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766042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70463.8

申请日:

2015.11.30

公开号:

CN105276660A

公开日:

2016.01.2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D 13/04申请日:20151130|||公开

IPC分类号:

F24D13/04; F24D19/00

主分类号:

F24D13/04

申请人: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腾鹤; 杜文波

地址:

528425广东省中山市东凤镇东阜路和穗工业园东区2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代理人:

黄德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和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根据本发明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另外,散热部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使得散热片外型美观。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本体;和
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
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
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
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
体的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
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或所述散热部的外周面上均形成
有所述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
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每个所述表面上形成有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所述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散热孔在所述散热部的
对应的所述表面上多排多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的纵向两端中的其
中一端为进口端、另一端为出口端,
其中所述进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所述
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
沿气流的流向、朝向远离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端或所述出口端的邻近
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面形成为斜平面或斜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两个且
所述两个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三个,
所述三个散热部中的其中两个分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另一个
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散
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长度方向一侧的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
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时,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
构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部上;和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本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
接件配合以将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所述散
热部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的插接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形成在所述散热
本体的边缘的插槽,所述插接凸起嵌入所述插槽内并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直
线段、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的结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方
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孔为圆形孔、椭圆
形孔、长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15.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片。

说明书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充油式取暖器的散热片均为薄片状或经过折弯后形成烟囱状对流。然
而,对于薄片状散热片来说,此种散热片虽然加工工艺成熟,但边缘温升较高,容易
烫伤用户;对于烟囱状散热片来说,此种散热片虽然表面温升较低,但加工工艺复杂,
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
于提出一种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边缘温度低。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散热片的取暖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和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
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
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
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
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
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
另外,散热部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使得散热片外型美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
的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或所述散热部的外周面上均形成有所述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部的除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每个所述表面
上形成有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所述散热孔。

可选地,所述多个散热孔在所述散热部的对应的所述表面上多排多列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风道的纵向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为进口端、另一
端为出口端,其中所述进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
朝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
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远离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

可选地,所述进口端或所述出口端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面形成为斜平面
或斜曲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为两个且所述两个散热部分别位于所述散热
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为三个,所述三个散热部中的其中两个分
别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且另一个位于所述散热本体的长度方向上
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与所述长度方向一侧
的所述散热部的所述散热风道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
时,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通过连接结构相连,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部上;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在所述散热本
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配合以将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
边缘。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所述散热部的邻近所述散热本体中心的一侧的插接
凸起,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形成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的插槽,所述插接凸起嵌入所述
插槽内并固定在所述插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直线段、曲线段、或直线
段与曲线段的结合。

可选地,所述散热部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

可选地,每个所述散热孔为圆形孔、椭圆形孔、长圆形孔或多边形孔。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
片。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
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
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个散热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5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侧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多个散热片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示的多个散热片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散热本体;2:散热部;

11:第一连通腔;12:第二连通腔;13:第三连通腔;14:插槽;

21:散热风道;22:散热孔;23:插接凸起;

24:进口端;241:进口端的邻近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

25:出口端;251:出口端的邻近散热本体中心的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
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
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
“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
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
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
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
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
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
“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
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片。散热片可以用于取暖器例如
充油式取暖器。在本申请下面的描述中,以散热片用于充油式取暖器为例进行说明。
当然,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散热片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取暖器,而不限
于充油式取暖器。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1和至少
一个散热部2。

具体而言,例如,参照图1-图2、图4-图8,散热本体1沿竖直方向延伸,散热本
体1内限定出从上到下依次连通的第一连通腔11、第二连通腔12和第三连通腔13,
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均形成为圆柱状并凸出散热本体1的前表面和后表面,
第二连通腔12沿上下方向延伸且连接在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之间。

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散热部2设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散热部2内限定出
散热风道21,此时散热部2为中空结构。散热部2上形成有与散热风道21相通的至少
一个散热孔22。由此,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在取暖器例如充油
式取暖器工作过程中,外部的气流可以通过散热孔22进入散热风道21并在散热风道
21内流动,这样可以降低散热片边缘处的温度,有利于空气循环及散热,从而在保证
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取暖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
伤。

其中,散热部2可以与散热本体1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散热部2与散热本体1
整体加工制造,此时散热部2为散热本体1的一部分。例如,散热部2可以与散热本
体1一体拉伸成型,但不限于此。由此,加工简单且成本低。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散热部2和散热本体1还可以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散
热部2连接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可选地,散热部2和散热本体1可以可拆卸地相连
(例如,卡扣连接或下文中的插接等),由此,使得散热部2安装拆卸方便。当然,
散热部2还可以与散热本体1固定连接(例如,焊接、粘接等)。

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例如,多个散热片如图1、图5和图6
中所示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多个散热片上的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
分别彼此连通,由于第二连通腔12与第一连通腔11和第三连通腔13均连通,因此多
个散热片上的多个第一连通腔11、多个第二连通腔12和多个第三连通腔13构成一个
内部连通的腔体,腔体内可以具有导热油,多个第一连通腔11构成用于放置电热管的
放置腔。当工作时,电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从第三连通腔13沿第二连通腔12
上升到第一连通腔11,沿散热片对流循环,通过腔体内壁面将热量辐射出去,从而加
热周围环境,冷却后的导热油下降到电热管周围又被加热,如此循环往复。

