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0140362.5
2015.03.27
CN104730619A
2015.06.24
实审
审中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B 6/00申请日:20150327|||公开
G02B6/00; F21S8/00; F21V8/00; G02F1/13357
G02B6/0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张彦学
518132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塘明大道9-2号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孙伟峰; 武岑飞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110a)及光转换元件(112),所述光转换元件(112)容置于所述导光板中,且所述光转换元件(112)邻近于所述入光面(110a)。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本发明通过将光转换元件容置于导光板中,从而避免光转换元件受热过大,进而避免产品的色域降低。
权利要求书1. 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110a),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光转 换元件(112),所述光转换元件(112)容置于所述导光板中,且所述光转换元 件(112)邻近于所述入光面(110a)。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容置通孔 (114),所述容置通孔(114)邻近于所述入光面(110a),所述光转换元件(112) 容置于所述容置通孔(114)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元件(112) 包括透明壳体(1125)及多个光转换粒子(1121),所述多个光转换粒子(1121) 封装于所述透明壳体(1125)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元件(112) 包括透明胶体(1123)及多个光转换粒子(1121),所述多个光转换粒子(1121) 混合于所述透明胶体(1123)中。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转换粒子(1121) 为量子点荧光粉。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扩散元 件(116),所述扩散元件(116)设置在所述入光面(110a)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元件(116)包 括多个扩散粒子(1161)及另一透明胶体(1163),所述多个扩散粒子(1161) 混合于所述另一透明胶体(1163)中。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扩 散粒子(1161),所述多个扩散粒子(1161)混合于所述透明胶体(1123)中。 9.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导光板 及至少一光源(120),其中,所述光源(120)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110a) 放置。 10. 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与所述背光模块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200),所述背光模块向所述液晶显 示面板(200)提供显示光源,以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00)显示图像。
说明书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 板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器(LCD)中,通常采用白光发光二极管(LED)作为 背光光源,通过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的合理搭配实现液晶显示面板所需的背光。 随着人们对高色域、高色彩饱和度、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背光中实现白 光光源、高色域、高色彩饱和度的方案有:利用紫外LED配合RGB荧光粉实 现;利用蓝光LED配合红绿荧光粉;利用蓝光LED加绿光LED加红光LED等。 这些方案都可以提高色域,但是实施起来较为困难,并且成本较高。 量子点(Quantum Dot,简称QD)技术,是把电子束缚在一定范围内的半 导体纳米材料结构技术,其由尺寸大小在1~100nm的超小化合物结晶体构成。 在量子点技术中,可利用不同尺寸大小的结晶体控制光的波长,进而精确控制 光的颜色。因此,量子点材料被应用于背光模块中,采用高频谱光源(例如蓝 光LED)取代传统白光LED光源,量子点材料在高频光源的照射下,可被激发 产生不同波长的光,通过调整量子点材料的尺寸大小,即可调节合成光的颜色, 实现高色域的液晶显示器的背光要求。 图1是现有的一种采用量子点玻璃管的背光模块。参照图1,将蓝光发光二 极管(LED)11设置在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1的正对面处,量子点荧光粉被封 装于玻璃管内形成量子点玻璃管13,其中,量子点玻璃管13设置在蓝光LED11 与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1之间。蓝光LED11发出的蓝光经过量子点玻璃管13 照射到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1上。然而,由于量子荧光粉对于温度非常敏感, 当采用图1所示的方式时,量子点荧光粉受热较大,从而导致产品的色域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 包括入光面及光转换元件,所述光转换元件容置于所述导光板中,且所述光转 换元件邻近于所述入光面。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具有容置通孔,所述容置通孔邻近于所述入光面, 所述光转换元件容置于所述容置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光转换元件包括透明壳体及多个光转换粒子,所述多个光 转换粒子封装于所述透明壳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光转换元件包括透明胶体及多个光转换粒子,所述多个光 转换粒子混合于所述透明胶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光转换粒子为量子点荧光粉。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扩散元件,所述扩散元件设置在所述入光面 上。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元件包括多个扩散粒子及另一透明胶体,所述多个扩 散粒子混合于所述另一透明胶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还包括多个扩散粒子,所述多个扩散粒子混合于所 述透明胶体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上述的导光板及至少一 光源,其中,所述光源面向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放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又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块以及 与所述背光模块相对设置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块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 提供显示光源,以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图像。 