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75075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3116267.3

申请日:

2003.04.09

公开号:

CN1441119A

公开日:

2003.09.1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3.2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C1/04

主分类号:

E01C1/04

申请人:

郭晶晶;

发明人:

郭晶晶

地址:

310006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东宝路12号1单元5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继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现有的交通设施,主车道以交叉路口为中心并且在靠近交叉路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横跨主车道的地下隧道,两个地下隧道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与地下隧道相连通,并通过上下引伸道与主车道相连通。与主车道相交的次车道两侧各设置一个过交叉路口的地下隧道,地下隧道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与地下隧道相连通,并通过上下引伸道与次车道相连通。本发明有益的效果:建设造价费用低,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大、中、小道路施工;主、次车道左转弯的车辆都改成右转弯单向行驶,利用这种交通规则,可以解决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交叉;东西南北四方向车辆的左转弯造成的交叉堵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其特征是: A、主车道(1)以交叉路口为中心并且在靠近交叉路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横跨主 车道(1)的地下隧道(5),地下隧道(5)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有上下引伸道(4), 并通过上下引伸道(4)与主车道(1)相连通; B、与主车道(1)相交的次车道(2)两侧各设置一个过交叉路口的地下隧道(5), 地下隧道(5)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4)。 C、在交叉路口的下面,还设有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6),每个地下环形非机动车 通道(6)的出入口与相应的非机动车辆通道(3)的交叉口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其特征是:在非机动车辆通道(3) 与主车道(1)、次车道(2)之间设有隔离带(7)。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其特征是:上下引伸道(4)的 出入口(8)可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在允许的地段上。

说明书


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设施,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拥挤,经常性的长时间堵车,主要原因是由于车流量大,交通不畅通,特别是在交通路口,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的交通路线互相交织的原因造成的。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交叉;东西南北四方向车辆的左转弯时造成的交叉堵车;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在交叉路口的交织堵车,因此不管道路有多宽,都很容易引起堵车。目前在大多数城市中,为保证交通路口的畅通,一般都要建造环形立交桥,但建造环形立交桥造价高,小城市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造;而且建造环形立交桥(同时还要建造引桥)要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建设周期长。在城市地很多交叉路口,因受道路、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不能建造交通立交桥,同时建造交通立交桥对城市的景观也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所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解决了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交叉;东西南北四方向车辆的左转弯造成的交叉堵车;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在交叉路口的交织堵车,同时这种交通设施造价低,占地面积小,建设周期短,对城市的景观影响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这种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现有的交通设施,主车道以交叉路口为中心并且在靠近交叉路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横跨主车道的地下隧道,两个地下隧道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与地下隧道相连通,并通过上下引伸道与主车道相连通。与主车道相交的次车道两侧各设置一个过交叉路口的地下隧道,地下隧道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与地下隧道相连通,并通过上下引伸道与次车道相连通。上下引伸道的出入口可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在允许的地段上。在交叉路口的下面,还设有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每个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的出入口与相应的非机动车辆通道的交叉口相连接。

    本发明所提供的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在非机动车辆通道与主车道、次车道之间还可设置有隔离带。

    一种与上面所述的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相配套的交通规则,除大型车辆或特种车辆仍按现行的交通规则进行管理,其余的交通规则如下:

    机动车辆:

    主车道上来往的车辆直接通过交通路口直行;

    次车道上来往的车辆通过由上下引伸道、地下隧道直行;

    需要向右转弯的车辆在地面上向右转;

    主车道上需要向左转弯的车辆,首先要通过通路口,由上下引伸道、地下隧道到达主车道的另一侧,由上下引伸道然后向右转弯即可;

    次车道上需要向左转变的车辆,首先要向右转弯,再经过主车道的上下引伸道、地下隧道到达主车道的另一侧,然后穿过交通路口即可;即主、次车道左转弯的车辆都改成右转弯单向行驶。

    非机动车辆:

    非机动车辆可以直接向右转弯。

    非机动车辆需要穿越道路,首先要通过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然后再到达所要去的地方。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与现有的交通路口畅通的交通设施相比,建设造价费用低,占地面积小,适用于大、中、小道路施工,同时对城市的景观影响小;利用这种交通规则,可以解决东西方向与南北方向的交叉;东西南北四方向车辆的左转弯造成的交叉堵车;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和行人在交叉路口的交织堵车,确保交通的畅通。地下隧道、上下引伸道可设置在地理环境道路允许的适当地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交通路口畅通设施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主车道,2-次车道,3-非机动车道,4-上下引伸道,5-地下隧道,6-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7-隔离带,8-出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本发明所提供的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现有的交通设施,其中主车道1宽40米,次车道2宽40米,非机动车道宽5米。在十字交叉路口的两侧,主车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上下引伸道4,上下引伸道宽10米,地下隧道宽10米,深5米,两个上下引伸道4通过地下隧道5相连通;次车道2的两侧也设有两个上下引伸道4,次车道2一侧的两个上下引伸道4通过地下隧道5相连通;在交叉路口的下面,还设有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6,每个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6的入口与两个非机动车辆通道3的交叉口相连接;同时在非机动车辆通道3与主车道1和次车道2之间有隔离带7-绿化带,绿化带宽5米,种植有一些常青的矮形植物。上下引伸道4的出入口8可根据地理条件设置在允许的地段上。与这种交通路口畅通设施相配套的交通规则,大型车或特种车辆仍按现行的交通规则进行管理,其余的交通规则如下:

    机动车辆:

    主车道1上来往的车辆直接通过交通路口直行;

    次车道2上来往的车辆通过由上下引伸道4、地下隧道5直行;

    需要向右转弯的车辆在地面上向右转;

    主车道上需要向左转弯的车辆,首先要通过通路口,由上下引伸道4、地下隧道5到达主车道1的另一侧,然后向右转弯即可;

    次车道上需要向左转变的车辆,首先要向右转弯,再经过主车道1的上下引伸道4、地下隧道5到达主车道1的另一侧,然后穿过交通路口即可;

    非机动车辆:

    非机动车辆可以直接向右转弯。

    非机动车辆需要穿越道路,首先要通过地下环形非机动车通道6,然后再到达所要去的地方。

    这样不管去什么方向的机动车辆及非机动车辆按上面的交通规则均可以到达所要去的地方,不会与别的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相遇;如果是大型车或特种车,地下隧道5不能通过时,由于现在的交通设施还在保留,可以依据现有的交通规则走在地面上,但这时的红绿灯的间隔时间与现在相比大大缩短。

    利用上述所提供的交通设施及相配套的交通规则,可以解决现在交通中的堵塞问题,保证道路的顺利畅通。

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式互通立交系统,包括现有的交通设施,主车道以交叉路口为中心并且在靠近交叉路口的两端,均设置有一个横跨主车道的地下隧道,两个地下隧道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与地下隧道相连通,并通过上下引伸道与主车道相连通。与主车道相交的次车道两侧各设置一个过交叉路口的地下隧道,地下隧道的每一个进出口都设置有相应的上下引伸道与地下隧道相连通,并通过上下引伸道与次车道相连通。本发明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