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743703 上传时间:2018-07-0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80046852.8

申请日:

2013.08.30

公开号:

CN104685123A

公开日:

2015.06.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D21F 1/00申请日:20130830|||公开

IPC分类号:

D21F1/00

主分类号:

D21F1/00

申请人: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修·瑞安; 苏珊娜·克拉施卡; 芭芭拉·埃尔默

地址:

德国海登海姆

优先权:

13/606,456 2012.09.07 US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代理人:

沈同全; 车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平织来形成PMC基底织物,该PMC基底织物包括在机器方向上延伸的经纱和在横向机器方向上延伸且与经纱交织的纬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第二纬纱是复丝纱,所述经纱、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复丝纱在织机上在原始编织过程中织在一起,所述复丝纱定位在预期的接缝区域内;和在使复丝纱与经纱编织之后,将PMC基底织物折叠以形成PMC基底织物的接缝环,使得复丝纱是纬纱中的在接缝环的片材侧上的第一条纬纱。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制备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平织来形成所述PMC基底织物的步骤,所述PMC基底织物 包括在机器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经纱和在横向机器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 多条经纱交织的多条纬纱,所述多条纬纱包括多条第一纬纱和至少一 条第二纬纱,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纬纱是复丝纱,所述多条经纱、所述 多条第一纬纱和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在原始编织过程中在织机上织在 一起,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定位在预期的所述接缝区域中;和
折叠所述PMC基底织物的步骤,在使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与所述 多条经纱编织之后,折叠所述PMC基底织物以形成所述PMC基底织 物的接缝环,使得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是所述多条纬纱中的在所述接 缝环的片材侧上的第一条纬纱。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由(a) 已经挤压在一起的多条丝、(b)捻合的单丝纱、(c)捻合的复丝纱、 (d)短纤纱、(e)有色复丝纱,和(f)有色单丝纱中的一种来形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从所述织物移除所 述多条纬纱中的特定的相邻纬纱以限定不与所述多条纬纱交织的所述 多条经纱的至少一个窗,所述多条经纱与所述多条纬纱在所述至少一 个窗的相对侧上交织,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紧邻所述至少一个窗。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折叠的步骤包括:在所 述至少一个窗处折叠所述织物。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折叠的步骤 之后,将与所述至少一个窗相邻的所述织物的一部分附接在一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附接在一起的步骤包括 缝接、缝合、超声波焊接、热密封、胶合、激光焊接和熔融结合中的 至少一种。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缝接在所述横向机器方 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缝接定位在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和所述多条第一 纬纱中的、在所述PMC基底织物的片材侧上在背离所述至少一个窗的 方向上的紧邻跟随的第一纬纱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缝接在所述横向机器方 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缝接定位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和所述多条第一纬 纱中的、在所述PMC基底织物的片材侧上在背离所述至少一个窗的方 向上的紧邻跟随的第一纬纱之后且在所述多条第一纬纱中的、在所述 PMC基底织物的片材侧上在所述背离所述至少一个窗的方向上的下一 条紧邻跟随的第一纬纱之前。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是从平织的母织物 形成的子织物,所述母织物包括多个所述子织物,用于形成所述PMC 基底织物中的各个PMC基底织物,所述母织物因此包括在所述原始编 织过程期间交织的多条所述复丝纱。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纬纱是多条 单丝纱和多条捻合的单丝纱中的至少一种。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折叠的步骤之前所 述织物是单层织物。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条复丝纱是所 述复丝纱中的两条复丝纱,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织机上在所 述原始编织过程期间,将所述两条复丝纱添加到相同的梭口中。

13.  一种用于制备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 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平织形成所述PMC基底织物的步骤,所述PMC基底织物包 括在机器方向上延伸的多条经纱和在横向机器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多 条经纱交织的多条纬纱,所述多条纬纱包括多条第一纬纱和至少一条 第二纬纱,所述至少一条第二纬纱是特种纱,所述多条经纱、所述多 条第一纬纱和所述至少一条特种纱在织机上在原始编织过程中织在一 起,所述至少一条特种纱位于与预期的所述接缝区域相关的位置处; 和
折叠所述PMC基底织物的步骤,在将所述至少一条特种纱与所述 多条经纱编织之后,折叠所述PMC基底织物以形成所述PMC基底织 物的接缝环,使得所述至少一条特种纱位于与所述接缝环相关的位置 处。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特种纱由(a) 复丝纱、(b)已挤压在一起的多条丝、(c)捻合的单丝纱、(d)捻 合的复丝纱、(e)短纤纱、(f)有色复丝纱,和(g)有色单丝纱中 的一种形成。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织物是从平织的母织 物形成的子织物,所述母织物包括多个所述子织物,用于形成所述PMC 基底织物中的各个PMC基底织物,所述母织物因此包括在所述原始编 织过程期间交织的多条所述复丝纱。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纬纱是多条 单丝纱和多条捻合的单丝纱中的至少一种。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条特种纱是所 述特种纱中的两条特种纱,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织机上在所 述原始编织过程期间,将所述两条特种纱添加到相同的梭口中。

