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74984 上传时间:2018-01-3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59.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8243.3

申请日:

2002.09.07

公开号:

CN1451836A

公开日:

2003.10.29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6B3/48; E06B9/08

主分类号:

E06B3/48; E06B9/08

申请人:

特威盾门业(苏州)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杜维林

地址:

215009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横山路3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明渡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其门板至少由两块平行设置的门片单元组成,两个相邻门片单元的首尾边缘采用铰链结构相连,其特征在于:相邻门片单元之间分开呈大空隙布置,其空隙大于成人手指宽度,空隙之间设置柔性密封条,密封条固定在门片单元上。本发明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将原来相邻门片拉开呈大空隙分开布置结构,然后在空隙中加设密封条,这样既可以解决防夹手指问题,又可以解决门板密封问题,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密封条结构产生其它功能和效果,比如装饰、发光以及报警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其门板至少由两块平行设置的门片单 元组成,两个相邻门片单元的首尾边缘采用铰链相连,其特征在于:相邻门片 单元之间分开呈大空隙布置,其空隙大于成人手指宽度,空隙之间加设柔性密 封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条为悬置 型密封条,该密封条设在空隙中,其中一部分固定在一个门片单元的端部,另 一部分悬置并与另一门片单元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置型密封条为片 形、“丁”字形、U形或管形结构,其朝外的正面设有颜色涂层、反光涂层或 荧光涂层。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条为内衬 型密封条,该密封条设在两相邻门片单元空隙的内端口上,其上段和下段分别 固定在两相邻门片的下边缘和上边缘,中段为软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型密封条为共 挤复合衬条,该共挤复合衬条上段和下段为硬体,中段为软体,上段和下段分 别固定在两相邻门片的下边缘和上边缘。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条由悬置 型密封条与内衬型密封条组合形成,悬置型密封条设在空隙中,内衬型密封条 设在空隙的内端口,两者共同构成密封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密封条上沿长 度方向相隔设有发光二极管或灯泡,所有发光二极管或灯泡经导线与电源连 接。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门片单元的空 隙之间设电磁型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的一半为磁铁,另一半为电磁感应器,两 半分别隐藏固定在相邻门片单元的端部,而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电磁型位移 传感器与一报警电路相连。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连接中设有一 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设在门体相应位置上,当打开门体时切断报警电路的回 路;当关闭门体时接通报警电路。

说明书


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库、大厅、橱窗等类似建筑物用的门板结构,具体涉及采用两块或两块以上门片单元通过铰链和密封条结构衔接而成的一种门板结构,这种门板由多块门片单元组成,并通过铰链结构和密封条拼接成整体,适合作为各种类型的活动门的门板,比如,沿“”形轨道来回滑动的升降滑动门,卷帘门以及折叠门等。

                               背景技术

    门板是各种类型活动门的主要构件,它的形式和结构不仅与活动门的种类有关,而且直接影响活动门的性能。车库、大厅、橱窗等类似建筑物用的门板结构尽管具体要求有所不同,但绝大多数都采用多单元首尾铰接的门板结构。这种门板结构由多块平行设置的门片单元沿上下边首尾铰接相连而成,其整体具有折转性能,特别适合作为车库、大厅、橱窗等类似门板结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车库门一种是卷帘式活动门,还有一种是轨道式升降滑动门等。在以往公知技术中,人们习惯将上述门板中的两个相邻门片之间的间隙做得非常小,这种设计构思的目的,一是为了提高门板的密封性能,二是给两个相邻门片之间留有足够的活动间隙,从这种设计思想出发间隙是越小越好。但实践中效果却恰恰相反,其原因是:1、如果间隙设计得很小尽管对密封十分有利,但加工和装配要求较高,制造成本增加;2、对于首尾拼接的两个长条形门片单元来说,要保证接缝间隙很小是比较困难地;3、在实际加工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变形以及加工和装配精度影响无法将间隙做得非常小,换句话说,间隙是不可消除的,而且总是存在,我们所能做得只是控制间隙的大小程度而已。

