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式单管控制阀双供水检设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第一供水水源形成第二供水水源,实行单管依次上下水自动化控制的压力式单管控制阀,对其进行技术性能检测和水位设定的方法,尤其以供水水压极不稳定的自来水为第一供水水源形成的太阳热水器水箱、水塔等第二供水水源,实现单管依次上下水自动化控制的压力式单管控制阀,对其进行技术性能检测和水位设定的方法。所谓的“压力式单管控制阀”,就是采用由水箱或管体内的水位自然形成的水压为控制力源,到达设定的“水满自关”水位时能自动关阀停止上水、水位下降到达或低于设定的基本水位时能自动开启又可上水、以同一条管道依次上下水自动控制的控制阀,分有自力同向利用结构与自力反向利用结构两种。所谓的“基本水位,”简单地,就是相对于控制阀能保证水箱装满水的水高度。“水满自关”,是自动化水控的基本功能,形成的水位是基本水位。
现有的坐便器水箱、水塔、冲厕水箱、热水器水箱等这些以自来水为第一供水水源形成地第二供水水源,实现自动控制所采用的控制阀,几乎都是浮球阀,采用电磁阀的极少。太阳热水器也需要实现自动化控制,而且在太阳热水器应用了真空管集热器后的1995年前后,也曾有过采用浮球阀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尝试,但由于太阳热水器水箱是封闭型的,安装、维修、更换浮球阀极不便利,又浮球阀的使用寿命太短,故一直未被正式采用。而压力式单管控制阀所具有的控制型式合理、节约现有能源、价位低(生产成本低)、安装简便、使用安全、结构不易损坏、寿命长久等优点,赢得了太阳热水器业内及用户市场的一致同认,也是浮球阀和电磁阀都不可能同时会有的优点,其产品初见于1998年,经多次改进,现在已有的是第四代产品了,但在其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关水不止、上不满水、阀体振动、渗漏水情况普遍等缺点,至今尚未取得用户的满意和信赖。究其原因,那就是连生产厂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产的产品质量究竟如何,也就是说,还缺乏一种预先就能检测出压力式单管控制阀技术性能和设定水位的方法。太阳热水器至今仍徘徊在人工控制——等候水满关阀——的层面上,急需要实现自动化控制,也正急需要有这样的“检设方法”的存在与利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力式单管控制阀双供水检设法,不但能直接帮助企业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同时,通过预先检测其产品的技术性能和设定水位,就可以预先知道并保障其产品质量及技术性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而且能间接地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其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还能帮助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或部门,掌握到一种压力式单管控制阀质量及技术性能的检测手段和一套评定的依据及具体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划定某一高供水水压至某一低供水水压全程为供水水源的水压变化范围,指定其最高供水水压值与最低供水水压值,以并列地向“界外”获取的同种或不同种水源为区分的两个第一供水水源,设置和/或直接取用成两种“检设供水源”,分别为“高压源”与“低压源”;高压供水通路、低压供水通路和下水/排水通路,通过汇接处,与上下水接头/接口或带有“上下水管”的上下水接头/接口水连接,使上下水接头/接口可直接地或通过其带有的“上下水管”可间接地,与被检设阀的“上水进水接头/接口”水连接,成为单管依次上下水的“检设通路部分”,“检设水箱部分”,是以检设水箱的进出水接头/接口可直接地或由其通过节水节时阀顺序水连接着的进出水接头/接口可间接地,与被检设阀的“上水出水接头/接口”水连接,由此两部分整合成一个或多个同样能接入压力式单管控制阀的“检设单元”;“检设程式”是,通过“被检设阀接入”、“上水”、“下水/排水”、“水位设定”、“卸阀”等内容和步骤的操作,凭借检设水位显示管/器和/或检设协调管,对“水位上升速度”、“水位下降速度”、“水位停留位置”、“滴水(漏水)”等检设现象的观察,检验和测定出被检设阀的“上水情况及上水量”、“下水/排水情况及下水/排水量”、“水满自关情况及基本水位控制误差”、“协调高度”、“渗漏水情况及渗漏量”等方面的技术性能,并设定好基本水位,最后作出被检设阀质量的实情评判。这样,就能达到预先知道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以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产品档次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所谓的“协调高度”,就是在最低与最高供水水压条件下形成的水满自关水位的控制误差。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能从根本上改变压力式单管控制阀质量差、未能取得用户的满意和信赖这一目前急需改变的状况,就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且能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还能成为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或部门的一种检测压力式单管控制阀质量及技术性能的手段,和一套评审与判定压力式单管控制阀质量及技术性能的依据。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是实施例的检设工作原理图。
