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76111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807930.X

申请日:

2001.02.14

公开号:

CN1422357A

公开日:

2003.06.04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5B13/10; E05C3/06

主分类号:

E05B13/10; E05C3/06

申请人:

索斯科公司;

发明人:

C·平科夫; R·斯特拉卡

地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优先权:

2000.02.14 US 60/182,271; 2000.07.27 US 60/221,023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曾祥凌;章社杲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用于关闭和固牢面板或门的重载转动碰撞关闭闩锁,其中致动装置将滑动锁定部件铰链成与锁片啮合和脱开,从而将锁片从闭合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将棘爪松开随相应的门栓进出插销位置。提供了致动装置的几个实施例,如旋转安装的手柄、马达驱动的凸轮组件和杆驱动的手柄组件。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闩锁,用于固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闩锁包括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闩锁的致动装置、闩锁基座、锁片、棘 爪、至少一个铆钉、多个扭力簧、锁部件、销钉和锁栓。
2: 一种闩锁,用于固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闩锁包括用于打开和闭合所述闩锁的致动装置、闩锁基座、锁片、棘 爪、锁定所述致动装置的锁定装置、将所述棘爪连接到所述闩锁基座 的第一连接装置、将所述锁片连接到所述闩锁基座的第二连接装置, 以及多个扭力簧。
3: 一种闩锁,用于固牢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闩锁包括: a.一闩锁基座,适于接纳手柄,所述手柄适于接纳锁定部件、 销钉、多个扭力簧和锁栓; b.一锁片,可旋转地跟销钉相连,其中所述锁片进一步包括一 楔子,其中所述楔子紧贴于闩锁基座; c.一棘爪,可旋转地跟所述闩锁基座相连,其中所述棘爪适于 铰链于锁定和开锁位置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 包括一手柄。其中所述手柄适于接纳所述锁定部件、锁片、销钉、多 个扭力簧和锁栓。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基座 适于接纳手柄。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可旋 转地跟销钉相连,其中所述锁片进一步包括楔子,所述楔子紧贴于所 述闩锁基座。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旋转 地跟所述闩锁基座相连,其中所述棘爪适于铰链于锁定和开锁位置之 间。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 包括马达驱动凸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适于将所 述锁片从开放位置铰链到闭合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装置 包括杆驱动手柄。
11: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适于接纳 扭力簧。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片适于接 纳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驱动手柄 适于接纳杆。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杆将所述杆 驱动手柄连接到所述锁片。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栓进一步包 括一销,其中所述锁定部件适于接纳所述销。
1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锁定所述致动装置 的所述锁定装置包括一锁栓。
1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棘爪与所 述闩锁基座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铆钉。
1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锁片与所 述闩锁基座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铆钉。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 适于接纳扭力簧。
2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适于接纳 扭力簧。
2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适于 啮合所述锁片。
2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为双 面爪。
2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棘爪为单 面爪。
2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基座 适于接纳马达罩。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罩适于 罩马达,所述马达驱动凸轮组件。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组件适 于啮合所述锁片,所述锁片铰链于可旋转的方向。
2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基座 适于接纳手柄、棘爪、锁片及至少一个铆钉。

说明书


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

                       对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0年2月1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182,271和2000年7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221,023的优先权。

                            发明背景发明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插销装置,具体说涉及手柄,用于相对于第二部件,如相应的门、面板、或类似的闭合部件,将第一部件,诸如门、面板、或类似的闭合部件固牢于闭合位置。

    现有技术简述

    闩锁在本领域中是已知的,而且有多种用途。一般来说,在该门类中的闩锁的操作原理是用力将棘爪与门栓啮合。例如,凡是第一面板部件有棘爪和第二面板部件的,比如说,一小室,其上有门栓,对着第二面板部件砰地关上第一面板部件即固牢面板。