    上述多单元门片之间的拼接不仅存在间隙问题,另外还存在防夹手指的安全问题。即当车库门为“”形轨道式升降滑动门时,门板在垂直和水平状态转换过程中,由于多块门片必须经过弯道型连接轨道,因此相邻门片的水平侧边之间形成相当大的张角间隙,而且角度随弯道行程变化而变化,尤其当门板从开启的水平状态滑向关闭的垂直状态时,张角构成的“虎口”角度由大变小,形成潜在夹手指的危险性。如果大人或小孩无意中将手指伸入“虎口”中,则可能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对于多单元首尾铰接的门板结构来说两个相邻门片之间衔接是非常关键的,这也是以往设计人员常常感到头痛的问题,一旦门片之间的衔接结构设计不当,不是密封效果差,就是夹手指的安全问题。为此,本发明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提出一种简单、实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将相邻门片呈大空隙分开布置结构,然后在空隙中加设密封条,这样既可以解决防夹手指问题,又可以解决门板密封问题,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密封条结构产生其它功能和效果,比如装饰、发光以及报警等。

                                 发明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其门板至少由两块平行设置的门片单元组成,两个相邻门片单元的首尾边缘采用铰链相连,相邻门片单元之间分开呈大空隙布置,其空隙大于成人手指宽度,空隙之间加设柔性密封条。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关内容和变化解释如下:

    1、所述“单元”是指构成门板的基本门片,多单元是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门片单元组成的门板。

    2、首尾衔接是指当许多门片平行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时,一个门片的首部边缘与另一个门片的尾部边缘通过铰链结构连接。

    3、所述“分开呈大空隙布置”的概念是相对以往公知技术中紧靠布置而言的,它们的实质区别在于:一个是有意识的将相邻的门片分开呈大空隙,另一个是将门片尽量紧近衔接使空隙变得最小。这样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空隙的距离上,更重要的是现体一种构思上的区别,这种构思恰恰与公知技术相反,是一种逆向思维。

    4、所述“空隙大于成人手指宽度”是本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之一,它既有一种量的概念,同时又体现与以往现有技术的本质区别。从量的概念看,空隙的宽度比成人的手指宽,但其本质和目的是解决夹手指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理解本发明时不能简单的从距离上作比较,而应该从本质上加以区别。

    5、所述“柔性密封条”是门片单元之间的衔接构件之一,它与铰链结构一起在门片之间起衔接作用。对铰链来说其作用是实现一种转动连接关系,对密封条来说其作用:一是配合铰链实现一种柔性连接;二是起到一种密封作用;三是获得一种装饰效果,这些功能和效果对一个门板产品是非常重要的。致于密封条的截面形状以及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只要这些变化对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都应该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柔性密封条包含以下三种情况:

    (1)、柔性密封条为悬置型密封条。该密封条设在空隙中,其中一部分固定在一个门片单元的端部,另一部分悬置并与另一门片单元接触。所述悬置型密封条可以为片形、“丁”字形、U形或管形结构。

    (2)、柔性密封条为内衬型密封条,该密封条设在两相邻门片单元空隙的内端口上,其上段和下段分别固定在两相邻门片的下边缘和上边缘,中段为软体。所述内衬型密封条可以为共挤复合衬条,该共挤复合衬条上段和下段为硬体,中段为软体,上段和下段分别固定在两相邻门片的下边缘和上边缘。

    (3)、柔性密封条由悬置型密封条与内衬型密封条组合形成,悬置型密封条设在空隙中,内衬型密封条设在空隙的内端口,两者共同构成密封结构。

    7、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充分发挥柔性密封条在整个产品中的作用,可以在密封条基础上作进一步变化和利用,具体内容如下:

