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223224.3
2015.05.05
CN104834047A
2015.08.12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00申请日:20150505|||公开
G02B6/00; F21V19/00; F21V8/00; F21Y101/02(2006.01)N
G02B6/0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曾杰; 周革革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666号生物城C5栋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郝传鑫; 熊永强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本发明导光板组件具有光线均匀柔和、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的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单元。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减排列。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重合的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网点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网点,使得所述多个第一网点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形成多组网点单元,每组网点单元的尺寸等于相对的所述第一网点和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的和,所述多组网点单元的尺寸均相等。5. 一种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为所述第一导光板提供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为所述第二导光板提供光源。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减排列。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导光板的面积均为第一导光板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两个第二导光板的一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对边缘对齐,所述两个第二导光板之相对的另一边彼此隔离相对。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包括两排第一LED,所述两排第一LE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四排第二LED,其中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光板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其中另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导光板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其中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与所述两排第一LED对齐。
说明书导光板组件及背光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单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光板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背光源技术的发展,LED平板照明技术也飞速发展,如何设计出光线均匀柔和、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背光单元成为整个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组件和背光单元,具有光线均匀柔和、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的优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组件,所述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减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 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 其中,在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重合的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网点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网点,使得所述多个第一网点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形成多组网点单元,每组网点单元的尺寸等于相对的所述第一网点和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的和,所述多组网点单元的尺寸均相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组件和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和第二光源,所述第一光源用于为所述第一导光板提供光源,所述第二光源用于为所述第二导光板提供光源。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递减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第二入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的同一个边缘处,所述第一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减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的方向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 其中,所述第二导光板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导光板的面积均为第一导光板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两个第二导光板的一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一对边缘对齐,所述两个第二导光板之相对的另一边彼此隔离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包括两排第一LED,所述两排第一LE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光源包括四排第二LED,其中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光板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其中另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导光板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其中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与所述两排第一LED对齐。 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组件及背光单元,通过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的设计,这样的网点排列能够使得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之间形成互补的效果,使得光线均匀,因此,本发明能够使得背光单元具有光线均匀柔和、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的优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板组件之第一网点和第二网点分布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导光板组件之第一网点和第二网点分布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背光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组件100,所述导光板组件100包括第一导光板20和第二导光板40,所述第一导光板20和所述第二导光板40 层叠设置,具体而言,第二导光板40贴合在第一导光板20的底面,第一导光板20的顶面21为出光面,第一导光板20和第二导光板40可以为通过两块独立的导光板彼此贴合形成,也可以为设计在一块导光板中的两层结构。所述第一导光板20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22,所述第二导光板40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42,所述多个第一网点22在所述第一导光板20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42在所述第二导光板40上排列的趋势相反,亦即将第一网点22和第二网点42的尺寸分布或密度分布形成交错排布的方式,其中尺寸包括高度和宽度,尺寸较小第一网点22所对应的第二网点42设计为较大的尺寸,在第一网点22密度分布较高的区域所对应的第二网点42的密度分布设计为较低,这样就形成了交错排布的方式,这样的交错排布使得第一导光板20和第二导光板40所输出的光线形成互补,从而使得导光板组件100导出的光线更加均匀柔和,将这样的导光板组件100应用在具体的产品中,能够给产品带来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的优势。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导光板20包括第一入光面23,所述第二导光板40包括第二入光面43,所述第一入光面23和所述第二入光面43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100的同一个边缘处,具体而言,第一入光面23和第二入光面43共面。所述第一网点22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22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23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23的方向上呈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42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42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43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43的方向上呈递减排列。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点22的尺寸和第二网点42的尺寸可以为高度或都宽度。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的示意性的说明,第一导光板20和第二导光板40重合的区域中,第一网点22的数量为三个,第二网点42的数量亦为三个,三个第一网点22从第一入光面23起尺寸依次递增,三个第二网点42从第二入光面43起尺寸依次递减,而且第一网点22尺寸递增的规律和幅度与第二网点42尺寸递减的规律和幅度相同。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导光板20包括第一入光面23,所述第二导光板40包括第二入光面43,所述第一入光面23和所述第二入光面43相对设置且位于所述导光板组件100的同一个边缘处,具体而言,第一入光面23和第二入光面43共面。所述第一网点22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一网点22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一入光面23至远离所述第一入光面23的方向上呈先递减 后递增排列,所述第二网点42的尺寸或者所述第二网点42分布的密度沿着所述第二入光面43至远离所述第二入光面43的方向上呈先递增后递减排列。 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一导光板20和所述第二导光板40重合的区域,每个所述第一网点22均对应一个所述第二网点42,使得所述多个第一网点22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42呈一一对应的关系并形成多组网点单元D,如图2中虚线框中所示的部分。每组网点单元D包括一个第一网点22和一个第二网点42,而且每组网点单元D中的第一网点22和第二网点42上下相对设置,可以是正对,也可以呈倾斜的相对状态。每组网点单元D的尺寸等于相对的所述第一网点22和所述第二网点42的尺寸的和,所述多组网点单元D的尺寸均相等。 请参阅图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单元,所述背光单元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单元包括导光板组件100和光源组件200,所述光源组件200包括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50,所述第一光源30用于为所述第一导光板20提供光源,所述第二光源50用于为所述第二导光板40提供光源。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导光板4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第二导光板40的面积均为第一导光板20面积的三分之一,所述两个第二导光板40的一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导光板20的一对边缘对齐,所述两个第二导光板40之相对的另一边彼此隔离相对,在两个第二导光板40之间间隔的区域中,第一导光板20无对应的第二导光板40。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光源30包括两排第一LED,所述两排第一LED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光板20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所述第二光源50包括四排第二LED,其中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光板40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其中另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二导光板40之一对相对的边缘处,其中两排所述第二LED分别与所述两排第一LED对齐。 本发明提供的导光板组件100及背光单元,通过所述多个第一网点22在所述第一导光板20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42在所述第二导光板40上排列的趋势相反的设计,这样的网点排列能够使得第一导光板20和第二导光板40之间形成互补的效果,使得光线均匀,因此,本发明能够使得背光单元具有光线均匀柔和、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的优势。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 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导光板组件及背光单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光板组件及背光单元.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和所述第二导光板层叠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一网点,所述第二导光板上设置多个第二网点,所述多个第一网点在所述第一导光板上的排列的趋势与所述多个第二网点在所述第二导光板上排列的趋势相反。本发明导光板组件具有光线均匀柔和、节能环保、以及性能稳定的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背光单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