    在许多情况下,车门,特别是与小型货运车后开门相关的门需要关牢,这样,车辆行驶时,门就不会脱开。松动或脱开的门会使货车底座上的物品丢失,并且如果反复砰然关门会损坏车底座衬垫。因此需要闩锁来固牢货车的后挡板,并且闩锁容易致动使门松开,从而为进入货车底座提供入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转动重载碰撞关闭闩锁,它有几种实施例及多种致动方法。这些不同致动方法表示设计多样性,这样该设计可用作单点或多点插销应用。不考虑致动方法的话,所有设计采用同一种插销概念。

    闩锁一种应用是在货车后座档板。后座挡板围住货车后开端部分,并包括一块或几块挡板以便可进入货车基座内部。以下将详细描述,当挡板处于关闭位置时,闩锁可用来将各块挡板固牢于后座挡板及/或货车基座。这种应用中,闩锁最好装在后座挡板或货车基座的内表面,从而从外面看不见闩锁。为操作方便,需要进入货车内部致动闩锁,最好通过提高后挡板来完成。闩锁此后作插销使用。

    在其第一实施例中,闩锁设计包括七个主要部件:一个棘爪(双面)、一个闩锁框、一块锁片、两个铆钉、两个扭力弹簧。棘爪用铆钉跟锁框连接。棘爪为双面,为强度原因,棘爪和铆钉成双剪切力。铆钉也为棘爪起枢转点作用,并为扭力弹簧起导向作用,使棘爪处于开放位置。同样,锁片也用铆钉跟锁框连接。铆钉跟棘爪铆钉有同样的目的,只是扭力弹簧使锁片保持在锁定位置。当图中用U形线代表的门栓跟开放的棘爪接触时,棘爪转动直至闭合位置。一旦棘爪到达闭合位置,锁片即跟棘爪和框中的槽啮合。当锁片脱离棘爪时,棘爪弹进开放位置并松开门栓。

    前三个图示出所有三种致动方法均有的棘爪和两个铆钉。第一种致动方法可用于插销点必须处于致动点的场合。操作时使用者必须拉手柄。如果锁栓在开位置,然后用一片拉开锁片并打开闩锁。转动钥匙至锁定位置,锁栓滑动金属片,从而,如果拉着手柄,所述片不与锁片接触。

    所示第二种致动方法采用马达与凸轮组件驱动锁片,打开闩锁。这一应用可用于单点或多点致动,在这种情况下,单钥匙操作开关或遥控无钥匙发射器可给电马达提供能源。

    第三种致动方法也是用于单点或多点致动,但致动用杆或缆线驱动。闩锁靠拉住手柄打开,手柄绕支点枢转。手柄转动时,杆或缆线即拉开锁片。

    在其第四实施例中,闩锁的设计,也称转动棘轮拉式闩锁,包括11个主要部件:一个棘爪、一个闩锁基座、一个手柄、一个转动锁片、一个滑动锁部件、一个锁栓、一个铆钉、一个销钉及三个扭力弹簧。棘爪用铆钉跟闩锁基座相连。铆钉也为棘爪起枢转点作用,并为扭力弹簧起导向作用,使棘爪处于开放位置。手柄罩住滑动锁部件,锁部件通过锁栓相应地从锁定铰链成开锁位置,同样被罩于手柄内。一对扭力簧也被固牢在手柄上,一边一个,以对手柄和转动锁片产生抵抗力。

    转动锁片用销钉旋转地跟手柄连接。该销钉与棘爪铆钉起同样的作用,不过,连接手柄的扭力簧之一旋转地绕销钉安装,并使锁片保持在锁定位置。当门栓与开放棘爪接触,棘爪旋转直至达闭合位置。一旦棘爪处于闭合位置,锁片即跟棘爪的槽啮合。当锁片脱开棘爪,棘爪即弹入开放位置并松开门栓。滑动锁部件使锁片可锁上及开锁,从而使闩锁锁上与打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崭新类型的弹簧加载的闩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闩锁,其中手柄旋转地与闩锁相连以便于操作。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用于固牢货车基座部件的闩锁。