    (1)、在密封条朝外的正面涂设颜色涂层,使密封条除了起到密封作用外,还具有色彩线条装饰效果,使门板显得更加美观。

    (2)、在密封条朝外的正面涂设反光涂层,当夜间车灯光线照射时显得非常醒目。

    (3)、在密封条朝外的正面涂设荧光涂层,在夜间可以产生荧光效果。

    (4)、在密封条上沿长度方向相隔设有发光二极管,所有发光二极管经导线与电源连接。发光二极管可以嵌入密封条中,也可以将密封条制成透明管状结构,然后将发光二极管安置在管道中。二极管的发光可以为闪烁形式,也可以为多种变换形式,这些都由电路所控制,致于控制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连接方式采用目前所公知的现有技术。另一种方案是将发光二极管的控制与活动门的开启或关闭工作状态联系起来,并通过活动门的遥控器或手动门锁来实现,当打开或关闭车库门时二极管发光并延时一段时间,也可以是打开车库门时二极管发光,关闭车库门时停止。总之利用发光二极管既表示车库门的工作状态,也能作为夜时装饰。

    (5)、在密封条上沿长度方向相隔设有灯泡,所有灯泡经导线与电源连接。灯泡的利用与发光二极管相似,这里再重复描述。

    8、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利用相邻门片单元之间大空隙,可以考虑在该空隙中设置防盗报警传感器,比如在相邻门片单元的空隙之间设电磁型位移传感器,该传感器的一半为磁铁,另一半为电磁感应器,两半分别隐藏固定在相邻门片单元的端部,而且位置相互对应;所述电磁型位移传感器与一报警电路相连。所述电路连接中还可以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设在门体相应位置上,当打开门体时切断报警电路的回路;当关闭门体时接通报警电路。

    本发明技术构思要点及工作原理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将原来相邻门片拉开呈大空隙分开布置结构,然后在空隙中加设密封条,这样既可以解决防夹手指问题,又可以解决门板密封问题,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密封条结构产生其它功能和效果,比如装饰、发光以及报警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尽管结构简单,但打破以往本领域传统习惯带来的技术偏见,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将原来相邻门片拉开一定距离,然后在空隙中加设密封条,从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变得简单、实用,因此具有显著地技术进步和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2、本发明不仅使以往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变得简单,而且还降低了门板加工和装配要求,从而直接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3、本发明技术方案利用门片单元之间空隙巧妙地加装密封条结构同时解决了门板密封问题和手指保护问题,虽然方式简单但效果显著,这恰恰从另一角度说明本技术方案的创造性特点,仅这一点就是以往公知技术所不及的。

    4、本发明技术方案不是简单的将以往门板空隙拉大,从目的和效果看与以往公技术有着本质区别,也正因为这样的区别才使本方案能够兼顾门板密封与手指保护两方面问题。

    5、本发明采用涂层、发光二极管等结构合理有效地利用空隙空间,进一步拓展了门板的实用性和功能,这对于丰富车库门的设计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产生明显地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一);

    附图2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二);

    附图3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三);

    附图4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四);

    附图5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五);

    附图6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六);

    附图7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七);

    附图8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八);

    附图9为图8的侧视图;

    附图10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九);

    附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附图12为本发明相邻门片单元截面剖视图(十);

    附图13为图12的侧视图;

    附图14为本发明将报警传感器布置在相邻门片单元大空隙中的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发明将发光二极管或灯泡布置在相邻门片单元大空隙中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门片单元;2、空隙;3、铰链;4、共挤复合衬条;5、密封条;6、密封条;7、密封条;8、密封条;9、反光板;10、荧光板;11、密封条;12、固定块;13、固定块;14、固定块;15、中护板;16、内护板;17、中护板;18、磁铁;19、电磁感应器;20、透明管;21、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其门板至少由两块平行设置的门片单元1组成,两个相邻门片单元1的首尾边缘采用铰链3结构相连,相邻门片单元1之间分开呈大空隙2布置,其空隙2大于成人手指宽度,空隙2之间设有柔性密封条。所述柔性密封条由悬置型密封条5和内衬型共挤复合衬条4组成,密封条5的上半部通过一个硬质勾形翻边卡扣在上部门片单元1底端的勾槽中,其下半部分呈软性悬置状态并接触到下部门片单元1的顶端,密封条5正面设有颜色涂层、反光涂层或荧光涂层。共挤复合衬条4也是一种密封条结构,它由不同硬度的塑料共挤复合成型,其上段和下段为硬体,中段为软体,上段和下段分别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在两相邻门片单元1的下边缘和上边缘。共挤复合衬条4是一条与门片宽度相同的通长结构,它从内侧将空隙整体盖住。密封条5与共挤复合衬条4共同形成密封结构。