说明书

说明书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纸机网毯,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以环形方式制备该 网毯的接缝区域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物通常被制造为带有用于特定的造纸 机性能要求的具体的一组设计和质量规格。其中,这些规格包括表面 特征、开放区域、空隙体积、渗透性和光滑性等。
编织的PMC基底织物能够“环形地”编织。通过该方法生产的织 物可称为圆织的(或圆形织的)环形织物。替代地,编织PMC基底织 物能够“平织”,且然后能够将自由端结合。通过该方法生产的织物可 称为平织织物。
已知制造具有平织基底织物的编织压制织物,平织基底织物带有 沿着在横向于机器方向(MD)的横向机器方向(CD)上延伸的织物 的端部形成接缝环的多个经纱。端部然后端对端地放置以将环相互交 叉,且然后将扣针线插入在相互交叉的环中以将端部锁定在一起,以 使得织物形成环形形式。为安装在造纸机等中,两个端部分开,使得 织物能够在其移动方向上被拉入到机器中,然后两个带纵向端部又能 够结合在一起。在此情况中,接缝的区域具有比织物的剩余部分更大 的空隙区域,从而导致在此区域中的不同的脱水,这可能导致织物幅 的印迹。另外,在基底织物上的接缝环的形成导致生产时间和费用的 增加。
PCT Intl.App.No.PCT/GB89/00681公开了用于PMC基底织物的 接缝,其中多个纬纱在折叠位置处从织物被移除。织物在折叠位置处 被折叠,邻近折叠位置被缝合,与来自相邻的织物端的环相互交叉, 且将扣针线插入通过相互交叉的环。
此外,经验已显示在接缝区域内添加复丝纱(在片材侧上的第一 CD纱之前,如在美国专利No.5,476,123(Rydin)中公开)降低了纸 张印迹并改进接缝耐久性。此方法和更多的近期的修改作用在圆织的 环形基底织物上。因此,已知在织机上的原始圆织过程期间添加复丝 纱。
此外,已知在通过多种用于平织基底织物的方法进行编织之后将 复丝纱添加到接缝,所述平织基底织物被转换为层叠接缝织物。然而, 在编织之后添加复丝纱是费时的。
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改进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该PMC 基底织物是具有接缝区域的平织织物,所述接缝区域在接缝环的片材 侧上具有至少一个复丝纱,或更笼统地,具有至少一个特种纱,当平 织基底织物时,所述复丝纱或特种纱作为纬纱插入。
本发明在一个形式中涉及用于制备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物 的接缝区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平织来形成PMC基 底织物,PMC基底织物包括在机器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经纱和在横向机 器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经纱交织的多个纬纱,所述多个纬纱包括 多个第一纬纱和至少一个第二纬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纬纱是复丝纱, 所述多个经纱、所述多个第一纬纱和所述至少一个复丝纱在织机上在 原始编织过程中织在一起,所述至少一个复丝纱定位在预期的接缝区 域中;和在使所述至少一个复丝纱与所述多个经纱编织之后,将PMC 基底织物折叠以形成PMC基底织物的接缝环,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复丝 纱是在接缝环的片材侧上的所述多个纬纱中的第一个纬纱。
本发明在另一个形式中设计用于制备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 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平织来形成PMC 基底织物,PMC基底织物包括在机器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经纱和在横向 机器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经纱交织的多个纬纱,省市多个纬纱包 括多个第一纬纱和至少一个第二纬纱,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纬纱是特种 纱,所述多个经纱、所述多个第一纬纱和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在织机 上在原始编织过程中织在一起,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处在与预期的所 述接缝区域相关联的位置处;和在使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与所述多个 经纱编织之后,将PMC基底织物折叠以形成PMC基底织物的接缝环, 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处在与接缝环相关联的位置处。
