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0210 上传时间:2018-07-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8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08482.7

申请日:

2015.03.12

公开号:

CN104834512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9/44申请日:20150312|||公开

IPC分类号:

G06F9/44; G06Q50/26(2012.01)I

主分类号:

G06F9/44

申请人:

王小*

发明人:

王小*

地址:

310012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嘉绿苑北15幢4单元20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陵园墓地占用耕地,山地的问题,传统扫墓形式不环保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陵园建设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虚拟陵园。当本发明所述的虚拟墓园被推广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后,产生的一个必然的社会效益就是:因为人们有了丰富多彩的,以翔实丰富的数码资料为载体的纪念方式,所以将会逐渐从心理上弱化对传统殡葬形式,传统扫墓形式的依赖,从而为国家节省大量宝贵的耕地,山地资源;减少传统扫墓形式造成的交通,污染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完全基于互联网技术,全虚拟化建设的虚拟陵园墓地,不会像传统陵园墓地那样浪费耕地,山地等宝贵资源,扫墓祭奠零污染,不会产生交通,环境等社会问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基于服务器-客户端方式设计,重要数据存放于服务器端,并保证数据的绝对安全。客户端为全可视化的陵园墓地界面,可运行于手机,PAD,PC等各种终端设备,运营方提供后台技术支持,终端用户可进行数字资料的个性化编辑,创造出个性化的墓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运营方通过后台技术支持,给终端用户提供各种虚拟道具和物品,终端用户利用这些虚拟道具和商品,实现具有高度娱乐性的陵园墓地建设过程。墓地中除坟墓,墓碑之外,也会设计商店,喷泉,花坛等和坟墓无直接关系的虚拟物品。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IM即时通信功能,BBS留言功能,和/或电子邮件功能,从而使虚拟陵园墓地同时具备社交网络平台的功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运营方通过后台技术支持,给终端用户提供数据文件的上传,保存,陈列接口。用户可上传过逝亲人,朋友,动物等的数码资料,并展示出来,从而实现比传统方式更加丰富的纪念。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运营方可以在现实世界的传统节日,比如清明、中元、寒衣,万圣节等,在虚拟世界举行相应的节日活动,增加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联系。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陵园墓地的地图可以选择以真实的世界的地图为基础设计,从而更增加虚拟世界的现实感。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陵园墓地的设计上,可以选择引入荒废机制。该荒废机制要求虚拟墓地必须定期打理,超过特定时间不打理,则墓地的荒废等级增加一级,直到荒废等级增加到最后,表示该墓地最后被完全遗忘,只留下占用虚拟资源很少的遗迹。这一设计,和现实世界的情况是完全对应一致的,增加了虚拟陵园墓地的真实感。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陵园并不一定只针对过逝的人或动物,用户也可以为仍然健在的自己修建,并将一些需要在自己过逝后被人知悉的信息放在陵墓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内容需要经过公正,加密,总之此类信息会经过严格的保护以确保客观。这些数据在自己过逝之后被公开。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可以引入虚拟货币技术(基于和比特币,莱特币,狗币等类似的技术开发,也可直接引入某种现有的虚拟货币技术,可以实行帐号和虚拟钱包绑定),可在虚拟世界中对虚拟道具进行虚拟买卖,增加虚拟世界的现实感和娱乐系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其特征是:墓地中会设计一个核心部分,只有在一年中和扫墓相关的几个传统节日才能进入,其余时间是不能进入的,以此增加网上扫墓的真实感。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
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殡葬形式以火葬为主,将亡者的尸体进行火化,骨灰存放在骨灰盒内,然后将骨灰盒存放在陵墓每年缴纳一定的费用。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陵墓多建立在山地和耕地上,每个陵墓占地3至8平方米。也就是说,每增加一个陵墓就要减少三到八平方米的耕地或绿色植被。每年,为了纪念亲人,人们都会在传统节日到陵园扫墓,燃烧各种纸质道具,给亲人带去各种实物作为祭品。如今,在城市周边,清明扫墓堵车已经成为常态,因燃烧祭品发生的火灾也时有报道。这显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考虑到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高峰阶段,未来20年左右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三亿多。如果继续延续目前的陵墓墓葬方法,不进行变革的话,全国将失去四百多万亩土地。在寸土寸金的今天,死人与活人争地的局面将会愈演愈烈。