    当结合如下说明和附图一起考虑时,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就会更加清楚。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以1/2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以3/4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以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以全锁定位置全致动手柄时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棘爪的透视图;

    图7是图6棘爪的顶视平面图;

    图8是图6棘爪的左侧视图;

    图9是图6棘爪的正视图;

    图10是图6棘爪的右侧视图;

    图11是图6棘爪的底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铆钉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第一铆钉的顶视平面图;

    图14是图12第一铆钉的正视图;

    图15是图12第一铆钉的底平面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铆钉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第二铆钉的顶视平面图;

    图18是图16第二铆钉的正视图;

    图19是图16第一铆钉的底平面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的销钉的透视图;

    图21是图20销钉的顶视平面图;

    图22是图21销钉的正视图;

    图23是图20销钉的底平面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闩锁地框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闩锁框的顶视平面图;

    图26是图24闩锁框的正视图;

    图27是图24闩锁框的左侧视图;

    图28是图24闩锁框的底平面图图;

    图29是图24闩锁框的右侧视图;

    图30是图24闩锁框的后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锁片的透视图;

    图32是图31锁片的顶视平面图;

    图33是图31锁片的正视图;

    图34是图31锁片的左侧视图;

    图35是图31锁片的底平面图图;

    图36是图31锁片的右侧视图;

    图37是图31锁片的后视图;

    图38是根据本发明滑动锁部件的透视图;

    图39是图38滑动锁部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40是图38滑动锁部件的正视图;

    图41是图38滑动锁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42是图38滑动锁部件的底平面图图;

    图43是图38滑动锁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44是图38闩锁框的后视图;

    图45是根据本发明锁栓的透视图;

    图46是图45锁栓的顶视平面图;

    图47是图45锁栓的正视图;

    图48是图45锁栓的左侧视图;

    图49是图45锁栓的底平面图图;

    图50是图45锁栓的右侧视图;

    图51是图45锁栓的后翻转视图;

    图5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手柄的透视图;

    图53是图52手柄的顶视平面图;

    图54是图52手柄的正视图;

    图55是图52手柄的左侧视图;

    图56是图52手柄的底平面图图;

    图57是图52手柄的右侧视图;

    图58是图52手柄的后视图;

    图59是根据本发明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0是根据本发明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61是根据本发明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顶视平面图图;

    图62是根据本发明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3是根据本发明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底平面图;

    图64是根据本发明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65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6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67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顶视平面图;

    图68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9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底平面图;

    图70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二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7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闩锁框的透视图;

    图72是图71闩锁框的顶视平面图;

    图73是图71闩锁框的左侧视图;

    图74是图71闩锁框的正视图;

    图75是图71闩锁框的右侧视图;

    图76是图71闩锁框的底平面图图;

    图77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马达罩的透视图;

    图78是图77马达罩的正视图;

    图79是图77马达罩的顶视平面图;

    图80是图77马达罩的侧视图;

    图81是图77马达罩的底视平面图;

    图82是图77马达罩的后视图;

    图8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锁片的透视图;

    图84是图83锁片的顶视平面图;

    图85是图83锁片的左侧视图;

    图86是图83锁片的正视图;

    图87是图83锁片的右侧视图;

    图88是图83锁片的底平面图;

    图8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凸轮的透视图;

    图90是图89凸轮的顶视平面图;

    图91是图89凸轮的左侧视图;

    图92是图89凸轮的正视图;

    图93是图89凸轮的右侧视图;

    图94是图89凸轮的底平面图;

    图95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及手柄致动时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6是根据本发明以开放或开锁位置、手柄没有致动时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7是根据本发明以1/4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8是根据本发明以1/2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99是根据本发明以3/4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0是根据本发明以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1是根据本发明以全锁定位置示出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供选择的透视图;

    图102是图101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103是图101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右侧视图;