本发明的优势是提供了用于从平织的单层材料制造接缝毡的方 法,所述单层材料包括在编织过程期间添加在将成为接缝区域中的复 丝纱(或任何特种纱)。
另一个优势是PMC基底织物能够用于形成成形织物、压制织物、 干燥器织物或造纸机的其他织物。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参考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如下描述,本发明的前述的 和其他的特征和优势及其获得方式将变得更显见,且将更好地理解本 发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PMC基底织物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图1的PMC基底织物的一部分的顶视图;
图3是图2的PMC基底织物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4是图1的PMC基底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5是图1的PMC基底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6是图1的PMC基底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图1的PMC基底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图1的PMC基底织物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织机和母织物的示意图;
图10是母织物的顶视图;并且
图11是包括本发明的接缝区域的实施例的PMC基底织物的一部 分的顶视图,其中预定数量的纬纱被移除以限定折叠区域的窗。
在全部的该若干个附图中,相应的附图标记指示了相应的部分。 在此阐述的例证示意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且该例证不被解释为以任何 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且更具体地参考图1中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平织的 PMC基底织物10的实施例,所述PMC基底织物10大体包括两个接缝 环12、片材侧14、机器侧16、顶层18、底层20、两个自由端22和强 化部24。基底织物10的该实施例作为示例而不作为限制示出。片材侧 14是当基底织物10在造纸机中使用时基底织物10的面向(未示出的) 纤维材料幅(或该幅的原始幅)的一侧。机器侧16是基底织物10的 与片材侧14相反且接合造纸机的部件(诸如辊)的一侧。在接缝环12 形成之后,基底织物10具有顶层18和底层20,顶层18处在基底织物 10的片材侧14上,二底层20处在基底织物10的机器侧16上。两个 自由端被示意性地示出为彼此分开,但应理解的是,自由端22能够靠 在一起且结合在一起。自由端22被示出为靠近所述接缝环12中的一 个接缝环,且能够非常靠近接缝环12的一个接缝环附接到顶层18。取 决于基底织物10的应用,自由端22能够在沿着基底织物10的纵向范 围的任何位置处结合。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强化部24。强化部24辅 助将底层20固定到顶层18,且能够放置在与图1中所示位置不同的位 置处。在图1中的箭头26示出了接缝环12被放在一起且被接缝以形 成带,这至少部分地通过使得每一端的接缝环12相互交叉并将(未示 出的)扣针线插入通过由相互交叉的接缝环12所形成的通道(未示出) 来完成。如在图1中所示的基底织物10的具体构造可取决于应用而变 化。例如,基底织物10的具体的编织图案能够在不同的应用之间变化。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如在图1中所示的基底织物10的顶层18的 顶视图(片材侧视图)。图2示出了基底织物10包括在机器方向30上 延伸的经纱28和在横向机器方向34上延伸的纬纱32,纬纱32与经纱 28交织。图2示出了纬纱32包括第一纬纱36和至少一个第二纬纱38。 