞住的同数量的弃边纱形成右侧单元的布面压力,对应
于左侧单元的布面压力,有助于对织口以及布面的平面控制;
右剪刀(11)用于剪断在先的弃边纱;
在左调节单元调节器(2)的协同作用下,左右两个调节单元之间形成平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工作段的内腔部设计成弧形曲线状,确保与之接触的绞边纱(3)的张力能平滑
过渡。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
调节器(2)的工作段悬于位于打纬线附近的织物上。

说明书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制电路板行业增强用电子级玻璃纤维超薄布织造过程中边纱张力控制
机构及方法原理。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制电路行业的基础增强材料供应商,随着近年来的产业的不断升级,高密度多层
印制线路板的广泛应用,1080#型电子布及更薄的106#、1037#、1067#、1027#等型号呈现
井喷式增长,但超薄布因其织造难度大、良品率低,技术门槛高,国内仍然无法提供,供应
主要集中在日本NTB、UNITIKA等日资及少数台资厂商手中。超薄布织造有很多难点,其
中经轴的左侧经纱张力(投纬侧)控制、绞边不良、裂坏边、脱丝等异常高发是制约超薄布
发展的突出性问题。对此,玻布制造商采用降低转速、损失良品率、以及花费大量资金研发
电子边纱张力控制器来达到生产目的,但超薄布的收率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准。

现有超薄布织造技术是在厚布(如7628#)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上发展起来的,因其
设备和工艺上的固有缺陷使其在超薄布的织造上很难突破,效率低下、布面品质差。

本发明公开了自行设计的布边张力控制机构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消除绞边不良、裂坏边、
脱丝等布面异常,简单实用、便于操作,极大的提升了机器的生产效率及玻布内在品质。

发明内容

电子级玻璃纤维超薄布通常指的是基重在30g/m2以下、厚度在40微米以下的玻璃纤维
布,其使用的纱线一般是单丝直径5um以下,号数5.5特克斯(Tex)以下,如此细的纱线
对织造前的准备工作(整浆、并经工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即便如此由织前工艺带来的后
续影响,仍然使超薄布的织造带来巨大影响。极细的纱线在整浆时极易互相纠缠,叠绕,尤
其在织轴的边盘处(尤以左侧边盘为重),纠缠的经纱易产生过松或过紧的现象,当在织造
中发生此类问题的时候,因边纱张力的波动,左侧绞边变得极为困难。绞边纱使用的纱线线
密度通常是地组织纱线的1/2~1/3,极细的绞边纱在张力波动的情况下非常的易断,进而布
边的脱丝、裂坏边等织疵即不可避免。此类异常的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织机效率低
下。同时作为主流的玻纤射流无梭织机对于织口的清晰程度有严格的要求,大张力、高动
程、高压力是顺利织造的前提,但同时大张力、高动程对于极细的玻纤经纱,特别是左侧布
边侧的经纱伤害也是非常严重的,在织物幅宽方向收缩力和经向张力以及与织具间的纵向摩
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左侧经纱会变得非常容易折断和起毛,这将使织物的品质和织造效率毫
无保障。为改善以上种种张力控制上的难点,本发明采用独特的机构设计,和巧妙的构思解
决了上述难点,使超薄布得以大规模量产,突破了织造瓶颈。

本发明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左调节单元、右侧调节单元,分别位于织布机的左右两边
侧,所述左调节单元又包括主喷嘴5、左剪刀4、调节器2、绞边纱3、织口(图中未示意,
本领域是公知的术语)、织口底座10,

调节器2的工作段悬于织物上,其固定端固定在织口底座10上,调节器2将绞边纱3
形成的绞边始终限位于其工作段的内腔部,由此形成左侧单元对布面的压力和限位;

经纱穿过钢筘,钢筘前后运动将在先的纬纱定位在上、下两层经纱之间的织口边界上;

投纬纱从主喷嘴5向右侧喷出,穿过上、下两层经纱形成的织口;

所述的右侧调节单元又包括舍尔纱9、弃边纱12、织口底座10、右剪刀11,舍尔纱
9、弃边纱12都位于织口底座10上;所述投纬纱运行至右侧调节单元后由舍尔纱9绞住形
成投纬纱张力,投纬纱张力达到织布机控制系统预置的设定值时,织布机系统控制左剪刀4
执行剪断投纬纱,实现了纬纱的张力控制和剪断;剪断后形成新的弃边纱;

舍尔纱9内保持绞住的同数量的弃边纱形成右侧单元的布面压力,对应于左侧单元的布
面压力,有助于对织口以及布面的平面控制;

右剪刀11用于剪断在先的弃边纱,从原来舍尔纱9对其的限制中脱离;

动作周期结束后,主喷嘴5向右侧喷出新的投纬纱;

在左调节单元调节器2的协同作用下,左右两个调节单元之间形成平衡,布面得到绝佳
的控制,绞边纱和边纱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绞边得到最佳保护,且纵向的边纱张力也能得
到控制,绝妙地解决边纱张力不均的问题。