    图104是图101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105是图101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06是图101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底平面图;

    图107是图101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三实施例的左侧视图;

    图108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闩锁框的透视图;

    图109是图108闩锁框的顶视平面图;

    图110是图108闩锁框的正视图;

    图111是图108闩锁框的左侧视图;

    图112是图108闩锁框的底平面图图;

    图113是图108闩锁框的右侧视图;

    图114是图108闩锁框的后视图;

    图115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锁片的透视图;

    图116是图115锁片的顶视平面图;

    图117是图115锁片的正视图;

    图118是图115锁片的左侧视图;

    图119是图115锁片的底平面图;

    图120是图115锁片的右侧视图;

    图121是图115锁片的后视图;

    图12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手柄的透视图;

    图123是图122手柄的后视图;

    图124是图122手柄的右侧视图;

    图125是图122手柄的顶视平面图;

    图126是图122手柄的正视图;

    图127是图122手柄的底平面图;

    图128是图122手柄的左侧视图;

    图129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连接杆的透视图;

    图130是图129连接杆的正视图;

    图131是图129连接杆的侧视图;

    图132是根据本发明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供选择的透视图;

    图133是图132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134是图132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135是图132的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3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扭力弹簧的透视图;

    图13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扭力弹簧的透视图;

    图138是根据本发明的重载碰关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第四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39是图138的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的左侧视图;

    图140是图138的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的右侧视图;

    图141是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的底平面图;

    图142是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的后视图;

    图143是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的顶视平面图;

    图144是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的正视图;

    图145是图138的闩锁基座的透视图;

    图146是图145的闩锁基座的顶视平面图;

    图147是图145闩锁基座的后视图;

    图148是图145闩锁基座的左侧视图;

    图149是图145闩锁基座的正视图;

    图150是图145闩锁基座的右侧视图;

    图151是图145闩锁基座的底平面图;

    图152是图138的手柄的透视图;

    图153是图152手柄的正视图;

    图154是图152手柄的右侧视图;

    图155是图152手柄的后视图;

    图156是图152手柄的顶视平面图;

    图157是图152手柄的底平面图;

    图158是图138转动锁片的透视图;

    图159是图158转动锁片的顶视平面图;

    图160是图158转动锁片的正视图;

    图161是图158转动锁片的左侧视图;

    图162是图138棘爪的透视图;

    图163是图162棘爪在固定位置时的透视图;

    图164是图162棘爪在1/4转位置时的左侧视图;

    图165是图162棘爪的正视图;

    图166是图162棘爪在1/4转位置时的右侧视图;

    图167是图162棘爪的后视图;

    图168是图162棘爪在3/4转位置时的右侧视图;

    图169是图138铆钉的透视图;

    图170是图169铆钉的顶视图;

    图171是图169铆钉的侧视图;

    图172是图139扭力簧的透视图;

    图173是根据本发明的滑动锁部件的透视图;

    图174是图173滑动锁部件的正视图;

    图175是图173滑动锁部件的左侧视图;

    图176是图173滑动锁部件的顶视图;

    图177是图173滑动锁部件的右侧视图;

    图178是图173滑动锁部件的后视图;

    图179是图173滑动锁部件的底平面图;

    图180是图139销钉的透视图;

    图181是图180销钉的侧视图;

    图182是图180销钉的底平面图;

    图183是图138锁栓的透视图;

    图184是图183锁栓的顶视平面图;

    图185是图183锁栓的左侧视图;

    图186是图183锁栓的后视图;

    图187是图183锁栓的右侧视图;以及

    图188是图183锁栓的底平面图。

                     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5和图132-135示出重载碰撞关闭闩锁1的第一实施例。特别是,图1-5和图132-135示出闩锁1的透视图。图1-5示出闩锁1处于各种致动角度,从如图1所示的开放或开锁的闩锁1开始,到如图5所示的完全啮合锁定的闩锁1,及如图2-4所示的致动的中间角度。