附图标记32是用于指示第一纬纱36和第二纬纱38的一般标记。虽然 图2和图11示出了至少一个第二纬纱38,图2和图11能够更广泛地 解释为使得对应于附图标记38的示意性表示的结构实际上指代两个或 更多个的第二纬纱38;然而,除非另外陈述,在此为论述的目的,假 定图2和图11示出了单个纬纱38(其可以或可以不形成为缆线(cabled  yarn))。示例地且非限制地,第一纬纱36能够是多个单丝纱(不被捻 合且另外地能够称为实心单丝纱)和/或多个捻合的单丝纱;示例地且 非限制地,基底织物10的本体能够完全地由捻合的单丝纬纱36形成。 第二纬纱38是特种纱。示例地且非限制地,特种纱38能够由复丝纱 形成,所述复丝纱能够通过多个已挤压在一起的丝、捻合的单丝纱、 捻合的复丝纱、短纤纱、有色复丝纱或有色单丝纱形成;特种纱38替 代地能够通过可以是或可以不是缆线的有色单丝纱形成(如果有色单 丝纱被捻合,则其会是复丝纱)。能够使用其他的特种纱。作为大体的 定义,特种纱能够限定为与基底织物(即基底织物10)的本体不同的 纱,所述本体由第一纬纱36形成。因此,例如,特种纱38能够是复 丝纱,而第一纬纱36是单丝纱。然而,作为示例,如果第一纬纱36 是捻合的单丝纱,则特种纱38不会是捻合的单丝纱(但可构思如果纬 纱36和38在材料上相互不同,则使得纬纱36和38能够均是捻合的 单丝纱)。作为另一示例,可构思如果第一纬纱36是不被捻合的单丝 纱,则在第一纬纱36不是有色的单丝纱的情况下,特种纱38能够是 有色的不被捻合的单丝纱。复丝纱38例如能够包括低熔点可熔融的成 分。此外,以上所述的捻合的单丝纱大体能够包括已被扭绞在一起以 形成缆线的若干个单丝纱(其可认为是单丝纱)。此外,除非另外地陈 述,在此假定第一纬纱36是单丝纱(不被捻合),而特种纱38是复丝 纱38;这示例地且非限制性地假定,且因此用作示例性实施例。经纱 28和/或纬纱32能够包括任何人造材料,诸如尼龙、聚酯或其他类型 的聚纱。复丝纱38可包括聚氨酯作为主要原料,或替代地包括聚酯作 为主要原料,或替代地包括聚芳酰胺作为主要原料;这些材料示例地 且非限制地列出(换言之,能够使用不同的材料作为复丝纱38的主要 材料)。
图3至图8示出了接缝区域46的各种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至图 8示出了复丝纱38(圆圈内带有X)和单丝纱36(圆圈内不带有X)。 图3示出了图1和图2的基底织物10的侧视图。基底织物10已折叠 以形成接缝环12,该接缝环12是基底织物10的相对端以图3中所示 的接缝环12相互交叉的地方。接缝环12包括具有不存在纬纱32的区 (在下文中描述为窗40)。复丝纱38被示出处于在基底织物10的顶层 18的片材侧14上。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强化部24诸如接缝缝接部 (stitching)24。图4至图8每个图示出了根据图1中提供的示意图的 基底织物10的侧视图。总体上,图3至图8示出了不同的编织图案。 图4示出了从该观察点放置在接缝环12内侧的复丝纱38,且该复丝纱 38仍认为放置在接缝环12的片材侧14上;当与经纱28编织时,复丝 纱38将编织在经纱28上方,因为复丝纱38延伸到图4的纸张中。此 外,在图5中的顶层18的编织图案与在图3中所示的不同。此外,在 图5中,最靠近接缝环12的接缝强化部24诸如接缝缝接部24被放置 在与图3中所示的不同的位置处。因此,在图3和图4中的强化部24 基本上处于相互相同的位置,而在图5至图8中的强化部24基本上处 于相互相同的位置。
图9示出了母织物42的形成的示意图,该母织物42包括用于形 成PMC基底织物10的多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母织物42 在用于平织织物的织机44上被编织,且母织物42因此也是平织的织 物。
PMC基底织物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形成。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 备PMC基底织物10的接缝区域46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 过平织形成基底织物10(织物10因此是平织的织物),织物10包括在 机器方向30上延伸的多个经纱28和在横向机器方向34上延伸且与经 纱28交织的多个纬纱32,纬纱32包括多个第一纬纱36和至少一个第 二纬纱38,第二纬纱38是复丝纱38,在原始编织过程中经纱、第一 纬纱36和所述复丝纱38在织机44上织在一起,复丝纱38定位在预 期的接缝区域46中;和在使复丝纱38与经纱28编织之后,将织物10 折叠以形成PMC基底织物10的接缝环12,使得复丝纱38是接缝环 12的片材侧14上的纬纱32中的第一个纬纱。