    实施例二:参见附图2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密封条6的截面呈U形,顶部的两条边通过卡槽结构固定在固定块12上,固定块12安装在上部门片单元1的底端,U形的底部与下部门片单元1的顶端接触。密封条6与共挤复合衬条4共同形成密封结构。其它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参见附图3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二不同之处在于:密封条7顶部设有卡槽,该卡槽卡在固定块13上,固定块13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在上部门片单元1的底端,密封条7下部为软性悬置片,该片的下端与下部门片单元1的顶端接触。密封条7与共挤复合衬条4共同形成密封结构。其它与实施例二相同。

    实施例四:参见附图4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三不同之处在于:密封条8截面呈“丁”字形结构,其上端卡在固定块14的槽中,固定块14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在上部门片单元1的底端,密封条8下部为软性悬置片,该片的下端与下部门片单元1的顶端接触。密封条8与共挤复合衬条4共同形成密封结构。其它与实施例三相同。

    实施例五:参见附图5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衬片改为中护板17,该中护板17由金属板材折弯成型,并卡在下部门片单元1顶端的凸起部,然后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

    实施例六:参见附图6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在相邻的门片单元1空隙2之间设有一对中护板15、内护板16、密封条8、密封条11和铰链3,一对中护板15分别包覆在两相邻门片单元1的底端和顶端,并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一对中护板15由此形成上、下对称结构。两个中护板15靠门片内侧均设有朝对面延伸的凸起,凸起的外侧面通过斜面过渡。两个凸起之间夹一个软性密封条11,密封条11的一条边用螺钉或铆钉等方式固定在一面的中护板15上,另一个的中护板15上固定一内护板16,内护板16向内侧伸出一手指保护扣罩。密封条8结构与实施例四相同。本例中密封条8和密封条11共同构成密封结构。

    实施例七:参见附图7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五不同之处在于:荧光板10直接紧贴固定在中护板17上。其它与实施例五相同。

    实施例八:参见附图8和图9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在相邻的门片单元1内侧固定一共挤复合衬条4,共挤复合衬条4对应空隙2的侧面上固定一反光板9,反光板9正面设有颜色涂层、反光涂层或荧光涂层。

    实施例九:参见附图10、图11和图14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在密封条8与共挤复合衬条4空隙之间设有电磁型位移传感器,传感器的一半为磁铁18,另一半为电磁感应器19,两半分别隐藏固定在相邻门片单元1的底端和顶端,而且位置相互对应。电磁型位移传感器与一报警电路相连。电路连接中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设在门体相应位置上,当打开门体时切断报警电路的回路;当关闭门体时接通报警电路。

    实施例十:参见附图12、图13和图15所示,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与实施例八不同之处在于:在空隙2中设置一根透明管20,该透明管20中沿长度方向相隔布置有发光二极管21,所有发光二极管21经导线与电源连接。

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多单元首尾衔接的门板结构,其门板至少由两块平行设置的门片单元组成,两个相邻门片单元的首尾边缘采用铰链结构相连,其特征在于:相邻门片单元之间分开呈大空隙布置,其空隙大于成人手指宽度,空隙之间设置柔性密封条,密封条固定在门片单元上。本发明采用逆向思维方式,将原来相邻门片拉开呈大空隙分开布置结构,然后在空隙中加设密封条,这样既可以解决防夹手指问题,又可以解决门板密封问题,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密封条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