    闩锁1包括单个零部件,每个分别制作。闩锁包括:棘爪2、棘爪铆钉3、锁片铆钉4、手柄销钉5、闩锁框6、锁片7、滑动锁部件8、锁栓9、手柄10、棘爪簧12以及锁片簧13。弹簧加载棘爪2由弹簧加载锁片13保持于闭合位置。拉动包含滑动锁部件8和锁栓9的手柄10即打开闩锁1。手柄10转动时,滑动锁部件8使锁片在棘爪2之间转动。锁定位置的滑动锁部件8当手柄10转动时不能啮合锁片13。因此,用手柄10不能打开闩锁1。

    在图1-5和图132-135中,主要零部件看得很清楚。即,手柄10固定地连接在闩锁基座6上,基座用棘爪铆钉3跟棘爪2旋转地连接。图6至11示出棘爪2的透视图。棘爪2是一个双面棘爪2,它包括第一面23和第二面24,它们通常由弯曲的弯头25连接。棘爪2进一步包括弹簧孔27,位于第一面23的锁定部件28a和铆钉孔26a,以及位于第二面24的锁定部件28b和铆钉孔26b(未示出)。锁定部件28a、28b使棘爪2将手柄10固牢于锁定位置。

    图12-15示出棘爪铆钉3。棘爪铆钉3固牢于铆钉孔26a内,并伸出棘爪2的铆钉孔26b。棘爪铆钉3包括一底壁36,该底壁通常倾斜至一斜面部分35,该斜面部分跟第一延长的圆柱部分30相接,该部分包括外顶壁34,该顶壁倾斜至一斜面部分31,该斜面部分又跟第二延长的圆柱部分29相接,该圆柱部分终止于上斜面壁32,该斜面壁又终止于上壁33。棘爪铆钉3使得将棘爪弹簧12固牢于棘爪2。第一延长部分30的圆周大于第二延长部分29。第一延长部分30的尺寸做得便于操作并使棘爪弹簧12完全被接纳。棘爪铆钉3的总长度要设计成使其能伸出棘爪的任一面的外边(第一面23和第二面24)。

    图16-19示出锁片铆钉4。锁片铆钉4固牢于锁片7的锁片铆钉孔42中,并伸出闩锁框6的锁片铆钉孔43。锁片铆钉4使得锁片7可旋转地装在闩锁框6上,这样,锁片7的锁片铆钉孔42和闩锁框的锁片铆钉孔43对准以便容纳锁片铆钉4。锁片铆钉4包括底壁41,它跟第一延长圆柱部分37相连,该圆柱部分包括外顶壁44,该顶壁跟第二延长圆柱部分38相接,该圆柱部分终止于上斜面壁39,该斜面壁又终止于上壁40。锁片铆钉4使得将锁片弹簧13在槽45固牢于锁片7。第一延长部分37的圆周大于第二延长部分38。第一延长部分37的尺寸做得便于操作并使锁片弹簧13完全接纳。

    手柄销钉5示于图20-23。手柄销钉5包括一延长的轴部分46、一帽部分47、通常弯曲的帽顶48、一帽壁49及一底销钉壁50。轴部分46的圆周小于帽部分47,但要长得多以便使手柄5跟闩锁框6啮合。手柄销钉5伸出闩锁框6的手柄销钉孔51、52,并伸出手柄10的手柄销钉孔53,这样,闩锁框6的手柄销钉孔51就跟手柄10的手柄销钉孔53对准,手柄10的手柄销钉孔53又与闩锁框6的手柄销钉孔52对准。由此,手柄销钉5将手柄10跟闩锁框6枢轴转动地安装。

