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及具有此支撑结构的事务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此支撑结构辅助掀盖以及关盖动作的事务机。
背景技术
多功能事务机在更换墨水匣时,需将上盖往上抬,露出墨水匣以方便使用者更换。对于使用者而言,最好的方式是能用单手以很小的力量便可将上盖往上翻并固定住,再将旧墨水匣取下,换上新墨水匣。
目前的事务机10掀盖的支撑结构13,如图1a以及图1b分别表示的关盖以及掀盖状态所示,其中,一连杆131的一端以可转动方式枢接于事务机10的上盖12,另一端连接于事务机10主体11内的转接部132,连杆131以及转接部132分别具有一第一滑轨133以及一第二滑轨134,其中第一滑轨133以及第二滑轨134以一轴部135枢接,轴部135可同时在第一滑轨133以及第二滑轨134内滑动,图1a为事务机10关盖状态,轴部135位于第二滑轨134的第一位置a,当掀盖状态时,如图1b所示,轴部135滑动到第二滑轨134的第二位置b,同时,上盖12掀起,带动连杆131动作,并受轴部135在第二滑轨134内滑动的牵制,则当轴部135滑动到第二滑轨134的第二位置b时,轴部135同时位于第一滑轨133底部。此时,利用轴部135位于第一滑轨133底部要进入轨道部分的宽度较窄小的紧配合设计,使得轴部135要由第一滑轨135底部进入轨道时,需对上盖12还施加一些外力,已使得轴部135可稍微撑开第一滑轨133底部要进入轨道部分以滑动,而也由于上述紧配合的设计,使得上盖12在无外力撞击的情况下,可由此支撑结构13整体使其维持在掀盖状态,而当要关闭上盖12时,仅需轻轻碰即可关闭上盖12。也因此,使用者也常在不小心的碰撞下,使上盖11关闭,而撞击到本体11。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具有此支撑结构的事务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括:一套筒,在上述套筒上设置一沟槽,上述沟槽具有一挡止部,且上述挡止部面临上述沟槽;一内轴,以可滑动方式置入上述套筒;一悬臂,在上述套筒内连接上述内轴;以及一卡掣部,连接于上述悬臂上且凸入上述沟槽;其中,上述沟槽具有既定形状,使得当上述卡掣部停靠于上述挡止部时,上述悬臂沿着一第一方向发生变形。
本发明同时提供另一种使用上述支撑结构的事务机,包括:一本体;一上盖,以可转动方式连接上述本体;一套筒,连接上述本体,在上述套筒上设置一沟槽,上述沟槽具有一挡止部,且上述挡止部面临上述沟槽;一内轴,连接上述上盖,以可滑动方式置入上述套筒;一悬臂,在上述套筒内连接上述内轴;以及一卡掣部,连接于上述悬臂上且凸入上述沟槽;其中,上述沟槽具有既定形状,使得当上述卡掣部停靠于上述挡止部时,上述悬臂沿着一第一方向发生变形。
根据本发明,利用内轴的卡掣部沿沟槽滑动,以及挡止部作为卡掣部暂时停顿位置,同时提供上盖支撑,为事务机上盖的掀盖状态;当要关闭上盖时,需先以反方向操作,将上盖还向上掀开,以使卡掣部暂时离开沟槽,不受挡止部干涉,再顺利向下推回到套筒底部,则完成上盖关闭的动作;由于本发明中,关盖动作需先进行一与关盖方向相反地动作,使卡掣部暂离沟槽,故不易在不小心的碰撞下,使上盖关闭,而撞击到本体。
【附图说明】
图1a~图1b为现有事务机掀盖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为本发明事务机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a~图3b为本发明支撑结构的一实施例;
图4a~图4d为图3支撑结构的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a以及图2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事务机20,上盖22以可旋转方式枢接于事务机20的本体21,其中上盖22与本体21之间设置一支撑结构30。图2a为事务机20的上盖22关闭状态,当要掀开事务机上盖22时,则将上盖22沿箭头A的方向掀起,再如图2b所示,显示事务机20上盖22掀起的状态,事务机20的上盖22连接支撑结构30的内轴31,本体21与支撑结构30的套筒32连接;其中上盖22掀起时,支撑结构30的内轴31自套筒32内拉开并固定,用以支撑上盖22防止下落;当要关闭上盖22时,将上盖22先沿箭头A的方向掀起一小段距离,再将上盖22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即可关闭事务机的上盖。