在折叠步骤之前,织物10能够是单层织物(织物10由单层母织 物42形成),如在图3至图8中通过在将底层20折叠在顶层18下方 之前在顶层18中的单层的纬纱32所指示。替代地,在折叠步骤之前, 织物10能够具有多个层(即,多个纬纱层)。此外,在折叠步骤之前, 基底织物10能够从母织物42切割。
此外,图10示出了在机器方向30上纵向地且在横向机器方向34 上横向地延伸的母织物42的片材侧14的示意图。母织物42能够缠绕 在辊上以形成母辊。母辊42的自由端(靠近图10的页面的顶部的母 辊42的自由端)能够被拉动,且然后能够从母织物42切割一个或多 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以形成单独的PMC基底织物10。因 此,PMC基底织物10是从母织物42形成相应的子织物。为容易地将 子织物相互区分,已在图9和图10中将四个PMC基底织物10标记为 织物10A、10B、10C和10D。因此,织物10是从平织的母织物42形 成的子织物10,该平织的母织物42包括多个用于形成PMC基底织物 10的单独的一个的子织物10(特别地,图9和图10中的子织物10A、 10B、10C和10D)。母织物42因此包括在原始编织过程期间交织的多 个复丝纱38。“原始编织过程”指在用于平织的织机44上的经纱28和 纬纱32(包括单丝纱36和复丝纱38)的编织。因此,复丝纱38不是 在从织机44移除母织物42之后添加到母织物42或子织物10A、10B、 10C和10D中的任何子织物的,而是像其他的纬纱36一样作为的母织 物42的一部分编织;单丝纱36和复丝纱38因此形成母织物42的一 部分。事实上,如下文所论述,在纬纱32插入且与经纱28编织时, 复丝纱38替代了单丝纱36中的特定单丝纱,且因此在织机44上形成 母织物42。每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能够定制尺寸以具有 不同的长度和宽度以及不同数量的复丝纱38,但每个子织物10A、10B、 10C和10D具有至少一个复丝纱38以用于形成接缝区域46,且能够具 有两个或多个这样的复丝纱38以用于形成多个这样的接缝区域46。
图10示出了母辊布置,图中示出了待从母织物42切出的四个子 织物10A、10B、10C和10D。在此的关于PMC基底织物10的公开应 用于子织物10A、10B、10C和10D的每个。经纱28和纬纱32在图 10中的各个部分处示意性地示出,但应理解的是,经纱28和纬纱32 在整个母织物42上延伸。界定了每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 的边缘的短线中的每个示意性地表示了经纱28和纬纱36。为示意的目 的,这些短线向各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的内侧延伸,以 清晰地示出母织物42中的各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特定 的纬纱32和/或经纱28能够被标记以指示相应的子织物10A、10B、 10C和10D的端部/边界(即沿着相应的子织物的特定边缘的最终纬纱 32或经纱28),且特定的纬纱32能够被标记以用于折叠。在母织物42 中的预定位置处示出了多种复丝纱38,且所述复丝纱38被示出在横向 机器方向34上横跨母织物42的横向宽度延伸。不包括在子织物10A、 10B、10C和10D中的母织物42的材料能够被考虑是废料材料48。应 理解的是,子织物10A、10B、10C和10D从母织物42切出,且标记 纱线能够用于这样的切割。因此,每个子织物10A、10B、10C和10D 能够在预定位置处从母织物42切割,且每个子织物10A、10B、10C 和10D能够在预定位置处折叠以形成相应的子织物10A、10B、10C 和10D的一个或多个接缝环12。虽然图10(示意性地)指示了单个切 割线用于将相邻的子织物10(即织物10A和10C)分开,但两个这样 的间隔开的切割线(即,两个平行的横向延伸的切割线)能够用于实 现该分开。复丝纱38中的特定的复丝纱能够用于形成相应的子织物 10A、10B、10C和10D的相应的接缝环12。例如,子织物10C示出 了靠近子织物10C的一端的一个复丝纱38(标记为38C-1),复丝纱 38C-1用于形成子织物10C的第一接缝环12。子织物10C示出了靠近 子织物10C的中心的另一个复丝纱38(标记为38C-2),复丝纱38C-2 用于形成子织物10C的第二接缝环12。为形成每个接缝环12,织物10 将在靠近在相应的接缝区域46中使用的相应的复丝纱38的预定位置 处被折叠。例如,织物10C的两个接缝环将靠近复丝纱38C-1被折叠 以形成一个接缝环12,且将靠近复丝纱38C-2被折叠以形成织物10C 的另一个接缝环12。子织物10D也示出了复丝纱38(标记为38D-1和 38D-2),所述复丝纱将用于形成子织物10D的第一和第二接缝环12; 这些接缝环12将通过靠近复丝纱38D-1和38D-2折叠织物10D而形成, 如在图1和图3至图8中所指示。虽然复丝纱38D-1和38D-2也横跨 织物10C延伸,但复丝纱38D-1和38D-2不形成织物10C的接缝环12 的一部分。