    图24-30示出闩锁框6的全部实施例。闩锁框6包括一侧部分部件54,一十字部件56,一锁定部件55,及一背部分部件57,它们相互固定连接。侧部分部件54一般为弯头状,其有一延长的部分67和弯曲的部分68。弯曲部分68跟十字部件56连接,十字部件又跟另一弯曲部分69连接,另一弯曲部分又刚性地与背部分部件57相连。锁定部件55进一步包括一锁键60,一凹口61和一棘爪铆钉孔62。当闩锁1致动时,锁键60在凹口61跟门栓70啮合。闩锁框6又包括一侧壁59,该侧壁包括孔64。背部分部件57包括一背孔63,一个进一步包括锁片弹簧孔58以容纳锁片弹簧13的第一端71的球茎状部分66。背部分部件57又包括一弯头部件65,该弯头部件包括锁片铆钉孔43。

    图31-37进一步描述锁片7。锁片7包括一弯曲支架73,一锁键74,一槽45和一支撑架72。支撑架72又包括锁片铆钉孔42。图38-44示出滑动锁部件8。滑动锁部件8包括一直壁75,一成角度的壁76和一窄缝77。滑动锁部件8使棘爪2与锁片7可啮合与脱开。

    图45-51为锁栓9的透视图。锁栓9包括一销部件78、一锁栓孔79、一内壁81、一顶壁80、一底壁83及一外壁82。锁栓使得棘爪2随手柄10相应移动可锁定与开锁。

    手柄10示于图52-58。手柄10包括一容纳锁栓9的锁定孔84,以使闩锁1可锁定及打开。手柄10进一步包括一凹口85,一般为曲线部件,一顶壁87和一手柄顶壁88。手柄10上的夹紧部分89使得可更好地夹紧手柄并更便于使用者操作。手柄10还包括一底壁90、一系列夹紧手柄孔91及球茎部分92,该两者均便于使用者操作手柄并更好夹紧手柄。手柄10进一步包括将其连接到锁框6的手柄销钉孔53。

    可以看出,图59-94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为闩锁11,其包括一锁框14、一马达罩15、一马达罩盖205、一锁片16及一凸轮17。第二实施例的闩锁11以与第一实施例闩锁1同样的方式工作,不同的是马达(未示出)驱动致动器而不是手柄。图59-64示出闩锁11在锁定位置,门栓270插上。

    图65-70示出闩锁11在开锁位置,门栓270拉出。第二实施例的锁框14跟第一实施例的锁框6的结构类似,所不同的是锁框14不包括侧部分部件54或十字部件56,或闩锁框6所包括的与所述部件54、56相连的任一子元件。图77-82示出马达罩15的各种透视图,其中所述罩15进一步包括一罩住马达(未示出)的容器215。一对连接凸缘216、217伸出罩15,一侧一个。凸缘216、217进一步包括一对孔218、219,分别使连接装置将所述罩15与另一部件(未示出)固牢。另外,一L形托架220伸出所述罩15,其中所说托架220包括驱动轴固牢装置246,它使得从马达延伸的驱动轴(未示出)坐落在托架220上,并与凸轮17相连。

    图83-88示出锁片16。锁片16包括一弯曲托架273,一锁键274,一槽245和一支撑托架272。支撑托架272进一步包括一锁片铆钉孔242,它接纳铆钉4并使所述锁片16旋转活动。

    图89-94示出凸轮17,包括位于凸轮17中央的驱动轴孔243,它使得驱动轴(未示出)可跟凸轮17连接。凸轮17又包括一对侧翼247、248,当凸轮17由驱动轴转动时,侧翼推动锁片16从锁定位置到开锁位置,由此松开棘爪2。

    可以看出,图95-131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为闩锁18,它包括锁框19、一锁片20、手柄21及连接杆22。

    图95-100示出闩锁18从拉开插销到插上插销不同的致动阶段。图101-107进一步示出闩锁18,示出了闩锁18插于门栓370。闩锁座19示于图108-114,其结构等同于图71-76示出的闩锁座14。

    图115-121示出锁片20,其结构类似于图83-88的锁片16,所不同的是锁片20的托架373是直的而不是像锁片16的托架273那样弯曲的。锁片20也进一步包括位于支撑托架372上的杆孔374,其中所述杆孔374接纳杆22的杆端375,进一步示于图129-131。