本发明通过将光转换元件容置于导光板中,从而避免光转换元件受热过大, 进而避免产品的色域降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点 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中: 图1是现有的一种采用量子点玻璃管的背光模块;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透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可以以许多不同的 形式来实施本发明,并且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于这里阐述的具体实施例。 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 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 改。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器件,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相同的标号在整个说 明书和附图中可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俯视透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 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侧视图。 参照图2和图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包括导光板110和至 少一光源120。各个光源120均以发光面朝向导光板110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还包括背板、光学膜片等其他必要的光学 部件,具体请参照现有技术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导光板110具有一入光面110a,并且导光板110包括光转换元件112。在本 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可为平板型导光板,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导光板110 亦可为楔形导光板。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可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0b和第二表面110c, 即,在图3中所示的导光板1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100可为侧入光式背光模块,但本发明并不以此 为限,背光模块100亦可为直下式背光模块。 以侧入光式背光模块为例,入光面110a例如是导光板110的衔接于第一表 面110b和第二表面110c之间的侧表面,而导光板110的第一表面110b则作为 出光面。此时,光源120则以面向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0a而配置。 光转换元件112容置于导光板110中,并且光转换元件112邻近于导光板 110的入光面110a。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光源120例如是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具有面向入 光面110a的发光面。光源120所提供的光线由其发光面出射。这样,光源120 朝向导光板110发光,经由入光面110a入射至容置于导光板110中的光转换元 件112,进而由导光板110的出光面(即第一表面110b)出射,以形成一面光源。 光转换元件112将入射光由原波长转换为其他波长。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具有容置通孔114。容置通孔114的中心轴方向 与入光面110a的长度方向平行。容置通孔114邻近于入光面110a。光转换元件 112容置于容置通孔114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2和图3,光转换元件112包括光转换粒子1121。 光转换粒子1121可先混合在透光胶体1123中,以形成一混合胶体。再将此混 合胶体填充至导光板110的容置通孔114中。待容置通孔114中的混合胶体固化 后,即形成光转换元件112在导光板110的容置通孔114中。 透光胶体1123可为UV(Ultraviolet,紫外线)胶或热固胶。UV胶例如光 学级SVR(Super View Resin)胶,光学级液态胶。热固胶例如光学环氧胶或硅 胶。光转换粒子1121例如是量子点荧光粉。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4,光转换元件112包括光转换粒子1121。 光转换粒子1121被封装于透明壳体(例如透明玻璃管)1125中,以形成光转换 元件112。再将形成的光转换元件112容置于导光板110的容置通孔114中。光 转换粒子1121例如是量子点荧光粉。 为了发出白光,可选用蓝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作为光源120,而光转换粒 子1121的材质可对应选用发黄光的量子点荧光粉。当部分蓝光发光二极管封装 结构发出的蓝光投射至光转换元件112时,会使光转换元件112中的发黄光的 量子点荧光粉激发出黄光。激发出的黄光再与光源120发出的蓝光混合为白光。 光转换粒子1121的含量可依据光源120的种类、光转换元件112的形状和 /或背光模块100所需的效能而决定。 此外,参照图2、图3和图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导光板110还包括扩 散元件116,其中,该扩散元件116设置在入光面110a上。 扩散元件116包括多个扩散粒子1161。多个扩散粒子1161可先混合在另一 透光胶体1163中,以形成另一混合胶体。再将此混合胶体涂覆在导光板110的 入光面110a上。待入光面110a上的另一混合胶体固化后,即形成扩散元件116 在导光板110的入光面110a中。 这些扩散粒子1161的折射率不同于另一透光胶体1163的折射率,以致使 光源120所提供的光线在进入扩散元件116中后会被这些扩散粒子1161散射, 因而产生所需要的散射效果。举例而言,扩散粒子1161的折射率例如约1.49或 1.57,且尺寸约3~15um。于此,另一透光胶体1163的折射率例如约1.52。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这些扩散粒子1161可在形成图2和图3所示的光转换 元件112时混合在透光胶体1123中,以形成扩散元件116。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200及与液晶显示面 板200相对设置的图2或图3或图4所示的背光模块100,其中,背光模块100 提供显示光源给液晶显示面板200,以使液晶显示面板200显示影像。 液晶显示面板200通常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简称TFT) 阵列基板210、与TFT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简称CF) 基板220以及夹设于TFT阵列基板210与CF基板220之间的液晶层230,其中, 液晶层230中包括若干液晶分子。由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200的具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基本一致,所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光转换元件容置于导光板中,从而避 免光转换元件受热过大,进而避免产品的色域降低。 虽然已经参照特定实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 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在此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光板及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110a)及光转换元件(112),所述光转换元件(112)容置于所述导光板中,且所述光转换元件(112)邻近于所述入光面(110a)。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具有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器。本发明通过将光转换元件容置于导光板中,从而避免光转换元件受热过大,进而避免产品的色域降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