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761646 上传时间:2018-07-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8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10499140.9

申请日:

2012.11.30

公开号:

CN103014908A

公开日:

2013.04.03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1F 6/92申请公布日:20130403|||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01F 6/92申请日:20121130|||公开

IPC分类号:

D01F6/92; D01F1/10; C08G63/183; C08G63/78

主分类号:

D01F6/92

申请人:

吴江市超维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章尉东

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盛泽镇东盛步行街3-607号公寓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代理人:

汪发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为: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引发剂、纳米竹炭微粉和溶剂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浴水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纤维伸长率高,干湿强度相差小,强度高,定型稳定性好,可以提高面料的耐用性,面料耐日光性好,蓬松性好,同时添加的竹炭还具有吸附、抗菌等功能特性,制备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适合于大规模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为:
(1)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引发剂、纳米竹炭微粉和溶剂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
(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浴水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合反应加热温度为180‑2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浴水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生活必需品的服装,具有有益于人类的生态和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具备的要素。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作为原料,采用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工艺,使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加细化和蜂窝化得到竹炭微粉,再选用纳米级的竹炭微粉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与切片或纺丝液混合,依据常规纺丝工艺纺出具有新型功能纤维产品。通过竹炭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抑菌防霉、吸附除臭、发射远红外等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一般竹炭纤维的生产中采用的粘胶纤维的强度较低,纤维的伸长率低,干湿强度相差较大,定型稳定性差,在面料上的应用有很大局限,面料的耐用性大大降低,竹炭涤纶纤维或竹炭锦纶中即使加入大量的分散剂,竹炭在高聚物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很难解决,因此竹炭在面料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该工艺能提高面料耐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为:
(1)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引发剂、纳米竹炭微粉和溶剂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
(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浴水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聚合反应加热温度为180‑21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浴水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纤维伸长率高,干湿强度相差小,强度高,定型稳定性好,可以提高面料的耐用性,面料耐日光性好,蓬松性好,同时添加的竹炭还具有吸附、抗菌等功能特性,制备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适合于大规模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
(1)将100g对苯二甲酸、50g乙二醇、5g引发剂、10g纳米竹炭微粉和10L乙醇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在180℃下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
(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
实施例二:
(1)将210g对苯二甲酸、105g乙二醇、7g引发剂、22g纳米竹炭微粉和20L甲醇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在210℃下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
(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
实施例三:
(1)将53g对苯二甲酸、25g乙二醇、2g引发剂、6g纳米竹炭微粉和8L丙酮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在200℃下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
(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
本发明揭示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纤维伸长率高,干湿强度相差小,强度高,定型稳定性好,可以提高面料的耐用性,面料耐日光性好,蓬松性好,同时添加的竹炭还具有吸附、抗菌等功能特性,制备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适合于大规模的批量工业化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pdf(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3014908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4.03CN103014908A*CN103014908A*(21)申请号 201210499140.9(22)申请日 2012.11.30D01F 6/92(2006.01)D01F 1/10(2006.01)C08G 63/183(2006.01)C08G 63/78(2006.01)(71)申请人吴江市超维纺织有限公司地址 2152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市盛泽镇东盛步行街3-607号公寓(72)发明人章尉东(74)专利代理机构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代理人汪发春(54) 发明名称一种竹炭聚酯复。

2、合纤维的生产工艺(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为: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引发剂、纳米竹炭微粉和溶剂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浴水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纤维伸长率高,干湿强度相差小,强度高,定型稳定性好,可以提高面料的耐用性,面料耐日光性好,蓬松性好,同时添加的竹炭还具有吸附、抗菌等功能特性,制备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适合于大规模的批量工业化。

3、生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1/1页21.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为:(1)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引发剂、纳米竹炭微粉和溶剂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浴水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

4、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合反应加热温度为180-2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浴水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权 利 要 求 书CN 103014908 A1/2页3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背景技术0002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人生活必需品的服装,具有有益于人类的生态和健康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具备的要素。竹炭纤维是取毛竹作为原料,采用纯氧、高温及氮气阻隔延时的煅烧工。

5、艺,使竹炭天生具有的微孔更加细化和蜂窝化得到竹炭微粉,再选用纳米级的竹炭微粉通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与切片或纺丝液混合,依据常规纺丝工艺纺出具有新型功能纤维产品。通过竹炭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抑菌防霉、吸附除臭、发射远红外等作用和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0003 一般竹炭纤维的生产中采用的粘胶纤维的强度较低,纤维的伸长率低,干湿强度相差较大,定型稳定性差,在面料上的应用有很大局限,面料的耐用性大大降低,竹炭涤纶纤维或竹炭锦纶中即使加入大量的分散剂,竹炭在高聚物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很难解决,因此竹炭在面料中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

6、产工艺,该工艺能提高面料耐用性。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包括步骤为:(1)将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引发剂、纳米竹炭微粉和溶剂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浴水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0006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溶剂包括甲醇、乙醇或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0007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1)中所述聚合反应加热温度为180-210。0008 在本。

7、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浴水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纤维伸长率高,干湿强度相差小,强度高,定型稳定性好,可以提高面料的耐用性,面料耐日光性好,蓬松性好,同时添加的竹炭还具有吸附、抗菌等功能特性,制备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适合于大规模的批量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0010 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说 明 书CN 103014908 A2/2页40011 实施例一:(1)将100g对苯二甲酸、50g乙二醇。

8、、5g引发剂、10g纳米竹炭微粉和10L乙醇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在180下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0012 实施例二:(1)将210g对苯二甲酸、105g乙二醇、7g引发剂、22g纳米竹炭微粉和20L甲醇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在210下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凝。

9、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0013 实施例三:(1)将53g对苯二甲酸、25g乙二醇、2g引发剂、6g纳米竹炭微粉和8L丙酮加入到不锈钢刚材质的聚合反应釜中,在200下加热发生连续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得到聚酯和竹炭微粉的混合原液;(2)将所述混合原液保持50-70下过滤,滤液通过喷丝孔挤出在空气层中拉伸,并进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凝固成丝,得到竹炭聚酯复合纤维。0014 本发明揭示的竹炭聚酯复合纤维的生产工艺,制得的纤维伸长率高,干湿强度相差小,强度高,定型稳定性好,可以提高面料的耐用性,面料耐日光性好,蓬松性好,同时添加的竹炭还具有吸附、抗菌等功能特性,制备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适合于大规模的批量工业化生产。00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103014908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