上述事务机的掀盖以及关盖的动作,利用支撑结构30的特殊装置,使关盖动作需先进行一与关盖方向相反的动作,使支撑结构30中的卡掣部暂离沟槽(详如后述),故不易在不小心的碰撞下,使上盖关闭,而撞击到本体。
图3a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结构30,其中内轴31具有多个肋部311、一悬臂312以及一导引板313,肋部311用以增加内轴31的结构强力,导引板314则是为辅助悬臂312动作时往固定方向变形;其中套筒32外壁上具有一沟槽321,内轴31以可滑动方式置入套筒32内,位于悬臂312一端的卡掣部313则可于沟槽321内滑动,如图3b所示。
接下来,图4a~图4d说明支撑结构的动作,为简化图式起见,图4a~图4d省略事务机本体,仅列出支撑结构30及其细部加以说明;当事务机呈关盖状态时,如图4a所示,支撑结构30的内轴31位于套筒32内,卡掣部313位于沟槽321的第一位置,且悬臂312(图中未标示)不变形。
当要掀起事务机的上盖时,则内轴31滑动至一第二位置,如图4b所示,卡掣部313仍在沟槽321内,且悬臂312(图中未标示)随沟槽321的槽道变形方向(即箭头C的方向)而变形,使卡掣部313通过挡止部322,而通过挡止部322后,则悬臂312顿时不受挡止部322的侧边作用力,则稍微沿箭头D的方向恢复之前的变形,而使得卡掣部313暂时停靠在挡止部322上,此时,事务机呈掀盖的状态,且挡止部322得以支撑内轴31,防止事务机上盖掉落。而由于沟槽321通过挡止部322而区分成一第一槽道3211与一第二槽道3212,当内轴31滑动至第一位置时(图4a),卡掣部313在第一槽道3211内,当内轴31滑动至第二位置时(图4b),卡掣部313进入第二槽道内3212,且第一、二槽道的内壁不在同一直线(如图4a的虚线所示),因此悬臂312(图中未标示),在卡掣部313停靠于挡止部322时,呈一第一方向微量变形(同箭头C的方向)。
当要关闭事务机上盖时,需如之前所述,将事务机上盖继续向上掀起,以将内轴31滑动至一第三位置,如图4c所示,卡掣部322至少一部分离开沟槽321而缩入套筒32内,且悬臂312(图中未标示)沿着一第二方向(为套筒32的径向,在本实施例中为E入纸面的方向)发生变形,其中当31内轴滑动至第三位置时(图4c),悬臂312(图中未标示)在第一方向上回复不变形。此外,为达到使卡掣部313离开沟槽321而缩入套筒32的目的,可将卡掣部313设有一圆弧形导角,使其到达沟槽321的终点时,仍可轻易拉动内轴31,使卡掣部313离开沟槽321而缩入套筒32。当卡掣部313离开沟槽321而缩入套筒32后,内轴31便可在卡掣部313离开沟槽321的状态下,通过挡止部322,则卡掣部313通过挡止部322后,悬臂312(图中未标示)恢复不变形状态,卡掣部313回到沟槽32内,继续滑动使内轴回到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
综上所述,利用内轴31的卡掣部313沿沟槽滑动,以及挡止部322作为卡掣部313暂时停顿位置,同时提供上盖22支撑,为事务机上盖22的掀盖状态;当要关闭上盖22时,需先以反方向操作,将上盖22更向上掀开,以使卡掣部313暂时离开沟槽321,不受挡止部322干涉,再顺利向下推回到套筒32底部,则完成上盖22关闭的动作;由于本发明中,关盖动作需先进行一与关盖方向相反的动作,使卡掣部313暂离沟槽,故不易在不小心的碰撞下,使上盖22关闭,而撞击到本体21。此外,本发明的支撑结构30不限定需以套筒、内轴分别连接事务机本体以及上盖的方式,也可以相反设置。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一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