在此过程中,外部的气流可以通过散热部2上的散热孔22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
气流在流经散热风道21的过程中,可以与散热部2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散热部2的
温度,有效地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而且,换热后的气流可以再通过散热孔22进
入外部环境,从而提升了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的取暖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2,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
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
另外,散热部2具有较好的装饰效果,使得散热片外型美观。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片。

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1和两个散热部2。散热片大体为长方形
形状,散热本体1沿竖直方向(即纵向)设置,散热本体1可以包括两个子散热片,
两个子散热片贴装在一起,两个子散热片之间限定出第一连通腔11、第二连通腔12
和第三连通腔13。两个散热部2分别位于散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1中的左
右方向)上的两侧。其中,两个散热部2优选沿散热片的纵向中心轴线对称。

散热部2的除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表面上均形成有散热孔22。
其中,散热部2的横截面轮廓线为直线段、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的结合。具体
而言,参照图1-图3,散热部2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散热部2的四个侧面中的邻近
散热本体1的纵向中心轴线的侧面上不具有散热孔22,而其余三个侧面上均形成有散
热孔22。由此,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保证散热部2的强度。

进一步地,散热部2的除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一侧表面之外的每个表面上形成有
彼此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散热孔22。可选地,多个散热孔22在散热部2的对应的表面上
多排多列设置。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散热部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分别形成有
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四列散热孔22,每相邻的两列散热孔22中的
多个散热孔22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类似地,散热部2的远离散热本体1的纵向中
心轴线的侧面上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且沿上下方向排列的三列散热孔22,每相
邻的两列散热孔22中的多个散热孔22在上下方向上交错分布。每个散热孔22为圆形
孔。当然,每个散热孔22还可以为椭圆形孔、长圆形孔或多边形孔等。由此,通过设
置密集的散热孔22,散热风道21将形成上下左右前后多方向的混合交换,从而可以进
一步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率,并且在保证取暖效果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散热片边
缘温升,防止散热片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

当然,散热部2的外周面上还可以均形成有散热孔22(图未示出),即散热孔22
可以形成在散热部2的横向上的每个表面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部2的散热
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部2的具体形状以及散热孔22在其上的排布方式等可以根据
实际散热需求而适应性改变,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散热风道21的纵向两端中的其中一端为进口端24(例如,图2中的
下端)、另一端为出口端25(例如,图2中的上端)。其中,散热风道21可以被构造
成沿散热部2的纵向横截面积保持不变。由此,从散热部2的进口端24处的散热孔22
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的气流可以沿散热风道21的延伸方向向上流动并从出口端25处
的散热孔22流出。

其中进口端24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241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例如,
自下向上)、朝向散热本体1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
的内壁251被构造成沿气流的流向、朝向远离散热本体1中心的方向倾斜延伸。例如
在图4的示例中,进口端24和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均大体形成
为斜平面,由此,从散热部2的进口端24处的散热孔22进入到散热风道21内的气流
可以在进口端24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的导向作用下流向出口端25,当气流
流至出口端25时,可以在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的内壁面的导向作用下由
出口端25处的散热孔22流出。当然,进口端24或出口端25的邻近散热本体1中心
的内壁面大体形成为斜曲面(图未示出)。

当散热部2和散热本体1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时,散热部2与散热本体1可以通
过连接结构相连,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在散热部2
上,第二连接件设在散热本体1上,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件配合以将散热部2连接
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例如,参照图2并结合图3,第一连接件为设在散热部2的邻近
散热本体1中心的一侧的插接凸起23,第二连接件为形成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的插槽
14,插接凸起23嵌入插槽14内并固定在插槽14内。由此,当安装散热部2时,可以
方便地将散热部2安装至散热本体1,当不需要散热部2或更换散热部2时,可以方便
地将散热部2从散热本体1上拆下。

下面参考图7和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片。

如图7和图8所示,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1和三个散热部2。三个散热部2中的其
中两个分别位于散热本体1的宽度方向(例如,图7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且另
一个位于散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例如,图7中的上侧)。

由此,由于散热片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分别具有散热部2,在降低散热片左右边缘温
升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散热片顶部的温升,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而
且也进一步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效率。

根据该具体实施例的散热片与参考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散热片的其它结构可以相同,
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三个散热部2中的上述另一个的散热风道21与三个散热
部2中的上述其中两个的散热风道21还可以连通(图未示出),例如,散热本体1的
宽度方向两侧的两个散热部2的散热风道21与散热本体1的长度方向一侧的散热部2
的散热风道21连通。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散热片,通过在散热本体1的边缘设置具有散热风道21和散
热孔22的散热部2,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器时,可以使热交换在散热
片的边缘部分加速进行,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在保证取暖器例如充油式取暖
器取暖效果的同时,可以防止散热片的边缘温度太高造成烫伤。另外,散热片的结构
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取暖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散热
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通过设置上述散热片,在保证用户使用安全的同时,
进一步提高了取暖器的取暖效果,且取暖器的成本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取暖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
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
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
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
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片及具有其的取暖器,所述散热片包括:散热本体和至少一个散热部,所述散热部设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所述散热部内限定出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部上形成有与所述散热风道相通的至少一个散热孔,所述散热部与所述散热本体一体成型,或所述散热部和所述散热本体分别为单独的两个部件,所述散热部连接在所述散热本体的边缘。根据本发明的散热片,通过设置散热部,可以有效降低散热片边缘的温升,当散热片用于取暖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