优化设计,工作段的内腔部设计成弧形曲线状,确保与之接触的绞边纱3的张力能平滑
过渡。

优化设计,调节器2的工作段悬于位于打纬线附近的织物上。

本发明独特的机构设计使绞边纱和边纱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在织机处于前死点(0度
角)时,绞边纱和边纱处于张紧状态,这样的设计可以克服边纱张力的波动对于布边绞边的
影响,避免了裂坏边、绞边不良、脱丝等异常的产生。

本发明特有的局部设计使织机在高速引纬中,能够限制左侧织口处经纱在玻布幅宽方向
收缩力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减小因其不适当的受力位置而造成的在大动程、高张力作用
下对于左侧经纱折断和起毛的影响,使织机效率得到提升。

当钢筘在0~180度引纬区间时,本发明机构可以有效减小因织口形成造成的边纱张力急
剧增加的问题,因为织口打开时,整个开口装置上下运行,此时边纱张力最大。上下限至左
调节单元的调节器2工作段的内腔部,由此减小了边纱的动程,降低了边纱张力,伸入调节
器2工作段的弧状内腔部确保了张力的平滑过渡。当钢筘在181~360度打纬区间时,本发明
机构可以限制绞边纱及边纱幅宽方向的自由度,因为织口闭合时,布幅在钢筘的推动下将回
到最大幅宽,边纱张力再次升高,借此减小边纱张力的增加,因而可以提高玻璃纤维超薄布
的织造效率,减少甚至消除绞边不良、裂坏边、脱丝等布边异常,提升玻璃纤维织布机的生
产效率及玻璃纤维超薄布产品的外观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织布机工作人员站立俯视图一(未放置左侧调节器时)。

图2为本发明织布机工作人员站立俯视图二(放置了左侧调节器时)

数字标记说明:

1.经纱、6.电磁针、7.储纬器、8.玻纤纱纬纱

左侧:

2.边纱张力调节器、3.绞边纱、4.左剪刀、5.主喷嘴

右侧:

9.舍尔纱、10.织口底座、11.右剪刀12弃边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作为1037玻璃纤维超薄布,采用C12001/01.0Z(单丝直径4.5um、号数4.1特克斯、单
股、捻度1捻/英寸),经纬密度70/英寸*73/英寸、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织机转速800rpm,织
机安装边纱张力调节器2,以获得恒定的边纱张力和较小的边纱开口动程。试制长度2000
米。

实施例二:

作为1067玻璃纤维超薄布,采用D9001/01.0Z(单丝直径5um、号数5.5特克斯、单
股、捻度1捻/英寸),经纬密度70/英寸*70/英寸、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织机转速800rpm,织
机安装调节器2,以获得恒定的边纱张力和较小的边纱开口动程。试制长度2000米。

实施例三:

作为1027玻璃纤维超薄布,采用BC15001/01.0Z(单丝直径4um、号数3.4特克斯、单
股、捻度1捻/英寸),经纬密度75/英寸*75/英寸、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织机转速800rpm,织
机安装调节器2,以获得恒定的边纱张力和较小的边纱开口动程。试制长度2000米。

比较例一:

作为1037玻璃纤维超薄布,采用C12001/01.0Z(单丝直径4.5um、号数4.1特克斯、单
股、捻度1捻/英寸),经纬密度70根/英寸*73根/英寸、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织机转速
800rpm,使用织机原装绞边装置织造,以获得对比用玻璃布。对比长度2000米。

比较例二:

作为1067玻璃纤维超薄布,采用C9001/01.0Z(单丝直径5um、号数5.5特克斯、单
股、捻度1捻/英寸),经纬密度70根/英寸*70根/英寸、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织机转速
800rpm,使用织机原装绞边装置织造,以获得对比用玻璃布。对比长度2000米。

比较例三:

作为1027玻璃纤维超薄布,采用BC15001/01.0Z(单丝直径4um、号数3.4特克斯、单
股、捻度1捻/英寸),经纬密度75根/英寸*75根/英寸、在喷气织机上织造,织机转速
800rpm,使用织机原装绞边装置织造,以获得对比用玻璃布。对比长度2000米。

实施例表一

表一



比较例表二

表二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玻璃纤维超薄布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及方法。边纱张力控制机构包括左调节单元、右侧调节单元,分别位于织布机的左右两边侧,左调节单元包括主喷嘴、左剪刀、调节器、绞边纱、织口、织口底座。调节器的工作段悬于织物上,调节器将绞边纱形成的绞边始终限位于其工作段的内腔部,由此形成左侧单元对布面的压力和限位;所述的右侧调节单元又包括舍尔纱、弃边纱、织口底座、右剪刀,舍尔纱、弃边纱都位于织口底座上。提高玻璃纤维超薄布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织造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