参考图11,在将相应的子织物10从母织物42切割之后,在制备 PMC基底织物10的接缝区域46的方法期间,多个相邻的纬纱36(且 也可构思复丝纱38,如果在相应的子织物10A、10B、10C和10D的 接缝区域46中存在额外的复丝纱38)从PMC基底织物10移除,以限 定不与纬纱32交织的经纱28的窗。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窗通过从PMC 基底织物10移除的多个纬纱36(即四个这样的纬纱36)限定;能够 移除不同数量的纬纱36,例如一个至八个(或更多)纬纱36。例如, 能够使用标记纬纱来限定预期的接缝区域46;例如,待被移除的纬纱 36能够在移除前被标记以用于移除。窗40能够例如为大约四毫米,且 在基底织物10的相邻的窗40之间的距离能够大约为二十米。在窗40 的任一侧上,多个经纱28与多个纬纱32交织,以包括多个单丝纱36 和至少一个复丝纱38。在窗40内的未编织的经纱28的部分被用于限 定在PMC基底织物10的接缝区域46处的接缝环12。因此,根据本发 明的方法包括从织物10移除纬纱36中的特定的相邻纬纱,以限定不 与纬纱32交织的经纱28的至少一个窗40,纬纱28与窗40的相对侧 上的纬纱36、38交织,所述至少一个复丝纱38所述至少一个窗40直 接相邻。图11因此示出了PMC基底织物10的预期的接缝区域46,且 窗40在一侧上由复丝纱38且在窗40的另一侧上由第一纬纱36(单丝 纱36)界定。
另外,折叠的步骤包括:在至少一个窗40处将织物10折叠。图 1和图3至图8示出了已经被折叠的织物10。因此,当处于折叠状态 时,PMC基底织物10的由窗40限定的部分形成相应的接缝环12。相 同的基底织物10的相对的接缝环12能够对准且相互交叉,且扣针线 (未示出)能够插入通过接缝环12以限定接缝。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折叠的步骤之后,将邻近所述 至少一个窗40的织物10的部分附接在一起。在插入扣针线之前,邻 近窗40的PMC基底织物10的部分能够结合在一起。结合可使用缝合、 超声波焊接、热密封和/或胶合来执行。在图3至图8中的图示的实施 例中,结合通过与在横向机器方向34上平行于纬纱32延伸的一行或 多行缝线缝合来进行。因此,附接在一起的步骤能够包括缝接、缝合、 超声波焊接、热密封、胶合、激光焊接和熔融结合中的至少一种。以 此方式,顶层18和底层20能够使用强化部24在接缝区域46中彼此 固定。图3至图8示出了接缝区域46包括强化部24,所述强化部能够 具有接缝缝接部24的形式。在图3中的竖直线提供了接缝缝接部24 在横向机器方向34上延伸且定位在至少一个复丝纱38和第一纬纱36 (单丝纱36)中的在PMC基底织物10的片材侧14上的在背离所述至 少一个窗40的方向50上的紧邻跟随的第一纬纱36之间;因此,一个 或多个缝接部24能够防止在此位置处。类似地,图4中的强化部24 能够放置在复丝纱38和在片材侧14上的下一个相邻的单丝纱36之间。 替代地,图5中的竖直线提供了接缝缝合部24在横向机器方向34上 延伸,且定位在至少一个复丝纱38和在PMC基底织物10的片材侧14 上的第一纬纱36(单丝纱36)中的在背离所述至少一个窗40的方向 50上的紧邻跟随的第一纬纱36之后和在PMC基底织物10的片材侧 14上的第一纬纱36(单丝纱36)中的在背离所述至少一个窗40的方 向50上的下一个紧邻跟随的第一纬纱36之前;因此,一个或多个接 缝缝合部24能够放置在该位置处。类似地,在图5至图8中的强化部 24能够放置在片材侧14上的第一单丝纱36和第二单丝纱36之间。
此外,接缝/强化部24能够放置在替代的或另外的位置处。缝合 可使用孔接缝、链接缝、包接缝、背接缝、捻合接缝、覆盖接缝、包 缝接缝、缝上接缝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接缝来实施。缝合可例如作为直 接缝、曲折接缝、双针接缝或多针接缝应用。用于接缝的纱线可以是 缆线、复丝纱、单丝纱、编织纱、旋纺纤维纱、变形纱、热结合纱、 低扭曲纱、合股纱、扭绞纱、可溶纱、线或熔融纱。