图中的:1.低压源协调管 2.低压源水位显示管/器
3.低压源水箱的气孔·溢水口 4.低压源箱体 5.低压源水位显示管/器通水口6.低压源控制阀 7.低压源水箱的进水接头/接口 8.低压源出水接头/接口9.低压源输水管 10.低压源上水管 11.低压供水阀 12.上下水接头/接口13.汇接处 14.高压供水阀 15.下水/排水阀 16.高压源输水管 17.高压源阀18.低压源上水阀 19.检设协调管 20.检设水箱的气孔·溢水口 21.检设水位显示管/器 22.检设水箱箱体 23.进出水接头/接口 24.节水节时阀 25.检设水位显示管/器通水口 26.检设水箱的进出水接头/接口 27.下水/排水管 28.水槽 29.水槽的排水管
在图中:
“高压源”,是一种符合指定的最高供水水压值,向“界外”通过高压源阀(17)直接取用成的“检设供水源”。
“低压源”,是一种按指定的最低供水水压值,向“界外”通过低压源上水阀(18)获取的“自来水”为第一供水水源设置成的、自动化控制的“检设供水源”。由低压源协调管(1)、低压源水位显示管/器(2)、低压源水箱的气孔·溢水口(3)、低压源箱体(4)、低压源水位显示管/器的通水口(5)、低压源控制阀(6)、低压源水箱的进水接头/接口(7)、低压源出水接头/接口(8)、低压源上水管(10)、低压源上水阀(18)等组成,是n个检设单元共取的低压源。“低压源”以低压源出水口(8)与检设协调管(19)的气孔·溢水口或溢水口之间,“以水高度保持了最低供水水压。”
高压供水通路,由“高压源”及高压源阀(17)、高压源输水管(16)、高压供水阀(14)等组成的。
低压供水通路,由“低压源”、低压源输水管(9)、低压供水阀(11)等组成的。
下水/排水通路,由水槽的排水管(29)、水槽(28)、下水/排水阀(15)、下水/排水管(27)等组成的。
“检设通路部分”,由高压供水通路、低压供水通路和下水/排水通路,通过汇接处(13),与上下水接头/接口(12)水连接,使上下水接头/接口(12)可直接地与被检设阀的“上水进水接头/接口”水连接,使其只能单管依次上下水。
“检设水箱部分”,由检设协调管(19)、检设水位显示管/器(21)、检设水箱的气孔·溢水口(20)、检设水箱箱体(22)、检设水位显示管/器通水口(25)、检设水箱的进出水接头/接口(26)、节水节时阀(24)、进出水接头/接口(23)等组成的。检设水箱以检设水箱的进出水接头/接口(26),通过节水节时阀(24)顺序水连接的进出水接头/接口(23)可间接地,与被检设阀的“上水出水接头/接口”水连接。检设水位显示管/器(21)的端口,与检设协调管(19)的气孔·溢水口,“以水高度略分了高低”,目的是让滴水(漏水)现象保证在检设协调管(19)上发生。
“检设单元”由“检设通路部分”跟“检设水箱部分”整合,能将被检设阀接入,有“n个”这种同样的检设单元。
“检设程式”如下:
“被检设阀接入”操作,先打开下水/排水阀(15),并关闭节水节时阀(24)、高压供水阀(14)、低压供水阀(11),再以被检设阀的“上水出水接头/接口”与进出水接头/接口(23)水连接,并以上下水接头/接口(12)与被检设阀的“上水进水接头/接口”水连接。
“上水”操作,上水可分为高压上水与低压上水两种。先打开节水节时阀(23),并关闭下水/排水阀(15),再打开高压供水阀(14)进行高压上水,或再打开低压供水阀(11)进行低压上水。
“下水/排水”操作,先关闭高压供水阀(14)或低压供水阀(11),再打开下水/排水阀(15)。
“上水切换”操作,上水切换就是由高压上水改变成低压上水,或由低压上水改变成高压上水的操作过程,可分为“直接切换”与“间接切换”两种。直接切换操作为;关闭高压上水阀(14)后直接打开低压上水阀(11),或关闭低压上水阀(11)后直接打开高压供水阀(14)。间接切换操作为:关闭高压供水阀(14)——打开下水/排水阀(15)——关闭下水/排水阀(15)——打开低压供水阀(11)(后两道步聚不分先后),或关闭低压供水阀(11)——打开下水/排水阀(15)——关闭下水/排水阀(15)——打开高压供水阀(14)(后两道步骤不分先后)。
“水位设定”操作:被检设阀是自力同向利用结构的,应先进行“高压上水”操作,被检设阀是自力反向利用结构的,应先进行“低压上水”操作,再凭借检设水位显示管/器(21)和/或检设协调管(19)观察水位停留位置,并与基本水位(线)比较,有水位偏高或偏低情况的,然后通过被检设阀的水位调节器调整,并进行“下水/排水一一调整——上水”的反复操作,至水位能相对正确地停留到基本水位(线)上。
“卸阀”操作:先进行“下水/排水”操作,再关闭节水节时阀(24),然后断开上下水接头/接口(12)与被检设阀的“上水进水接头/接口”的连接,并断开进出水接头/接口(23)与被检设阀的“上水出水接头/接口”的连接,最后取下被检设阀。
在以上内容与步骤的操作中,凭借检设水位显示管/器(21)和检设协调管(19),对“水位上升速度”、“水位下降速度”、“水位停留位置”、“滴水(漏水)”等检设现象的观察,检验并测定出被检设阀的“上水情况及上水量”、“下水/排水情况及下水/排水量”、“水满自关情况及基本水位控制误差”、“协调高度”、“渗漏水情况及渗漏量”等方面的技术性能,设定好基本水位,作出被检设阀质量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