本发明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被推广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后,产生的社会效益必定是巨大的:因为人们有了比传统方式更加丰富的,以翔实的数码资料为载体的纪念方式,所以必然会从心理上逐渐弱化对传统殡葬纪念形式的依赖。促使人们接受更加集约式的陵墓建造方式,例如减少墓地面积,采用不占耕地,山地的水下陵墓等。也促使人们采用更加环保的纪念方式,直接在网上进行扫墓祭奠,避免驱车前往墓园,燃烧祭品造成污染及火灾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陵园墓地占用耕地,山地的问题,传统扫墓形式不环保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虚拟陵园墓地建设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起一个虚拟世界,这个世界的主题就是陵园墓地,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建造墓地,修葺墓地,进行网上的祭奠活动,实现对亲人的纪念。当本发明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被推广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后,产生的一个必然的社会效益就是:因为人们有了丰富多彩的,以翔实丰富的数码资料为载体的纪念方式,所以将会逐渐从心理上弱化对传统殡葬形式,传统扫墓形式的依赖,从而为国家节省大量宝贵的耕地,山地资源;减少传统扫墓形式造成的交通,污染等问题。
本发明的创新意义,除了减少资源浪费,减少交通压力,减少污染排放,减少火灾隐患之外,还有以下方面:
虚拟世界中的陵墓,是终端用户基于运营方提供的技术平台,按照自己的构思,在电脑等终端屏幕上一步步为亡者亲手构思设计并完成的,这一个过程本身是温暖而充满爱心的,因此能更有效的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慰藉。
虚拟世界中的陵园墓地,是全数字化保留亡者信息的,亡者生前的相片,视频,声音都可以得到保留,保留时间,是无限的。而且不会遇到现实世界中类似于坟墓迁移一类令人伤心又费力的事情。
虚拟世界中的陵园墓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加方便的实现了人们之间的沟通,IM即时通信,邮件系统,BBS留言板等,比起现实世界,人们更容易在这里找到沟通的伙伴,解决心理上需要诉说的困扰。人们可以在彼此的墓地里留下祝福的,安慰的言语,或放下虚拟的花朵给彼此关爱,或者通过IM即时通信支持进行聊天,从而增加人们之间的信任和互爱。
在虚拟世界中的陵园墓地,在很多方面可以更好的实现逝者的心愿,例如,逝者内心希望自己安息在某个地方,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往往是无法做到的,但是在虚拟世界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实现逝者遗愿:我们可以按照真实的世界地图打造一个虚拟的平台,如此所有逝者可以选择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安息。
近年来随着家庭宠物的增多,宠物死后很多主人也希望能给宠物一个安息之地。但是由于传统墓地的价格昂贵,导致宠物墓地成为一种奢侈品。而有了本发明所述的虚拟陵园墓地,每个宠物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安息之地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虚拟陵园墓地系统的整体架构图。
图2是虚拟陵园墓地系统的终端用户使用界面示意图。
图3是虚拟陵园墓地系统的荒废机制功能设计示意图。
图1中,1-1是虚拟墓地1,1-2虚拟墓地2,1-3虚拟墓地3,1-4是运营方服务器,1-5是互联网,1-6是邮件系统,1-7是IM即时通讯系统,1-8是BBS留言板,1-9是虚拟币系统。
图2中,2-1是用户终端显示屏,2-2是运营方提供的虚拟道具物品模板,2-3用户利用虚拟道具建造的虚拟墓地。
图3中,3-1是一个建造好的虚拟墓地,3-2是初步荒废的虚拟墓地,3-3是严重荒废的虚拟墓地,3-3是虚拟墓地遗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形式进行阐述,该实施方式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实施形式,并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形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基于互联网设计,1-1,1-2,1-3分别是三个最终用户在各自终端上建立起来的虚拟墓地,1-4是运营方的服务器。所有这些实体,都通过1-5互联网连接起来。最终用户可以通过1-6邮件系统,1-7IM即时通讯,1-8BBS留言板,1-9虚拟币系统进行信息的沟通,虚拟物品的虚拟交易。
如图2所示,是一个终端界面上的虚拟墓地建造方式示意图。在终端界面2-1左侧,是22运营方提供的各种虚拟道具物品。用户通过将22处的虚拟道具物品点选拖动放置到屏幕右侧23处的虚拟墓地来 完成虚拟墓地的建设。
图3是墓地荒废机制的一种图示的解释。3-1是一个建造好的虚拟墓地,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一直不打理,则退化为3-2初步荒废的虚拟墓地,3-2如果继续不打理超过一定的时间,则进一步退化为3-3严重荒废的虚拟墓地,以此类推,如果一直不打理,最终将退化为3-3虚拟墓地遗迹。遗迹中将仅永久保存用户上传的资料,而各种虚拟道具物品,都不被保存了。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的虚拟陵园墓地.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陵园墓地占用耕地,山地的问题,传统扫墓形式不环保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陵园建设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虚拟陵园。当本发明所述的虚拟墓园被推广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以后,产生的一个必然的社会效益就是:因为人们有了丰富多彩的,以翔实丰富的数码资料为载体的纪念方式,所以将会逐渐从心理上弱化对传统殡葬形式,传统扫墓形式的依赖,从而为国家节省大量宝贵的耕地,山地资源;减少传统扫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