    示于图122-128的手柄21包括夹紧装置400以便使使用者适当夹紧并致动手柄21。手柄21进一步包括杆孔405,它接纳杆22的杆端376,进一步示于图129-131。当手柄21被致动时,杆22拉动锁片20,它将锁片20从锁定位置铰链成开锁位置,从而松开棘爪2。

    图138-144示出重载碰撞关闭闩锁的第四实施例,体现为货车后座挡板闩锁(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尤其是图138示出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透视图。闩锁包括11个主要零部件,每个都分开构造。闩锁以下述方式工作:弹簧加载棘爪101由弹簧加载的锁片139保持在闭合位置。拉动手柄144,它包含滑动锁部件113,打开闩锁193。当手柄144转动时,滑动锁部件113从棘爪101下转动锁片139。一旦锁片过盈203除去,棘爪101自由转动并松开撞针或线结构。锁片139一直保持脱开直至线被用来将棘爪101转动回闭合位置。转动锁栓189即锁定闩锁193。锁栓189背面的凸轮133将滑动锁部件113滑离锁片139。手柄144转动时,锁定位置的滑动锁部件113不能啮合锁片139。因此,闩锁193用手柄144不能打开。为使锁盖完美安全,在闩锁装置上需安装一装饰性盖(未示出)。

    在图138中可清楚地看到几个主要部件。即,手柄144旋转地跟闩锁基座170相连,后者跟棘爪101可旋转地连接。图139示出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左侧视图。在该图中,再次示出手柄144旋转地跟闩锁基座170相连,也示出了棘爪101的侧轮廓。

    图139示出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右侧视图。闩锁基座170的左侧跟滑动安装的轮辐145一同示出,它使手柄相对于固定的闩锁基座转动。而且也示出手柄144的球茎部分192。图141示出图138的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底平面图,其中手柄144的球茎部分192示于底视图。

    图142示出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后视图,其中棘爪101的实施例跟拉紧连接的扭力簧112一同示出。图143示出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顶视图,其手柄144包括锁栓189。图144示出图138转动棘轮拉式闩锁193的右侧视图,其中有手柄144的另一视图。

    图145-151示出闩锁基座170的完整实施例。图146示出闩锁基座170的顶视图。闩锁基座170包括一支撑侧部分部件172、一十字部件174、一锁定部件173和一支撑背部部件183,上述部件均相互固定连接。支撑侧部分部件172通常作成弯头形,带一细长部分194,并刚性地连接在一支撑背部分部件183和一弯曲部分195之间。支撑侧部分部件172包括一内壁177,在图145中看得最清楚,一外壁176,在图150中看得最清楚。在图150的闩锁基座的后部示出支撑背部分部件183和锁定部件173可选视图,其包括一顶部分178、一中间部分184和一底部分179。另外,示出了连接部件185,它包括连接凹口186,连接槽187和一细长部件188。这些实施例使得可与旋转锁片139连接。

    图148示出图145的闩锁基座170的左侧视图。闩锁基座进一步包括一支撑板部件182、一侧部件181、一锁键部件180、一第一部件外壁164、一手柄轮幅凹口165、一锁键166、基座孔167、168和169。基座孔167、168和169使得保持装置将闩锁基座170跟其他的第二部件如车内底座垫固牢。手柄轮幅凹口165使得手柄144的轮辐145在锁键部件180和锁键166内滑动地安装闩锁基座。滑动部件181稍稍弯曲使得外表面更平滑,支撑板部件182使得可跟棘爪101连接。

    图149和151分别从正视和底视示出闩锁基座170可选透视图。图150示出闩锁基座170的右侧视图,其中闩锁基座进一步包括第一部件内壁175和支撑侧部分部件外壁176。而且,支撑侧部分部件包括孔196使得保持装置连接,以便将闩锁基座170跟其他第二部件如车内底座垫固牢。

