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全影声屏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建在公路和铁路两侧,用于阻挡噪声扩散的屏障装置,属于交通噪声控制和环境保护领域。背景技术
现有的交通噪声声屏障的装置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敞开式隔声屏障,其屏高三米左右,屏障长度有几十米或几百米或几千米不等,这类声屏障的应用较为普遍,但它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屏障的高度不高,只能保护高层楼房较低层楼的人群,对于较高层楼的人群照样受到交通噪声的污染。如果提高两侧屏障到足以遮挡住高层楼房的高度,让整个高层楼房都处在声影区之中,使全部人群都受到保护,势必带来抗风等安全问题,还有成本增加、路灯安装困难、影响景观等问题。第二种是隧道式声屏障,汽车或火车在里面行驶,两侧楼房完全处在声影区内,交通噪声得到有效控制。这类屏障所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造价高,二是屏障内的空气不新鲜不卫生,通风换气问题较难处理。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地不足,而提供一种双向公路或铁路的中间装设中屏障,并经过有机组合,在不过多增加侧屏障高度,又能使公路或铁路两侧高楼处于全声影区内的组合式全影声屏障,它包括在双向公路或铁路的两侧或一侧装有侧屏障,在双向公路或铁路的中间隔离带上同步装有中屏障,侧屏障和中屏障的高度,均由路两侧楼房高度所决定。
所述的侧屏障上部设置有一段向路一侧弯折,而在中屏障的上部也设置有一段向两侧或一侧弯折。
所述的中屏障的根部两侧有三角支撑,在侧屏障的根部外侧也有三角支撑,各屏障的顶端用刚性安全筋连接。
本发明还在中屏障的下部设置有穿通的空间,它既不影响屏障效果,有省材料,还有增大驾驶员视野的效果。
本发明可以使公路或铁路两侧待保护的楼房全部处在屏障的声影区之中,楼房所处的声环境已不再存在交通噪声的污染,楼房的全部人群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保护,这是无形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本发明是按照声学原理组合而成的,所以屏障为实现全声影区而需升高的尺寸,要比现有两侧屏障实现全声影的高度小得多,且无安全问题。比之隧道式声屏障所需的材料、人工,要少许多,且不存在通风换气等问题,这是明显的相对经济效益。
本发明所述的各屏障的高度是根据受保护楼房高度决定的,这是本发明的要点所在,体现了科学性和经济性。具有结构合理,安装方便,安全实用,能形成大范围的声影区,有很好的隔声效果等特点。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双向公路的声屏障设置布置图,以四车道公路为例,公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侧屏障12,左侧车道上行驶的车辆13,其噪声对左侧高层楼房14大部分可以被左侧屏障12所挡住,但对右侧高层楼房15而言,多数楼层仍受到左侧车道上行驶车辆13对其的噪声污染。如果在左右车道的中间设置有中间隔离带16。而其高度是由两侧屏障高度决定的话,那么情况与上述基本相同。
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有在双向公路21的两侧(也可一侧)通过外侧的三角支架支撑装有侧屏障22,在该双向公路21的中间隔离带26上通过两侧的三角支架支撑装有中屏障27。在该中屏障27的上部向两侧弯折28,而侧屏障22的上部向路一侧弯折29。所述的弯折28和29既可防雨又可增加遮挡噪声的范围。屏障的高度确定见附图2所示,左侧高层楼房24高度为AD米,左侧车道上行驶的2号车辆23与D点相连,得出左侧屏障的高度GH米,连接右侧车道上的4号车辆23与D点连线,得出中屏障27的高度MN米。同样,连接右侧车道上行驶的3号车辆与右侧高层楼房25的最高点P点,得出右侧屏障高度CE米。所述的中屏障27高度是根据任一侧较高楼房的高度来决定的。本发明的中屏障27的下部设置有穿通的空间30,其空间的高度由左侧车道2号车辆与右侧屏障顶点E的连线决定的MO米。
本发明考虑到屏障的安全保障问题,在屏障的顶端刚性连接有安全筋31,使侧屏障、中屏障成为整体,互为依存,在屏障的根部有三角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