用于缝合的其他 通用类型的纱线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制备PMC基底织 物10的接缝区域46的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平织来形成PMC 基底织物,该PMC基底织物10包括在机器方向30上延伸的多个经纱 28和在横向机器方向34上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经纱28交织的多个纬纱 32,纬纱32包括多个第一纬纱36和至少一个第二纬纱38,至少一个 第二纬纱38是特种纱38(如上所述),在原始编织过程中经纱28、第 一纬纱36和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38在织机44上织在一起,所述至少 一个特种纱38处在与预期的接缝区域46相关联的位置处(与预期的 接缝区域46相关联的该位置的示例在图10中示出);和在将所述至少 一个特种纱38与经纱28编织之后,将织物10折叠,以形成PMC基 底织物10的接缝环12,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38处在与所述接缝 环12相关联的位置处(与接缝环相关联的该位置的示例在图8中示 出)。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能够是复丝纱、多个已挤压在一起的丝、捻 合的单丝纱、捻合的复丝纱、短纤纱、有色复丝纱或有色单丝纱(如 上所述)。织物10是从平织的母织物42形成的子织物10(例如,10A、 10B、10C和10D),所述母织物42包括用于形成PMC基底织物10中 的单独的一个的多个子织物10(例如,10A、10B、10C和10D),母 织物42因此包括多个在原始编织过程期间交织的特种纱(例如但不限 于复丝纱38)。第一纬纱36能够是多个单丝纱36(非捻合)和/或多个 捻合的单丝纱。此外,所述至少一个特种纱38能够是两个或多个特种 纱38(即,能够提供两个或更多个特种纱38,而非仅一个);本发明 的方法能够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在织机上的原始编织过程期间,将 至少两个特种纱38添加到相同的梭口中(如前所述,特种纱38能够 可选地是复丝纱38)。这能够导致所述至少两个特种纱38在组织中彼 此相邻。
总之,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改进基底织物10(诸如JAX基底织物) 的接缝质量的方法。根据本发明,平织的母辊42(也可称为母织物42) 在编织之前被规划至投梭(pick),使得每个子织物10的梭的尺寸和数 量得以确定。然后计算在每个子织物10中的每个接缝(接缝区域46) 的位置(以及单层接合部,即基底织物10的自由端22靠在一起且结 合在一起的地方)。规定其处期望特种纱(例如但不限于复丝纱38)的 投梭的数据文件载入到织机44中。织机44被编程从而以规定的投梭 将特种纱38替换到重复的图案中。基底织物10然后被处理,使得特 种纱38作为每组接缝环12的片材侧14上的第一横向机器方向纱线32 结束。接缝接缝24能够在片材侧14上位于复丝纱38之后或第一单丝 纱36之后。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以750梭数每米编织设计长度 为18.52米(m)的毡(诸如PMC基底织物10)。织物10的开始处于 梭数375,且第一组接缝环12(即将形成的第一组接缝环12的预期位 置)位于梭数14972处。该投梭(梭数14972)将以复丝纱38进行。 第二组接缝环12位于梭数29001处。该投梭(pick)(梭数29001)也 将是复丝纱38。平织的母辊42例如能够具有从母辊42切出(即从母 织物42切出)的两个至八个子基底织物10。每个子织物10能够具有 两组接缝环12。计算在母辊42上的接缝(即接缝区域46)的所有位 置,且在原始编织过程期间这些位置处将复丝纱38织入从而形成母织 物42。此实施例示例地且非限制性地提供。
虽然本发明已参考至少一个实施例描述,但本发明能够进一步在 该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修改。该申请因此意图于覆盖本发明的使用其 一般原理的任何改型、使用或适配。此外,此申请意图于覆盖本公开 的偏离,如在本发明所隶属的已知的和习惯的实践中且落在附带的权 利要求的限度内。

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制备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造纸机网毯(PMC)基底织物的接缝区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平织来形成PMC基底织物,该PMC基底织物包括在机器方向上延伸的经纱和在横向机器方向上延伸且与经纱交织的纬纱,所述纬纱包括第一纬纱和第二纬纱,第二纬纱是复丝纱,所述经纱、所述第一纬纱和所述复丝纱在织机上在原始编织过程中织在一起,所述复丝纱定位在预期的接缝区域内;和在使复丝纱与经纱编织之后,将PMC基底织物折叠以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造纸;纤维素的生产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