    手柄144在图152中看得最清楚,图153至157为单个透视图。手柄144包括一锁定孔146,可使闩锁锁上和打开。手柄144进一步包括接纳固牢装置的凹口147,一通常为曲线部件148和通常为矩形的部件149。手柄144有一顶壁150和手柄顶壁151。手柄144上的夹紧部分191使得更好地夹紧手柄,并使使用者更好地操作。手柄144进一步包括一唇缘153和一轮幅145以可旋转地安装到手柄轮辐凹槽165的闩锁基座。轮辐145包括第一部分156、第二部分157和第三部分158。

    图153进一步示出包括手柄前壁155的手柄144的正面透视图。图154示出手柄144的细节,包括一系列夹紧手柄孔154和球茎部分192,两者均使手柄操作容易,允许使用者更好地夹紧手柄。手柄144进一步包括连接部件161,它包括连接销162、163以连接到闩锁基座。图155示出包括手柄后壁159的手柄144的背面透视图。图157示出包括手柄底壁160的手柄144的底视图。

    图158-161描述转动锁片139。该转动锁片139包括一顶表面140、一底表面194、一外壁表面142、一楔子143和一销孔141。楔子143使得棘爪101在手柄144被致动前处于闭合位置。

    图162-168示出棘爪101的各种透视图。棘爪101包括一上壁103、一下壁104、一销102、一弯头部件108、一锁定部件107及一外壁106、一销孔105。锁定部件107使棘爪101将手柄144固牢于锁定位置。销102使扭力簧112可以连接。图169-171也示出铆钉111。铆钉111包括细长的第一部分109、第二部分110和端帽197。铆钉111为棘爪和锁片139跟扭力簧112提供固牢连接装置。第一部分109是细长的,其周长小于第二部分110和端帽197。第二部分110的尺寸做成可方便操作,端帽197成圆端。

    图172详细示出扭力簧112。扭力簧112包括一系列弹簧线圈190。扭力簧112使得当手柄144处于开放或闭合位置时锁片139跟棘爪101啮合。另一扭力簧112使得手柄144从开放位置移动至闭合位置。而另一扭力簧112使得锁片139在闭合位置与闩锁基座170连锁。该连锁将棘爪101上的张力负载从铆钉111传至闩锁基座170。

    图173-179示出滑动锁部件113的各种透视图。滑动锁部件113包括一前上壁116、一前中壁117和一前下壁118、一左壁119、一右壁120、和一窄缝114。窄缝包括一缝表面115。滑动锁部件113使得棘爪101跟锁片139啮合和脱开。滑动锁部件进一步包括一上侧顶壁122、一上侧底壁121、一背壁123、一下侧底壁124和一下侧顶壁125。

    图180-182示出销钉198。销钉198包括细长的轴部分126、帽部分127、帽基座129、基座壁131、帽顶128、销钉外壁132和销钉底壁130。轴部分126的圆周小于帽基座129,但长得多以便使锁片139与闩锁基座170啮合。销钉198用来使锁片139枢轴活动。

    最后,图183-188示出锁栓189的透视图。锁栓189包括销部件133、锁栓孔134、内壁138、顶壁137和外壁136。锁栓使得棘爪101随手柄144的相应移动锁定和开锁。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明白,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在不偏离大的发明原理的前提下,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可作变动。因此,可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旨在涵盖在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的所有改进型。

    

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载碰撞关闭的可转动的棘轮拉式闩锁.pdf(5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用于关闭和固牢面板或门的重载转动碰撞关闭闩锁,其中致动装置将滑动锁定部件铰链成与锁片啮合和脱开,从而将锁片从闭合位置移动到开放位置,将棘爪松开随相应的门栓进出插销位置。提供了致动装置的几个实施例,如旋转安装的手柄、马达驱动的凸轮组件和杆驱动的手柄组件。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